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表面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494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铸件表面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打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铸件表面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圆弧形、轴类等铸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铸造形成的产品,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粗糙度一般很大,若产品对光洁度、以及粗糙度有要求,则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切削或者打磨等加工,传统的方式是采取人工打磨的方式进行打磨,可以消除表面的毛刺、颗粒等问题,这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打磨不能均匀的打磨铸件的表面,降低了工作效率,一旦操作不当还会出现磨毁铸件的情况,人工打磨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所以,需要一种铸件表面打磨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铸件表面打磨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人工打磨圆弧形、轴类等铸件效率低,打磨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外侧设有齿圈,工作台下端经连接杆固定有底座,连接杆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轴承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内安装有电机,电机经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支撑块外侧的砂轮,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位于支撑块内部的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有与工作台外侧啮合的圆柱齿轮,构成电机控制砂轮转动,同时控制圆柱齿轮围绕工作台圆周转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结构设计,砂轮打磨铸件的同时又能够围绕工作台做圆周运动,全方位打磨铸件的四周,采用一个电机控制原理,节约资源,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2给出,铸件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外侧设有齿圈,工作台1下端经连接杆2固定有底座3,连接杆2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4,轴承4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上方固定有支撑块6,支撑块6内安装有电机7,电机7经输出轴8固定连接有位于支撑块6外侧的砂轮9,输出轴8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垂直啮合位于支撑块6内部的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同轴固定有与工作台1外侧啮合的圆柱齿轮12,构成电机7控制砂轮9转动,同时控制圆柱齿轮12围绕工作台1圆周转动的结构。

所述的支撑板5为L型。

所述的工作台1对称设有四个滑动槽13,滑动槽1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上设有紧固螺钉1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圆弧形、轴类等铸件放置在工作台1上,根据铸件的形状构造,选择合适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沿着滑动槽13滑动至适当位置,用紧固螺钉15对圆弧形、轴类等铸件进行定位固定,保证铸件在打磨过程中,不出现松动现象,工作台1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连接杆2下方固定有底座3,连接杆2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轴承4,轴承4外侧固定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为L型,起支撑作用且能够随轴承一起旋转,支撑板5上方固定有支撑块6,支撑块6内设置有电机7,然后启动电机7,输出轴8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垂直啮合位于输出轴8下方的第二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1模数相同,第二锥齿轮11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10的齿数,动力输出到第二锥齿轮11的过程中,主要起减速的作用,第二锥齿轮11下方固定连接有圆柱齿轮12,工作台1外侧设有齿圈,圆柱齿轮12外啮合工作台1,构成电机7带动砂轮9转动,同时带动圆柱齿轮12围绕工作台1外侧转动的结构,圆柱齿轮12的啮合转动带动支撑板5和支撑块6一起做圆周运动,圆柱齿轮12和工作台1外侧齿圈的模数相同,圆柱齿轮12的齿数远少于工作台1外侧齿圈的齿数,确保圆柱齿轮12的运动范围,满足了实际工作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砂轮9打磨圆弧铸件表面的同时又能围绕工作台1进行旋转运动,对圆弧、轴类铸件进行全方位的打磨,保证铸件圆周的光滑性,并且可以提升铸件质量,延长铸件使用寿命,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装置有以下益处:1)一个电机带动砂轮转动,同时又能带动砂轮围绕铸件缓慢圆周运动,节约资源,经济实用;2)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操作简单,保证了工人安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有利于市场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