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文档序号:366558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包括使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其中可聚合物质以液体物料形式存在于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被酯基转移化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具有暴露的表面,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酯基转移反应条件使得蒸发表面积S(m2)(被定义为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积(m2)),在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m3)和待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都满足特定的关系。根据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够在高聚合反应速率下获得具有高耐热性的高质量芳族聚碳酸酯而不会遭遇在普通方法的生产中所容易遇到的诸多问题(如变色,杂质的引入,和热分解产物的产生),而且不需要消耗非常大的能量进行搅拌并且易于将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放大。所以,本发明方法具有商业化生产优势。近年来,芳族聚碳酸酯广泛地用于各种领域如具有优异耐热性、抗冲击性和透明度的工程塑料。就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而言,迄今已进行了各种研究。在所研究的方法中,利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如2,2-双-(4-羟苯基)丙烷(下文常常称作“双酚A”)和光气之间发生界面缩聚的方法已经在工业上付诸实施。然而,界面缩聚方法的问题在于必须使用有毒的光气,反应装置容易被含氯化合物如副产氯化氢和氯化钠以及被大量用作溶剂的二氯甲烷所腐蚀,在分离和除去会对所生产聚合物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杂质如氯化钠和残余二氯甲烷时遇到困难。对于在普通已知的酯基转移方法中从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聚碳酸酯是通过在熔化状态下的双酚A和碳酸二苯基酯之间进行酯基交换反应,与此同时除去副产的酚类化合物(酚)而生产的。与界面缩聚方法不同,酯基转移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使用溶剂。然而,酯基转移方法具有严重的问题,即由于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聚合物的粘度逐渐提高,很难有效地从聚合反应体系中除去副产酚类,因此,很难以高聚合度生产聚碳酸酯。已知可用多种聚合反应器由酯基转移方法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工艺。广泛地使用装有搅拌器的竖立搅拌型聚合反应釜。使用装有搅拌器的竖立搅拌型聚合反应釜是比较有利的它显示出较高的体积效率和具有简单的结构,这样能够在小规模上有效地进行聚合反应。然而,竖立搅拌型聚合反应釜的问题在于,如上所述,副产酚类在工业规模的芳族聚碳酸酯生产中很难有效地从聚合反应体系中除去,以致于聚合反应速度变得极低。具体地说,大规模的竖立搅拌型聚合反应器比小规模的反应器通常具有更大的液体体积蒸发面积比。换句话说,聚合反应器中反应混合物的深度较大,因此,在搅拌釜的下部的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为了在搅拌釜的下部获得高聚合度而提高聚合反应区的真空度,由于反应混合物的重量使得聚合反应实际上在较高的压力进行,这样酚类和类似物不能有效地被除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作了许多尝试从所形成的高粘度聚合物中除去苯酚和类似物。例如,审查了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0-19600(对应于GB-1007302)公开了具有排气孔的螺杆型聚合反应器的使用。审查了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2-36159公开了啮合双螺杆挤出机的使用。审查了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3-5718(对应于US3,888,826)描述了薄膜蒸发型反应器,如螺杆型蒸发器和离心膜蒸发器。此外,尚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Laid-Open说明书号2-153923公开了组合使用薄膜蒸发型装置和水平搅拌型聚合反应器的方法。这些聚合反应器中,水平聚合反应器,如螺杆蒸发器和水平搅拌型聚合反应釜,用于通过旋转搅拌来将所要形成的聚合物的表面更新提高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试图高效地除去苯酚和类似物。例如,审查了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0-19600描述道“在液体反应体系和环境气体或蒸汽之间形成了较大的连续更新界面,这样在液体反应体系中形成的挥发性反应产物极易顺利地除去”(参见该专利文件的第1页,右手栏,19-22行)。即,上述专利文件建议苯酚和类似物能够通过气体-液体界面的更新而被有效地除去。此外,在审查了的日本专利中请公开号52-36159中,表面更新效果被定义为螺杆转速、反应区中的螺杆表面积、反应区中总螺距数、原料的进料量和反应区中每螺距的有效体积的函数,并描述道重要的是表面更新效果的值在特定的范围内。然而,这些水平式聚合反应器需要例如由螺杆或搅拌器所提供的旋转搅拌力,以增强表面更新。应该指出的是,随着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所形成芳族聚碳酸酯的分子量的提高,芳族聚碳酸酯的粘度极度提高,这样需要极大的搅拌力。还有,当对具有高粘度的聚合物施加大搅拌力时,聚合物承受大的剪切力,因此会发生分子链的断裂,这样分子量的提高速度变慢,使得不可能获得具有高分子量的芳族聚碳酸酯。此外,当芳族聚碳酸酯承受较大的剪切力时,将会发生聚碳酸酯的变色和耐热性的降低,这样严重地影响芳族聚碳酸酯的质量。而且,当使用搅拌型聚合反应器以工业规模进行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时,搅拌型聚合反应器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当欲要加大搅拌型聚合反应器的尺寸时,必定需要提高搅拌器的强度和搅拌的动力;然而,提高此强度和动力是有限的。所以,通过使用搅拌型聚合反应器,不能容易地提高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量。即,搅拌型聚合反应器也具有以下问题难以放大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对于离心膜蒸发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Laid-Open说明书号2-153923对于通过在酯基转移反应的最终阶段中使用离心膜蒸发器作为缩聚反应器,能够提高液体反应体系的蒸发表面积/每单位重量液体反应体系,从而使液体反应体系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减少的效果进行了叙述。然而,上述专利文献还指出以下问题。即,当使用离心膜蒸发器时,一部分所形成的聚合物粘附于驱动轴、桨叶、驱动轴的轴承等的表面上,并长时间地受热,这样聚合物的粘附部分将会分解形成黑色分解产物,黑色分解产物令人遗憾地进入所生产的聚合物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该专利文件公开了在酯基转移反应的中期,而不是在酯基转移反应的最终阶段,使用离心膜蒸发器的方法。然而,以这种方法,仅仅在蒸发器的内壁表面上形成聚合物膜,使作为聚合反应器的蒸发器的体积效率变得极低,这样如果不使用大型反应器则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反应时间。因此,离心膜蒸发器不适合以工业规模使用。如上所述,在由酯基转移方法(不存在所生产的聚碳酸酯含有杂质和残余二氯甲烷以及这些令人讨厌的物质不能完全从中除去的问题)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过程中,当使用竖立搅拌型聚合反应器、水平搅拌型聚合反应器、离心膜蒸发器或类似设备由普通生产方法进行酯基转移方法时,将会面临诸多问题,使得不能高效地除去苯酚,需要非常大的搅拌动力,由于非常大的搅拌动力使所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链被剪切力断裂,导致分子量提高的速度减慢和聚合物变色,因长期受热使聚合物产生热分解产物,热分解产物令人遗憾地进入所生产的聚合物中,聚合反应器的体积效率极低,以及难以放大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所以,希望开发一种新的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有问题,即,开发这样一种方法,它在工业上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在高聚合反应速度下获得具有高热阻的高质量芳族聚碳酸酯而不会遭遇在普通方法的生产中遇到的诸多严重问题(如变色,杂质进入和产生热分解产物),而且在于不需要非常大的搅拌动力和能够容易地实现聚碳酸酯生产工艺的放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结果,出乎意外地发现,在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中,该方法包括使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其中可聚合物质以液体物料形式存在于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被酯基转移化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具有暴露的表面,上述问题可通过在一种反应条件下让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进行酯基转移反应来克服,在该反应条件下应该满足下式(1)log(S/V)≥2×10-5×Mn+0.8(1)其中S表示蒸发表面积(m2),被定义为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积(m2),V表示在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m3),和Mn表示待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基于这一发现,完成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同时解决所有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该方法在工业上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以高聚合反应速度获得高耐热性的高质量芳族聚碳酸酯而不会遭遇变色、杂质进入和产生热分解产物的问题,而且在于不需要非常大的搅拌动力和能够容易地实现聚碳酸酯生产的放大。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的详细叙述和所附权利要求结合附图变得显而易见。图1(a)是本发明聚合方法的一种模式的示意图,其中解释了属于用来定义本发明的一个要求的蒸发面积S(m2);图1(b)是揭示了如何在图1(a)的模式中定义蒸发面积S(m2)的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聚合方法的另一种模式的示意图,解释了属于用来定义本发明的一个要求的蒸发面积S(m2);图2(b-1)是揭示如何在图2(a)的模式中定义蒸发面积S(m2)的示意图;图2(b-2)是揭示了如何在图2(a)的模式中定义蒸发面积S(m2)的另一示意图;从图2(b-1)所示聚合反应器上方投影;图3(a)是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一种聚合反应器形式的截面视图;图3(b)是沿线III(b)-III(b)截取的图3(a)的聚合反应器的截面示意视图;图4(a)是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聚合反应器的另一种形式的截面视图;图4(b)是沿线IV(b)-IV(b)截取的图4(a)的聚合反应器的放大示意性截面视图;图5是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聚合反应器的另一种形式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6(a)是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聚合反应器的又一种形式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6(b)是沿线VI(b)-VI(b)截取的图6(a)的聚合反应器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7(a)是本发明的聚合方法的又一种模式的示意性截面视图;解释了属于用来定义本发明的一个要求的蒸发面积S(m2);图7(b)是揭示如何在图7(a)的模式中定义蒸发面积S(m2)的示意性截面视图;编号说明1.聚合反应器2.搅拌器3.聚合物料4.水平液面(蒸发面)或流动液面(蒸发面)5.可聚合物质的入口6.分配板7.板形导流器7A.柱形导流器7B.圆锥形导流器7C.圆柱形导流器8.气体原料口9.排气口10.出口11.壳舱室(有待被加热介质填充的空间)12.加热介质进料口13.加热介质出口本发明的详细叙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其中可聚合物质以液体物料形式存在于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被酯基转移化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具有暴露的表面,和其中在一种反应条件下让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在该反应条件下应该满足下式(1)log(S/V)≥2×10-5×Mn+0.8(1)其中S表示蒸发表面积(m2),被定义为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积(m2),V表示在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m3),和Mn表示待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和各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说明如下。1、在一种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中,该方法包括使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其中可聚合物质以液体物料形式存在于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被酯基转移化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具有暴露的表面,改进之处在于,其中在一种反应条件下让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在该反应条件下应该满足下式(1)log(S/V)≥2×10-5×Mn+0.8(1)其中S表示蒸发表面积(m2),被定义为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积(m2),V表示在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m3),和Mn表示待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2、根据以上项目1的方法,其中以润湿下降模式进行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酯基转移反应,以使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沿着固体物体的表面并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该固体物体选自聚合反应器的内壁和设置在聚合反应器内部的导流器。3、根据以上项目1或2的方法,其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是5%或更高,以聚合反应器的容积为基础计。4、根据以上项目1-3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蒸发表面积S(m2)满足以下关系式(2)S≥0.03Q(2)其中Q表示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kg/hr)。5、根据以上项目4的方法,其中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Q(kg/hr)是1kg/hr或更高。在由酯基转移反应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普通方法中,为了有效地从液体反应体系中除去副产苯酚和类似物,试图通过使用如上所述水平聚合反应器,由强有力的旋转搅拌提高(所形成的)聚合物的表面更新速度。然而,惊奇地发现,通过使用适合于达到和保持为满足上式(1)定义的关系所需反应条件的聚合反应器进行酯基转移反应,能够在高聚合反应速度下获得具有高耐热性的高质量芳族聚碳酸酯而不会遭遇变色、杂质引入和产生热分解产物的问题,因此不需要非常大动力的搅拌。这是本发明的主要优点之一。在本发明中,术语“芳族二羟基化合物”是指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HO-Ar-OH其中Ar表示二价芳族基。作为Ar的二价芳族基的优选实例包括由下式表示的基团-Ar1-Y-Ar2-其中Ar1和Ar2独立地表示具有5-70个碳原子的二价碳环或杂环芳族基团,和Y表示具有1-30个碳原子的二价链烷基团。在作为Ar1和Ar2的二价碳环或杂环芳基中,至少一个氢原子可被不会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的取代基所取代,如卤素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乙烯基,氰基,酯基,酰胺基和/或硝基。作为Ar1和Ar2的杂环芳族基团的说明性实例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杂原子如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芳族基团。作为Ar1和Ar2的二价芳族基团的例子包括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亚苯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亚联苯基和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亚吡啶基。Ar1和Ar2的取代基如上所述。作为Y的二价链烷基的例子包括由下式表示的有机基团和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5-10个成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具有5-10个成环碳原子的碳环芳族基团和具有6-10个成环碳原子的碳环芳烷基;k表示3-11的整数;各X表示碳原子并与R5和R6连接;各R5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和各R6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R5和R6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有至少一个氢原子被不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的取代基如卤素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乙烯基,氰基,酯基,酰胺基和/或硝基所取代。作为Ar的二价芳族基团的特定例子包括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基团其中R7和R8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5-10个成环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苯基;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4的整数,前提条件是当m是2-4的整数时,这些R7可以相同或不同,当n是2-4的整数时,这些R8可以相同或不同。此外,作为Ar的二价芳族基团的例子也包括由下式表示的那些-Ar1-Z-Ar2-其中Ar1和Ar2如上所定义;和Z表示单键或二价基团,如-O-,-CO-,-S-,-SO2-,-SO-,-COO-,或-CON(R1)-,其中R1如上所定义。作为Ar的此类二价芳族基团的例子包括由下式表示的基团其中R7,R8,m和n如上所定义。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芳族二羟基化合物能够单独或混合使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代表性例子包括双酚A。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碳酸二芳基酯由下式表示其中Ar3和Ar4独立地表示一价芳族基团。在独立地表示一价碳环或杂环芳基的Ar3和Ar4中,至少一个氢原子可被不影响反应的取代基如卤素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乙烯基,氰基,酯基,酰胺基或硝基所取代。Ar3和Ar4可以相同或不同。作为Ar3和Ar4的一价芳族基团的代表性例子包括苯基,萘基,联苯基和吡啶基。这些基团可被或不被上述取代基所取代。作为Ar3和Ar4的一价芳族基团的优选实例由下式表示碳酸二芳基酯的代表性例子包括由下式表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碳酸二苯基酯化合物其中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5-10个成环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苯基;p和q各自独立地表示1-5的整数,前提条件是当p是2或2以上的整数时,这些R9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和当q是2或2以上的整数时,这些R10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在这些碳酸二苯基酯化合物当中,优选的是具有对称构型的碳酸二芳基酯,如碳酸(未取代的)二苯基酯和被低级烷基取代的碳酸二苯基酯,如碳酸二甲苯基酯和碳酸二(叔丁基苯基)酯。特别优选的是碳酸二苯基酯,它是结构最简单的碳酸二芳基酯。这些碳酸二芳基酯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使用比例(即投料比)将根据所使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类型、聚合反应温度和其它聚合反应条件来变化。碳酸二芳基酯一般以0.9-2.0摩尔,优选0.95-2.0摩尔,更优选0.98-1.5摩尔/每摩尔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量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一般是500-100,000,优选2,000-30,000。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作为原料可使用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用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即使当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单体混合物简单地通过加热来熔化时,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所以,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基本上等同于熔化预聚物。这样,可聚合物质在下文中常被称作“预聚物”。此外,当预聚物是由本发明方法提高了聚合度的预聚物时,该预聚物在下文有时被简单地称作“聚合物”。作为可聚合物料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熔化预聚物可以是任何普通聚合方法获得的预聚物。在本发明中,蒸发表面积S(m2)是聚合物液体相和气相之间界面面积的指数,并被定义为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积。通常,气-液界面因搅拌、紊流、起泡等而产生起伏不平、复杂的构型。因此很难精确地测量,气-液界面的面积。然而,在本发明中,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的面积即蒸发表面积S(m2)是通过假设液体聚合物处在没有搅拌、紊流、起泡等的静止状态下来测定的。下面将要解释如何测定在本发明中定义的蒸发表面积S(m2)。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即使当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表面因搅拌、紊流、起泡等而处于波动状态,假设水平流动或向下流动的液体表面处在没有发生搅拌、紊流、起泡等的静止光滑状态,则水平流动或向下流动的光滑液体表面的面积(m2)被视为蒸发表面积S(m2)。当以润湿下降模式进行反应时,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沿着固体物体的整个表面(下文常常称作“聚合物流动壁面”)或其一部分并与这些表面接触而下降,该固体物体选自聚合反应器的内壁和导流器。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聚合物液体具有均匀的厚度和形成了流动液面,该液面具有与聚合物流动壁面的构型全等或位似的构型。(例如,当高粘度聚合物液体沿着电线向下流时,流动聚合物液体具有比电线的圆周构型更大并与其位似的圆周构型)。聚合物液体的流动液体表面的面积S(m2)被视为流动聚合物液体的蒸发表面积S(m2)。具体地说,当聚合物流动壁面是平面时,平面型流动液体表面的面积S(m2)是流动聚合物液体的蒸发表面积S(m2)。当聚合物流动壁面是圆柱形时,圆柱形流动液体表面的面积S(m2)是流动聚合物液体的蒸发表面积S(m2)。应该指出的是,当聚合物液体的流动液体表面的面积(即流动聚合物液体的蒸发表面积S)是直接从聚合物-流动壁面的面积获得时,不考虑聚合物流动壁面上的可能的微小凸起和凹陷(尺寸高达几百μm),和假设聚合物流动壁面是光滑的。此外,在聚合物液体的流动液体表面的面积(即,流动聚合物液体的蒸发表面积S)的测定中,还假设当聚合物沿着聚合物流动壁面下降时,聚合物的液体物料不会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变宽,而是在保持与向下流的起始点相同的宽度下流动。例如,在流动聚合物液体的流动液体表面的面积(即,流动聚合物液体的蒸发表面积S)的测定中,假设当通过位于聚合反应器的上侧壁的预聚物入口将预聚物加入到圆柱形聚合反应器中时,聚合物沿聚合反应器的内壁面向下流至聚合反应器的底部而同时保持与在聚合物从预聚物入口的内开口流出时相同的宽度。在聚合物从预聚物入口的内开口流出时流动聚合物液体的宽度将根据预聚物的粘度、预聚物的进料速度和预聚物入口的设计来变化。在本发明中,当聚合物液体在聚合反应器中以长丝或液滴形式自由下落(其中聚合物液体不会沿着聚合反应器的内壁面或导流器的表面下降并与这些表面接触)时,自由下落聚合物液体的气-液界面不包括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蒸发表面积S(m2)内。此外,当聚合物的下降液体物料有一部分不沿着聚合反应器的内壁面或导流器的表面下降并且不与这些表面接触但却自由下落时,在这一部分中聚合物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面积不包括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蒸发表面积S(m2)内。当多个导流器提供多个流动液体表面时,多个流动液体表面的总面积S(m2)是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蒸发表面积S(m2)。当除了沿着聚合物流动壁面下流并具有流动液体表面的聚合物液体外还在聚合反应器的底部存在具有水平液体表面的聚合物液体时,水平液体表面和流动液体表面的总面积是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蒸发表面积S(m2)。此外,在蒸发表面积S的测定中,当一个流动液体表面(在一个聚合物流动壁面上)干扰另一个流动液体表面(在另一个聚合物流动壁面上)从而产生两流动液体表面不暴露于气相的各自部分,则流动液体表面的这些部分的面积不包括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蒸发表面积S(m2)内[参见,例如,图7(a)和图7(b)]。在本发明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是指存在于聚合反应器中和在反应中基本上沉淀的聚合物。在本发明中定义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不包括在与聚合反应器连接并用来运输或暂时积聚聚合物液体的管道和类似装置中存在的聚合物液体的体积。参考附图,对如何测定都在本发明中定义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蒸发表面积S(m2)和体积V(m3)作更详细地解释。图1(a)是竖式搅拌型聚合反应器的示意图,示出了一种聚合方法,在该方法中预聚物以长丝形式、以体积V(m3)通过入口5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而与此同时搅拌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这样通过搅拌和起泡形成了波动的、复杂的气-液界面。图1(b)示出了一种想象的状态,其中具有与图1(a)相同体积V(m3)的预聚物不被搅拌,没有气泡,这样在聚合反应器中形成了静态光滑气体-液体界面。在本发明中,当由图1(a)中所示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时,蒸发表面积S(m2)是通过假设蒸发表面积是如图1(b)中所示静态光滑表面4来测定的。在图1(a)中所示的聚合方法中,当以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体积V(m3)是由一种方法获得的,在该方法中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是通过从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重量中减去从聚合反应器排出的聚合物,挥发的物质如副产的、蒸发出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在聚合反应器上安装的)管道和类似装置内的预聚物的总重量获得的,然后通过使用在聚合反应温度下测量的聚合物液体的比重将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转化为其体积。[除了蒸发的一羟基化合物外,取决于聚合反应条件,上述蒸发出的物质还含有少量碳酸二芳基酯,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极低分子量的预聚物(齐聚物)]。蒸发出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的量能够通过测定从聚合反应器的排气口蒸馏出的全部挥发物质(包括副产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的冷凝物的重量来获得。在本发明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在聚合反应温度下)的比重假设是1,100kg/m3。当以间歇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体积V(m3)是由一种方法获得的,在该方法中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是通过从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重量中减去挥发的物质如副产的、蒸发出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管道和类似装置内的预聚物的总重量获得的,然后通过使用在聚合反应温度下测量的聚合物液体的比重(1,100kg/m3)将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转化为其体积。图2(a)显示了一种壁-润湿下降型聚合方法,在该方法中预聚物沿着圆柱形聚合反应器的内壁和与内壁接触而下降。在图2(b-1)和图2(b-2)中,图2(a)的方法是通过以下假设来说明具有与图2(a)中相同体积的预聚物(预聚物沿着圆柱形聚合反应器的内壁和与内壁接触而下降)以具有均匀厚度和具有流动液体表面4(它的截面具有弧形构型)的液体物料形式存在,但不是如以图2(a)中所示的波动液体物料形式存在。在本发明中,当由图2(a)中所示方法进行聚合反应时,蒸发表面积S(m2)是根据以下假设测定的蒸发面是具有如图2(b-1)和图2(b-2)中所示的在截面上具有弧形构型的流动液体表面4。图2(b-2)中所示液体物料沿着液体物料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基本上垂直于流动液体表面4的侧面的面积,不包括在蒸发表面积S(m2)内,因为这些侧面的每一个均不具有与聚合反应器的聚合物-流动壁面全等或位似的构型。此外,如图2(b-2)中所示,在本发明中,可以假设,在不沿着聚合反应器内壁表面的曲度的方向上扩展的条件下,经预聚物入口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沿着聚合反应器的内壁表面下降而与此同时保持与预聚物从预聚物入口的内开口流出时相同的宽度。在图2(a)中所示的聚合方法中,当以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体积V(m3)是由一种方法获得的,在该方法中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是通过从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重量中减去从聚合反应器排出的聚合物,挥发的物质如副产的、蒸发出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在聚合反应器上安装的)管道和类似装置内的预聚物的总重量获得的,然后通过使用在聚合反应温度下测量的聚合物液体的比重(1,100kg/m3)将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转化为其体积。当以间歇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体积V(m3)能够由一种方法获得,在该方法中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是通过从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重量中减去挥发的物质如副产的、蒸发出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管道之类装置内的预聚物的总重量获得的,然后通过使用在聚合反应温度下测量的聚合物液体的比重(1,100kg/m3)将聚合反应器中聚合物液体的重量转化为其体积。图7(a)是聚合反应器的水平截面视图,示出了通过让聚合物液体沿着相互邻近两柱形导流器并与其接触而下降来进行聚合方法,其中分别在两柱形导流器7A上的两波动性流动液体表面相互干扰从而产生了两波动性流动液体表面的各自来暴露于气相的部分。在图7(b)中,图7(a)的方法是根据以下假设来说明具有与图7(a)中所示相同体积的聚合物液体以相互重叠两圆柱形聚合物液体物料的形式、但不是以如图7(a)中所示的波动性液体物料形式沿着柱形导流器7A并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在本发明中,图7(b)中所示的两圆柱形流动液体表面的各部分(用虚线表示)不包括在蒸发表面积S(m2)内,因为这些部分不暴露于气相。在本发明中,由图7(b)中用虚线表示的聚合物液体的暴露表面4的面积被视为蒸发表面积S(m2)。在本发明中,在一些反应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这些条件使得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蒸发表面积S(m2),体积V(m3)和所要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满足由下式(1)表示的关系log(S/V)≥2×10-5×Mn+0.8(1)。关系式(1)是由本发明人在通过改变S(m2)/V(m3)比值的各种聚合反应条件下生产具有各种平均分子量的聚碳酸酯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公式。当在其中S(m2)/V(m3)比值偏离如关系式(1)中所定义的范围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时,很难以高聚合反应速度生产具有高耐热性的高质量聚碳酸酯而不会遭遇变色、杂质引入和产生热分解产物的问题。就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聚合反应器的类型而言,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达到和保持满足上述关系式(1)的反应条件即可。然而,尤其优选的是使用为了让聚合物液体沿着导流器表面并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来进行聚合反应所设计的聚合反应器。更优选的是,上述类型的聚合反应器具有多个导流器。在此类聚合反应器中使用的导流器的形状的例子包括平板形,圆柱形,锥形,链形等。此外,例如,导流器可以是中空的。对于中空的导流器,例如,通过让聚合物液体沿着中空导流器的外壁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同时将加热介质引入导流器的中空部分来进行聚合反应,或通过让聚合物液体沿着中空导流器的内壁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同时将加热介质施用于中空导流器的外壁之上进行聚合反应。在由本发明的方法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经构造后达到和保持满足关系式(1)的反应条件的单一聚合反应器,或可以使用多个此类聚合反应器。经构造后达到和保持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反应条件的聚合反应器可以与其它用于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聚合反应器一起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尤其当所使用的可聚合物质具有较高的粘度时(具体地说,可聚合物质具有数均分子量为大约1,500或更高)具有优势。所以,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方式中,具有不低于约1,500的数均分子量的预聚物是通过使用例如竖立搅拌型聚合反应器让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制得,然后通过使用经构造后达到和保持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反应条件的聚合反应器让所获得的预聚物进行聚合反应。下文中,参考图3(a)和3(b),图4(a)和4(b),图5和图6(a)和6(b),针对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反应器的特定例子进行解释。然而,在本发明中,聚合反应器并不限于这些特定的例子。图3(a)和图3(b)示出了具有多个平板形导流器7的聚合反应器1,聚合物3沿着它并与其接触而下降。图3(a)是聚合反应器1的竖立截面视图,示出了在其厚度方向上取的平板形导流器7的纵截面。图3(b)是沿线III(b)-III(b)取的图3(a)的聚合反应器的截面视图。在图3(a)中,将预聚物3通过入口5加入到具有孔的分配板6上并由分配板6分配到多个平板形导流器7中。预聚物3沿着各平板形导流器7的两相对的平面并与该平面接触而下降。从预聚物3的蒸发表面4蒸发出副产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聚合反应器1内部被保持在减压状态下。不仅作为副产物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而且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进气口8加入的惰性气体,通过排气口9排出。在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通过出口10排出。前提条件是,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和蒸发表面积S(m2),和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满足上述公式(1)的关系。排出的聚合物可以重新循环至入口5并再次沿着平板形导流器7并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聚合反应可以间歇方式或连续方式进行。当以间歇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的聚合物可以反复循环至入口5。当以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有可能通过入口5连续引入预聚物3和在其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连续地通过出口10排出。此外,在连续实施方式中,新鲜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进料,一部分在其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被排出聚合物连续地再循环至入口5并与连续供给的新鲜预聚物3一起通过入口5加入,同时通过出口10连续地从聚合反应器1中排出所要排出的聚合物的剩余部分。通过加热器或夹套(未绘出)将聚合反应器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并加以保持。导流器7例如能够固定到分配板6或到从聚合反应器的上部内壁悬挂的线圈上。这一类型聚合反应器的使用在工业上具有优势,因为通过提高平板形导流器7的表面积或增加平板形导流器7的数目能够容易地提高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速率,从而易于将生产规模放大。图4(a)和图4(b)示出了具有多个柱形导流器7A的聚合反应器1,聚合物3沿着导流器并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图4(a)是聚合反应器1的纵向截面视图。图4(b)是沿线IV(b)-IV(b)取的图4(a)的聚合反应器的截面视图。在图4(a)中,预聚物3通过入口5输送到具有孔的分配板6上,并通过分配板6分配到多个柱形导流器7A上。预聚物3沿着各柱形导流器7A的表面并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副产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从预聚物3的蒸发表面4蒸发出来。聚合反应器1的内部保持在减压下。不仅作为副产物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而且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进气口8加入的惰性气体,通过排气口9排出。在其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通过出口10排出。必要的是,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和蒸发表面积S(m2),和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满足上述公式(1)的关系。排出的聚合物可以重新循环至入口5并再次沿着柱形导流器7A并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能够以间歇方式或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当以间歇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的聚合物可反复再循环至入口5。当以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加入和在其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连续地通过出口10排出。此外,在连续实施方式中,还有可能将新鲜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进料,一部分在其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被排出聚合物连续地再循环至入口5并与连续供给的新鲜预聚物3一起通过入口5加入,同时通过出口10连续地从聚合反应器1中排出所要排出的聚合物的剩余部分。通过加热器或夹套(未绘出)将聚合反应器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并加以保持。导流器7A例如能够固定到分配板6或到从聚合反应器的上部内壁悬挂的线圈上。这一类型聚合反应器的使用在工业是有益的,因为通过增加柱形导流器7A的数目能够容易地提高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速率,从而能够将生产规模放大。图5示出了具有多个锥形导流器7B的聚合反应器,聚合物3沿着导流器和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图5是聚合反应器1的纵向截面视图。在图5中,将预聚物3通过一双相对的入口5加入,让预聚物沿着最上方的第一阶段锥形导流器和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然后,离开最上方的第一阶段锥形导流器7B的预聚物3到达第二阶段锥形导流器7B,让预聚物沿着第二阶段锥形导流器和与其接触而下降。以这种方式,预聚物沿着连续竖立排列的几个锥形导流器7B和与其接触而下降,直至它到达聚合反应器的底部。副产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从预聚物3的蒸发表面蒸发。聚合反应器1的内部被保持在减压下。不仅作为副产物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而且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进气口8加入的惰性气体,通过排气口9排出。在其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通过出口10排出。必要的是,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和蒸发表面积S(m2),和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满足上述公式(1)的关系。在本发明方法的这种模式中,在来自较高阶段锥形导流器的预聚物转移至较低阶段锥形导流器时,预聚物有一部分没有沿着锥形导流器的任何导流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但却是自由下落。如上所述,预聚物的这一自由下落部分的暴露表面面积不包括在如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蒸发表面积中。排出的聚合物再循环至入口5和再次沿着锥形导流器7B和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能够以间歇方式或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当以间歇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从聚合反应器排出的聚合物能够反复再循环至入口5。当以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有可能的是,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一双相对的入口5加入和在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连续地通过出口10排出。此外,在连续实施方式中,还有可能的是,新鲜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引入,和一部分在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被排出聚合物连续地再循环至入口5并与连续供给的新鲜预聚物3一起通过入口5加入,同时通过出口10连续地从聚合反应器1中排出所要排出的聚合物的剩余部分。通过加热器或夹套(未绘出)将聚合反应器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并加以保持。在图5中所示的锥形导流器7B中,在聚合反应器的中间部分设置的每一个伞形导流器能够被固定到例如从聚合反应器的内壁凸出的杆上或固定到从聚合反应器的上内壁悬挂的线圈上。这一类型聚合反应器的使用在工业是有益的,因为通过增加锥形导流器7B的表面积能够容易地提高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速率,从而能够将生产规模放大。图6(a)和图6(b)示出了具有多个各自有内壁面的圆柱管形导流器7C的聚合反应器1,聚合物3沿着内壁面和与内壁面接触而下降。图6(a)是聚合反应器1的竖立截面视图。图6(b)是沿线VI(b)-VI(b)取的图6(a)的聚合反应器的截面视图。在图6(a)中,预聚物3通过入口5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并在聚合反应器的内壁的上部积累。然后,积累的预聚物3通过溢流被分配到多个圆柱管形导流器7C,该导流器固定于壳舱室11的内壁的上部和下部。预聚物3沿着各圆柱管形导流器7C的内壁和与内壁接触而下降。副产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从预聚物3的蒸发表面4蒸发。聚合反应器1的内部保持在减压下。不仅作为副产物的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而且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进气口8加入的惰性气体,通过排气口9排出。在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通过出口10排出。必要的是,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和蒸发表面积S(m2),和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满足上述公式(1)的关系。排出的聚合物再循环至入口5和再次沿着圆柱管形导流器7C和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能够以间歇方式或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当以间歇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从聚合反应器排出的聚合物能够反复再循环至入口5。当以连续方式进行聚合反应时,有可能的是,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加入和在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聚合物连续地通过出口10排出。此外,在连续实施方式中,还有可能的是,新鲜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引入,和一部分在导流器-润湿下降过程中其分子量得到提高的被排出聚合物连续地再循环至入口5并与连续供给的新鲜预聚物3一起通过入口5加入,同时通过出口10连续地从聚合反应器1中排出所要排出的聚合物的剩余部分。壳舱室11(它是包围各圆柱管形导流器7C的外壁面的空间)由加热介质来加热。通过入口12将加热介质加入到壳舱室11中和通过出口13排出。作为加热介质,能够使用普通的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的例子包括在“Netsu-kokankiHandbook(换热器手册)”的109-110页中(第五版,由换热器手册编委编辑,由NikkanKogyoShimbunLtd.,Japan出版)描述的各种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的特定例子包括热水蒸气,熔化盐,SK-OIL#260,SK-OII#240和SK-OIL#170。这一类型聚合反应器的使用在工业是有益的,因为通过增加圆柱管形导流器7C的数目能够容易地提高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速率,从而能够将生产规模放大。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以聚合反应器的容积为基准计是5%或更多。当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是低于5%时(以聚合反应器的容积为基础计),需要大尺寸聚合反应器,这在工业上是不希望的。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蒸发表面积S(m2)满足以下关系式(2)S≥0.03Q(2)其中Q表示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速率(kg/hr)(下文简单地称作“生产率”)。。当蒸发表面积S不满足关系式(2)时,有可能的是,当在工业规模上进行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时需要对形成的聚合物极有效地进行表面更新,其中聚合物受迫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导致最终聚合物的质量下降,例如变色。如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尤其当在工业规模上进行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时是有益的。对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Q(kg/hr)没有特殊的限制。然而,一般来说,优选的是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Q(kg/hr)是1kg/hr或更高,更优选3kg/hr或更高。在本发明中,聚合反应温度一般是100-350℃,优选150-290℃。随着反应的进行,副产了芳族一羟基化合物。通过从反应体系中除去芳族一羟基化合物,能够提高反应速率。所以,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使用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加入不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的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氦气、二氧化碳和低级烃气体,这样由惰性气体夹带副产芳族一羟基化合物,夹带芳族一羟基化合物的惰性气体被排出以除去芳族一羟基化合物,或使用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减压下进行反应。上述两种方法能够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优选的反应压力可根据待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类型,熔化单体混合物或熔化预聚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反应温度来变化。例如,对于从双酚A和碳酸二苯基酯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反应,当熔化单体混合物或熔化预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低于1,000时,反应压力优选是6,660Pa(50mmHg)至常压。在这种情况下,当数均分子量是1,000-2,000时,反应压力优选是400-6,660Pa(3-50mmHg)。当数均分子量高于2,000时,反应压力优选是2,670Pa(20mmHg)或更低,更优选1,330Pa(10mmHg)或更低,进一步优选267Pa(2mmHg)或更低。特别优选的是在减压下和同时引入上述惰性气体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反应。可在没有催化剂存在下通过酯基转移方法完成聚合反应。然而,当需要加速聚合速率时,聚合反应能够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聚合反应催化剂能够在没有局体限制的前提下使用。这类催化剂的例子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碱金属盐类,碱土金属盐和硼氢化物和氢铝化物的季铵盐,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和硼氢化四甲基铵;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和氢化钙;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烷氧基化物,如甲氧基锂,乙氧基钠和甲氧基钙;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芳氧基化物,如苯氧基锂,苯氧基钠,苯氧基镁,LiO-Ar-OLi,其中Ar表示芳基,和NaO-Ar-ONa,其中Ar如上所定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有机酸盐,如乙酸锂,乙酸钙和苯甲酸钠;锌化合物,如氧化锌,乙酸锌,和苯氧基锌;硼化合物,如氧化硼,硼酸,硼酸钠,硼酸三甲基酯,硼酸三丁基酯,硼酸三苯基酯,由(R1R2R3R4)NB(R1R2R3R4)表示的硼酸铵,由(R1R2R3R4)PB(R1R2R3R4)表示的硼酸磷鎓盐,其中R1,R2,R3和R4如上所定义;硅化合物,如氧化硅,硅酸钠,四烷基硅,四芳基硅和二苯基-乙基-乙氧基硅;锗化合物,如氧化锗,四氯化锗,乙氧基锗,和苯氧基锗;锡化合物,如氧化锡,二烷基氧化锡,二烷基锡羧酸盐,乙酸锡,有与锡连接的烷氧基或芳氧基的锡化合物,如三丁氧基乙基锡,和有机锡化合物;铅化合物,如氧化铅,乙酸铅,碳酸铅,碱性碳酸铅,和铅或有机铅的烷氧基化物和芳氧基化物;鎓化合物,如季铵盐,季鏻盐和季鉮盐;锑化合物,如氧化锑和乙酸锑;锰化合物,如乙酸锰,碳酸锰和硼酸镁;钛化合物,如氧化钛和烷氧基钛和芳氧基钛;和锆化合物,如乙酸锆,氧化锆,烷氧基锆,芳氧基锆和乙酰丙酮化锆。催化剂能够单独或混合使用。催化剂的用量以芳族一羟基化合物的重量为基准计一般是10-8-1wt%,优选10-7/-10-1wt%。对于用于构造有待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聚合反应器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不锈钢,镍或玻璃一般用作至少用于聚合反应器内壁部分的材料。对于用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导流器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导流器材料的优选例子包括金属,玻璃和陶瓷。金属的例子包括不锈钢,碳钢,镍,钛,铬,和合金,如哈斯特洛伊耐蚀镍基合金。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下文中将参考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不应认为限定了本发明的范围。在下面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分子量利用相对于标准聚苯乙烯样品所获得的校准曲线以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的数均分子量(下面简单地称作“Mn”)表示。根据CIELAB方法,使用厚度为3.2mm的试样,评价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颜色,试样的黄度以b*-值表示。实施例1使用如图3(a)中所示的圆柱形聚合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器1具有容积为0.57m3,和装有五个由不锈钢SUS316L制造的平板形导流器7,每一个导流器具有1mm的厚度,0.1m的宽度和7.5m的长度。聚合反应器1还装有分配板6,通过分配板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3能够分配到平板形导流器7上,这样分配的预聚物3能够均匀地沿着各平板形导流器7的两相对侧的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此外,聚合反应器1具有外夹套(未绘出),聚合反应器1的内部是通过让加热介质通过夹套来加热的。聚合反应器1中不设置预聚物搅拌装置。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摩尔比1∶1.05进行反应所制得的、Mn为7,000的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以50kg/hr的流速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这样在以下聚合反应条件下进行预聚物3的聚合反应,其中反应温度是260℃,和反应压力是53Pa(0.4mmHg),同时从出口10连续地排出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的25小时和50小时所获得的两种芳族聚碳酸酯产物都具有11,200的Mn。两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呈无色透明状(b*-值3.4)和不含杂质和热分解产物。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中所含有的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m3)是根据以下等式测定的V=[(W1-W2-W3)/ρ]-v0其中W1表示在25小时聚合反应过程中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3的总量(kg);W2表示在25小时聚合反应过程中从聚合反应器1中排出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总量(kg);W3表示在25小时聚合反应过程中从聚合反应器1中蒸发出的苯酚和类似物的总量(kg);v0表示根据管道的总容积测定的预聚物3在管道内的体积(m3);和ρ表示预聚物3的比重(kg/m3)。在以上等式中,W1是1,250kg,W2是1,064kg,W3是10kg,v0是0.01m3和ρ是1,100kg/m3。所以,在开始聚合反应后的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中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被测得为0.15m3。同样,从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水平液体表面的蒸发表面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被测得为0.002m3。根据下式测定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沿着平板形导流器7和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的流动液体表面的总蒸发表面积在平板形导流器7上的流动液体表面的总蒸发表面积=(各平板形导流器7的宽度)×(各平板形导流器7的长度)×(平板形导流器7的数目)×2=7.5(m2)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定的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中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水平表面的蒸发表面积是0.008m2。由此可见,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预聚物的总蒸发表面积是大约7.5m2。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之间,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的总量等于从聚合反应器1排出的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和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之间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从聚合反应器1蒸发出的苯酚和类似物的总量。同时,在开始聚合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等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定值。从以上数据,对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各预聚物,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1.70和1.00。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是聚合反应器1的容积的26%。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Q是49.6kg/hr。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在300℃下被模塑加工,制备厚度为3.2mm的试样。让试样在125℃进行热老化实验达400小时。结果,测得b*-值是3.8,和试样不会有明显变色。实施例2-5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合反应器,在各种聚合反应条件下让具有不同Mn值的预聚物(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1∶1.05摩尔比进行反应制得)进行聚合反应。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结果,测得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Mn(S,V和Mn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得)等于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定值。结果示于表1。表1<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1068">实施例编号预聚物温度(℃)压力(Pa)芳族聚碳酸酯产物(50小时后)总蒸发表面积[S](m2)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m3)等式(I)预聚物的液体体积聚合反应器的容积(%)在热老化实验后测得的b*-值(125℃,400小时)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Q(kg/hr)Mn加料速度(kg/hr)Mnb*-值左侧右侧2190010025026751003.37.50.052.170.9093.795.4347007025013382003.37.50.141.730.96253.769.2479006028053175003.57.50.231.511.15413.959.55580030255107105003.47.50.062.101.01113.829.7</table></tables>对比实施例1通过将以与实施例3相同方式制备的预聚物连续加入到啮合双螺杆蒸发器(容积0.6m3;长度3m;螺杆螺距的总数1,000;和两螺杆之间的距离0.1mm)进行聚合反应,同时连续地从蒸发器的出口排出所生产的聚碳酸酯。聚合反应在以下反应条件下进行预聚物的流速,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与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相同,各螺杆的转速是30rpm。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所获得的每一种芳族聚碳酸酯产物的Mn均为5,100,它稍高于加入到蒸发器中的预聚物的Mn。此外,芳族聚碳酸酯产物遇到变色问题(b*-值3.9)。对于在蒸发器中所含有的预聚物,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得的各液体体积V是0.23m3,和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得的各蒸发表面积S(假设预聚物处在静止状态)是1.3m2。从以上数据,对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各预聚物,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0.75和0.9。所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Q是69.8kg/hr。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制备的芳族聚碳酸酯的试样再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热老化实验。结果,测得b*-值是6.5,并且发现试样有明显变色。对比实施例2通过将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方式制备的预聚物连续加入到具有双螺杆搅拌桨的水平搅拌型反应器(容积0.6m3;长度3m;各搅拌桨的旋转直径0.25m)进行聚合反应,同时连续地从反应器的出口排出所生产的聚碳酸酯。聚合反应在以下反应条件下进行预聚物的流速,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与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相同,各螺杆的旋转速度是15rpm。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所获得的每一种芳族聚碳酸酯产物的Mn均为5,100,它稍高于加入到反应器中的预聚物的Mn。此外,芳族聚碳酸酯产物遇到变色问题(b*-值3.8)。对于在蒸发器中所含有的预聚物,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得的各液体体积V是0.24m3,和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得的各蒸发表面积S(假设预聚物处在静止状态)是1.4m2。从以上数据,对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各预聚物,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0.76和0.9。所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Q是69.8kg/hr。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方式制备的芳族聚碳酸酯的试样再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热老化实验。结果,测得b*-值是6.2,试样出现明显变色。实施例6使用如图6(a)中所示的圆柱形聚合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如图6(a)所示,聚合反应器1具有有入口5的顶部舱室,壳舱室11和有出口10的底部舱室,并装有由不锈钢SUS316L制造的九个圆柱管形导流器7C,每一个圆柱管形导流器的内径为53mm和长度为6m。在聚合反应器中,顶部舱室通过该管形导流器与底部舱室联通。使顶部舱室和底部舱室适合于有待通过让加热介质通过壳舱室11而得到加热。聚合反应器1的容积,即顶部舱室,壳舱室11和底部舱室的体积的总和是0.22m3。通过入口5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的顶部舱室的预聚物3能够由溢流作用分配到圆柱管形导流器7C上,这样分配的预聚物3能够均匀地沿着圆柱管形导流器7C的内壁面并与内壁面接触而下降。聚合反应器1没有预聚物的搅拌装置。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摩尔比1∶1.07进行反应所制得的、Mn为6,900的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以70kg/hr的流速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这样在以下聚合反应条件下进行预聚物3的聚合反应,其中反应温度是265℃,和反应压力是53Pa(0.4mmHg),同时从出口10排出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的25小时和50小时所获得的两种芳族聚碳酸酯的Mn均为10,100。两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均呈无色透明状(b*-值3.4)和不合杂质和热分解产物。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中所含有的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m3)是基本上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定,并测得为0.13m3。同样,从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水平液体表面的蒸发表面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被测得为0.018m3。所以,在圆柱管形导流器7C上存在的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被测得为0.112m3。根据下式测定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沿着圆柱管形导流器7C和与导流器接触而下降的流动液体表面的总蒸发表面积在圆柱管形导流器7C的内壁上的流动液体表面的总蒸发表面积=2×{(r1×r1×3.14-v1/n1/l1)/3.14}0.5×3.14×n1×l1其中r1表示各圆柱管形导流器的内半径(m);v1表示圆柱管形导流器中预聚物的总液体体积(m3);n1表示圆柱管形导流器的数目;和l1表示各圆柱管形导流器的长度(m)。在以上等式中,r1是0.0265m,v1是0.112m3,n1是9,和l1是6m。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水平表面的蒸发表面积是0.01m2。由此可见,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预聚物的总蒸发表面积S是约2.2m2。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之间,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的总量等于从聚合反应器1排出的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和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之间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从聚合反应器1蒸发出的苯酚和类似物的总量。同时,在开始聚合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等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数值。从以上数据,对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测定的各预聚物,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1.23和1.00。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是聚合反应器1的容积的59%。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Q是69.6kg/hr。实施例7使用基本上与实施例6相同的聚合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其中使用如图6(a)所示的聚合反应器],只是聚合反应器的出口10和入口5由循环管道相互联通,这样一部分下降至聚合反应器1底部的所产生的聚合物能够从出口排出,而保留的聚合物则通过循环管道返回至聚合反应器1的入口5。聚合反应器1没有预聚物的搅拌装置。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摩尔比1∶1进行反应所制得的、Mn为1,800的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以10kg/hr的流速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这样在以下聚合反应条件下进行预聚物3的聚合反应,其中反应温度是240℃,和反应压力是133Pa(1.0mmHg),同时从出口10连续地排出一部分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剩余的聚合物以200kg/hr的流速返回至聚合反应器1的入口5以实施进一步的聚合反应,这样在聚合反应器1底部的预聚物的容积被保持在恒定的水平。在开始聚合反应后的25小时和50小时所获得的两种芳族聚碳酸酯的Mn均为6,200。两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均呈无色透明状(b*-值3.3)和不含杂质和热分解产物。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中所含有的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和蒸发表面积S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方式测定。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中所含有的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分别被测得为0.09m3和5.6m2。在开始聚合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得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等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得的数值。从以上数据,对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获得的各预聚物,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1.79和0.92。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是聚合反应器1的容积的41%。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Q是9.4kg/hr。对比实施例3基本上按照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只是有待通过循环管道返回到聚合反应器1的入口5的预聚物3的流速改变为1,100kg/hr,从而生产芳族聚碳酸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从出口10所获得的两种芳族聚碳酸酯的Mn均为2,500。在聚合反应过程中Mn值的提高,即在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和加入的预聚物3之间Mn值的差异,是700,它不大于在实施例7的聚合过程中Mn值的提高幅度的1/6。在聚合反应器1中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和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总蒸发表面积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来计算。结果发现,液体体积V各自是0.13m3和蒸发表面积S各自是0.88m2。因此,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值分别是0.83和0.86。即,在等式(1)中左侧的值低于右侧的值。实施例8使用图4(a)中所示的圆柱形聚合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器1具有0.6m3的容积和装有三十个由不锈钢SUS316L制造的柱形导流器7A,各导流器具有1mm的直径和8m的长度。聚合反应器1还装有分配板6,通过它使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3分配到圆柱形导流器7A上,这样分配的预聚物3能够沿着各圆柱形导流器7A的表面和与表面接触而均匀地下降。此外,聚合反应器1具有外夹套(未绘出),聚合反应器1的内部适合于有待通过使加热介质通过夹套而被加热。聚合反应器1没有预聚物的搅拌装置。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摩尔比1∶1.05进行反应所制得的、Mn为6,200的预聚物3连续地通过入口5以18kg/hr的流速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这样在以下聚合反应条件下进行预聚物3的聚合反应,其中反应温度是265℃,和反应压力是67Pa(0.5mmHg),同时从出口10排出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的25小时和50小时所获得的两种芳族聚碳酸酯均为的Mn均为11,700。两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均呈无色透明状(b*-值3.4)和不含杂质和热分解产物。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中所含有的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得为0.07m3。同样,从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水平液体表面的蒸发表面积,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被测得为0.015m3。所以,沿着各圆柱形导流器7A的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的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体积是0.055m3。根据下式测定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沿着各圆柱形导流器7A的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的流动液体表面的总蒸发表面积在柱形导流器7A上的流动液体表面的总蒸发表面积=2×{(r2×r2×3.14+v2/n2/l2)/3.14}0.5×3.14×n2×l2其中r2表示各柱形导流器的半径(m);v2表示沿着各柱形导流器的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的预聚物的液体物料的体积(m3);n2表示柱形导流器的数目;和l2表示各柱形导流器的长度(m)。在以上等式中,r2是0.0005m,v2是0.055m3,n2是30,和l2是8m。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得在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预聚物3的液体物料的水平表面的蒸发表面积是0.008m2。由此可见,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预聚物的总蒸发表面积是13.0m2。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之间,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的总量等于从聚合反应器1排出的芳族聚碳酸酯产物和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和50小时的两时刻之间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从聚合反应器1蒸发出的苯酚和类似物的总量。同时,在开始聚合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液体体积V和蒸发表面积S等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数值。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2.27和1.03。预聚物3的液体体积V是聚合反应器1的容积的12%。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Q是17.8kg/hr。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将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模塑加工成试样。试样进行热老化实验。结果发现,b*-值是3.9,试样未出现显著变色。实施例9-12使用与实施例8相同的聚合反应器,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摩尔比1∶1.05反应所制备的、具有不同Mn值的预聚物的聚合反应各自在各种聚合反应条件下进行。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测定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结果发现,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和所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Mn(在开始聚合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定S,V和Mn)等于在开始聚合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数值。结果示于表2。表2实施例13基本上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只是使用Mn为7,000的、由代替双酚A的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与碳酸二苯基酯反应制备的预聚物。在开始聚合反应的25小时和50小时之后从出口10排出的各芳族聚碳酸酯产物的Mn为11,000。两芳族聚碳酸酯呈无色透明(b*-值)状并不合杂质和热分解产物。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方式在开始反应的25小时和50小时的时刻测定的液体体积V(m3)和总蒸发表面积S分别是0.17m3和7.5m2。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1.64和1.00。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是聚合反应器的容积的30%。此外,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是49.7kg/hr。实施例14-17各自重复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只是使用Mn为7,000的、由双酚A和选自除双酚A外的各种类型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形成的混合物代替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反应制备的预聚物。在每一个实施例中,双酚A与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1,及双酚A和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总摩尔量等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双酚A的摩尔量。按照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方式测定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在每一个实施例中,在开始反应后50小时的时刻测得的芳族聚碳酸酯产物的液体体积V,总蒸发表面积S和Mn值等于在开始反应后25小时的时刻所测得的数值。结果汇集于表3。表3实施例18使用图4(a)中所示的圆柱形聚合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器1的容积是0.28m3。聚合反应器1装有50个由不锈钢SUS316L制造的柱形导流器7A,各导流器具有2mm的直径和4m的长度。聚合反应器1还装有分配板6,通过它使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的预聚物3分配到柱形导流器7A上,这样分配的预聚物3能够沿着导流器7A的表面和与表面接触而均匀地下降。出口10联通于入口5以供预聚物循环,这样下降到聚合反应器1的底部的预聚物能够通过循环管道返回至入口5。聚合反应器1没有预聚物的搅拌装置。0.03m3由双酚A与碳酸二苯基酯按摩尔比1∶1.05进行反应所制得的、Mn为4,700的预聚物3通过入口5加入到聚合反应器1中,这样在以下聚合反应条件下以间歇方式让预聚物3的聚合反应进行2小时,其中反应温度是280℃,和反应压力是53Pa(0.4mmHg),和循环速率是25升/小时。所获得的芳族聚碳酸酯的Mn为8,100,并且呈无色透明状(b*-值3.3)和不合杂质和热分解产物。在2小时聚合反应后,在柱形导流器的表面上和在聚合反应器的底部中存在的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通过从初始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物3的体积中减去在循环管道和类似装置中存在的预聚物的体积、从聚合反应器中蒸发出的苯酚和类似物的体积来计算,并得到0.028m3。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得的总蒸发表面积S是1.8m2。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1.81和0.96。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是聚合反应器的容积的10%。芳族聚碳酸酯的生产率Q是16.3kg/hr。对比实施例4重复基本上与实施例18相同的间歇聚合反应的操作程序,只是使用直径为0.1mm的柱形导流器7A。在开始反应后的2小时所获得的芳族聚碳酸酯产物的Mn为5,500。按照与实施例18所述相同的方式,各自在开始反应后的2小时进行测定,预聚物的液体体积V和总蒸发表面积S分别是0.028m3和0.22m2。计算上述等式(1)的左侧和右侧的值并分别得到0.90和0.91。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在高聚合反应速率下获得具有高耐热性的高质量芳族聚碳酸酯而不会遭遇在普通方法的生产中所容易遇到的诸多问题(如变色,杂质的引入,和热分解产物的产生),而且不需要能量消耗非常大的搅拌和易于放大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所以,本发明的方法在工业上具有优势。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一种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其中可聚合物质以液体物料形式存在于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被酯基转移化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具有暴露的表面,改进之处在于,在一种反应条件下让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在该反应条件下应该满足下式(1)log(S/V)≥2×10-5×Mn+0.8(1)其中S表示蒸发表面积(m2),被定义为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暴露表面积(m2),V表示在聚合反应器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m3),和Mn表示待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以润湿下降模式进行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酯基转移反应,以使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沿着固体物体的表面并与该表面接触而下降,该固体物体选自聚合反应器的内壁和被设置于聚合反应器内的导流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体积V(m3)是5%或更高,以聚合反应器的容积为基础计。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的蒸发表面积S(m2)满足以下关系式(2)S≥0.03Q(2)其中Q表示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kg/hr)。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速率Q(kg/hr)是1kg/hr或更高。全文摘要一种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芳基酯的熔化单体混合物和一种由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方法获得的熔化预聚物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聚合物质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酯基转移反应,其中在聚合反应器中被酯基转移化的可聚合物质的液体物料具有暴露的表面,在满足下式(1)log(S/V)≥2×10文档编号C08G64/30GK1200131SQ96197638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3日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5日发明者小宫强介,福冈伸典,河村守申请人: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