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个烯烃基团的甾体化合物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910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孕甾药物中间体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孕甾-4,9(11)-双烯-3,20-双酮-17α-羟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化合物,其生理性作用表现在对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影响。它能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组胺等炎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吞噬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可抑制炎症后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抑制免疫反应产生的病理变化,解除该疾病的症状。

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孕甾-4,9(11)-双烯-3,20-双酮-17α-羟基是孕甾药物重要中间体,可以制备糖皮质激素,例如cn200710061254.4中就介绍了以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为底物制备倍他米松及其系列产品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制备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

cn201010278556.9由霉菌脱氢物制备甲基四烯物分为两步反应:第一步脱水得甲基脱水物,第二步经还原得甲基四烯物(5st)。

cn201510090371.8公开了以雄甾-4-烯-3,17-双酮-9α-羟基为底物,经过脱水、醚化、接侧链、生物脱氢得到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孕甾药物中间体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孕甾-4,9(11)-双烯-3,20-双酮-17α-羟基的制备方法。

我们经过不断的研究,惊奇地发现,通过优化反应路线,调整工艺,可以雄甾-4-烯-3,17-双酮为底物,经过氰化、缩酮、格氏、生物氧化、脱水应得到孕甾-4,9(11)-双烯-3,20-双酮-17α-羟基,再经过生物脱氢、脱水反应,得到孕甾-1,4,9(11),16(17)-四烯-3,20-双酮。

一种式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1:

将1-4个碳的醇和无机碱水溶液搅拌均匀,将式3化合物投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再加入2倍摩尔比以上的丙酮氰醇,控制温度在25-40℃之间搅拌反应直至无原料。再将反应液稀释入水中,用无机酸中和稀释液至ph值中性;过滤得到式4化合物;

步骤2:

将式4化合物投入到乙二醇中,再依次加入对甲苯磺酸、原甲酸三乙酯,升温至30-60℃反应直至无原料,再加入适量的有机碱中和,然后将反应液稀释入水中,过滤,得到缩酮物式5化合物;

步骤3:

将干燥的式5化合物和乙烯基正丁醚投入到含有甲苯磺酸的2-6个碳的醚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无原料,得到反应的中间体;再滴加入格氏试剂-甲基氯化镁/ 四氢呋喃,滴加完成后,室温搅拌反应至无中间体。再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缓慢滴加淬灭格式试剂,然后用无机酸调反应液的ph值小于3。加热反应液至40-70℃保温2小时,后降温至5-10℃,用无机碱水溶液调ph至中性,浓缩、稀释,过滤,得到式6化合物;

步骤4

将式6化合物粉碎或以1-4个碳的醇溶解,投入含有霉菌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生物发酵,得到式8化合物。

步骤5

在2-6个碳的醚、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中加入式8化合物,降温至-90至-50℃与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氯氧磷中的一种或几种反应,反应至原料少于5%以后,稀释到与水中,用无机碱调节ph值至中性,过滤得到式1化合物。

步骤6

将式1化合物粉碎或以1-4个碳的醇溶解,投入已培养好简单节杆菌的发酵罐中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化合物7。

步骤7:

将化合物7投入到醋酸中,再加入的盐酸氨基脲水溶液,升温反应直至无原料,降温至室温,稀释入水中,过滤,得化合物2;

化合物8中的表示该羟基基团为α或β,

式5化合物中4、5位和5、6位的虚线表示4、5位或5、6位存在双键。

一种式1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1:

将1-4个碳的醇和无机碱水溶液搅拌均匀,将式3化合物投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再加入2倍摩尔比以上的丙酮氰醇,控制温度在25-40℃之间搅拌反应直至无原料。再将反应液稀释入水中,用无机酸中和稀释液至ph值中性;过滤得到式4化合物;

步骤2:

将式4化合物投入到乙二醇中,再依次加入对甲苯磺酸、原甲酸三乙酯,升温至30-60℃反应直至无原料,再加入适量的有机碱中和,然后将反应液稀释入水中,过滤,得到缩酮物式5化合物;

步骤3:

将干燥的式5化合物和乙烯基正丁醚投入到含有甲苯磺酸的2-6个碳的醚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无原料,得到反应的中间体;再滴加入格氏试剂-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滴加完成后,室温搅拌反应至无中间体。再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缓慢滴加淬灭格式试剂,然后用无机酸调反应液的ph值小于3。加热反应液至40-70℃保温2小时,后降温至5-10℃,用无机碱水溶液调ph至中性,浓缩、 稀释,过滤,得到式6化合物;

步骤4

将式6化合物粉碎或以1-4个碳的醇溶解,投入含有霉菌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生物发酵,得到式8化合物。

步骤5

在2-6个碳的醚、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中加入式8化合物,降温至-90至-50℃与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氯氧磷中的一种或几种反应,反应至原料少于5%以后,稀释到与水中,用无机碱调节ph值至中性,过滤得到式1化合物,

式5化合物中4、5位和5、6位的虚线表示4、5位或5、6位存在双键,化合物8中的表示该羟基基团为α或β。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1-4个碳的醇为甲醇或乙醇。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无机碱为naoh、koh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碱水溶液浓度为30-60%,式4化合物与无机碱水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0.01-0.1。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量,式5化合物与原甲酸三乙酯的重量体积比为1:0.7-2,有机碱未吡啶或三乙胺中的一种。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式6化合物与乙烯基正丁醚 的重量体积比为1:0.5-1,甲苯磺酸的2-6个碳的醚溶液浓度为0.01-1%,2-6个碳的醚为乙醚、四氢呋喃、1,2-二氧六环、甲乙醚、二甲醚,无机酸为盐酸,无机碱为naoh、koh、na2co3、nahco3、k2co3、k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霉菌为黑根霉菌、绿僵霉菌、木霉菌、赭曲霉菌、黄曲霉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霉菌为黑根霉菌。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霉菌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编号3.235,3.904的黑根霉菌。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斜面培养基中g/l重量体积比为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5,柠檬酸铁铵0.005,柠檬酸2,硝酸铵2,碳酸钙10,甘油20,葡萄糖5,琼脂15。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发酵培养基中g/l重量体积比为玉米粉3~8,葡萄糖10~25,氯化钾0.02~0.15,硝酸钾0.5~3.0,磷酸二氢钾0.5~2.5,磷酸氢二钾1.0~4.0,硼酸盐0.1~10。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中式8化合物与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或三氯氧磷的重量比为1:0.8-2。

如上所述式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中溶解式1化合物的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简单节杆菌的为as1.754、as1.94*。

如上所述式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生物转化中斜面培养基采用以下配比:葡萄糖1.3%,酵母膏1.3%,琼脂2.0%,以及余量的蒸馏水,用无机碱溶液调至ph7.0-7.2,用于斜面培养。

如上所述式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生物转化中斜面培养基采用以下配比:酵母膏0.5%,蛋白胨0.5%,葡萄搪1%,琼脂2%,自来水配制,用无机碱溶液调至ph至7.0-7.2,用于斜面培养。

如上所述式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生物转化中发酵培养基为以下配比:葡萄糖1.0,酵母膏0.16%,kh2po40.25%,玉米浆0.1%,以及余量的蒸馏水,用无机碱溶液调至ph7.0-7.2。

如上所述式2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7中盐酸氨基脲水溶液含量为3-10%,升温反应温度为60℃以上。

所述的生物发酵工艺还可采用任何公知的生物发酵工艺方法,如参考《生物合成药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褚志义主编;666~675页)中公开的生物发酵工艺。

在步骤4、6中底物的投料浓度为≤4%(相对于发酵液容积);优选投料浓度 为1%~3%,发酵温度30~34℃,优选促溶剂加入量为2~5%(v/v)。生物脱氢反应时间30~72小时。

所述的生物反应可以采用以下发酵工艺:

斜面培养—一级培养—一级培养—加入化合物(1)发酵进行生物脱氢反应—终止反应。

步骤4、6生物反应结束后终止反应,优选采用将发酵液升温至70~90℃而使菌体灭活的方法,终止反应后用优选采用溶媒萃取发酵液的形式提取脱氢产物。所述萃取用溶媒优选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

所述步骤4生物氧化使用的霉菌为黑根霉菌(rhizopusnigricans)、绿僵霉菌、木霉菌、赭曲霉菌、黄曲霉菌。黑根霉菌优选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编号3.235,3.904。

所述步骤4的生物氧化所用的培养基优选采用以下配比:

步骤4中斜面培养基中g/l重量体积比为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5,柠檬酸铁铵0.005,柠檬酸2,硝酸铵2,碳酸钙10,甘油20,葡萄糖5,琼脂15。

步骤4中发酵培养基中g/l重量体积比为玉米粉3~8,葡萄糖10~25,氯化钾0.02~0.15,硝酸钾0.5~3.0,磷酸二氢钾0.5~2.5,磷酸氢二钾1.0~4.0,硼酸盐0.1~10。

所述步骤6生物脱氢所使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simplex)优选以下几种菌株:as1.754、as1.94*(均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所述步骤6的生物脱氢所用的培养基优选采用以下配比: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1.3,酵母膏1.3,琼脂2.0,以及余量的蒸馏水,ph7.0-7.2,用于斜面培养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酵母膏0.16,kh2po40.25,玉米浆0.1,以及余量的蒸馏水,ph7.0-7.2,用于一级、二级培养和最终的生物脱氢反应中。

具体实施方式

hplc:高效液相色谱

实施例1

实施例1-1

将10g式3化合物投入到30ml甲醇和1ml60%koh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8ml的丙酮氰醇,搅拌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再将反应液稀释入150ml水中,用稀盐酸中和稀释液至中性。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4化合物9.7g。

实施例1-2

将10g式3化合物投入到20ml甲醇和0.5ml50%koh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15ml的丙酮氰醇,搅拌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再将反应液稀释入300ml水中,用稀盐酸中和稀释液至中性。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4化合物10.4g。

实施例1-3

将10g式3化合物投入到15ml甲醇和0.2ml4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20ml的丙酮氰醇,搅拌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再将反应液稀释入300ml水中,用稀盐酸中和稀释液至中性。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4化合物10.3g。

实施例1-4

将10g式3化合物投入到10ml甲醇和0.1ml3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25ml的丙酮氰醇,搅拌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再将反应液稀释入200ml水中,用稀盐酸中和稀释液至中性。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4化合物10.1g。

实施例2

实施例2-1(本步反应收率偏低,可设定为105%-110%)

将10g式4化合物投入到15ml乙二醇中,再依次加入0.1g对甲苯磺酸、20ml原甲酸三乙酯,升温至55-60℃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加入适量吡啶中和。然后将反应液稀释入10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5化合物10.4g。

实施例2-2

将10g式4化合物投入到20ml乙二醇中,再依次加入0.2g对甲苯磺酸、15ml原甲酸三乙酯,升温至50-55℃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加入适量吡啶中和。然后将反应液稀释入15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5化合物10.5g。

实施例2-3

将10g式4化合物投入到25ml乙二醇中,再依次加入0.2g对甲苯磺酸、10ml原甲酸三乙酯,升温至40-45℃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加入适量吡啶中和。然后将反应液稀释入20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5化合物10.8g。

实施例2-4

将10g式4化合物投入到30ml乙二醇中,再依次加入0.3g对甲苯磺酸、20ml原甲酸三乙酯,升温至30-35℃反应至原料点消失。加入适量吡啶中和。然后将反应液稀释入20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5化合物10.7g。

实施例3

实施例3-1

将式5化合物10g和5ml的乙烯基正丁醚投入到50ml含有0.01%对甲苯磺酸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无原料,得到反应的中间体。

再滴加入30ml的3m的格氏试剂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中,滴加完成后,搅拌反应至无中间体。再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缓慢滴加淬灭格氏试剂,然后用浓盐酸调反应液ph至1-2。加热反应液至60-70℃保温1小时,再降温至15-20℃,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中性,浓缩除去四氢呋喃。将浓缩残夜稀释入10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6化合物8.3g。

实施例3-2

将式5化合物10g和7.5ml的乙烯基正丁醚投入到40ml含有0.1%对甲苯磺酸的乙醚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无原料,得到反应的中间体。

再滴加入35ml的3m的格氏试剂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中,滴加完成后,搅拌反应至无中间体。再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缓慢滴加淬灭格氏试剂,然后用浓盐酸调反应液ph至1-2。加热反应液至50-60℃保温2小时,再降温至10-15℃,用20%碳酸钾水溶液调ph至中性,浓缩除去四氢呋喃。将浓缩残液稀释入15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6化合物8.6g。

实施例3-3

将式5化合物10g和9ml的乙烯基正丁醚投入到30ml含有0.1%对甲苯磺酸的1,2-二氧六环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无原料,得到反应的中间体。

再滴加入40ml的3m的格氏试剂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中,滴加完成后,搅拌反应至无中间体。再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缓慢滴加淬灭格氏试剂,然后用浓盐酸调反应液ph至1-2。加热反应液至45-55℃保温4小时,再降温至15-20℃,用30%碳酸氢钠水溶液调ph至中性,浓缩除去四氢呋喃。将浓缩残夜稀释入200ml水中。过滤,洗涤。℃烤干,得到式6化合物8.4g。

实施例4

实施例4-1

将黑根霉菌(cgmcc编号3.235)依次进行斜面培养、一级培养和二级培养,培养温度为27-30℃,将20g式6化合物溶于20ml四氢呋喃投入5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为2%,反应温度为28-31℃。直至式6化合物剩余低于5%,反应完成后升温至70℃终止反应,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提取发酵液,将有机相浓缩,甲醇重结晶得到式8化合物19.2g。

实施例4-2

将黑根霉菌(cgmcc编号3.904)依次进行斜面培养、一级培养和二级培养,培养温度为27-30℃,将20g式6化合物溶于30ml甲醇投入5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为3%,反应温度为29-32℃,直至式6化合物剩余低于5%,反应完成后升温至70℃终止反应,采用氯仿萃取提取发酵液,将有机相浓缩,甲醇重结晶得到式8化合物20.1g。

实施例4-3

将黑根霉菌(cgmcc编号3.904)依次进行斜面培养、一级培养和二级培养,培养温度为27-30℃,将20g式6化合物溶于40mln,n-二甲基甲酰胺投入5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为4%,反应温度为26-29℃,直至式6化合物剩余低于5%,反应完成后升温至70℃终止反应,采用二氯甲烷萃取提取发酵液,将有机相浓缩,甲醇重结晶得到式7化合物18.4g。

实施例5

实施例5-1

将式8化合物10g投入到50ml乙醚中,降温至-90℃,加入8g三氯化磷,搅拌反应至原料少于5%以后,稀释到与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中性,过滤得到式1化合物8.4g。

实施例5-2

将式8化合物10g投入到50ml四氢呋喃中,降温至-70℃,加入10g五氯化磷,搅拌反应至原料少于5%以后,稀释到与水中,用碳酸氢钾调节ph值至中性,过滤得到式1化合物9.1g。

实施例5-3

将式8化合物10g投入到50ml乙腈中,降温至-50℃,加入10g三氯氧磷,搅拌反应至原料少于5%以后,稀释到与水中,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中性,过滤得到式1化合物8.2g。

实施例6

实施例6-1

将简单节杆菌(as1.754)依次进行斜面培养、一级培养和二级培养,培养温度为31-33℃,将20g式6化合物溶于20ml四氢呋喃投入5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为2%,反应温度为31℃。直至式6化合物剩余低于5%,反应完成后升温至70℃终止反应,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提取发酵液,将有机相浓缩,甲醇重结晶得到式7化合物17.4g。

实施例6-2

将简单节杆菌(as1.94*)依次进行斜面培养、一级培养和二级培养,培养温度为29-32℃,将20g式6化合物溶于30ml甲醇投入5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为3%,反应温度为32℃,直至式6化合物剩余低于5%,反应完成后升温至70℃终止反应,采用氯仿萃取提取发酵液,将有机相浓缩,甲醇重结晶得到式7化合物18.3g。

实施例6-3

将简单节杆菌(as1.754)依次进行斜面培养、一级培养和二级培养,培养温度为30-32℃,将20g式6化合物溶于40mln,n-二甲基甲酰胺投入5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为4%,反应温度为32℃,直至式6化合物剩余低于5%,反应完成后升温至70℃终止反应,采用二氯甲烷萃取提取发酵液,将有机相浓缩,甲醇重结晶得到式7化合物18.5g。

实施例7

实施例7-1

将10g式7化合物投入到50ml醋酸中,再加入10%的盐酸氨基脲水溶液。将反应混合液加热至60-65℃反应至无原料点。降温至室温,稀释入200ml水中,过滤,得到8.9g式2化合物。

实施例7-2

将10g式7化合物投入到100ml醋酸中,再加入8%的盐酸氨基脲水溶液。将反应混合液加热至70-75℃反应至无原料点。降温至室温,稀释入400ml水中,过滤,得到9.1g式2化合物。

实施例7-3

将10g式7化合物投入到100ml醋酸中,再加入5%的盐酸氨基脲水溶液。将反应混合液加热至80-85℃反应至无原料点。降温至室温,稀释入400ml水中,过滤,得到9.2g式2化合物。

实施例7-4

将10g式7化合物投入到150ml醋酸中,再加入3%的盐酸氨基脲水溶液。将反应混合液加热至85-90℃反应至无原料点。降温至室温,稀释入500ml水中,过滤,得到9.2g式2化合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