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铸造用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砂箱。
背景技术:
在造型过程中,将砂箱放到平台上,进行流砂作业。当铸型较高时,需要通过砂箱的层叠来实现。对于砂箱的层叠,现有的做法是:至少两人站于砂箱对角,靠操作人员手扶砂箱用眼睛瞄准下层砂箱的箱沿,并一边指挥吊车放置。这种砂箱叠箱方式不仅不安全,而且达到上下层砂箱对齐的难度较大,劳动生产率低。当砂箱对不齐时,就会造成箱卡卡固困难,甚至无法卡固、卡固不牢靠等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设置导向卡槽的、砂箱定位方便的设置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砂箱。
一种设置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砂箱,包括上砂箱、下砂箱、及连接在上砂箱和下砂箱之间的若干H型辅助定位工具,所述H型辅助定位工具包括外侧板、内侧板、连接板、外侧导入板、内侧导入板,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连接板设置在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外侧板和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导入板与外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内侧导入板与内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导入板向外侧板的外侧倾斜,内侧导入板向内侧板的内侧倾斜,以使外侧导入板与内侧导入板之间的开口宽度大于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的开口宽度,在所述上砂箱的侧壁的上沿开设上豁口,在所述下砂箱的侧壁的下沿开设下豁口,所述上豁口与下豁口上下正对,以形成容纳连接板的豁口,所述豁口的开口宽度不小于连接板的长度,豁口的开口高度不小于连接板的厚度,以使连接板嵌入所述豁口内后,所述上砂箱的侧壁的下沿与下砂型的侧壁的上沿无缝接触。
优选的,所述外侧导入板向外侧板的外侧倾斜的角度的度数为5°,内侧导入板向内侧板的内侧倾斜的角度的度数为5°。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外侧板和内侧板固定连接,以使连接板与连接板上方的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形成上卡槽,连接板与连接板下方的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形成下卡槽,所述外侧导入板与内侧导入板之间形成导向卡槽,所述上卡槽的开槽深度为所述上砂箱的侧壁的高度的1/4至1/3,所述下卡槽的开槽深度为所述下砂箱的侧壁的高度的1/4至1/3,所述导向卡槽的开槽深度不大于所述上卡槽的开槽深度。
优选的,所述下卡槽的开槽宽度大于所述下砂箱的侧壁的壁厚5-10mm,所述上卡槽的开槽宽度大于所述上砂箱的侧壁的壁厚5-1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H型辅助定位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卡位准确牢固。
本实用新型所述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所述卡槽设置的比砂箱壁厚度大5-10mm,一方面是为了留有定位工具卡入砂箱壁的间隙,另一方面是为了抵消砂箱制造过程中的误差。
通过本定位工具的使用,使得造型时多层砂箱的摞放定位更精确,上砂箱和下砂箱之间能够完全对齐,避免了因上、下砂箱放偏导致的砂箱无法卡紧,造成的铸型吃砂量小,容易发生跑火等问题。
本砂箱定位工具不仅可以适用于造型工序中,还可以适用于砂箱存放环节中。为节省模具存放空间,在铸造企业中都是将砂箱叠放在一起,由于各层砂箱间无连接关系,仅靠表面摩擦力保持相对位置,当叠放不平整时,会发生砂箱滑移、滑落、倾倒等问题,通过本定位工具的使用,增加了各层砂箱将的连接,不仅保证了平整的放置、也保证了不会发生砂箱滑移、滑落、倾倒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砂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砂箱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着A-A的截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沿着B-B的截面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去除所述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所述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砂箱10、下砂箱20、豁口21、H型辅助定位工具30、外侧板31、内侧板32、连接板33、外侧导入板34、内侧导入板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H型辅助定位工具的砂箱,包括上砂箱10、下砂箱20、及连接在上砂箱10和下砂箱20之间的若干H型辅助定位工具30,H型辅助定位工具30包括外侧板31、内侧板32、连接板33、外侧导入板34、内侧导入板35,外侧板31和内侧板32竖直设置,连接板33水平设置,连接板33设置在外侧板31和内侧板32之间,且连接板33的两端分别与外侧板31和内侧板32固定连接,外侧导入板34与外侧板31的顶端固定连接,内侧导入板35与内侧板32的顶端固定连接,外侧导入板34向外侧板31的外侧倾斜,内侧导入板35向内侧板32的内侧倾斜,以使外侧导入板34与内侧导入板35之间的开口宽度大于外侧板31与内侧板32之间的开口宽度,在上砂箱10的侧壁的上沿开设上豁口,在下砂箱20的侧壁的下沿开设下豁口,上豁口与下豁口上下正对,以形成容纳连接板33的豁口21,豁口21的开口宽度不小于连接板33的长度,豁口21的开口高度不小于连接板33的厚度,以使连接板33嵌入豁口21内后,上砂箱10的侧壁的下沿与下砂型的侧壁的上沿无缝接触。
进一步,外侧导入板34向外侧板31的外侧倾斜的角度α的度数为5°,内侧导入板35向内侧板32的内侧倾斜的角度β的度数为5°。
进一步,连接板33的两端分别与外侧板31和内侧板32固定连接,以使连接板33与连接板33上方的外侧板31和内侧板32之间形成上卡槽,连接板33与连接板33下方的外侧板31和内侧板32之间形成下卡槽,外侧导入板34与内侧导入板35之间形成导向卡槽,上卡槽的开槽深度L为上砂箱10的侧壁的高度的1/4至1/3,下卡槽的开槽深度M为下砂箱20的侧壁的高度的1/4至1/3,导向卡槽的开槽深度N不大于上卡槽的开槽深度。
进一步,下卡槽的开槽宽度大于下砂箱20的侧壁的壁厚5-10mm,上卡槽的开槽宽度大于上砂箱10的侧壁的壁厚5-1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