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42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在中空圆筒状的圆筒状基体的外周表面涂布有机感光层而形成的。最近,大部分电子照相感光体根据高性能化的需求而不断得以开发,直至设计出具有如下层积结构的感光层依次涂布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进而在一部分感光体中涂布用于提高其外层耐久性的保护层。
在本说明书中,将由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构成的层统称为感光层。并且中间层和/或保护层是为了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性能而设置的,并不是必须的。因此,由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构成的层、以及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一层构成的层也称为感光层,但有时指出只是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层积部分、以及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一层构成的层部分,也称作光电导层。
设置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感光层,要求是薄膜且具有均匀的厚度。因此,为了对感光层以较薄且均匀的厚度进行涂布以实现高性能化,并且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进行涂布,而进行各种新的涂布方法的开发研究。
向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用基管的圆筒状基体的外周面涂布感光层的方法周知的包括喷涂法、浸渍涂布法、刮刀涂布法等。但是现有公知的涂布法中,存在无法获得均匀的涂膜、以及生产效率差等问题。
例如喷涂法,将涂液从喷嘴以细微粒喷出来进行涂布,因此涂布后的外观较为美观,但由于通过一次涂布所形成的层的厚度较薄,所以为了获得希望的层厚必须反复进行多次涂布。并且,如果一次性涂布大量的涂液,涂液会滴垂,存在形成厚度不均的涂层的问题。并且,通过喷出涂液进行涂布,涂液中的挥发成份容易挥发,因此涂液的粘度上升,存在所形成的涂层中产生桔皮状褶皱(表面出现桔子纹理状的起伏现象)的问题。
此外,浸渍涂布法,保持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用基管的圆筒状基体的一个端部,在使圆筒的轴线和涂液的液面垂直的状态下浸渍到涂液中,之后从涂液中拉起,从而在圆筒状基体的表面涂布感光层,该方法多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但是,通过浸渍涂布法涂布的层厚(也称作膜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圆筒状基体从涂液中拉起的速度、涂液的粘度、涂液中所含的挥发成份的蒸发速度等,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由于是在上下方向上将圆筒状基体从涂液中拉起,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涂液沿着圆筒状基体的表面移动下垂,产生圆筒状基体的拉起方向上侧的膜厚比下侧膜厚薄的问题。并且,存留在圆筒状基体的下部的涂液由于其干燥性下降,在其充分干燥前如果涂布下一层,会和下一层的涂液混合产生所谓的沾污。
还存在以下基本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膜厚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对拉起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但这种控制是很困难的,为了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涂膜,不得不降低浸渍后的拉起速度。并且,在本来不需要涂布的圆筒状基体的内部及端面都形成了涂膜,因此还存在必须剥离形成在圆筒状基体的内部及端面的涂膜的问题。进一步,由于将圆筒状基体浸渍到涂液中,因此在存储涂液的槽中,必须总是保持足以浸渍圆筒状基体的全部长度的量的涂液。这样一来,必须总是准备超过形成涂膜所需要的量的涂液,因此存在涂液的使用效率差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涂液的使用效率,采用了以下方法并不是在每一次使用时都准备新的涂液,而是向已经被使用过的保存在存储槽中的涂液中追加进行新的生产所需要的量的涂液,多次使用同一涂液。但是涂液的粘度及特性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和新增加的涂布之间由于微小的差异而产生变化,因此在每次涂布作业时都必须进行涂布条件的最佳调配,因此作业效率低下。
此外,刮刀涂布法是使刮刀面向圆筒状基体并将其配置到靠近圆筒状基体的位置,向刮刀提供涂液,通过刮刀将涂液涂布到圆筒状基体上,在将圆筒状基体旋转一周后使刮刀退后。通过该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性,但在使刮刀后退的过程中,会出现由于涂液的表面张力而使涂布到圆筒状基体的涂膜的一部分隆起、膜厚不均匀的问题。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辊涂法和喷墨法。辊涂法是在涂布辊上形成限制了膜厚的涂液的膜,将圆筒状基体配置为面向涂布辊并靠近或者抵接到涂布辊上,分布旋转圆筒状基体和涂布辊,同时将涂液从涂布辊转印涂布到圆筒状基体上。喷墨法是通过从面向圆筒状基体设置的喷嘴中喷出液滴的喷墨方式涂布涂液。
辊涂法中,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涂液的量较少,涂液使用效率较高。但在辊涂法中,在涂布后使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分离时,也容易出现由于涂液的表面张力而使多余的涂液附着到圆筒状基体上的现象,即所谓的液体托尾(液引き)现象。并且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这种液体托尾现象,涂膜中出现接缝、膜厚变得不均,结果产生图像缺陷。此外这里的接缝是指在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分离时,附着了多余的涂液且膜厚不均匀的部分。
提出了多种防止这种接缝的产生的现有技术。例如,存在以下方法在将圆筒状基体旋转1周以上结束涂布后,将圆筒状基体从涂布提供辊分离,继续旋转圆筒状基体以期实现涂膜面的涂平(膜厚均匀化)(参照特开平3-12261号公报)。但是,在特开平3-12261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必须预先预估应涂平的涂料残留的量,进行精密的膜厚控制,并且很难完全消除接缝。
此外,还存在以下方法涂布后在分离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时,通过减少涂布辊上的涂料膜厚来防止接缝的产生(例如参照特开平11-216405号公报)。并且还存在以下方法在涂布后,规定涂布辊上的涂料的膜厚和在涂布辊及圆筒状基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之间的关系,根据其状态减少涂布辊上的涂料的量,切断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的涂料连接(参照特开2000-325863号公报)。但是,在特开平11-216405号公报及特开2000-325863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任何一个方法都无法抑制接缝,使其达到完全防止图像缺陷产生的水平。并且,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在涂布时及分离时,必须对涂布条件进行严密的控制,因此很难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并且,提出了在涂布后控制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的分离速度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11-276958号公报)。但是,通过特开平11-276958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也和前面所述的特开平11-216405号公报及特开2000-325863号公报的方法一样,无法抑制接缝,使其达到完全防止图像缺陷产生的水平。
并且,还提出了以下方法通过改变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的圆周速度在涂膜上形成肋(リブ),在该状态下分离涂布辊和圆筒状基体(参照特开2000-84472号公报)。但是,在特开2000-84472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涂膜上形成肋,当使用低沸点的溶剂时,用于消除肋并使其均匀化的涂平时间不足,涂膜出现起伏,此外使用高沸点溶剂时,虽然可以有充足的上述涂平时间,但干燥时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生产效率差。进一步,存在以下问题为了形成肋,必须严格确定辊径、圆周速度、间隙、涂料粘度、表面张力等各种条件,因此涂布条件的确定困难,且涂液组成、装置构成的设定允许范围较窄。特别是,电荷产生层及中间层形成的膜厚较薄,因此形成肋的条件设定非常困难,并且即使形成肋,在短时间内会干燥,从而无法充分确保用于涂平的时间,很难获得均匀膜厚的层。
另一方面,喷墨法是从微小的喷嘴中将涂液以液滴喷射并附着到被涂布物上的方法。喷嘴头的结构,即喷射涂液的方式包括通过压电元件的振动压力挤出涂液的压电方式;以及向加热器通电使之升温在涂液中生成气泡,通过气泡的膨胀压力挤出涂液的气泡喷墨(bubblejet注册商标)方式/热方式。喷墨法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使喷出的液滴以直线的方式非常精确地飞出,并且可以对每个喷嘴的喷出动作进行控制,因此不需要掩蔽,具有非常高的涂布效率,此外只要更换墨盒即可容易地更换涂液,并且由于涂液可以用尽,因此生产效率非常高。
作为使用喷墨法在圆柱或者圆筒状的被涂布物表面形成涂膜的现有技术有使被涂布物保持水平并旋转,并且使喷出喷嘴沿着被涂布物的表面在被涂布物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参照特开平2-272567号公报)。在该特开平2-272567号公报中,作为涂液的溶剂公开了单独使用四氢呋喃的示例。但是当溶剂使用四氢呋喃时,其沸点太低,溶剂挥发较快,因此有在喷出喷嘴的喷出部分涂液干燥产生喷嘴堵塞的危险,并且存在涂布后的涂平性不充分的问题。
并且在其他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以下方法向涂液施加压力,从多个细小喷嘴中使涂液以条状连续飞出并涂布到被涂布物上(参照特开平11-19554号公报)。但是在特开平11-19554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无法对各喷嘴进行单独控制,并且施加压力的泵和喷出喷嘴之间用管连接,因此在加压和喷出中产生时滞,和可以单独控制各喷嘴的喷墨法相比,在精度、反应上均较差。
作为被涂布物如果具体考虑到电子照相感光体,如果对具有20μm-40μm左右厚度的电荷输送层的形成使用喷墨法,由于是从数十μm这样微小的喷嘴喷出液滴,因此需要多层的重叠涂布,存在涂布速度较慢、生产效率极差的问题。并且,很难以均匀的厚度进行涂布,且由于干燥容易产生喷嘴堵塞,因此存在很难长时间稳定地喷出涂液的问题。
另一方面,喷墨法适用于厚度较薄的电荷产生层的形成,但由于形成的层是薄膜,作为薄膜材料的涂液的物理性质的管理比较困难。一般高粘度的涂液,颜料难于沉淀,容易确保液体组成的均匀性,但喷出特性变差,而低粘度的涂液,虽然易于确保喷出特性,但由于颜料易于沉淀/凝结,会导致喷嘴堵塞。
并且,一般情况下,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通过配置在远离位置的涂布装置而被分别涂布形成,因此需要将被涂布物输送到各自的涂布装置的输送装置,并且输送装置中需要换乘被涂布物的搬送装置,会产生设备投资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在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时,需要一种可以用单一的装置形成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并以高效减少使用的涂液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生产具有均匀厚度的涂膜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层积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该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在圆筒状基体上或在圆筒状基体上形成的中间层上,至少构成或涂敷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的两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电荷产生层,通过以喷墨方式将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涂布到圆筒状基体上或在圆筒状基体上形成的中间层上而形成,电荷输送层,通过以通过辊涂方式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而形成。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为10mPa·s或10mPa·s以下。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含有5-40重量%的具有120℃或120℃以上沸点的高沸点溶剂。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高沸点溶剂是从环己酮、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二种或二种以上。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喷墨方式下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喷出通过压电方式进行。
并且本发明是一种对圆筒状基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该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在圆筒状基体上或在圆筒状基体上形成的中间层上,至少构成或涂敷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的两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喷墨式涂布机构,在圆筒状基体上或在圆筒状基体上形成的中间层上,通过喷出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形成电荷产生层;辊涂式涂布机构,在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输送层,包括向电荷产生层上涂布电荷输送层用涂液的涂布辊、向涂布辊提供电荷输送层用涂液的涂液提供机构、支承从涂布辊转印电荷输送层用涂液的圆筒状基体的基体支承机构、旋转驱动由基体支承机构支承的圆筒状基体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旋转驱动涂布辊的第二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对喷墨式涂布机构及辊涂式涂布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喷墨式涂布机构被安装在基体支承机构上并被设置在圆筒状基体的上方。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含有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能够以使圆筒状基体靠近/背离涂布辊的方式移动圆筒状基体。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含有膜厚调整机构,该装置具有面向涂布辊配置的圆筒状部件、以及调整圆筒状部件和涂布辊的间隙的调整部件。
根据本发明,具有层积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结构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喷墨方式形成电荷产生层,以辊涂法形成在电荷产生层上电荷输送层。这样一来,具有均匀厚度的涂膜的高品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被高效地生产。
并且根据本发明,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为10mPa·s或10mPa·s以下。由于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为这种最优值,因此可以使喷出稳定性保持在高水平上,可以防止发生液滴量的明显变化、喷出不良、喷嘴堵塞等。因此可以稳定的生产均匀膜厚的电荷产生层。
并且根据本发明,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含有5-40重量%的具有120℃或120℃以上沸点的高沸点溶剂,高沸点溶剂是从环己酮、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二种或二种以上。通过使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含有适量的高沸点溶剂,防止喷嘴的涂液的干燥,因此防止喷嘴堵塞,从而保持稳定的喷出性能。并且,由于涂布后的涂平性提高,因此可以获得均匀的电荷产生层的涂膜。
并且根据本发明,喷墨方式中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喷出通过压电方式进行,因此无需要担心固化堆积的发生,并且也不会发生可燃性溶剂等着火的问题。
并且根据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中具有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喷墨式涂布机构;和含有涂布辊、形成电荷输送层的辊涂式涂布机构。在这种结构的装置中,可以在一个装置内形成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而无须多个装置,因此可以节减设备投资额。并且可以用非常少量的涂液进行涂布,对于生产少量多品种生产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涂液的使用量较少,生产所产生的废液较少,可以减轻环境负荷。
并且根据本发明,喷墨式涂布机构被设置为位于圆筒状基体的上方,因此可以顺利进行电荷输送层形成时的圆筒状基体的抵接、分离运动。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以及优点通过以下具体说明及附图可以明确。
图1是简略化表示制造层积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所使用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所具有的喷墨式涂布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3是简略化表示制造装置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电气性连接的框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所具有的辊涂式涂布机构的辊构成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简略化表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构成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下述层积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方法在圆筒状基体上或在圆筒状基体上形成的中间层上,至少层积形成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二层。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电荷产生层,通过将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以喷墨方式涂布到圆筒状基体上或者形成在圆筒状基体上的中间层上而形成,电荷输送层通过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以辊涂方式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而形成。
电荷产生层,由于其膜厚通常为1μm或1μm以下,很薄,较少的涂布次数即可,因此即使以低固体含量在数mPa·s的低粘度溶液中也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适于以喷墨方式形成。
电荷输送层是其膜厚通常为20μm或20μm以上的厚膜。如果对厚膜的电荷输送层的形成使用喷墨方式,为了确保喷出特性,需要调制低固体含量、低粘度溶液,因此涂布次数变得非常多,涂布时间变得非常长。并且,由于涂布低固体含量的涂液,所以为了确保干燥性需要使用高挥发性的溶剂,会出现喷出喷嘴附近的干燥固化引起的喷嘴堵塞、或者附着到导电性基体后的涂平的不佳。因此,优选的是,电荷输送层通过不会生成上述问题的辊涂方式来形成。
并且,中间层的膜厚是1μm左右的薄膜,涂液粘度也使用数mPa·s的低粘度物质,但由于使用氧化钛这类比重高、沉淀性高的颜料,因此当使用喷墨方式时,在喷嘴部分颜料容易发生沉淀、凝结,从而引起喷出不良的危险较高。并且,由于氧化钛非常坚固,容易引起喷嘴的磨损,其耐久性降低,因此优选的是,中间层以浸渍涂布方式或者辊涂方式形成。
图1是简略化表示制造层积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所使用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的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1所具有的喷墨式涂布机构50的构成的图。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1(以下简称为制造装置1)包括喷墨式涂布机构50,通过在大致圆筒状基体上或者在圆筒状基体上形成的中间层上喷出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形成电荷产生层;辊涂式涂布机构20,在电荷产生层上通过辊涂形成电荷输送层;控制机构12,控制喷墨式涂布机构50及辊涂式涂布机构20的动作。
辊涂式涂布机构20具有涂布辊2(也称为applicator roll)、涂液提供机构4、基体支承机构17、第一驱动机构6和第二驱动机构7。在本实施方式中,辊涂式涂布机构20具有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第二圆周速度检测机构9、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分离机构11和膜厚调整机构15。涂布辊2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转印到圆筒状基体5。涂液提供机构4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提供到涂布辊2。基体支承机构17支承圆筒状基体5。第一驱动机构6驱动圆筒状基体5使其旋转。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涂布辊2使其旋转。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检测圆筒状基体5旋转的圆周速度。第二圆周速度检测机构9检测涂布辊2旋转的圆周速度。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检测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次数。分离机构11可以使圆筒状基体5相对于涂布辊2靠近/离开地移动。膜厚调整机构15具有面向涂布辊2配置的圆筒状部件13、和调整圆筒部件13及涂布辊2之间的间隙的调整部件14a、14b。控制机构12响应于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的检测输出,控制分离机构11的动作,以使圆筒状基体5相对于涂布辊2向背离的方向移动,并且控制第一及第二驱动机构6、7,以使圆筒状基体5旋转的圆周速度和涂布辊2旋转的圆周速度中的任意一个圆周速度快于另一个圆周速度。上述各部件被配置在基台16上。
基台16上设有一对第一轴承座21a、21b,该第一轴承座21a、21b中设有未图示的轴承,在该轴承上分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有一对轴棒部件22a、22b。圆筒状基体5通过轴承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支承在第一轴承座21a、21b的轴棒部件22a、22b上。因此,第一轴承座21a、21b及轴棒部件22a、22b构成上述基体支承机构17。第一轴承座21a、21b被设置在基台16上的未图示的轨道上,可以由轨道引导,在作为与圆筒状基体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箭头23的方向上移动。
一边的轴棒部件22a的与安装圆筒状基体5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24,被连接到作为第一驱动机构6的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因此,一边的轴棒部件22a,通过第一驱动机构6的驱动力被驱动旋转,圆筒状基体5被安装在轴棒部件22a、22b时,圆筒状基体5通过第一驱动机构6被驱动旋转。在第一驱动机构6的输出轴的与连接轴棒部件22a的一侧相反一侧,安装作为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的编码器,通过该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可以检测出第一驱动机构6的旋转次数、进而检测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次数。并且在一边的轴棒部件22a上安装作为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的旋转速度传感器,通过该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可以检测出第一驱动机构6的旋转速度、进而检测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
涂布辊2被配置为面向安装在轴棒部件22a、22b上的圆筒状基体5,其轴线与圆筒状基体5的轴线平行。涂布辊2通过轴棒26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未图示的轴承上,上述轴承被安装在固定设置在基台16上的一对第二轴承座25a、25b上。涂布辊2的轴棒26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作为第二驱动机构7的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因此,涂布辊2通过第二驱动机构7的驱动力被驱动旋转。并且涂布辊2的轴棒26上安装有作为第二圆周速度检测机构9的旋转速度传感器,通过该第二圆周速度检测机构9,可以检测出第二驱动机构7的旋转速度、进而检测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
在第二轴承座25a、25b上分别设有支承部件29a、29b,使其位于和基台16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且向外立起,在支承部件29a、29b上朝向配置第一轴承座21a、21b的方向分别安装有气缸30a、30b。气缸30a、30b的连杆的前端部分,在和基台16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且向外部立起,被安装在形成于第一轴承座21a、21b的第一突起部31a、31b上。气缸30a、30b通过未图示的配管连接到气压单元32,通过由气压单元32提供的气体,可以使连杆在箭头23方向上进退。通过该气缸30a、30b的连杆的进退,设置在轨道上的第一轴承座21a、21b,相对于固定设置的第二轴承座25a、25b接近或背离地在箭头23的方向上移动,即,在第一轴承座21a、21b上支承的圆筒状基体5,相对于在第二轴承座25a、25b上支承的涂布辊2接近或背离地移动。气缸30a、30b、配管及气压单元32,构成分离机构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涂液提供机构4由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存储在其内部空间的盘构成,并被设置在基台16上,以使存储在盘中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液面可以与涂布辊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这样一来,旋转的涂布辊2可以用于将存储在盘中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附着在其外周面的涂布。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还含有如上所述调整提供到涂布辊2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膜厚的膜厚调整机构15。对膜厚调整机构15中安装的圆筒状部件1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金属辊13。金属辊13通过其轴棒3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分别具有未图示的轴承的一对第三轴承座35a、35b上。第三轴承座35a、35b,和第一轴承座21a、21b一样,设置在基台16上的未图示的轨道上,并可以被轨道引导可沿着箭头23的方向移动。
调整部件14a、14b,和形成在第一轴承座21a、21b上的第一突起部31a、31b一样,具有形成在第二轴承座25a、25b上的第二突起部36a、36b;和与第二突出部36a、36b相对地形成在第三轴承座35a、35b上的第三突起部37a、37b;以及设置在第二突起部36a、36b和第三突起部37a、37b之间的螺钉部件38。螺钉部件38例如头部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第二突起部36a、36b上,刻设有外螺纹的部分和形成在第三突起部37a、37b上的内螺纹螺合。通过旋转螺钉部件38的的头部,螺钉部件38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与螺钉部件38螺合的形成第三突起部37a、37b的第三轴承座35a、35b的前进运动,向箭头23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通过第三轴承座35a、35b相对于第二轴承座25a、25b接近背离地移动,即金属辊13相对于涂布辊2接近或背离地移动,从而可以作为由调整涂布辊2和金属辊13所形成的间隙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膜厚。
并且,调整部件14a、14b并不仅限于使用螺钉部件38的结构,其构成也可以是在第二轴承座25a、25b和第三轴承座35a、35b之间设置气缸或者液压缸等,通过使其动作,调整涂布辊2和金属辊13之间的间隙。
金属辊13的轴棒34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作为第三驱动装置39的电动机的输出轴。金属辊13可以通过第三驱动装置39的驱动力驱动其旋转。并且在金属辊13的轴棒34上安装有作为第三圆周速度检测机构40的旋转速度传感器,通过该第三圆周速度检测机构40,可以检测出第三驱动装置39的旋转速度、进而检测出金属辊13的圆周速度。
附着在涂布辊2外周面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通过和金属辊13之间的间隙,根据通过该间隙时间隙的大小,调整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膜厚。膜厚被调整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从涂布辊2被转印到圆筒状基体5。由涂布辊2和金属辊13进行的膜厚调整,具体而言,可以使涂布辊2和金属辊13在同一方向上分别旋转,同时通过缩小二个辊的间隙、或者提高金属辊13的圆周速度,调整(此时是减小)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膜厚。并且,金属辊13不限定为一个,也可以配置二个以上,并且旋转方向可以是相对邻近的辊同方向旋转,也可以是反方向旋转,此外也可以不进行旋转而在固定的状态下调整膜厚。
一般情况下,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1的辊涂式涂布机构20中的干燥涂膜的厚度L如公式(1)所示,根据公式(1)可以调整涂膜厚度。
L=Kαηg·(Rm)·(Rt3)/Rγ---(1)]]>其中K系数(辊径所固有的系数)α涂液的固体含量浓度(vol%)γ涂液的表面张力η涂敷时剪切速度下的粘度g涂布辊和金属辊之间的间隙尺寸Rm金属辊的圆周速度Rt涂布辊的圆周速度R圆筒状基体的圆周速度制造装置1中进一步设有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清洁装置41。清洁装置41刮取附着在金属辊13的表面上的电荷输送层涂液3,并回收到作为涂液提供机构4的盘中。清洁装置41具有清洁刮刀42;支承清洁刮刀42的第四轴承座43a、43b;和另一个调整部件44a、44b。
第四轴承座43a、43b,和上述第一轴承座21a、21b一样,设置在基台16上,可以在箭头23方向上移动。清洁刮刀42是板状的部件,其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沿着金属辊13的轴线方向延伸,通过其宽度方向的端部,刮取附着在金属辊13表面上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清洁刮刀42被第四轴承座43a、43b的支承部可变化角度地支承着,通过变化其宽度方向面对金属辊13的角度,调整清洁刮刀42和金属辊13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可以调整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刮取量。并且通过调整另一个调整部件44a、44b,调整第三轴承座35a、35b和第四轴承座43a、43b之间的距离,即由调整金属辊13和清洁刮刀42所形成的间隙的大小,可以调整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刮取量,也可以同时使用上述清洁刮刀42的角度变化。并且另一个调整部件44a、44b和上述调整部件14a、14b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对和辊涂式涂布机构20一起构成制造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喷墨式涂布机构50进行说明。喷墨式涂布机构50被安装在基体支承机构17上,并被设置为位于圆筒状基体5的上方。喷墨式涂布机构50包括涂敷部51,具有喷出喷嘴;导轨部52,可以移动地安装有涂敷部51;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提供部53,向涂敷部51提供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和传送管54,与涂敷部51及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提供部53连接,并形成电荷产生层涂液的传送路径。
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提供部53具有存储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存储槽。涂敷部51,将通过传送管54从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提供部53提供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作为液滴55,向圆筒状基体5喷出。设置在涂敷部51上的使液滴55喷出的喷出喷嘴,通过压电方式向喷嘴内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施加机械压力,喷出液滴55。压电方式例如通过利用对压电元件施加电压时的应变来实现。
喷墨方式中的液滴的喷出方法,除了压电方式之外还有热方式,但在这种利用发热体对涂液进行局部加热从而生成气泡的方法中,存在因固化堆积(コゲ一シヨン)而产生喷出不良的问题。固化堆积是指由于涂液中的着色成份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物质、涂液中含有的微量无机杂质、凝结物等附着、堆积在热源上,造成热源对涂液的加热无法充分进行,无法持续进行稳定的涂液的喷出的现象。在压电方式中不产生固化堆积,可以持续地进行稳定的涂液喷出,因此特别适用于薄膜层的形成。并且,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所使用的溶剂大多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安全性上优选不生成热的压电方式。
导轨部52例如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和圆筒状基体5的轴线平行地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基体支承机构17上。因此,安装在导轨部52的涂敷部51,相对于圆筒状基体5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被导轨部52引导,和圆筒状基体5的轴线方向平行地移动。并且,涂敷部51的移动,可以通过将导轨部52形成为齿条、并在涂敷部51设置电动机及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小齿轮来实现。
通过喷墨式涂布机构50在圆筒状基体5上形成电荷产生层中所使用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粘合树脂和溶剂,特别是含有5-40重量%的具有120℃或120℃以上沸点的高沸点溶剂。优选的是,该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中所含的高沸点溶剂,为从环己酮、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二种或二种以上。并且,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被调整为小于等于10mPa·s。
当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中含有的高沸点溶剂小于5重量%时,喷嘴的喷出特性及涂布后的涂平性变差,如果超过40重量%,则涂布后的干燥性极其低下,出现下垂,膜厚的均匀性变差。因此,使高沸点溶剂的含有量为5-40重量%。
并且,当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超过10mPa·s时,从喷嘴喷出的液滴变小,喷出稳定性下降,难于形成均匀膜厚的涂膜。并且粘度的下限值并不特别进行限定,但如果粘度极低时,存在喷嘴内的涂液的保持恶化(漏出)的危险,因此优选为1mPa·s以上。该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例如可以通过东机产业制造株式会社生产的旋转式E型粘度计进行测量。
图3是简略化表示制造装置1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电气连接的框图。控制机构12是具有中央处理装置(简称CPU)的处理电路。并且控制机构12中具有存储器55,存储器55中作为表数据存储有控制制造装置1的整体动作的程序;及与通过涂布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涂液的种类和特性相对应而预先确定的涂布条件,即喷墨式涂布机构50的涂布条件和辊涂式涂布机构20的涂布条件。
喷墨式涂布机构50的涂布条件包括对圆筒状基体5涂布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时的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涂敷部51在导轨部52上被引导移动的移动速度;从涂敷部51喷出的液滴55的喷出量(喷出速度);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次数等。
辊涂式涂布机构20的涂布条件包括对圆筒状基体5用涂布辊2进行涂布时,第一驱动机构6下的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u1、第二驱动机构7下的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u2、第三驱动装置39下的金属辊13的圆周速度u3、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比r(=u1/u2);用于确定涂布开始后分离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的时间的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次数;以及分离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时,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比R(=V1/V2)、及分离机构11下的分离速度等。
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第二圆周速度检测机构9、及第三圆周速度检测机构40,和控制机构12连接,输入作为各自的检测输出的圆筒状基体5涂布开始后的旋转次数、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以及金属辊13的圆周速度。并且在控制机构12上连接分离机构11、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7、第三驱动装置39及涂敷部51。控制机构12与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第二圆周速度检测机构9及第三圆周速度检测机构40的检测输出相对应,根据控制程序及预先确定的涂布条件,控制分离机构11、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7、第三驱动装置39及涂敷部51的动作。
以下就由制造装置1进行的对圆筒状基体5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及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涂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荷产生层作为电荷输送层的下层而形成。因此,在涂布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之前先在圆筒状基体5上涂布电荷产生层用涂液。
对圆筒状基体5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涂布如下进行对于沿着轴线周围旋转的圆筒状基体5,涂敷部51与圆筒状基体5的轴线方向平行地移动,同时喷出电荷产生层用涂液。
将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速度根据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种类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圆周速度,并开始动作。动作开始后,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对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进行实际测量,并将其检测输出输入到控制机构12。控制机构12根据第一圆周速度检测机构8的检测输出,对涂敷部51的动作进行控制,使之成为由上述表数据赋予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喷出量及涂敷部51的移动速度。当由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检测出的旋转次数达到表数据所确定的规定次数时,即电荷产生层的涂布厚度达到希望的厚度时,控制机构12进行动作控制,使涂敷部51的喷出动作及移动动作停止。这样一来,在圆筒状基体5上以喷墨方式形成电荷产生层。
对形成了电荷产生层的圆筒状基体5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的涂布如下进行涂布辊2的外周面通过存储在作为涂液提供机构4的盘中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将由此形成在涂布辊2表面上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膜厚通过膜厚调整机构15调整后,使圆筒状基体5靠近涂布辊2,形成预先确定的间隙,形成在涂布辊2上的涂膜被转印到与该涂膜接触的圆筒状基体5上。
开始涂布后,圆筒状基体5,为了使膜厚均匀化而在旋转次数为1次以上20次以下范围内进行旋转。并且,旋转次数优选的是1.5-10次,更为优选的是2-5次。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次数如果不满一次,则会剩有未涂布的外周面,从而无法获得均匀的涂膜。当超过20次时,作业时间变长,生产效率下降。因此,旋转次数设定为1-20次。
并且,转印到圆筒状基体5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膜厚,除了可以由上述膜厚调整机构15对金属辊13和涂布辊2的间隙大小进行调整外,还可以通过涂布辊2和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物理性质、圆筒状基体5及涂布辊2的表面材质、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的间隙大小等的调整来进行控制。
优选的是,用涂布辊2向圆筒状基体5涂布时,即从涂布辊2向圆筒状基体5转印涂膜时,将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u1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u2的比r(=u1/u2)设定为0.7-1.4。
以下对比值r的范围限定理由进行说明。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u1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u2的比r,圆周状基体5的表面中的涂液的流动状态随着比值r的不同而不同,比值r较高时涂液连续地形成作为凹凸的肋,涂膜的厚度变得不均。产生该肋的下限条件,公知的是通过毛细数Ca和形式参数H0/D(H0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的间隔的1/2;D圆筒状基体5的半径)的关系被整理,结果通过作为对毛细数Ca和形式参数H0/D的影响因素的辊径、间隙大小、圆周速度、涂液的粘度、表面张力来确定。为了在圆筒状基体5上形成均匀膜厚的涂膜,防止这种肋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的比r设定在0.7-1.4的范围内形成涂膜,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条件下都不产生肋而形成均匀的涂膜。
开始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涂布后,通过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检测到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次数达到预先确定的次数,同时根据该检测输出,控制机构12控制分离机构11的动作,将圆筒状基体5从涂布辊2分离,并且控制第一及第二驱动机构6、7的动作,使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快于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此时,优选的是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的比R(=V1/V2)为1.2-15.0。
在分离涂布辊2和圆筒状基体5的同时,进行控制以使任意一方的圆周速度快于另一方的圆周速度,但是在此圆筒状基体5的尺寸比涂布辊2的尺寸小,因此作为高速化的对象选择尺寸小的圆筒状基体5较为有利,所以将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设定得比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快。
在用涂布辊2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涂布到圆筒状基体5的状态下,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u1及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u2、和分离的同时设定的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及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值。例如,上述比值r(=u1/u2)设定为1.4进行涂布时,可以仅仅通过分离涂布辊2和圆筒状基体5,实现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比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快的状态。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在涂布状态下将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u1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u2设定为相同的值,即比值r设定为1.0,因此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控制使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在分离前后相等(u2=V2),在分离的同时提高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使圆周速度V1比圆周速度u1快。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圆周速度比R进行如下控制通过旋转次数检测机构10检测出达到规定的旋转次数的同时,响应该输出,控制机构12读出存储在存储器55中的与涂布条件对应的表数据,向第一及第二驱动机构6、7输出旋转动作控制信号,使之成为表数据所指定的圆周速度V1及V2。
圆周速度比R的控制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是以下方法在涂布时向圆筒状基体的旋转轴施加负荷,使圆周速度减慢,在分离时去除该负荷,从而使圆周速度加快的方法;或者相反,在分离时向涂布辊施加负荷,从而使涂布辊的圆周速度减慢,而相对提高圆筒状基体的圆周速度的方法;或者作为向旋转轴施加负荷的方法,采用在旋转轴上设置摩擦体并配置制动器的方法、或者用离合器连接旋转轴,通过该离合器的连接强度变更负荷的方法等,使圆筒状基体或者涂布辊的圆周速度变化的方法。
分离涂布辊2和圆筒状基体5时,如果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和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相同,虽然使两者分离,但圆筒状基体5上的涂膜和涂布辊2上的涂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延伸,从而在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之间形成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连接部。该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连接部,在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之间犹如形成架桥,因此为了方便称之为架桥结构。
一般情况下,膜厚如果较薄则该部分的溶剂浓度会快速下降,因此膜厚较薄的部分的表面张力比其他部分大。上述架桥结构部分由于其膜厚较薄,因此电荷输送层用涂液从圆筒状基体及涂布辊的表面上的涂膜流入到架桥结构部分。并且,圆筒状基体和涂布辊之间进一步分离,当架桥结构断裂后,在架桥结构的断裂部形成边缘,和上述一样,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流入到边缘部,边缘部分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量增加。这样一来,电荷输送层用涂液量增加了的边缘部分,即使旋转圆筒状基体进行涂平,也无法充分均匀化,从而形成膜厚较厚的接缝。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2分离时,如果使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V1快于涂布辊2的圆周速度V2,则对形成涂膜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不仅在分离方向上产生张力,而且在旋转方向上也快速产生剪切力,因此可以不形成架桥结构就切断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其结果是,不会形成如上所述的涂膜的接缝,因此在圆筒状基体5的表面上形成均匀厚度的涂膜。特别是可以通过将分离时的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的圆周速度的比R(=V1/V2)设定在1.2-15.0的范围内,切实地防止接缝的产生。比值R的范围优选的是1.3-8.0。如果圆周速度比R小于1.2,则由于剪切力不足,无法充分地防止接缝的产生,从而无法获得均匀厚度的涂膜。当圆周速度比R超过15.0时,由于圆筒状基体5分离前后的速度上升程度过大,加速度会引起涂膜变为波形,从而无法获得均匀厚度的涂膜。因此,将圆周速度比R设定为1.2-15.0。
并且,优选的是,通过分离涂布辊2和圆筒状基体5,使剪切力和张力发生作用,不形成架桥结构地切断两者的涂膜后,继续以预先确定的时间旋转圆筒状基体5,使圆筒状基体5的表面的涂膜一定程度上干燥。例如涂布到圆筒状基体5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溶剂为高沸点溶剂时,在向圆筒状基体5涂布电荷输送层用涂液后,由于在分离涂布辊2和圆筒状基体5之后,构成涂膜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也具有流动性,因此通过重力的作用,涂膜下垂,从而无法形成均匀厚度的涂膜。并且,当作为溶剂使用挥发性较高的溶剂时,为了防止由于溶剂挥发引起的干燥,在涂布辊2及圆筒状基体5的一部分或者基台16上设置覆盖涂布装置1整体的覆盖部件,使之成为大致密封的状态,对于形成均匀厚度的涂膜也是有效的。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所具有的辊涂式涂布机构60的辊构成部分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所具有的辊涂式涂布机构60,和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所具有的辊涂式涂布机构20类似,因此省略表示其构成的俯视图,并且对于相对应的部分也使用了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辊涂式涂布机构60中,涂布辊61由至少表层部分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在从涂布辊61向圆筒状基体5转印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状态中,是由第一驱动机构6驱动的圆筒状基体5的旋转方向(箭头63)和由第二驱动机构7驱动的涂布辊61的旋转方向(箭头64)相反的情况,是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61被配置为通过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抵接、即被配置为具有特定的挟持压力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辊涂式涂布机构60被构成为涂布辊61和圆筒状基体5在反方向上旋转的自然辊涂(natural roll coating method)。
涂布辊61的至少构成表层部的弹性材料选自硅橡胶、有机聚硫化物橡胶、丁腈橡胶、硝基磺化的聚乙烯、丁苯橡胶等橡胶;或者硅树脂、氟树脂等树脂;或者向上述橡胶涂布了氟树脂等的物质。
并且在辊涂式涂布机构60中,省去了清洁装置,设置了另一个金属辊62,金属辊13在涂布辊61的反方向的箭头65方向上旋转,另一个金属辊62在与涂布辊61相同方向、和金属辊13相反方向的箭头66方向上旋转。涂布辊61和金属辊13的间隙,以及二个金属辊13、62的间隙,通过调整部件14a、14b以及调整部件44a、44b被调整为所希望的值。
将另一个金属辊62的一部分浸渍到存储在涂液提供机构4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中,附着在另一个金属辊62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通过金属辊13提供到涂布辊61,从该涂布辊61转印涂布到圆筒状基体5。涂膜厚度以在金属辊13、62之间以及金属辊13和涂布辊61之间形成的间隙尺寸为主,除此之外取决于涂液的物理性质、各辊的圆周速度、挟持压力、涂布辊61的材质等。
当是自然辊涂时,通过第一及第二驱动机构6、7的动作控制,除了将分离时的涂布辊61和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设定为圆周速度V1和圆周速度V2以外,还可以进行如下所示的圆周速度比R控制。例如,分离前的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u1设定为比涂布辊61的圆周速度u2快时,由于涂布辊61的表层由弹性体构成,所以通过施加挟持压力使涂布辊61和圆筒状基体5抵接,涂布辊61可以对圆筒状基体5起到摩擦体、即制动器的作用。从该状态下分离圆筒状基体5和涂布辊61时,作为同时向圆筒状基体5作用的摩擦力的制动作用消失。由于该摩擦力的消失,圆筒状基体5能够以比涂布辊61快的圆周速度旋转,可以使圆筒状基体5的圆周速度在分离的同时瞬时变化,快于涂布辊61的圆周速度。
图5是简略化表示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构成的部分截面图。电子照相感光体70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而制造。图5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0是具有以下各层的层积型感光体作为圆筒状基体的导电性支承体71上的中间层72;中间层72上含有电荷生成物质76的电荷产生层73;电荷产生层73上含有电荷输送物质77的电荷输送层74。电荷产生层73和电荷输送层74形成光电导层75。该电子照相感光体70中,中间层72和电荷输送层74通过辊涂式涂布机构20形成,电荷产生层73通过喷墨式涂布机构50形成。
中间层72防止从导电性支承体71向光电导层75流入电荷,防止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带电性的下降。根据形成该中间层72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0,可以抑制除了曝光应消除的部分以外的表面电荷的减少,因此可以防止图像发生翳影等缺陷。并且通过用中间层72被覆导电性支承体71的表面缺陷,可以获得均匀的表面,因此可以提高光电导层75的成膜性。并且可以抑制光电导层75从导电性支承体71剥离,提高其对导电性支承体71的粘着性。
通过充电器等使具有光电导层75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表面带有负电,向电荷产生层73照射具有吸收波长的光线后,电荷产生层73内生成电子及空穴电荷。通过电荷输送层74中含有的电荷输送物质77移动到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表面,中和表面的负电荷,电荷产生层73中的电子移动到感应出正电荷的导电性支承体71一侧,通过中和正电荷,层积型电子照相感光体70发挥功能。
并且,图5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0中,最外层为电荷输送层74,即光电导层75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表面,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光电导层75上设置保护层。通过设置保护层,可以在提高光电导层75的耐印刷性的同时,可以防止使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表面带电时由于电晕放电生成臭氧或者氧化氮等化学上的不良影响。并且为了抑制导电性支承体71的导电不均,也可以在导电性支承体71上的中间层72的下面形成涂膜,该涂膜具有碳胶或者银胶等的导电性。
以下对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层构成和构成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导电性支承体71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铝、铝合金、铜、锌、不锈钢、钛等金属。并且不仅限于这些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聚甲醛、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硬质纸或者玻璃等的表面上,层压了金属箔的材料、蒸镀了金属材料的材料,或者是蒸镀或涂布了导电性高分子、氧化锡、氧化铟、碳素粒子、金属粒子等导电性化合物的层的材料。可以在导电性支承体71的表面,根据需要在不影响画质的范围内,进行阳极氧化膜处理、通过药品或者热水等进行的表面处理、着色处理、或者使表面粗糙化的等散射处理。在将激光作为曝光光源使用的电子照相过程中,由于激光的波长是一致的,因此入射的激光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内被反射的光会发生干涉,在图像上出现有该干涉引起的干涉条纹从而产生图像问题。通过对导电性支承全71的表面进行如上所述的散射处理,可以防止由波长相同的激光的干涉引起的图像问题。
中间层72例如由聚酰胺、聚氨酯、纤维素、硝化纤维、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铝阳极氧化膜、明胶、淀粉、酪蛋白、及N-甲氧基甲基化的尼龙等形成。也可向其分散氧化钛、氧化锡或者氧化铝的粒子。中间层72的膜厚大约为0.1-10μm。该中间层72如上所述起到作为导电性支承体71和光电导层75的连接层的作用,并且也可以起到作为阻挡层的作用,用于抑制电荷从导电性支承体71流入到光电导层75。这样一来中间层72保持了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带电特性,因此可以延长电子照相感光体70自身的使用寿命。
作为电荷产生层73的电荷生成物质76可以选自酞菁类化合物、偶氮类化合物、喹吖啶酮类化合物、多环醌类化合物、以及苝类化合物等。作为有机染料可以使用噻喃鎓盐(チアピリリウム塩)及斯夸啉盐(スクアリリウム塩)等。其中优选酞菁类化合物,特别是使用钛氧基酞菁化合物最佳。除了这些所列举的颜料及染料外,也可以向电荷生层73中添加化学敏化剂或者光学敏化剂。作为化学敏化剂可以是电子兼容性材料,例如四氰基乙烯及7,7,8,8-四氰基对醌二甲烷等氰基化合物,蒽醌及对苯醌等醌类、2,4,7-三硝基芴酮及2,4,5,7-四硝基芴酮等硝基化合物。作为光学敏化剂可以使用呫吨色素、噻嗪色素及三苯甲烷类色素等色素。在这些电荷生成物质中,优选使用有机颜料或者有机染料等的有机光电导性化合物。
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73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通过将上述电荷生成物质76与粘合树脂同时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而获得。作为粘合树脂,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多芳基化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硅、聚丙烯酸酯等。
作为溶剂可以将以下混合使用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乙基溶纤剂、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一氯苯、乙二醇二甲醚、环己酮、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
在这些溶剂中,优选的是,在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中含有5-40重量%的具有120℃或120℃以上沸点的高沸点溶剂,该溶剂是从环己酮、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中选择的一种或二种或二种以上。并且,作为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溶剂,除了以上之外,也可以混合使用醇类、酮类、酰胺类、酯类、醚类、烃类、氯化烃类、及芳香族类中的任意的溶剂类。即使是任意的,也要通过调整电荷生成物质、粘合树脂及溶剂的组成比,使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设定在10mPa·s以下。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喷嘴堵塞,保持喷出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提高涂布后的涂平性。
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制作是通过球磨机、砂磨机、涂料混合器、超音波粉碎机等将电荷生成物质粉碎并分散到溶剂中,并根据需要添加粘合树脂。该电荷产生层用涂液通过喷墨式涂布机构50涂布到中间层72上,并被干燥硬化从而形成电荷产生层73。如此形成的电荷产生层73的膜厚优选约为0.05-5μm、进一步优选0.1-1μm。
电荷输送层74通过使粘合树脂中含有电荷输送物质77而获得,上述电荷输送物质77具有接收并传送电荷生成物质76所生成的电荷的能力。作为电荷输送物质77可以使用空穴输送物质及电子输送物质。
作为空穴输送物质,可以选自咔唑衍生物、芘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咪唑啉酮衍生物、咪唑烷衍生物、双咪唑烷衍生物、苯乙烯基衍生物、腙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吲哚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噁唑酮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喹唑啉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吩嗪衍生物、氨基1,2-二苯乙烯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1,2-二苯乙烯衍生物、烯胺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等。并且,也可以选自在主链或者侧链具有这些化合物生成的基的共聚物,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聚-1-乙烯基芘、乙基咔唑-甲醛树脂、三苯甲烷共聚物、聚-9-乙烯基蒽等或者聚硅烷等。
作为电子输送物质,例如选自苯醌衍生物、四氯基乙烯衍生物、四氰基醌二甲烷衍生物、芴酮衍生物、呫吨酮衍生物、菲醌衍生物、苯二甲酸酐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等有机化合物,以及非晶硅、非晶硒、碲、硒-碲合金、硫化镉、硫化锑、氧化锌、硫化锌等无机材料。电荷输送物质并不仅限于在此列举的物质,在使用时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二种或二种以上使用。
电荷输送层74的粘合树脂选择和电荷输送物质77的溶解性强的物质。具体例如可以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乙烯基聚合物树脂及其这些树脂的共聚物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多芳基化合物、聚酰胺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醚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等。并且,也可以使用将这些树脂部分交联的热硬性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这上述树脂中,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或者聚苯醚的体积电阻值为1013Ω以上,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或者有优异的成膜性及电位特性,因此特别优选的是使用其作为粘合树脂。
为了提高成膜性、挠性及表面平滑性,根据需要可以向电荷输送层74添加增塑剂或者表面改性剂等添加剂。作为增塑剂可以选自联苯、氯化联苯、二苯甲酮、o-联三苯、二价酸酯、脂肪酸酯、磷酸酯、苯二甲酸酯、各种氟系烃、氯化石蜡、环氧型增塑剂等。作为表面改性剂可以使用硅油、氟树脂等。并且为了提高机械强度及电气特性,可以向电荷输送层74添加无机化合物或者有机化合物的微粒子,也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及敏化剂等各种添加剂。这样一来,可以在提高电位特性,并且提高作为电荷输送层用涂液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减轻在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的疲劳老化,提高耐久性。
抗氧化剂适于使用受阻酚衍生物或者受阻胺衍生物。也可以将受阻酚衍生物或者受阻胺衍生物混合使用。
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的制作如下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或者分散电荷输送物质77和粘合树脂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从以下物质构成的组中选出一种单独使用,或选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苯、甲苯、二甲苯、三甲基苯、四氢化萘、二苯基甲烷、二甲氧基苯、二氯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或者二氯乙烷等卤化烃,THF、二氧杂环己烷、二苄醚、二甲氧基甲醚等醚类,环己酮、乙酰苯、异佛尔酮等酮类,苯甲酸甲酯或者乙酸乙酯等酯类,二苯基硫等含硫溶剂,六氟异丙醇等氟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等非质子极性溶剂。并且在上述溶剂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使用醇类、乙腈或者甲基乙基酮等溶剂。
电荷输送层74通过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3用辊涂式涂布机构20涂布到电荷产生层73上而形成。电荷输送层74的膜厚优选5μm~50μm,进一步优选10μm~40μm。当电荷输送层74的膜厚低于5μm时,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表面带电保持能力下降。当电荷输送层74的膜厚超过50μm时,电子照相感光体70的分辨率下降。因此,设置为5μm~50μm。
如上所述,也可以在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外层、即光电导层上设置保护层。通过设置保护层可以提高光电导层的耐印刷性,并且可以防止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时由于电晕放电生成臭氧或者氧化氮等化学上的不良影响。作为保护层可以使用由树脂、含无机填充物的树脂或者无机氧化物构成的层。
作为保护层所使用的树脂选自ABS树脂、ACS树脂、烯烃-乙烯基单体共聚物、氯化聚醚、烯丙基树脂、酚醛树脂、聚缩醛、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丙烯酸酯、聚烯丙基砜、聚丁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醚砜、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丙烯酸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苯醚、聚砜、聚苯乙烯、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氯乙烯、多氯偏乙烯、环氧树脂等树脂。并且,为了提高耐磨性可以向保护层添加例如聚四氟乙烯这样的氟树脂、硅树脂,并向这些树脂添加高硬度的无机填充物或者有机填充物。
这些填充物的均匀粒径优选0.02μm-3μm,进一步优选0.05-1μm。当均匀粒径低于0.02μm时,保护层的耐磨性降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使用寿命变短。均匀粒径超过3μm时,光容易因保护层而散射,造成分辨率下降。
作为向保护层添加的填充物的具体示例,可以从以下物质中选择一种或者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铟、氮化硅、氧化钙、硫酸钡、ITO、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黑、氟化树脂细粒、聚硅氧烷类树脂细粒、高分子电荷传送材料细粒。
这些填充物从提高分散性、表面性质改性等方面考虑也可以用无机物、有机物进行表面处理。一般情况下,作为防水性处理包括用硅烷偶合剂进行处理、氟化硅烷偶合剂处理、或高级脂肪酸处理或者高分子材料等共聚处理,作为无机物处理是对填充物的表面进行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二氧化硅处理等。
填充物与粘合树脂及/或电荷输送物质、分散溶剂同时粉碎,或者直接分散,被作为保护层涂布。通过涂布而形成的保护层中的填充物含量为5-50重量%,优选10-40重量%。当低于5重量%时,耐磨性不充分,当超过50重量%时,保护层的透明性受到损坏,导致灵敏度下降。作为分散溶剂可以使用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乙基溶纤剂等醚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氯苯、二氯甲烷等卤素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
当进行粉碎工序时,使用球磨机、砂磨机、振动球磨机等。并且为了高效地传送空穴或者电子,也可以向保护层中添加作为上述电荷输送物质的空穴输送物质或者电子输送物质。并且,为了提高带电性等,可以添加酚化合物、氢醌化合物、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以及受阻胺和受阻酚存在于同一分子中的化合物等。进一步,也可以添加增塑剂及/或涂平剂。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作为一般树脂的增塑剂使用的物质,添加时的使用量相对于粘合树脂为30重量%以下是适当的。作为涂平剂可以使用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等矽油类以及侧链具有全氟烷基的聚合物或者低聚物,添加时的使用量相对于粘合树脂为1重量%以下是适当的。
并且,当用至少由硬化型树脂构成的层构成保护层时,在材料领域中可以利用公知的各种交联反应、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热聚合、光聚合、放射线聚合等。并且,为了实现表面能较低的硬化的保护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使具有硅结构、全氟烷基结构、长链烷基结构等的材料进行交联反应。保护层的膜厚优选0.5μm~5μm,进一步优选1μm~3μm。当保护层的膜厚低于0.5μm时,受到刮刀或者带电辊的接触引起的外力时,保护层易于从下层的光电导层的界面剥离。这是因为当保护层的膜厚较薄的情况下,受到外力时保护层自身无法抵抗,与光电导层的界面总是有力的负荷,当长期存在负荷时,由于其负荷力容易导致和界面的错位。并且,存在由于磨损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寿命结束之前保护层全部消失的可能性。当保护层的膜厚超过5μm时,载体在保护层内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扩散,因此容易发生文字粗大,并且引起灵敏度下降及由反复而引起的残留电位上升。
(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仅该实施例。
(实施例1)作为导电性支承体使用直径为30mm、长度为360mm的通过Expand Draw法(ED法)形成的铝制无切削圆筒管。
将用氧化铝(Al2O3)和二氧化锆(ZrO2)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树枝状的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TTO-D-1)9重量份、及共聚尼龙树脂(東レ株式会社制CM8000)9重量份,加入到1,3-二氧戊烷41重量份和甲醇41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之后,由涂料混合器进行8小时的分散处理,调制成中间层形成用涂液。将该中间层形成用涂液充满到涂槽,并将导电性支承体浸渍到涂槽后提起,从而在导电性支承体上形成膜厚1.0μm的中间层。
接着,将氧基酞鎓酞菁颜料1重量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电气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6000-C)1重量份、四氢呋喃83重量份、以及环己酮15重量份,由涂料混合器分散2小时,调制出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其中上述氧基酞鎓颜料具有结晶结构,在Cμ-Ka特性X线(波长1.54?)的X衍射光谱中至少呈现出布拉格角(2θ±0.2°)27.2°的明确的衍射波峰。
将形成了中间层的导电性支承体安装到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中,从设置在导电性支承体的上方位置的作为喷墨式涂布机构的涂布装置(夏普株式会社制AJ2000改造机)的压电方式的头部,将上述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以1点30pl喷射到以60rpm旋转的导电性支承体上,使之自然干燥,在中间层上形成厚度约0.2μm的电荷产生层。
进一步,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结构公式(I)所示的三苯基胺二聚物(Triphenylamine dimmer简称为TPD)10重量份、作为粘合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三菱工程塑胶株式会社制(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ツクス株式会社製)ユ一ピピロンZ300)16重量份、2,6-二-叔丁基-4-甲酚1重量份、二苯基聚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50)0.008重量份,溶解到104重量份的二甲苯中,调制成电荷输送层用涂液。
通过制造装置的辊涂式涂布机构(图4所示的自然辊涂方式)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在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转印到导电性支承体的电荷输送层上的状态下,将涂布辊、金属辊及导电性支承体的圆周速度全部设为10m/min。并且,金属辊和另一个金属辊之间的间隙设定为170μm,金属辊和涂布辊之间的间隙设定为100μm。
首先,旋转整个辊及导电性支承体,同时从涂液提供机构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提供到金属辊的外周面,通过二个金属辊形成均匀厚度的涂膜。之后,使涂布辊一边旋转一边靠近金属辊到到达上述间隙尺寸,将金属辊表面涂膜转印到涂布辊。接着如上所述,将形成了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的导电性支承体一边旋转一边和涂布辊接触并开始涂布。
涂布开始后,导电性支承体达到预先确定的旋转次数的二次时,将导电性支承体从涂布辊以50mm/sec的分离速度分离。在分离的同时,使导电性支承体的圆周速度从开始的10m/min增速到18m/min。涂布辊的圆周速度在分离前后保持不变,均为10m/min。因此,分离时的导电性支承体的圆周速度V1和涂布辊的圆周速度V2的圆周速度比R(=V1/V2)被调整为1.8。并且,在分离涂布辊和导电性支承体的状态下,继续使导电性支承体旋转20秒。之后,在120℃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为23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制造出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化学式(1)
(实施例2)除了电荷产生层的分散液用吡咯烷酮取代环己酮外,其他均和实施例1一样,从而制造出实施例2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3)除了电荷产生层的分散液用N-甲基吡咯烷酮取代环己酮外,其他均和实施例1一样,从而制造出实施例3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4)除了电荷产生层的分散液为使环己酮为35重量份、使四氢呋喃为63重量份外,其他均和实施例1一样,从而制造出实施例4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1)除了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通过浸渍涂布法成膜以外,其他均和实施例1一样,从而制造出比较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以上各电子照相感光体制作中途的各种特性进行评估,并且将制造出的各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到利用了串联图像形成方式的全彩复印机(夏普株式会社制AR-C260)上,在常温常湿下(25℃/50%)进行图像形成,并进行各种特性的评估。
以下对作为评估对象的各个特性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说明。
(喷墨喷出性评估)向一个形成了中间层的导电性支承体涂布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后,检测喷墨式涂布机构的喷嘴。评估标准如下○喷嘴不堵塞、良好。
×喷嘴堵塞(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保存稳定性评估)将电荷产生层用涂液取入采样瓶中,在25℃温度下在采样瓶中放置一周后,确认有无沉淀、凝结物。评价标准如下。
○无沉淀、无凝结物。
△有沉淀物,但可以容易地再次分散,无凝结。
×有沉淀、有凝结物。
(外观评估)分别形成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后,对各层涂膜用目视观测,评估其外观。评价标准如下。
○均匀、良好。
×不均匀,较差。
(半色调图像均匀性)半色调图像是指图像的浓淡通过黑白的点来进行灰度显示的图像。将各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AR-C260上对形成的半色调图像进行目视观测,评估半色调图像的均匀性。评估标准如下。
○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
×实际使用中有问题。
(图像缺陷)将各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AR-C260上,对形成的测试图进行目视观测,评估翳影、黑点等缺陷。评估标准如下。
○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
×实际使用中有问题。
(制造时间)
除去涂液的制造所需的时间,以涂布工序所需的时间作为指标评估制造时间。评估标准是,浸渍涂布时为3.5min以下,喷墨涂布时为3.0min以下,辊涂涂布时为1.0min以下时为生产性良好(○),在各涂布中超过标准时间的为生产性不佳(×)。
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的各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的粘度,用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旋转式E型粘度计进行测量。在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制造的实施例1-4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制造中途的各种特性良好,形成的图像的品质也非常优异,制造所需时间较短,综合评价良好。另一方面,通过浸渍涂布法形成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的比较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各种特性中虽然没有问题,但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在生产性上存在问题。
表1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者主要特征,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各方面均只不过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到说明书正文的任何限制。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更或变更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该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在圆筒状基体(71)上或在圆筒状基体(71)上形成的中间层(72)上,至少构成或涂敷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电荷产生层(73)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74)的两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电荷产生层(73),通过以喷墨方式将电荷产生层用的涂液涂布到圆筒状基体(71)上或在圆筒状基体(71)上形成的中间层(72)上而形成,电荷输送层(74),通过以辊涂方式将电荷输送层用的涂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73)上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荷产生层用的涂液的粘度为10mPa·s或10mPa·s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荷产生层用的涂液含有5-40重量%的具有120℃或120℃以上沸点的高沸点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沸点溶剂是从环己酮、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二种或二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喷墨方式下的电荷产生层用的涂液的喷出通过压电方式进行。
6.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1),该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在圆筒状基体(5)上或在圆筒状基体(5)上形成的中间层上,至少构成或涂敷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的两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喷墨式涂布机构(50),通过在圆筒状基体(5)上或在圆筒状基体(5)上形成的中间层上喷出电荷产生层用的涂液而形成电荷产生层;辊涂式涂布机构(20),在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输送层,包括向电荷产生层上涂布电荷输送层用的涂液(3)的涂布辊(2)、向涂布辊(2)提供电荷输送层用的涂液(3)的涂液提供机构(4)、支承从涂布辊(2)转印电荷输送层用的涂液(3)的圆筒状基体(5)的基体支承机构(17)、驱动由基体支承机构(17)支承的圆筒状基体(5)使其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6)、以及驱动涂布辊(2)使其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11);和控制机构(12),对喷墨式涂布机构(50)及辊涂式涂布机构(20)的动作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1),其特征在于,喷墨式涂布机构(50)被安装在基体支承机构(17)上并被设置在圆筒状基体(5)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分离机构(11),该分离机构(11)能够以使圆筒状基体(5)靠近/背离涂布辊(2)的方式移动圆筒状基体(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膜厚调整机构(15),该膜厚调整机构(15)具有面向涂布辊(2)配置的圆筒状部件(13)、以及调整圆筒状部件(13)和涂布辊(2)的间隙的调整部件(14a,14b)。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效生产具有均匀厚度的涂膜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层积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由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两层层积而成,电荷产生层通过以喷墨方式将电荷产生层用涂液涂布到导电性支承体(5)上而形成,电荷输送层通过以辊涂方式将电荷输送层用涂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而形成。
文档编号B05C1/08GK1690867SQ20051006667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6日
发明者角井干男, 小幡孝嗣, 木元正纪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