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共聚物可逆微胶乳的制备方法生成的可逆微胶乳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7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溶性共聚物可逆微胶乳的制备方法生成的可逆微胶乳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在可逆微乳化液中,通过至少两种水溶性乙烯基单体的共聚作用制备可逆微胶乳的方法及用此方法制得的可逆微胶乳。
本发明也是关于这些可逆胶乳在制备用于改进烃类开采的增稠水溶液中的应用。
发明的技术背景能源危机导致了研究许许多多的勘查方法,以采出存在于油田的最大量的石油。在所研究的各种方法中,其中之一是驱油技术,该技术是注入盐水以使石油从吸附它的岩石孔隙中流出。然而,油和水之间在流动性方面的差异使这种方法的效果大为降低。众所周知,用如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盐共聚初或多糖类这些水溶性聚合物来稠化注射水以改进这种技术。
另一方面,已经发现将聚合物稠化的水溶液注入油井,同时采收水和油,限制水的流动,但并不改变石油的开采量。然而,在油田上实际使用的条件下,水溶性聚合物的使用常常是一个棘手的操作。事实上,聚丙烯酰胺这种粉料的处理、贮藏和溶解也会出现某些问题,特别是由于这样的粉料吸湿气,形成凝聚团结构,如想将其溶解则要花费时间。
鉴于这个原因,已经提出了一些控制水溶性聚合物的新的方法,特别是用可逆胶乳处理,一般说来具有与液体处理有关的所有优点。在这方面,美国专利3,284,393、3,624,019、3,826,771、4,022,731,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A-2,554,082和英国专利2,030,578很有价值。
从这些申请文件所公开的资料来看,这种表面活性剂常常是选自亲亲油平衡值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提供一种油包水乳状液。这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是由酸山梨(糖)醇单酯或硬脂肪酸山梨(糖)醇单酯所组成。另一方面,还报导过某些亲水亲油平衡值较高的表面活性剂,也易于形成油包水乳状液(法国专利2,245,671)。
然而,按照现有技术方法制得的可逆胶乳不同的缺点,特别是其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造成很强的沉降趋势,而且还导致在它们溶于水相时,即沉降的逆过程,需要强烈而艰巨的搅拌。
近来,使用稳定性得到改进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可逆胶乳的建议已经提出来了(法国专利申请2,524,895),它是由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
现在已经找到了一种制备可逆微胶乳的新方法,这种微胶乳是用一定比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它可使共聚物的含量增加。按本发明所制得的水溶性共聚物的可逆微胶乳稳定而透明。鉴于要用这样的微胶乳来形成用于改进油田开采用的增稠液,这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且,按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胶乳具有其自可逆的优点。
本发明制备逆微胶乳的方法一般由下列步骤限定(a),制备油包水型微乳化液(稳定而透明),其方法是混合下列物质(ⅰ)与(ⅱ)共聚的丙烯酸单体水溶液;
(ⅱ)至少含有一种烃液体的油相;
(ⅲ)至少在一种非离子表面性剂存在下,请非离子表面活性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11(当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时,其亲水亲油平衡值要予以考虑。)
(b),将(a)步制得的可逆微乳化液保持在聚合条件下,直至聚合完全并生成稳定、透明、高分子量的可逆微胶乳(所谓透明也意味着半透明)为止。
我们记得乳化液是一种两相的、混浊的和不稳定的介质。在搅拌下观测到粒子,无论是分散在水中或还是分散在油中颗粒大小范围很亮,而且沿其微米量级平均值分布。当使乳化液聚合时,该聚各物分散于大的乳化液滴(直径约5-10微米)和小的乳化剂胶粒(直径约5-10毫微米)中。
由两种彼此互不相溶的液体和表面活性剂也能形成微化液,但和上述乳化液相反,无需供以能量,各成分形成的这种混合物,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上稳定介质。
在制备本发明微胶乳用可逆微乳化液的配方中,液相至少含两种水溶性丙烯酸单体一方面是丙烯酰胺和/或甲基丙烯酰胺;另一方面,至少是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这些酸的碱金属盐的另一种丙烯酸单体。在丙烯单体混合物中,按重量计,第二种丙烯酸单体的含量范围在15-60%之间,大多数量在20-45%的范围内。
为了获得可逆的微乳化液,常常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条件,其主要参数如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温度、有机相和水相的组成。
按重量计,该水相的单体含量一般为20-80%,而惯常采用的是30-70%。
一般说来,单体水溶液的PH值范围是8-13,而适宜的范围则是9-11。
有机相的选择,对于获得微乳化液所需的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有显著影响。这类有机相可以由烃或烃的混合物所组成,为了使可逆微乳化液有一个低廉的配方(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最适宜的有机相是异链烷烃或其混合物。
水相和有机相(烃)的重量比应尽可能的高,这样在共聚作用完成后得到一共聚物含量高的微胶乳。实际上这个比值范围例如为0.5-3/1;惯常选取的比值接近2/1。
应从这样一个角度来选择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那就是其亲水亲油平衡值范围为8-10。事实上,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或者是不能得到可逆微乳化液,或者需要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是一个经济方法所不允许的。另外,在这样确定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范围内,表面活性剂含量必须足以获得可逆微乳化液。表面活性剂浓度太低,所得到的可逆乳胶与现有技术的乳化液相似,这不是本发明的内容。
在亲水亲油平衡值范围内,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微化液各成分中的比例优选高于由实验确定的下列方程所近似规定的值(按重量%计)Y=5.8X2-110X+534其中X是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表示的是一曲线,该曲线表示表面活性剂浓度与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的关系。在图上用影线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范围。
至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上限,从经济上考虑,最好将其浓度限制在可逆微乳化液各成份重量的25%以下。
鉴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可逆微乳化液对温度的敏感性,在制备可逆微乳化液时,对于混合物的温度必须仔细加以控制。当表面活性剂接近获得可逆微乳化液所需的最低浓度时,这种温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为了降低所需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把温度对可逆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限制到最低的限度,在制备可逆乳化液时应尽可能在这样一个温度下进行,该温度要尽可能接近为共聚作用所选择的值。
存在于上述可逆微乳化液中的水溶性丙烯酸单体是靠光化作用或者热作用进行聚合的该法由光化引发共聚作用(例如紫外线照射)或者借助于游离其发生剂热引发共聚作用所组成,其游离基发生剂是亲水性的如偶氮二异丁睛,或亲油性的如过(二)硫酸钾。
用光化引发时,共聚作用进行很快,例如在几分钟之内定量进行,而且导致生成稳定而透明的微胶乳,其胶粒半径为20-40毫微米量级,而且胶粒半径分布范围很窄。
用准弹性光散射法可以测定分散于本发明可逆微胶乳中的胶粒大小。光散射装置的光源是由在488毫微米下操作的光谱物理氩离子激光器组成的,用72道的数字相关函数分析仪导出散射强度的时间相关函数,强度相关数据用累积法处理,得到了方差V和相关函数的平均衰减率<Γ-1>,V能计量出该衰减率分配幅度,它的值可由下式得出V=(<Γ>2<Γ2>)/<Γ>2其中,<Γ>2是第二分配矩数。
对低多分散性共聚物溶液而言,方差V(一次近似)与多分散指数有关,多分散子数MW/Mn(平均分子量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分子数)用下述关系式表示Mw/Mn=1+4V所制得的共聚物分子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聚作用的温度。对于定用来提高石油开采量的可逆微胶乳来说,当希望得到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时,优选的温度应约低于或约等于30℃。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稳定、透明的可逆微胶乳,其水溶性共聚物的含量高,为20-35重量%)。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的可逆微胶乳和用以制备微胶乳的可逆微乳化液相反,对温度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按本发明制得的可逆微胶乳可以用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可用在石油的开采技术中提高烃类采收率、地面凝固、制备钻探泥浆、油井开采期间防止水的流入,以及用作完井液或压裂液。
一般说来,用聚合物水溶液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包含至少经过一个注入井向油田注入所说的溶液,该溶液在地层中循环,至少用一个采油井回收被驱替的烃类。
用本发明的可逆微胶乳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上述的用于制备油包水型乳化液的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别。本发明研究的可逆微胶乳是自可逆的。一般勿需加入附加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此转化,在上述方法中就是如此。这些微胶乳例如在经水稀释后使用,就共聚物相对于所得到的水相重量而论,按50-5000ppm,优选的是按100-2000ppm的比例来稀释。实验室的实验表明了所用的可逆微胶乳的效率。
防上水流入生产井的方法包,把按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处于予加处理的部分油田内的生产,微胶乳溶解在水中,聚合物在很大程度上被吸附于注入井的四周岩层壁上,然后当该井再次采油时,油和/或气选择性地穿过处理区,而通过的水则减少了。
除了这些用途外,以微乳化液制备的水溶性聚合物还可用作-分离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用促凝剂-制备纸浆用浮选剂和排水剂,或-处理水用絮凝剂按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可逆微胶乳还可用在玻璃纤维的组装上,制革工业上或颜料领域中。
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发明,但无论如何不可认为是限制其范围。用比较的方法给出实施例1、10和14-17,但这几个实施例并不构成本
发明内容

实施例1(比较例)于搅拌下,混合下述三种原料77.8g SOLTROL 220(无机亲油性油,初始蒸馏点为244℃,最终点287℃),含聚氧乙烯山梨糖六油酸酯(ATLAS G 1086)21.4g和油酸脱水山梨糖醇倍半酯(ARLACEL83)3.6g的混合物25g,其中的脱水山梨糖醇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为9.25。将61.3g丙烯酰胺、20.7g冰丙烯酸溶解在由42.2克蒸馏水与23.0克50(重量)%氢氧化钠溶液所组成的混合物中,把这种溶液加到油/表面活化剂的混合物中。表面活性剂的量(按重量计)相当于全部成分的10%。在室温下,用氮气清洗1小时后,把所得乳化液(混浊、不稳)加热到40℃,在其中加入相当每摩尔单体中有6.5×10-4摩尔过新戊酸叙-丁酯,在温度40-50℃之间维持大约1小时。
这样制得的胶乳是混浊的,贮藏期间将发生倾析。
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但是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为63.5g,按重量计,这相当于全部成份的22%,与实施例1相反,所得到的混合物是一清彻的单相(微乳化液),在共聚作用后仍是如此。用丙酮进行沉淀,接着再相继用丙酮,甲醇进行洗涤,制得的便是丙烯酰胺-丙烯酸钠的共聚物,在30℃下测得它在水溶液(共聚物400ppm,Nau500ppm)中的粘度为1.30mm2/S。
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1,但是用异链烷烃馏份(ISOPAR M)和表面活性剂(36.6g)混合物作有机溶剂,该异链烷烃的初蒸馏点为207℃,终蒸馏点为254℃;这样的表面活性剂活物的重量相当于全部成份重量的14%,所得的混合物为一清彻的单相。
共聚后,按重量计,所获得的单相混合物(微胶乳)含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35.3%。在30℃下测得含所说的共聚物400ppm、Nau5000ppm的水溶液的粘度为1.4mm2/S。
实施例4在含有丙烯酸38.25g、丙烯酰胺89.25g并用氢氧化钠中和至PH值接近10的水溶液中,加入ISOPAR M(异链烷烃馏份)255g及由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12.6g和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六油酸酯77.4g所组成的90g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其HLB为9.3)。按重量计,表面活性剂的这个量相当于全部成分的15%。在脱气1小时并在60℃下加热2小时的所得单相混合物中,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21g,得到一用准弹性光散射法测得其胶粒半径约25毫微米(方差为3%)的、稳定而透明的微胶乳。
在丙酮中进行沉淀,接着相继用丙酮、甲醇洗涤,获得(全转化)的是丙烯酰胺-丙烯酸钠的共聚物,在30℃下测得其共聚物为400ppm、Nau5000ppm水溶液的粘度为1.5mm2/S。
实施例5重复实施例4,但不加偶氮二异丁腈,在紫外线照射(5分钟)下进行共聚,温度维持在20℃。随着全部转化,得到的则是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用含该共聚物400ppm、氯化钠5000ppm的水溶液,在30℃下测定其共聚物的粘性为3.15mm2/S。另一方面,将制得的共聚物溶解在含Nau 20g/l的水中,根据测定和外推到浓度为零和根据剪切速率发现所说共聚物的特性粘度等于3250cc/G,测定时所用的粘度计是CONTRAVES公司的LS30粘度计。
实施例6用实施例4的条件来制备可逆微乳化液,改变两种表面活性剂中每种的比例,测定每一种情况下,在聚合作用后,为要获得稳定、透明的可逆微胶乳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量。
其结果列于下表中表Ⅰ
实施例7在400g含60g丙烯酸,140g丙烯酰胺和一定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入ISPAR M(200g)和实施例5中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92g),该溶液中氢氧化钠量足以使其PH值保持在接近10,表面活性剂的这个量相当于全部成分重量的13.3%。该共聚化作用在实施例5中所叙述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制得的是一稳定、透明的微胶乳,它的胶粒半径经准弹性光散射法测定约为40毫微米,其方差为5%。按重量计,该可逆微胶乳含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31.6%,该共聚物中含丙烯酸钠35.9%。
所说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3520cc/g(在20g/l(在溶液中)。
实施例8在含有丙烯酸40g、丙烯酰胺160g和一定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入ISOPAR M 200g和实施例4中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06g,其中的氢氧化钠量足以保持所说的水溶的PH值为9。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这个量相当于全部成分重量的15%。其共聚作用在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制得的是一单相混合物,按重量计,该混合物中含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30.1%,在此共聚物中含丙烯酸钠24.6%。
在30℃下,Nau(5g/l)存在下,经测定含所说共聚物400ppm的水溶液的粘度为2.7mm2/S。
实施例9重复实施例8,但要用三甲基-戊烷代替ISOPAR M得到的是其特征类似实施例8的可逆微胶乳。
实施例10(比较例)重复实施例8,但是用芳族溶液(甲苯)代替异链烷溶剂(ISO-PAR M),即使加高含量的表面活性剂(按重量计,31%),也不可能获得可逆微乳化液。
实施例11在含有丙烯酸60g、丙烯酰胺140g的400g水溶液(其PH值用氢氧化钠调节到10)中,加入ISOPAR M 200g及含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montane 85)11%(重量)和乙氧基脱水山梨糖三油酸酯(Montanox 85)89%(重量)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物115g,其中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HLB为10,表面活性剂的量相当于全部成分重量的16%。
在实施例5叙述的相同条件下进行共聚,得到的为一单相混合物,按重量计,含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30.5%,该共聚物中含丙烯酸钠为35.9%(重量)。
所说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3200cc/g(在20g/l的Nau水溶液中)。
实施例12在400克含有丙烯酰胺170g、丙烯酸30g的水溶液(PH用氢氧化钠调到9)的溶液中,加入ISOPAR M 200g和实施例11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15g,按重量计,表面活性剂的量相当于全部成分的16%。
在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共聚,得到的是一单相混合物。按重量计,该混合物含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29.3%,该共聚物含丙烯酸钠18.7%。
实施例13在含有丙烯酸50g、丙烯酰胺150g的水溶液400g中,加入200gISOPAR M和100克聚氧乙烯山梨糖醇油酸酯(ATLAS G 1087;HLB=9.2),该水溶液的PH加入氢氧化钠调到10,按重量计,加入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油酸酯相当全部成分的14.3%。
在实施例5所叙述的条件下使这样得到的可逆微乳化液共聚,产物为稳定的,透明可逆微胶乳,按重量计,其中含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30.7%,在此共聚物中含丙烯酸钠30.3%。
实施例14(比较例)除了改变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以得到HLB为7.6外,重复实例7,在这样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可逆微乳化液,即使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按重量计,高于31%)也是如此。
实施例15(比较例)当利用实施例7的方法时,其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用乙氧基壬基酚代替,该乙氧基壬基酚含有8个环氧乙烷重复单位,其HLB为12.3,其他条件不改变,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按重量计,高于35%)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可逆微乳化液。
实施例16-22在255g含有丙烯酸44g、丙烯酰胺82g的水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接近10)中,加入255gISOPAR M和前面某实施例所已经使用的、HLB值为9.3的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按重量计。脱水山梨糖倍半油酸酯14%,聚乙氧基化的山梨糖醇六油酸酯86%),其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量列于下面的表Ⅱ中。将所得混合物脱气,为了使单体供聚在45℃下加热45分钟。
于是这样获得了一系列可逆胶乳,按重量计,其最终共聚物的浓度为全部成分的22-25%。在共聚物中的丙烯酸钠重量比为42%。对其最终胶乳用比浊法测定了光的透射值、用光的准弹性漫射法测定了胶乳颗粒流体动力学半径RH和评定了胶乳的稳定性,列于下表Ⅱ中。
表Ⅱ
*比较例由此表看出与实施例16和17的结果相反,从实施例18至22所获得的微胶乳是稳定的,有高的光透射和小的颗粒半径。
相应的HLB值,与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浓度值所作的曲线示于附图中,该曲线指出不能获得的稳定可逆微胶乳的区域和能够获得稳定的可逆微胶乳区域之间的近似极限,该图上的影线范围是本发明的优选范围。
实施例23至25将100gISOPAR M和与前面实施例同样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HLB=9.3)53g加到200g的水溶液中,该水溶液含丙烯酸30g、丙烯酰胺70g,用氢化钠将其中和到PH值为9。
在所得的单相混合物中加入0.15g偶氮二异丁腈,进行脱气,在与所研究的实施例不同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获得的都是稳定而透明的可逆微胶乳,该共聚作用是完全的。
在丙酮中进行沉淀,接着相继用丙酮、甲醇进行洗涤,分离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在30℃下,于含1000ppm共聚物、5000ppm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测定其粘度,其粘度值视其共聚作用的温度而异实施例23 T°=60℃ 粘度2.4mm2/S实施例24 T°=40℃ 粘度4.9mm2/S实施例25 T°=25℃ 粘度7.4mm2/S实施例26在多孔介质中的吸收能力试验在玻璃筒中装入ENTRAIGUES EN 38、经粒度测定法测定其粒径范围为28-50μm的沙,这样便制成了多孔介质,这样获得的多孔介质的特性如下L=60mm,φ=20mm,Vp=8.6cc,k=2.04D,ψ=45%(K=用达西表示的对于水的渗透度;ψ=孔隙度)。把实施例7中获得的可逆微胶乳分散在油田用的、其总含盐量接近39/1的盐水中以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溶液(1000ppm),在用LS30粘度测定仪测定时,所说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曲线表明在相对粘度值对剪切率曲线上有一平台存在(剪切率为零时,相对粘度ηro=20,温度为30℃时)。
然后,用灌注型活塞泵,在衡定速率下(q=1.5cc/h)注入该聚合物溶液;在有聚合物溶液的多孔介质的末端测定压力损失,此压力损失用与由油田盐水最初获得的值之比表示。这样确定了流动度比,在实验条件下它稳定在21.6的数值。此外,还观察到根据粘度法测定流动度减小的稳定作用与填料入口和出口之间聚合物浓度的稳定相对应。一方面把流动度减小值与平台粘度比较,另一方面多孔介质的入口和出口之间无聚合物损失,这表明所选择的多孔介质对微胶乳分散液的吸收能力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没有观察到有堵塞的痕象。
在注射聚合物溶液后再注射油田用盐水时,测得渗透率的降低值为2.36,这表明在多孔介质壁上存在有被吸附的聚合物层。这个行为正是高分子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的特点。
另一方面,水的渗透率持久降低的事实,可能使人们仔细考虑使用本发明的可逆微胶乳以防止水流入生产井,这正如下面的实施例所阐述的。
实施例27用取约含10%粘土的Vosges砂石岩心的方法来制备多孔介质(L=20Cm;φ=5Cm)。这种Vosges砂石对海水(总含盐量≈37g/l),对油田水(总含盐量≈8g/l)的渗透率分别为0.478D和0.467D。孔隙度为18%。
用实施例13的微胶乳,分别用海水和油田水制备各含活性共聚物500ppm的溶液,用分散在两种水中的所说微胶乳在牛顿区内所获得的相对粘度,分别为ηro=5.1(油田水)和ηro=3.1(海水),两粘度之比为1.65。
这与授予该申请人的法国专利2325797(美国相同专利4095651)所指出的一致,其中关于防止水流入生产井,是把微胶乳溶液(Cp=500ppm)以一衡定速率q=3Cm3/h(r=2.1秒-1)注射在海水中(t=30℃。在微胶乳溶液注射约5PV(微孔容积)后,间歇注入聚合物,通过取心砂的入口注射海水,一方面是要测定在聚合物引入前后海水渗透率RK的降低,另一方面为了由此导出吸附层的厚度,计算公式δ=Rρ(1-1RK4)]]>
其中Rp定义为平均孔半径,等于8Kφ。]]>获得的值如下RK=1.80,δ=0.62μm。
经由取心砂的出口面,反向注入油田水,以模拟水在油井中的流动,这样分别得到了渗透率降低和吸附层厚度的新数值RK=2.92,δ=0.90微米。分别使用油田水和海水时吸附层厚度之比是1.61。这个数与1.65十分接近,而1.65表示在所说的两种水中平台粘度之比。这表明,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入了共聚物,即当吸附层厚以与粘度一样同样的比率改变时引入共聚物。这样,从油田流出的软水减少了,于是减少了流出的水和油之比(WOR)。
勘误表
勘误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稳定,可逆胶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步骤(a)混合-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的丙烯酸单体(i)以及至少另一种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所说的酸的碱金属盐的丙烯酸单体(ii)的水溶液,在所说的水溶液中浓度为20-80%(按重量计),-至少含有一种烃液体的油相,该水溶液和该油相的重量比为0.5/1至3/1,和-其HLB值从8至1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它相对于全部有关成分的存在比例至少应等于y值,以便形成一种可逆微乳化液,所说的y值用重量%表示的下列关系式给出,y=5.8X2-110X+534其中X是所说的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HLB,(b),使(a)步中获得的可逆微乳化液处于共聚条件下。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丙烯酸单体(ⅱ)是丙烯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
1和2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说的丙烯酸单体(ⅱ)的量为丙烯酸单体混合物的15-60%。
4.根据权利要求
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丙烯酸单体(ⅱ)的量为丙烯酸单体混合物重量的20-45%。
5.根据权利要求
1-4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中所说的水溶液的PH值为8-13。
6.根据权利要求
1-5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中的油相至少含一种异链烷烃。
7.根据权利要求
1-6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中的单体水溶液和油相之间的重量比约为2/1。
8.根据权利要求
1-7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步中的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比最多为所说可逆微乳化液全部成分重量的25%。
9.根据权利要求
1-8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中的聚合作用是在游离基反应引发剂存在下,用加热法使之进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
1-8中一个权利要求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中的聚合作用是由辐射线来引发的。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10的方法之一获得的可逆微胶乳,含有20-35%(按重量计)的共聚物。
12.一种制备增稠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按一定比例用水稀释根据权利要求
11的可逆微胶乳,使制得的水溶液中共聚物的浓度按重量计为50-5000ppm。
13.一种增稠水溶液,其特征在于这种增稠水溶液是按权利要求
12的方法制备的。
14.一种改进从油岩层中开采烃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至少一个井内注入根据权利要求
13的水溶液。
15.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提高烃类的开采量,其中至少通过一个注射井注入所说的水溶液。
16.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方法,该方法用于防止水的流入,其中至少向一个油井或气井内注射入所说的水溶液。
专利摘要
用一新方法,通过在混合下述物质所制得的可逆微乳化液内的共聚作用制备水溶性共聚物的可逆微胶乳,这些物质是,含有将共聚的水溶性单体的水相、有机相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混合物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9。得到的微胶乳能用水稀释以形成一种增稠液能用于改进从油地层中采取烃类,特别是用于提高石油开采量的方法上,或用作防止水流入生产井的方法中。
文档编号C08F220/00GK85104912SQ85104912
公开日1987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5年6月27日
发明者琼-皮埃尔·杜兰德, 丹尼斯·尼古拉斯, 诺伯特·科勒, 弗兰克普斯·达旺斯, 弗兰科斯·坎多 申请人:法国石油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