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9081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铁电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酸铋,由于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在铁电磁存储器、磁控光学调制器、铁电磁子传感器、集成光学、驱动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是研究热点。

虽然对于铁酸铋陶瓷材料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目前一般制备出的铁酸铋薄膜材料分散程度低,铁酸铋消耗大,导致漏电流大、电滞回线不饱和,这些不足制约着薄膜的实际应用。此外,制备所使用的仪器和制备方法并不适合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因此,人们在通过各种手段改良铁酸铋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PVDF是氟树脂中最优越的产品,拉伸强度高、冲击强度好、韧性好、硬度大、耐磨性好,抗蠕变性也是氟树脂中最优之一,PVDF具有突出的抗紫外线和耐气候老化的特性,其薄膜在室外放置一、二十年也不变脆,不龟裂。

PVDF又称压电聚合物。这类材料及其材质柔韧、低密度、低阻抗和高压电电压常数等优点为世人瞩目,且发展十分迅速,水声超声测量、压力传感、引燃引爆等方面获得应用。可以预见,PVDF可以有效保护铁电材料的性能不流失,大大降低铁电材料的消耗和成本,因此研究一种用PVDF为载体的新型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铁酸铋因其分散程度低导致消耗大、性能流失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以纳米级铁酸铋为核心,铁酸铋的核表面键合有PVDF。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纳米级铁酸铋粉体:

S2、铁酸铋与PVDF有机-无机复合:

S2.1、将偏氟乙烯溶解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保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8%;室温下,在上述体系中通入氧气与臭氧体积比1∶0.5~1.5的混合气置换其中的空气之后,继续通气至少15min;

S2.2、将S1所得纳米级铁酸铋粉体加入到上述体系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的混合气之后,继续通气10~20 min,紫外光照射下40~80℃恒温反应至少30min;

S2.3、过滤,洗涤,干燥,即得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进一步,S2中,按质量比计,铁酸铋和偏氟乙烯的用量配比为1∶4~6。

S1中,纳米级铁酸铋粉体可按现有技术制备,本发明优选采用共沉淀法,其步骤为:

S1.1、取九水合硝酸铁和五水合硝酸铋配置成两者浓度均为0.5~2 mol/L的混合溶液;

S1.2、所得混合溶液滴入与其等体积的10~12mol/L的 KOH溶液中,获得前驱液;

S1.3、将前驱液在180~220℃水热反应16~20h,反应结束后,分离、干燥,即得到纳米级铁酸铋粉体。

图1是本发明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机理图。每一个铁酸铋粒子为一个核心,数量众多的PVDF高分子链在紫外光和一定温度下以一端附着在铁酸铋分子的表面,当附着分子足够多时,表面形成密密麻麻的绒毛球状,可以防止漏电。

有益效果:能够有效提升铁酸铋的分散程度。本发明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每一个铁酸铋粒子为一个核心,数量众多的PVDF高分子链在紫外光和一定温度下以一端附着在铁酸铋粒子的表面,当附着分子足够多时,表面形成密密麻麻的绒毛球状,可以防止漏电。本发明中先利用共沉淀法在高温下制备出纳米级铁酸铋粉体,然后与偏氟乙烯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均匀混合,在紫外光照射下由于铁酸铋纳米粒子存在大量的表面原子、较高的表面能和在其表面存在大量的悬空键,在溶液中很容易吸附 OH-和COO-等离子,同时BiFeO3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羟基也易于与羧基反应,在紫外作用下单体很容易在BiFeO3纳米粒子表面合成 BiFeO3@PVDF纳米粒子。与当前技术相比,能够克服过去铁酸铋薄膜分散程度不高的问题,节约铁酸铋粉体,提高了效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制备条件温和、易控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机理图。

图2:实施例1中不同混合气通入时间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红外图谱。

图3:实施例2中不同反应时间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红外图谱。

图4:实施例2中反应90min时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XRD图。

图5:实施例2中反应90min时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的TEM图。

图6:实施例2中S1制备的铁酸铋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纳米级铁酸铋粉体:

S1.1、取九水合硝酸铁和五水合硝酸铋各0.1mol配制成100mL的混合溶液;

S1.2、所得混合溶液滴入100mL 12mol/L的 KOH溶液中,获得前驱液;

S1.3、将前驱液在200℃水热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分离、干燥,即得到纳米级铁酸铋粉体;

S2、铁酸铋与PVDF有机-无机复合:

S2.1、将偏氟乙烯溶解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保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25℃下,在上述体系中通入氧气与臭氧体积比1∶1的混合气置换其中的空气之后,继续通气分别0 min (即不通入混合气)、15min、30min、45min、60min、75min;

S2.2、将S1所得纳米级铁酸铋粉体加入到上述体系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的混合气之后,继续通气15 min,水浴至60℃紫外光照射下恒温反应90min;其中,按质量比计,铁酸铋和偏氟乙烯的用量配比为1∶4;

S2.3、过滤,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干燥,即得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不同混合气通入时间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红外图谱。由图2可以看到:随着臭氧/氧气通入时间的延长,PVDF的官能团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在1302cm-1处,是C=O的位置,可以看到,随着臭氧与氧气的通入,该峰强逐渐变大,氧化程度增加。在通入45min后,变化较为缓慢,确定混合气通入45min是最佳处理方法。

实施例2

一种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纳米级铁酸铋粉体:

S1.1、取九水合硝酸铁和五水合硝酸铋各0.1mol配制成100mL的混合溶液;

S1.2、所得混合溶液滴入100mL 12mol/L的 KOH溶液中,获得前驱液;

S1.3、将前驱液在200℃水热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分离、干燥,即得到纳米级铁酸铋粉体;

S2、铁酸铋与PVDF有机-无机复合:

S2.1、将偏氟乙烯溶解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保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25℃下,在上述体系中通入氧气与臭氧体积比1∶1的混合气置换其中的空气之后,继续通气45min;

S2.2、将S1所得纳米级铁酸铋粉体加入到上述体系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的混合气之后,继续通气15 min,水浴至60℃紫外光照射下分别恒温反应0min(即无紫外光照射)、30min、60min、90min、120min;其中,按质量比计,铁酸铋和偏氟乙烯的用量配比为1∶4;

S2.3、过滤,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干燥,即得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图3是本实施例中不同反应时间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红外图谱。由图3可以看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波长为811.87cm-1处出现了铁酸铋与PVDF复合的特征峰,同时在反应时间达到90min时,反应基本停止进行。因此,确定反应的最佳时间为90min。

图4是本实施例中反应90min时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XRD图,下侧峰位表示铁酸铋。由图4可以看到:包覆前后,铁酸铋的峰位总体变化不大。

图5是本实施例中反应90min时所制备的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的TEM图。从图5可知:铁酸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分散均匀,包覆后形状完好。

图6是本实施例S1所得纯铁酸铋的SEM图,可看出其分散密集且不均匀,形态复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