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6828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拉深,也称拉延、拉伸、压延等,是指利用模具,将冲裁后得到的一定形状平板毛坯冲压成各种开口空心零件或将开口空心毛坯减小直径,增大高度的一种机械加工工艺。用拉深工艺可以制造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盒型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与翻边、胀形、扩口、缩口等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能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因此在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器、仪表、电子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拉深工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为每次拉伸受危险断面材料强度的限制,变形程度是有极限的。由于拉伸件的高度与其直径比值不同,有的工件可以一次完成拉伸工序行程,有的高度大的拉伸件需要两次或三次或多次拉伸成形。在进行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或确定必要的拉伸工序的数目时,通常利用拉伸系数作为确定拉伸次数的依据。

这种需要多次拉深的工件,称为深拉深工件。

深拉深工件一般需要多次拉深处理。而每次拉深后必须消除退火应力,然后进行酸洗、磷化、皂化等表面处理工艺,增强工件内外表面的润滑性,以便进行下道拉深。这种工艺存在以下缺点:设备投资大(一条生产线约400万元);污染环境(盐酸酸洗+水洗);能耗高(磷化液和皂化液需加热到80℃);处理成本高。

对于深拉深工件的表面处理,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312828A,公开了一种精密链板烟灰色表面处理抛丸方法及抛丸装置:将冲制好的精密链板进行等温淬火和油炉回火,再经抛丸器抛制而成。本发明精密链板表面烟灰色抛丸工艺加工时间短效率快,在处理相同重量工件时耗费辅料少,出料不使用水冲洗节能环保。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抛丸装置,针对精密链板的表面处理,处理量少,而且链板表面无法得到全方位抛丸处理,容易出现抛丸不到位的地方,影响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在深拉深工件多次拉深工序间歇,在退火处理后,采用专门设置的抛丸机对工件内外表面进行抛丸处理,然后在工件表面涂抹拉深润滑液,即可进行后续的再次拉深处理,与现有处理装置相比,设备投资少、能耗低,常温操作,对环境友好,处理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包括:一框架,竖直放置,其顶部设有一横梁,内侧上部沿水平方式内接一支撑部;至少一根导轨,沿所述框架横梁长度方向设置于横梁底面,且一端延伸至框架一侧壁外部;吊装组件,吊设于所述导轨上,包括一与导轨滑动连接的连接件、一驱动所述连接件沿导轨滑动的吊装电机、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吊接件以及一端与所述吊接件另一端连接的吊钩,吊钩与吊接件连接处设有一用于带动吊钩旋转的转动部;吊钩旋转组件,架设于所述框架支撑部上,包括一旋转电机、一端与旋转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另一端与所述吊钩转动部转动连接;一抛丸室,沿框架高度方向设置于位于支撑部下方的框架内,底部设有一漏斗;一用于装载待处理工件的装载架,吊设于所述吊装组件吊钩另一端,装载架高度与所述抛丸室高度相配合,吊装组件通过吊钩将装载架吊装入抛丸室内;若干抛丸机,间隔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外侧,抛丸口分别对应位于所述抛丸室内的装载架;一螺旋输送机,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内侧底部,其进料口对应所述漏斗出口;一提升机,沿竖直方向架设于所述位于所述导轨另一端的框架外侧,设有提升电机,其底部进料口对应所述螺旋输送机出料口;一渣丸分离器,设置于所述提升机一侧上部,进料口与所述提升机上部出料口相对应,出料口分别通过送料管与所述抛丸机装料口连接;电控系统,分别与所述吊装电机、旋转电机、抛丸机、螺旋输送机、提升机及渣丸分离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轨数量为两根,位于所述框架内侧部分为直导轨,位于框架外侧部分分别向框架宽度方向两端弯曲形成弯导轨。

另,所述吊装组件转动部为一被动轮,对应地,所述吊钩转动组件传动部包括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轮、与所述传动轮同轴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被动轮啮合。

另有,所述装载架包括一装载杆以及沿所述装载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装载杆上的装载盘,装载盘上设置若干用于放置待处理工件的支杆,装载架通过装载杆与所述吊钩连接,吊钩旋转带动装载架旋转。

再,所述框架外侧设有一除尘机,除尘机出口通过一气管与所述抛丸室内侧下部连通,除尘机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

再有,所述抛丸机数量为至少3个,一个抛丸机出口对应位于所述抛丸室内装载架上部、一个抛丸机出口对应装载架侧面、一个抛丸机出口对应装载架下部。

且,所述抛丸机数量为4个,对应所述装载架下部的抛丸机数量为2个。

另,所述抛丸室相对提升机另一侧设置有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在深拉深工件多次拉深工序间歇,在退火处理后,设置抛丸室,将工件置于抛丸室内,通过多角度设置的抛丸机对工件内外表面进行抛丸处理,然后在工件表面涂抹拉深润滑液,即可进行后续的再次拉深处理,从而省略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酸洗、磷化、皂化等表面处理工艺,整个处理装置投资少(退火炉+抛丸机共计50万元);能耗低(抛丸机总功率为82kW,能耗不及磷化、皂化的20%);常温操作;没有环境污染;

通过滑轨配合吊钩、装载架,实现工件自动化进出抛丸室,提升处理效率;

通过吊钩旋转组件,使得装载架可360°旋转,实现装载架上工件表面的全方位抛丸处理,处理效果好;

螺旋输送机、提升机、渣丸分离器的配合设置,实现抛丸的循环利用,可进行长时间不间断抛丸处理,进一步提升抛丸处理效率;

除尘机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抛丸室内粉尘污染,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工人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包括:一框架1,竖直放置,其顶部设有一横梁11,内侧上部沿水平方式内接一支撑部12;至少一根导轨2,沿所述框架1横梁11长度方向设置于横梁11底面,且一端延伸至框架1一侧壁外部;吊装组件3,吊设于所述导轨2上,包括一与导轨2滑动连接的连接件31、一驱动所述连接件31沿导轨2滑动的吊装电机32、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1连接的吊接件33以及一端与所述吊接件33另一端连接的吊钩34,吊钩34与吊接件33连接处设有一用于带动吊钩34旋转的转动部341;吊钩旋转组件4,架设于所述框架1支撑部12上,包括一旋转电机41、一端与旋转电机41输出轴连接的传动部42,所述传动部42另一端与所述吊钩34转动部341转动连接;一抛丸室5,沿框架1高度方向设置于位于支撑部12下方的框架1内,底部设有一漏斗51;一用于装载待处理工件100的装载架6,吊设于所述吊装组件3吊钩34另一端,装载架6高度与所述抛丸室5高度相配合,吊装组件3通过吊钩34将装载架6吊装入抛丸室5内;若干抛丸机7,间隔设置于所述抛丸室5外侧,抛丸口71分别对应位于所述抛丸室5内的装载架6;一螺旋输送机8,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1内侧底部,其进料口(未图示)对应所述漏斗51出口;一提升机9,沿竖直方向架设于所述位于所述导轨2另一端的框架1外侧,设有提升电机91,其底部进料口(未图示)对应所述螺旋输送机8出料口;一渣丸分离器10,设置于所述提升机9一侧上部,进料口(未图示)与所述提升机9上部出料口(未图示)相对应,出料口(未图示)分别通过送料管101与所述抛丸机7装料口(未图示)连接;电控系统102,分别与所述吊装电机32、旋转电机41、抛丸机7、螺旋输送机8、提升机9及渣丸分离器10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轨2数量为两根,位于所述框架1内侧部分为直导轨21,位于框架1外侧部分分别向框架1宽度方向两端弯曲形成弯导轨22。

另,所述吊装组件3转动部341为一被动轮,对应地,所述吊钩转动组件4传动部42包括与所述旋转电机41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轮421、与所述传动轮421同轴连接的主动轮422,所述主动轮422与被动轮啮合。

另有,所述装载架6包括一装载杆61以及沿所述装载杆6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装载杆61上的装载盘62,装载盘62上设置若干用于放置待处理工件的支杆621,装载架6通过装载杆61与所述吊钩34连接,吊钩34旋转带动装载架6旋转。

再,所述框架1外侧设有一除尘机103,除尘机103出口通过一气管104与所述抛丸室5内侧下部连通,除尘机103与所述电控系统102电连接。

再有,所述抛丸机7数量为至少3个,一个抛丸机7出口对应位于所述抛丸室5内装载架6上部、一个抛丸机出口对应装载架6侧面、一个抛丸机出口对应装载架6下部。

且,所述抛丸机7数量为4个,对应所述装载架6下部的抛丸机7数量为2个。

另,所述抛丸室5相对提升机9另一侧设置有门5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深拉深工件工序间表面处理装置,处理流程如下:

将若干待处理工件100分别装载于装载架6支杆621上,装载架6通过装载杆61吊装于吊钩34上,电控系统102控制吊装电机32带动吊钩34,沿导轨2将载有待处理工件100的装载架6送入抛丸室5内,吊钩34转动部341(优选被动轮)与吊钩旋转组件4主动轮422啮合,电控系统102控制抛丸机7喷射抛丸,对位于抛丸室5内装载架6上的待处理工件100进行抛丸处理,处理工程中,控制启动旋转电机41,驱动传动轮421,带动主动轮422,主动轮422带动被动轮,进而带动吊钩34旋转,吊钩34旋转,带动装载架6旋转,待处理工件100随之旋转,实现待处理工件100的多角度、全方位抛丸处理,抛丸过程中,控制螺旋输送机8收集从漏斗51流出的抛丸,经提升机9送入渣丸分离器10内分离附着在抛丸上的、经抛丸处理的氧化皮灰尘,处理后的抛丸经送料管101循环至各抛丸机7内,实现抛丸的循环使用,控制启动除尘机103,去除抛丸室内的粉尘,抛丸处理后的待处理工件100经由导轨2送出抛丸室5,涂抹润滑油后进行再次拉深。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