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131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
技术领域
,进一步涉及新的化合物及其特定制备手段和新的制药用途,具体涉及一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绝大多数病人存在消化道运动障碍,即消化道动力不足。正常健康人的结肠运动包括短时相性收缩、长时相性收缩、张力性收缩和巨大移行性收缩(GMCs)。一般情况下结肠多处于静止或低幅非推进性时相性收缩状况,而GMSs每天出现1-2次,引起集团运动,与排便有关,胃结肠反射是诱发结肠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绝大多数消化道功能障碍病人无特异性疾病。功能性便秘病人主要分为结肠通过时间延缓型和通过时间正常型两类,前者病人可出现GMCs频率、持续时间及幅度降低、胃结肠反射减弱或消失,而局部时相性非推进性收缩增强,使得整个结肠运动不协调,少数病人出现小肠运动减弱。通过时间正常的患者主要存在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和直肠感觉功能下降。这些组织结构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和体液因子的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和信使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消化道动力不足引发的消化不良、胃胀、胃食管反流、动力性肠梗阻、便秘、大便干燥、肠蠕动乏力,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的促消化道动力药物的靶点选择性较差、副作用较多,因此,开发一种靶点选择性强、副作用较少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生素活性,长期服用具有抗生素活性的药物,会引起体内菌群的耐药性,副作用大。大环内酯类衍生物作为其他医药用途时,其抗生素活性所带来的副作用大大限制了药物的开发和使用。在药物的制备和应用中,除了确切的药效和清晰的药理作用之外,成药性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具体来看,化合物自身的稳定性、溶解性、吸收效果以及剂型可接受范围等都影响着药物使用效果。现有技术的研究者围绕大环内脂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了诸多研究,尽管涉及了类别众多的衍生物,其中也有一些具备良好的药物活性,但受制于成药性的不足而在临床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保证药效的基础上对具有确切药物活性的大环内脂了抗生素进行改良,以提升其成药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如下式(A)所示的化合物为典型,本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其在促进消化道动力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药效,但由于溶解度度较差,在动物实验中仍以悬浊液给药,这不仅不利于吸收,也影响了剂型的选择和药效在体内的持续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类似化合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促胃肠动力药物疗效有待提升。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因具有抗生素活性、易导致副作用的问题而限制了其他制药用途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以上所述具有促消化道动力活性的式(A)化合物成药性不佳。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以提升成药性为目的的、针对式(A)化合物的改良产物,难以保证疗效。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X是酸根。作为优选,所述酸根是无机酸根。作为优选,所述无机酸根是氯离子、硫酸根或磷酸根。作为优选,所述酸根是有机酸根。作为优选,所述有机酸根是甲磺酸根、柠檬酸根或富马酸根。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在制备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方面的用途。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在制备辅助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方面的用途。作为优选,所述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的适应症为消化不良、胃胀、胃食管反流、肠蠕动乏力,动力性肠梗阻、便秘、大便干燥、肠易激综合征等引发胃肠动力不足的一种或多种疾病类型。作为优选,所述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的剂型选自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溶液剂、颗粒剂、滴剂、散剂、糖浆剂、酒剂、酊剂、露剂、膜剂、丸剂、气雾剂、软膏剂、栓剂、洗剂或它们的组合。作为优选,所述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植入、外用、喷雾、吸入或它们的组合。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的一种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式(A)所示的化合物溶解于甲醇中,而后加入过量的酸,混合后反应25~35min,收集产物浓缩、干燥,即得到所述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除了以上提供的制备方法之外,本发明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也可由有经验的人员通过公开发表文献中的类似方法合成。需要被明确的一点是,上述方法仅仅是用来说明制备过程,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不被局限于此。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式(A)所示的化合物可以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获得的:将2.5g阿奇霉素溶于200ml盐酸中,油浴加热至40℃,搅拌反应10小时,然后使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10,并且搅拌15分钟,使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收集有机相,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二氯甲烷,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为式(A)所示的化合物,产率为81.8%;质谱数据为MS(M/Z):434.67(M+H+);核磁共振氢谱数据为:1H-NMR(400MHz,DMSO)δ6.15(s,1H),5.01(dd,J=10.9,2.1Hz,1H),4.60(d,J=5.7Hz,1H),4.31(s,1H),4.15(d,J=8.4Hz,1H),3.74(d,J=4.7Hz,1H),3.46(d,J=8.4Hz,1H),3.39(dd,J=9.8,6.0Hz,1H),3.28(d,J=4.7Hz,1H),2.68(q,J=6.4Hz,1H),2.55–2.43(m,1H),2.31(dd,J=12.4,2.7Hz,1H),2.24(s,3H),2.11–1.95(m,2H),1.85–1.69(m,2H),1.47–1.30(m,3H),1.11(d,J=6.7Hz,3H),1.03(d,J=15.7Hz,6H),0.96(d,J=6.7Hz,3H),0.84(d,J=7.0Hz,6H),0.78(s,3H)。本发明以一种全新结构的大环内脂类衍生物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良,所形成的盐显著提升了溶解性,并杜绝了潮解现象,从而降低了成药难度、拓展了可选的剂型范围;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该大环内脂类衍生物本身,所形成的盐具有更好的促胃肠动力活性,动物实验表明口服本发明盐后胃肠蠕动作用更加显著、碳末推进率优于口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本身的情形;此外,本发明成盐后的化合物基本保持了该大环内脂类衍生物极低的抑菌水平,同时不具有急性毒性和心脏毒性,这支撑了该盐作为胃肠动力药物的普遍应用。基于以上有益的发现,本发明确定了利用其制备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方面的用途,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下列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及其来源包括:(1)小鼠昆明小鼠(雌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试验动物中心和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动物到达后,由专人接收动物于双走廊屏障环境小鼠饲养室内,填写《试验动物接收记录表》(BG-017-V00),接收时对动物大体情况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动物进行称重,确保试验动物与引进标准基本吻合。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津)2012-0003。(2)供试品甲醇、盐酸、乙酸乙酯、富马酸均自市面购得。式(A)所示化合物由本实验室自行制备。实施例1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的制备及表征1、式(A)所示化合物的盐酸盐的制备与表征方法1:将式(A)所示化合物(0.20g,0.46mmol)溶解于甲醇中(4.0mL),于室温下慢慢滴加2N盐酸(2.3mL)。反应30分钟以后,减压蒸馏得到白色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盐酸盐(0.21g,97%),为白色结晶。方法2:将式(A)所示化合物(2.0g,4.6mmol)溶解于甲醇中(40mL)中,加入2N盐酸(23mL),反应30分钟后,浓缩得到白色固体。随后加入乙酸乙酯(20mL)和去离子水(20mL),搅拌10分钟,分液,得到的水相置于冻干机浓缩,得到白色粉末(2.0g,93%)。所得产物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如下:1HNMR(400MHz,d6-DMSO)δ8.98(s,1H),6.66(s,1H),5.21-5.10(m,2H),4.82(d,J=8.1Hz,2H),4.45(brs,1H),3.59(d,J=6.3Hz,1H),3.53-3.42(d,J=11.0Hz,3H),3.19-3.02(m,2H),2.82(s,3H),2.08(s,1H),1.85(d,J=6.9Hz,1H),1.78(dd,J=13.8,7.1Hz,1H),1.54-1.32(m,3H),1.27(d,J=6.2Hz,3H),1.19(s,3H),1.11(d,J=6.3Hz,3H),1.06(s,3H),0.93(d,J=6.5Hz,3H),0.84(d,J=6.6Hz,3H),0.76(t,J=6.9Hz,3H).13CNMR(100MHz,d6-DMSO)δ175.2,80.9,78.4,75.1,74.2,73.8,73.6,67.0,65.1,43.4,39.2,37.0,34.5,24.7,24.4,20.8,20.6,17.9,15.9,10.4,7.7,7.3.HRMS(,caculforC22H43NO7Na+456.2932,found456.2930).熔点:213.5~215.0℃。[α]D23+27.0(MeOH,c=1.0)。2、式(A)所示化合物的富马酸盐的制备与表征将式(A)所示化合物(0.20g,0.46mmol)溶解于甲醇(4.0mL)中,加入富马酸(0.54g,0.46mmol),反应30分钟后,浓缩得到无色胶状物。随后加入乙酸乙酯(10mL)和去离子水(10mL),搅拌10分钟,分液,得到的水相置于冻干机浓缩,得到白色粉末(0.24g,95%)。所得产物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如下:1HNMR(400MHz,d6-DMSO)δ9.65(brs,1H),6.57(s,2H),6.62(s,1H),5.22-5.10(m,2H),4.87(d,J=8.1Hz,2H),4.49(brs,1H),3.61(d,J=6.3Hz,1H),3.51-3.44(d,J=11.0Hz,3H),3.21-3.12(m,2H),2.79(s,3H),2.13(s,1H),1.85(d,J=6.9Hz,1H),1.77(dd,J=13.8,7.1Hz,1H),1.51-1.33(m,3H),1.26(d,J=6.2Hz,3H),1.20(s,3H),1.10(d,J=6.3Hz,3H),1.05(s,3H),0.93(d,J=6.5Hz,3H),0.81(d,J=6.6Hz,3H),0.72(t,J=6.9Hz,3H).13CNMR(100MHz,d6-DMSO)δ175.2,80.9,78.4,75.1,74.2,73.8,73.6,67.0,65.1,43.4,39.2,37.0,34.5,24.7,24.4,20.8,20.6,17.9,15.9,10.4,7.7,7.3.HRMS(ESI,cacul.forC22H44NO7+434.3112,found434.3108).熔点:195.9~197.2℃。[α]D24+24.2(MeOH,c=1.0).3、式(A)所示化合物的盐的溶解性检测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继续分别制备式(A)所示化合物的硫酸盐、磷酸盐、柠檬酸盐、甲磺酸盐;而后检测上述盐类化合物的溶解性,结果如表1所示:表1式(A)所示化合物的不同盐的溶解性检测结果盐的种类溶解度(mg/mL)是否潮解熔点(℃)盐酸盐357否213-215硫酸盐422否193-196磷酸盐652微微潮解187-196富马酸盐170否196-197柠檬酸盐65否220-223甲磺酸盐813否190-191式(A)所示化合物0.2(不溶)否203-204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发现,成盐后该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溶解性显著提高,同时基本不会发生潮解现象。实施例2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的抑菌活性测试实验方法:1)取5μL大肠杆菌甘油菌,接种到5mL的液体LB培养基中,置于37℃摇床中,220rpm/min,过夜培养;2)将培养过夜的大肠杆菌倒入250ml的LB培养基中,37℃,220rpm培养3小时;3)3小时之后,将锥形瓶中的菌液均分到小试管中,每试管中5ml,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5μl同等摩尔量的实施例1制备的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培养24小时,每间隔2-4小时测试OD600值,并计算抑菌率,抑菌率=(1-(衍生物盐的OD600值)/(DMSO空白组的OD600值))x100%。抑菌活性测试结果: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的抑菌活性如表2、表3所示,其中表2是化合物的浓度为5.344μM下的抑菌率,表3是化合物的浓度为10.688μM下的抑菌率;表2及表3的结果表明成盐后的抑菌活性与该大环内酯类衍生物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抑菌水平,明显低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表2.不同化合物在5.344μM浓度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表3.不同化合物在10.688μM浓度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实施例3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的药效学检测3.1肠蠕动乏力模型小鼠的给药治疗:将55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琥珀酸普卡必利组、阿奇霉素组,式(A)所示化合物的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富马酸盐、柠檬酸盐、甲磺酸盐、式(A)所示化合物本身,每组5只。正常组每只灌胃给予0.1mL的0.9%生理盐水;造模期间,模型对照组、式(A)所示化合物的盐组、式(A)所示化合物本身组、阳性药琥珀酸普卡必利组和阿奇霉素组灌胃给予0.1mL的硫酸阿托品的水溶液,一天两次,连续给药两天。在建模后第1天,给予小鼠药物治疗,正常组以及对照组每次用0.1mL的0.9%的生理盐水灌胃,式(A)所示化合物的盐组以及式(A)所示化合物本身组分别用0.1mL的、浓度为0.05mol/L的各成分溶液灌胃,阳性药琥珀酸普卡必利组每次分别用0.1mL的上述配置的琥珀酸普卡必利溶液灌胃,阿奇霉素组每次分别用0.1mL的上述配置的阿奇霉素溶液灌胃,一天一次,给药一天。次日给碳末,1.5h后剖杀,观察并计算小鼠肠内的碳末推进距离,分别记录整段小肠的长度和碳末推进的小肠长度,并计算肠道碳末推进率,炭末推进率=(小肠全长-碳末推进的小肠长度)/小肠全长×100%。3.2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中小鼠的生存状况,给药后小鼠均未出现中枢性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小鼠肠炭末推进率的结果如表4所示:与肠蠕动乏力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式(A)所示化合物的盐与式(A)所示化合物本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肠蠕动乏力改善效果,可促进小鼠的胃肠道动力;进一步对比发现,式(A)所示化合物盐的改善效果普遍优于式(A)所示化合物本身,其中又以其富马酸盐效果最为突出。因此可以认为成盐后的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促胃肠动力疗效。表4.口服不同化合物对小鼠肠道内炭末推进率的影响实施例4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对家兔、比格犬、绒猴肠蠕动作用的检测4.1实验方法选择三种测试动物:家兔、比格犬、绒猴。根据体表面积换算法,依次计算出灌胃剂量为31.14mg/kg、17.8mg/kg、10mg/kg。收集灌胃前最后一次与灌胃后第一次粪便,将粪便进行称量和计数。4.2实验结果通过比较灌胃前与灌胃后动物粪便的重量和数量,发现实施例1制备的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在口服给药后可以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粪便重量和数量;同时给药组所排粪便便型较软,没有出现水样便。以上实验表明实施例1制备的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可以显著增强家兔、比格犬、绒猴的肠蠕动能力,具有促进肠道动力效果。实施例5.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对大鼠的急毒实验5.1实验方法采用上下法估算化合物的LD50,具体方法如下:(1)取大鼠1只,在1.75、5.5、17.35、55、175、550、2000mg/kg剂量范围内选择一个给药剂量,本试验选择175mg/kg灌胃给药。(2)观察大鼠48h的存活状态,如果大鼠存活,第二只大鼠给予高一级剂量,即550mg/kg;如果大鼠死亡或出现濒死状态,第二只动物给予低一级的剂量,即55mg/kg,以此类推。本次试验大鼠在175、550、2000mg/kg剂量时全部存活且状态良好,考虑进行2000mg/kg剂量水平的限度试验。(3)大鼠2000mg/kg剂量水平的限度试验。将实施例1制备的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分别以口服给药的方式处理大鼠。如果该动物死亡,则进行第(2)步实验;如果大鼠存活,依次将化合物给予另外4只大鼠,动物总数为5只。连续观察14天,如果1只大鼠在实验后期死亡,而其他大鼠存活,应停止对其他大鼠给药,对所有大鼠进行观察,是否在相似的观察期间也发生死亡。后期死亡的大鼠应与其他死亡大鼠同样计数,对结果进行评价如下:有3只或3只以上大鼠死亡时,LD50小于2000,;有3只或3只以上大鼠存活时,LD50大于2000;如果有3只以上大鼠死亡,则进行第(2)步试验。5.2实验结果给予SD大鼠2000mg/kg剂量的上述6种盐后,在15天内,大鼠均未死亡,且未出现异常反应。表明其LD50大于2000mg/kg,实施例1制备的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急性毒性低,安全性好。实施例6.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对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6.1实验方法每次实验取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给药组,每组3只;将大鼠麻醉后,正常组每只静脉注射0.5mL的0.9%生理盐水;每次实验中从上述6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盐中选择一种分别对给药组每只注射0.5mL,心电信号采集使用ECG100C放大器,动物用的针式电极插入动物的皮下,在插入电极的时候,把要插入部位的皮肤提起来,插入电极后再放下皮肤。放大器增益设置在2000,高通滤波器设置在0.05Hz,低通滤波器设置在35HzOFF。电极连接方法:VIN+连接左下肢,VIN-连接右上肢,GND连接右下肢。设置好心电信号的原始通道和采集参数后,开始采集心电信号。6.2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中大鼠的心电图情况,实施例1制备的6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给药后大鼠呼吸均呈正常状态,行为未出现异常反应,给药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出现心率加快、心率不齐等心脏毒性现象。表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6种大环内脂类衍生物盐没有心脏毒性。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