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758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特别适合于铜加工行业铸造铜或者铜合金锭时使用。
目前,国内铜加工行业使用的半连续铸造铜质结晶器,由铸铁外套、铜质内套及冷水通道组成,为了提高铜质内套内壁表面的光洁度和强度,其上镀一层铬。但在使用中,由于高温、压力的作用,一般生产20-30吨铜锭时,就易出现脱铬、挂铜现象,影响产品质量,造成结晶器损坏,因此这种结晶器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碳素材料制成的石墨内套,安装在铜套的内壁上,构成石墨结晶器,实现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由铸铁外套、铜套、冷水通道和石墨内套组成。在铜套内壁设置有圆筒槽,槽内嵌入石墨内套,使石墨内套与铜套之间为紧配合连接。石墨内套壁厚与铜套壁厚之比为2∶3到1∶1。
本实用新型与半连续铸造铜质镀铬结晶器对比具有以下优点(1)铸锭外观光滑,内部无气孔、无裂纹、无夹渣缺陷;(2)成本可降低65-75%(3)维修、更换方便,只要更换石墨内套就可连续使用,安全可靠;(4)使用寿命长,可提高出锭率10倍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结构示意图参照
图1,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由铸铁外套(1)、铜套(2)、冷水通道(3)、石墨内套(4)组成。它是在铜质结晶器的铜套内壁上设置一个圆筒槽,把石墨内套(4)由上而下嵌入槽内,使石墨内套与铜套之间紧配合连接构成石墨结晶器。圆筒槽下面的铜套部分对石墨内套起支撑保护作用。石墨内套壁厚与铜套壁厚之比为2∶3到1∶1。石墨内套高度与圆形槽底下铜套部分高度之比为9.5∶1。
因为用碳素材料制成的石墨内套具有耐高温、润滑、抗磨性好的特点,所以用半连续铸造石墨结晶器代替铜质镀铬结晶器,经现场试验,生产出的铜锭外观光滑、内部无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结晶器成本可降低65-75%维修、更换方便,只要更换石墨内套,结晶器就可连续使用,安全可靠。也可对现有铜质结晶器进行改造。使用铜质镀铬结晶器,一般生产20-30吨铜合金锭时,就易出现脱铬、挂铜现象,而使用石墨结晶器生产375吨铜合金时,经检查仍可继续使用。石墨结晶器使用寿命长,提高出锭率10倍以上,特别适合铜加工行业半连续铸造铜或者铜合金锭时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由铸铁外套(1)、铜套(2)、冷水通道(3)组成,其特征是在铜套内壁上设置有圆筒槽,槽内嵌入石墨内套(4),使石墨内套与铜套之间为紧配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连续铸造结晶器,它是在现有半连续铸造铜质结晶器的铜套内壁上设置圆筒槽,槽底下部的铜套部分作支撑,其上嵌入石墨内套,使石墨内套与铜套之间为紧配合连接构成为石墨结晶器,解决了铜质结晶器脱铬、挂铜问题。本结晶器生产的铜锭外观光滑,内部无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成本可降低65—75%,使用寿命长,可提高出锭率10倍以上。特别适合铜加工行业半连续铸造铜、铜合金锭使用。
文档编号B22D11/057GK2389030SQ99242728
公开日2000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1日
发明者余红伟, 马德山, 高树林 申请人:余红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