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4886发布日期:2020-07-24 16:4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材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钢结构产品的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可以去除钢结构产品表面的油污以及毛刺,从而便于对钢结构产品进行下一步的渗锌或者涂布达克罗涂层等表面处理工序。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工件喷砂设备,主要采用间歇式作业方式:即首先将一批钢结构工件悬挂在喷砂设备内,将喷砂装载到喷射仓内,然后封闭喷砂设备之后进行喷砂作业,喷砂完成后再打开喷砂设备取出喷砂处理后的工件,同时回收使用过的喷砂,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喷砂作业。

上述作业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作业的效率较低,喷砂装载较为费时费力,且在取出工件的时候,会有部分的粉尘从喷砂设备中飘散到工作环境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能够进行在线式连续喷砂作业,从而提高喷砂作业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包括喷砂隧道仓、穿过所述喷砂隧道仓的循环输送线、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底部且用于悬挂工件的输送吊钩,所述输送吊钩为多个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上;所述喷砂隧道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进仓口和工件出仓口,所述喷砂隧道仓的内侧顶部设置有进仓抽风口、砂粒喷枪和出仓抽风口,所述砂粒喷枪设置于所述喷砂隧道仓的中部,所述进仓抽风口设置于所述工件进仓口和所述砂粒喷枪之间,所述出仓抽风口设置于所述工件出仓口和所述砂粒喷枪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件进仓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挡帘,所述工件出仓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挡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砂隧道仓的底部设置有砂粒回收锥形底,所述砂粒回收锥形底的最低点通过砂粒回收管连通砂粒提升机的底部,所述砂粒提升机的顶部设置于砂粒给料仓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砂粒回收锥形底的上方设置有砂粒反弹拦网,所述砂粒反弹拦网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循环输送线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能够进行在线式连续喷砂作业,从而提高喷砂作业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进仓抽风口和出仓抽风口,以及第一防尘挡帘和第二防尘挡帘,能够防止喷砂隧道仓内的粉尘向外界扩散,从而提高了喷砂作业的环保性;通过设置砂粒反弹拦网可以实现部分喷砂的动能余量再次利用,且不影响砂粒穿过砂粒反弹拦网进入砂粒回收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包括喷砂隧道仓10、穿过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循环输送线11、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11底部且用于悬挂工件的输送吊钩12,所述输送吊钩12为多个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11上;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进仓口13和工件出仓口14,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内侧顶部设置有进仓抽风口31、砂粒喷枪20和出仓抽风口32,所述砂粒喷枪20设置于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中部,所述进仓抽风口31设置于所述工件进仓口13和所述砂粒喷枪20之间,所述出仓抽风口32设置于所述工件出仓口14和所述砂粒喷枪20之间。

具体地,所述工件进仓口1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挡帘15,所述工件出仓口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挡帘16。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底部设置有砂粒回收锥形底17,所述砂粒回收锥形底17的最低点通过砂粒回收管19连通砂粒提升机21的底部,所述砂粒提升机21的顶部设置于砂粒给料仓23上方。所述砂粒回收锥形底17的上方设置有砂粒反弹拦网18,所述砂粒反弹拦网18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循环输送线11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砂粒喷枪20的下端倾斜朝向所述循环输送线11的下方,所述砂粒喷枪20的上端连接高压风机30的出风口,所述砂粒喷枪20的侧面连通砂粒给料管22的下端,所述砂粒给料管22的上端连接所述砂粒给料仓2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喷淋除尘仓33,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喷水的除尘喷淋头331,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侧面上端设置有除尘气体出口332,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侧面下端设置有除尘气体入口333,所述高压风机3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除尘气体出口332,所述进仓抽风口31和所述出仓抽风口32均连通所述除尘气体入口333。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底部连通喷淋水排出管334,所述喷淋水排出管334的下端设置于喷淋水静置池34处。

工作时,首先在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上游将工件悬挂在所述输送吊钩12上,然后通过所述循环输送线11将工件输送进所述喷砂隧道仓10,所述砂粒喷枪20如常规喷砂设备那样,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砂粒喷枪20从多个角度倾斜向下向工件喷射砂粒,喷出的砂粒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部分砂粒直接穿过所述砂粒反弹拦网18进入所述砂粒回收管19,部分砂粒撞击在所述砂粒反弹拦网18上进行反弹,从而从底部对工件进行喷砂作业;由于向下喷射的砂粒数量多且动能大,而向上反弹的砂粒数量少且动能小,因此工件并不会由于下方的砂粒反弹而从所述输送吊钩12上脱落。

所述高压风机30既用于为所述砂粒喷枪20提供高压气流,同时用于为所述进仓抽风口31和所述出仓抽风口32提供抽风负压,且在所述进仓抽风口31和所述出仓抽风口32与所述高压风机30之间设置所述喷淋除尘仓33,对粉尘进行喷淋除尘,所述高压风机30喷出的湿气较大的高速气流,也有利于减少粉尘的产生。

所述第一防尘挡帘15和所述第二防尘挡帘16可以采用常规的橡胶带挡帘,结合所述第一防尘挡帘15和所述第二防尘挡帘16,所述进仓抽风口31和所述出仓抽风口32可以确保所述工件进仓口13和所述工件出仓口14处的气流是从所述喷砂隧道仓10外向所述喷砂隧道仓10内运动的,从而有利于防止所述喷砂隧道仓10内的粉尘向外扩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地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砂隧道仓(10)、穿过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循环输送线(11)、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11)底部且用于悬挂工件的输送吊钩(12),所述输送吊钩(12)为多个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11)上;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进仓口(13)和工件出仓口(14),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内侧顶部设置有进仓抽风口(31)、砂粒喷枪(20)和出仓抽风口(32),所述砂粒喷枪(20)设置于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中部,所述进仓抽风口(31)设置于所述工件进仓口(13)和所述砂粒喷枪(20)之间,所述出仓抽风口(32)设置于所述工件出仓口(14)和所述砂粒喷枪(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进仓口(1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尘挡帘(15),所述工件出仓口(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尘挡帘(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砂隧道仓(10)的底部设置有砂粒回收锥形底(17),所述砂粒回收锥形底(17)的最低点通过砂粒回收管(19)连通砂粒提升机(21)的底部,所述砂粒提升机(21)的顶部设置于砂粒给料仓(23)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粒回收锥形底(17)的上方设置有砂粒反弹拦网(18),所述砂粒反弹拦网(18)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循环输送线(1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粒喷枪(20)的下端倾斜朝向所述循环输送线(11)的下方,所述砂粒喷枪(20)的上端连接高压风机(30)的出风口,所述砂粒喷枪(20)的侧面连通砂粒给料管(22)的下端,所述砂粒给料管(22)的上端连接所述砂粒给料仓(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喷淋除尘仓(33),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喷水的除尘喷淋头(331),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侧面上端设置有除尘气体出口(332),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侧面下端设置有除尘气体入口(333),所述高压风机(3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除尘气体出口(332),所述进仓抽风口(31)和所述出仓抽风口(32)均连通所述除尘气体入口(3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除尘仓(33)的底部连通喷淋水排出管(334),所述喷淋水排出管(334)的下端设置于喷淋水静置池(34)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包括喷砂隧道仓、穿过所述喷砂隧道仓的循环输送线、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底部且用于悬挂工件的输送吊钩,所述输送吊钩为多个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循环输送线上;所述喷砂隧道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进仓口和工件出仓口,所述喷砂隧道仓的内侧顶部设置有进仓抽风口、砂粒喷枪和出仓抽风口,所述砂粒喷枪设置于所述喷砂隧道仓的中部,所述进仓抽风口设置于所述工件进仓口和所述砂粒喷枪之间,所述出仓抽风口设置于所述工件出仓口和所述砂粒喷枪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保无尘隧道式喷砂处理系统,能够进行在线式连续喷砂作业,从而提高喷砂作业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晋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众源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