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50228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氢喹啉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一些天然产物和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文献 1)。比如抗肿瘤抗生素Dynemycin,就是建立在四氢喹啉上为核心结构的分子(文献2和 3)。近年来四氢喹啉类化合物被广泛报道作为抗菌药(文献4)、抗真菌药(文献5)或农药(文献6)。此外因为对一些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酶和受体的抑制作用,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在抗抑郁(文献7)和抗糖尿病(文献8)等领域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其中,作为四氢喹啉类化合物之一的2-取代的1,2,3,4_四氢喹啉类化合物还被用来设计成雌激素受体的选择性调节器(文献9)和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抑制剂(文献 10)。这些生物活性使得四氢喹啉类化合物能够成为受雌激素影响的癌症和胆固醇引起的骨质疏松治疗的潜在性药物。关于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已有较多报道(文献11 13)。例如,有报道为 利用钯催化氧化法来合成含氮杂环,但是,六元含氮杂环在催化量的钯的作用下较难形成 (文献14);应用Pd(II)催化氧化法来合成二氢喹啉,但是大多数产物为五元和六元杂环的混合物(文献15和16);用Pd(II)催化氧化法仅合成出喹啉类似物(文献17);以及,用 Cu(II)做氧化剂的Pd(II)催化氧化的反应合成四氢喹啉类化合物,但得到的是四氢喹啉和二氢吲哚的混合物(文献18)。1 :Michael, J. P. Quinoline, quinazoline and acridone alkaloids. Nat. Prod. Rep. 2008,25,166—187.文献 2 :Konishi, et al.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Dynemicin A :A Novel 1,5-Diyn-3-ene Antitumor Antibiotic. J. Am. Chem. Soc. 1990,112,3715-3716.文献 3 :ffender, P. A. , et al. A Photochemically Triggered DNA Cleaving Agent :Synthesis, Mechanistic and DNA Cleavage Studies on a New Analog of the Antitumor Antibiotic Dynemicin. J. Org. Chem. 1993,58,5867-5869.文献 4 :Ramesh, Ε. ,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quinolines with potent DNA gyrase activity. Bioorg. Med. Chem. 2009,17,660-666.文献 5 :Urbina, J. Μ. , et al. Inhibitors of the Fungal Cell Wall. Synthesis of 4-Aryl-4-N-arylamine-l-bute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with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β (l-3)Glucan and Chitin Synthases. Bioorg. Med. Chem. 2000,8, 691-698.文献 6 :Smith, H. C. , et al. Synthesis and SAR of cis-l-Benzoyl-l, 2, 3, 4-tetrahydroquinoline Ligands for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in Ecdysone Responsive System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3,13,1943-1946.
JC 献 7 :Scott, J. D. , et al. Tetrahydroquinoline sulfonamides as vasopressin lb receptor anatgonist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19,6018-6022.文献 8:Parmenon,C.,et al.4,4-Dimethyl_l,2,3, 4-tetrahydrοquinoline-based PPAR a / γ agonists.Part I Synthesis 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8,18,1617-1622.:ffallace,0. B. ,et al. Tetrahydroquinoline-Based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3,13,1907-1910.文献 10 :Rano, Τ. ,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potent inhibitors of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 exploiting a 1,2,3, 4-tetrahydroquinoline platform.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19,2456-2460.文献 11 :Katritzky, A. R. ,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of 1,2, 3,4-tetrahydroquinolines. Tetrahedron 1996,52,15031-15070.文献 12 =Larock, R. C.,et al. Tetrahedron 1998,54,9961-9980.文献 13 =Hara 0. , et al, Tetrahedron 2007,63,6170-6181.利文献14 =Hegedus, L. S. , et al, J. M. J. Am. Chem. Soc. 1982,104,2444-2451.文献 15 =Larock, R. C.,et al. P. J. Org. Chem. 1996,61,3584-3585.文献 16 :Roger,M. M.,et al. Org. Lett. 2006,8,2257-2260.文献 17 Zhang, Ζ. , et al, Org. Lett. 2008,10,173-175.文献 18 =Manzoni, Μ. R.,et al. Organometallics 2004,23,5618-5621.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二价钯盐的存在下,使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下述通式⑵所示的铜盐在溶剂中反应,得到下述通式C3)所示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价钯盐的存在下,使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下述通式( 所示的铜盐在溶剂中反应,得到下述通式C3)所示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R表示选自氢、氟、氯、溴、碘、甲基、甲氧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R1表示选自氢、酰基、以及磺酰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为选自醋酸铜、溴化铜、氯化铜、碘化铜和三氟醋酸铜中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价钯盐为选自醋酸钯、氯化钯、三氟醋酸钯、溴化钯和乙腈氯化钯中的至少1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丙酮、DMSO、DMF、NMP、乙腈、乙醚、二氯甲烷、甲苯、二甲苯、苯和三氟甲苯中的至少1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添加剂的存在下,使所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所述铜盐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选自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碳酸钠、醋酸钾、醋酸钠、苯甲酸和醋酸中的至少1种。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二价钯盐与所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摩尔比,二价钯盐/通式(1) 所示的化合物=0. 1 1 0. 4 1。
10.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铜盐与所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摩尔比,铜盐/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 2 1 4 1。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添加剂与所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摩尔比,添加剂/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2 1 4 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二价钯盐的存在下,使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铜盐在溶剂中反应,得到下述通式(3)所示的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式中,R表示氢、吸电子基团或者给电子基团;R1表示氢或吸电子基团;X表示选自氟、氯、溴、碘和羧基中的任意一种。
文档编号C07D215/58GK102464614SQ20101055114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吴正兴, 张万斌, 江峰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