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生长晶种调控镍钴锰酸锂生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084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生长晶种调控镍钴锰酸锂生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生长晶种调控镍钴锰酸锂生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LiCoO2,LiFePO4,LiMnO2技术已相当成熟,也可以满足电子产品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对电动能需求的提高,如新能源电动汽车,它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而这些材料因其克容量较低,是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的,因此研究者们就寻求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NCM(LiNi1−x-yCoxMnyO2)被称为三元材料,其中镍提供了高的克容量,锰保证了材料的稳定性,钴维持材料的导电性能,它集中了LiCoO2、LiNiO2、LiMnO2三种材料的优点,具有了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它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在NCM材料制备中,前驱体的制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NCM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比如固相法、喷雾干燥、共沉淀等,但是固相法制备的材料中有大量的杂质并且粒度分布很不均匀,而喷雾干燥生产成本高,过程复杂,不易于大规模生产,只有共沉淀法过程操作方便,产品质量高而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它所制备的颗粒分布不均匀,振实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生长晶种调控镍钴锰酸锂生长的制备方法,通过调控氨水浓度以及PH值将整个前驱体的制备过程分为三部分,前期通过对PH值以及氨水浓度的调控制造晶种,按公式来确定控制初期时间,在整个滴加过程中氨水流量与所用碱的关系为,后期前驱体的生长以此晶种为基础,前期形成的晶种作为后期生长的中心,避免了在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有小颗粒不断析出,造成颗粒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发生,同时控制氨水浓度提高颗粒的球形度以及一次粒径粒度,提高振实密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生长晶种调控镍钴锰酸锂生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期:在一定容积的反应釜中加入适量水以及氨水作为底液,并且调控氨水浓度以及通过碱溶液调节PH值,通过水浴调节温度,在全程氮气氛围保护下,某一固定转速下,将一定比例的镍、钴、锰混合盐、碱溶液以及氨水分别按一定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以及PH值,通过调控初期的时间控制晶种数量。

优选地,步骤(1)中底液为2.5-7.8 kg的水,88-676 g氨水,水浴温度40-60℃,镍钴锰混合盐中镍:钴:锰的摩尔比= 1-x-y:x:y(0.1≤x≤0.3,0.05≤y≤0.3),通过碱液调节PH值为10.5-11.6。

时间t由公式(Ⅰ):确定,式中t的单位是min,D50为晶种的粒度,单位为μm。

氨水流量与碱液之间关系为式(Ⅱ):,式中,Z的单位为g/min,Y为碱溶液流量(g/min),A为各个时期氨水的摩尔浓度,镍钴锰混合盐流量为11.9g/min,碱溶液流量为2.38-8.8 g/min。

(2)过渡期:初期PH值高于后期,从初期到后期通过停止碱液的滴加,保持混合盐以及氨水滴加降低PH值,PH的值为10.5-11.6。

(3)后期:将镍钴锰的混合盐、碱溶液以及氨水按一定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以及PH值,持续滴加,然后陈化。

此时,PH的值与步骤(2)中保持一致,镍钴锰混合盐流量为11.9 g/min,碱溶液流量为2.38-8.8 g/min,氨水流量根据公式 。溶液滴加的时间为12-36 h,陈化的时间为10-20 h。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与锂源按照1:1-1.05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三段煅烧:300-500℃煅烧2h,550-720℃煅烧8h,750-850℃煅烧10h。所用锂源为碳酸锂或者氢氧化锂。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整个前驱体的制备过程分为三部分,初期、过渡期以及后期,所采用的晶种不是外来加入的,而是通过调节前期氨水浓度以及PH值,在滴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的,这有效的避免了在前驱体制备过程中不断出现小颗粒,从而增加了最后产品粒径的均匀度,通过调控氨水浓度,改善了球形度,减小了一次颗粒粒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颗粒粒径分布的均匀性,球形度以及振实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得到的NCM622成品SEM。

图2为实施例2制备NCM622前驱体过程中D50生长趋势图。

图3为实施例2得到的NCM622前驱体的XRD图。

图4为实施例2得到的NCM622成品所做的半电池容量衰减图。

图5为对比例1得到的NCM622成品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更好的体现本发明,现列举几个实施案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案例。

实施例1

(1)初期:在全程氮气氛围保护下,转速为450 r/min,在60 L的反应釜中加入5 kg的水以及420g氨水作为底液,并且调控氨水浓度0.5 M以及通过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6,通过水浴调节温度为50℃,将2 M的混合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的摩尔比为6:2:2)、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分别按11.9 g/min,8.8 g/min,1.027 g/min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5 M以及PH值11.6,通过调控初期的时间27 min控制晶种数量;

(2)过渡期:停止氢氧化钠滴加,维持混合盐以及氨水滴加使PH值由11.6降为11;

(3)后期:将2 M的混合盐、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按11.9 g/min,8.8 g/min,1.027 g/min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5 M以及PH值11,持续滴加24 h,陈化15 h;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与碳酸锂按照1:1.03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400℃)2h-(550℃)8h-(850℃)10h三段煅烧。

实施例2

(1)初期:在全程氮气氛围保护下,转速为450 r/min,在60 L的反应釜中加入5 kg的水以及550 g氨水作为底液,并且调控氨水浓度0.6 M以及通过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3,通过水浴调节温度为50℃,将2 M的混合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摩尔比为6:2:2)、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分别按11.9 g/min,8.8 g/min,1.264 g/min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6 M以及PH值11.3,通过调控初期的时间16 min控制晶种数量;

(1)过渡期:停止氢氧化钠滴加,维持混合盐以及氨水滴加使PH值由11.3降为10.5;

(3)后期:将2 M的混合盐、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按11.9 g/min,8.8 g/min,1.264 g/min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6 M以及PH值10.5,持续滴加24 h,陈化15 h;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4)得到的前驱体与碳酸锂按照1:1.03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400℃)2h-(550℃)8h-(850℃)10h三段煅烧。

实施例3

(1)初期:在全程氮气氛围保护下,转速为450r/min,在60 L的反应釜中加入5 kg的水以及600g氨水作为底液,并且调控氨水浓度0.9M以及通过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4,通过水浴调节温度为40℃,将2 M的混合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摩尔比为8:1:1)、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分别按11.9 g/min,7.8 g/min,1.873 g/min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9M以及PH值11.4,通过调控初期的时间8min控制晶种数量;

(2)过渡期:停止氢氧化钠滴加,维持混合盐以及氨水滴加使PH值由11.4降为10.6;

(3)后期:将2 M的混合盐、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分别按11.9 g/min,7.8 g/min,1.873g/min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9M以及PH值10.6,持续滴加12h,陈化10h;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按照1:1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300℃)2h-(720℃)8h-(750℃)10h三段煅烧。

实施例4

(1)初期:在全程氮气氛围保护下,转速为450 r/min,在60 L的反应釜中加入7kg的水以及247g氨水作为底液,并且调控氨水浓度0.3M以及通过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通过水浴调节温度为60℃,将2 M的混合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摩尔比为8:1:1)、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分别按11.9 g/min,6.8 g/min,0.519g/min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3M以及PH值11,通过调控初期的时间8min控制晶种数量;

(2)过渡期:停止氢氧化钠滴加,维持混合盐以及氨水滴加使PH值由11降为10.7;

(3)后期:将2 M的混合盐、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按11.9 g/min,6.8 g/min,0.519g/min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3M以及PH值10.7,持续滴加36 h,陈化20 h;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氢氧化锂按照1:1.05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500℃)2h-(650℃)8h-(800℃)10h三段煅烧。

实施例5

(1)初期:在全程氮气氛围保护下,转速为450 r/min,在60 L的反应釜中加入5kg的水以及500g氨水作为底液,并且调控氨水浓度0.8M以及通过氢氧化钠调节PH值11.5,通过水浴调节温度为50℃,将2 M的混合盐(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摩尔比为5:2:3)、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分别按11.9 g/min,8.8 g/min,1.730g/min的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8M以及PH值11.5,通过调控初期的时间15min控制晶种数量;

(2)过渡期:停止氢氧化钠滴加,维持混合盐以及氨水滴加使PH值由11.5降为10.7;

(3)后期:将2 M的混合盐、4 M的氢氧化钠以及15.02 wt%的氨水按11.9 g/min,8.8 g/min,1.730g/min流量滴入反应釜,通过调控各溶液的流量控制氨水浓度0.8M以及PH值10.7,持续滴加20 h,陈化18 h;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与碳酸锂按照1:1.02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400℃)2h-(600℃)8h-(800℃)10h三段煅烧。

对比例1

(1)将 1.0mol/L 的金属液 (称取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晶体摩尔比为6:2:2加入溶解釜内,加入一定量的纯水,配制成溶液 )、4.0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15.02 wt%的氨水溶液按照流量比 (10 :5 :1),通过计量泵按照金属液 (3L/h) 的流量加入到造核反应釜内进行造核反应;

(2)当造核釜晶核粒度生长到 4-5μm 时造核反应结束,用转移泵把晶核转移到中间给料釜中;晶核长大反应釜内加入底液 ( 底液含一定量的纯水、氨水 ),开启晶核长大反应釜搅拌装置,以 (4L/h) 的流量从中间给料釜连续向晶核长大反应釜加入需要生长的晶核,当加入 50L 体积的晶核后,同时通过计量泵按照金属液 (10)L/h 的流量,金属液、氢氧化钠溶液及氨水流量比 (10:5:1) 加入到晶核长大反应釜内;晶核长大反应釜内反应连续进行,液位到达溢流口后自流至陈化釜,在陈化釜进行 2 小时的陈化反应;

(3)陈化反后,将产物输送至离心机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镍钴锰氢氧化物。

(4)成品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与碳酸锂按照1:1.02的摩尔比充分混合,然后微波化合,最后(400℃)2h-(600℃)8h-(800℃)10h三段煅烧。

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成的产物进行测试:

实施例1-5生成的产物粒度分布均匀,无微粉,且球形度较好;

对比例1生成的产物粒度分布不均匀,有微粉,且球形度较差。

我们定义:ω = (D90-D10)/D50为粒度均匀度,此值小于1说明颗粒粒径分布窄,即均匀性越好。从表1中得出实施例1-5中ω均小于1,说明通过本发明中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产品粒径的均匀度,并且振实密度可以达到2.9g/cm3。D10(μm)、D50(μm)、D90(μm)均为生成产物的粒度。

表1

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2制备的NCM622成品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制备的NCM622球形度好,粒径分布均匀。图5为对比例1制备的NCM622成品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制备的NCM622球形度较差,粒径分布不均匀。

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2制备NCM622前驱体D50生长趋势图,从D50生长趋势看,其前7h生长较快,但随后的时间,生长趋于缓慢,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D50下降的趋势,也就是没有小颗粒爆发现象的产生,从而说明本发明通过控制自生长的晶种,有效的避免了小颗粒的爆发。

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2制备NCM622前驱体的XRD图,此XRD与层状α-NaFeO2的衍射一致,并且衍射峰尖锐,可以确定为单一的镍钴锰氢氧化物,并且结晶性好。

图4所示为实施例2制备NCM622成品所制做的半电池1C的容量衰减曲线,从衰减曲线看,通过本发明制备的NCM622其稳定性能良好,经50周循环后,容量仍能保持在95%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