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6635发布日期:2018-07-17 21:4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机上转换发光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于热接触式温度探测,例如玻璃液体温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等,由于其内在属性的性质,难以在腐蚀性、电磁干扰等环境下使用,亦或是对微小电子元器件、生物细胞、快速移动物体内的测量。因而,发展具有响应快、空间和温度分辨率高、可远程测量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其中,荧光温度探测是通过表征荧光体的荧光强度、荧光衰减寿命或者发射峰位置随温度的变化来实现温度探测,是一种新颖的非接触式温度检测技术。基于荧光强度比的温度探针材料,目前主要有两种,即单一稀土离子的发光和两种不同稀土离子的发光。前者利用稀土离子发射峰位置比较接近的两个能级作为热耦合能级对,如er3+2h11/2和4s3/2热耦合能级,但由于两个对比的发射波长均来源于同一稀土离子,因而表现出较低的灵敏度。后者则选择两种热耦合差异较大的离子,通过测量其荧光强度比来实现温度的探测,但其存在一定的检测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借助于调控纳米材料的显微结构,在纳米晶核与纳米晶壳层中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使纳米晶核中的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纳米晶壳层中的稀土离子荧光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大幅增加,从而在降低荧光信号检测误差的同时,获得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上转换温度探针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包括纳米晶壳层、纳米晶中间层和纳米晶核,所述纳米晶壳层是naluf4:jybker,纳米晶核是nagdf4:xybytmzli;x的离子掺杂浓度是20-80%,y的离子掺杂浓度是0.5-2%、z的离子掺杂浓度是0-20%,j的离子掺杂浓度是20%-80%,k的离子掺杂浓度是1-5%。

作为优选,纳米晶壳层和纳米晶核分别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显微结构,使纳米晶核中的tm3+离子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纳米晶壳层中的er3+离子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作为优选,纳米晶中间层是nascf4@nayf4:myb;m的离子掺杂浓度是0-40%。

作为优选,z的离子掺杂浓度是1-20%,m的离子掺杂浓度是1-40%。

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1-x-y-z)毫摩尔乙酸钆,x毫摩尔乙酸镱,y毫摩尔乙酸铥,z毫摩尔乙酸锂,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在160℃的温度下继续保温1小时,得到澄清溶液a;待a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将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逐滴加入到a溶液中,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所得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xybytmzli纳米晶保存在4ml环己烷中备用;

(2)将1毫摩尔乙酸钪,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在160℃的温度下继续保温1小时,得到无水的透明溶液b;待b溶液自然冷却到80℃后,加入(1)中含有纳米晶的环己烷溶液,并在100℃保温半小时;待b溶液自然冷却至30℃后,加入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的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xybytmzli@nascf4纳米晶保存在4ml环己烷中备用;

(3)将(1-m)毫摩尔乙酸钇,m毫摩尔乙酸镱,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在160℃的温度下继续保温1小时,得到无水的透明溶液c;待c溶液自然冷却到80℃后,加入(2)中含有纳米晶的环己烷溶液,并在100℃保温半小时;待c溶液自然冷却至30℃后,加入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的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xybytmzli@nascf4@nayf4:myb纳米晶保存在4ml环己烷中备用;

(4)将(1-j-k)毫摩尔乙酸镥,j毫摩尔乙酸镱,k毫摩尔乙酸铒,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在160℃的温度下继续保温1小时,得到无水的透明溶液d;待d溶液自然冷却到80℃后,加入(3)中含有纳米晶的环己烷溶液,并在100℃保温半小时;待b溶液自然冷却至30℃后,加入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的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xybytmzli@nascf4@nayf4:myb@naluf4:jybker纳米晶在40℃下烘干得最终产物。

本发明的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纳米晶壳层是naluf4:jybker,纳米晶核是nagdf4:xybytmzli,在纳米晶核与纳米晶壳层中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使纳米晶核中的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纳米晶壳层中的稀土离子荧光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大幅增加,从而在降低荧光信号检测误差的同时,获得具有较高灵敏度。荧光温度探针材料nagdf4:yb/tm/li@nascf4@nayf4:yb@naluf4:yb/er纳米晶,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产物为纯六方相nagdf4,形貌为单分散的均匀球状,随着温度的升高,tm3+离子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小,而er3+离子的荧光强度大幅增加,计算结果表明,其灵敏度为3.4%k-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重复,原料成本低、产量高,且所得纳米材料分散性、均一性好,上转换效率高。相比传统的上转换稀土掺杂纳米材料,本专利的荧光温度探针材料采用上述一降一升的模式,从而在降低荧光检测误差的同时,获得具有高灵敏度的纳米探针材料。该荧光温度探针材料有利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非接触式温度传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中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

图2:实施例中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3:实施例中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上转换变温光谱图;

图4:实施例中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荧光强度比tm/er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荧光温度探针材料,包括纳米晶壳层、纳米晶中间层和纳米晶核。荧光温度探针材料是nagdf4:yb/tm/li@nascf4@nayf4:yb@naluf4:yb/er,纳米晶壳层是naluf4:jybker,纳米晶核是nagdf4:xybytmzli,纳米晶中间层是nascf4@nayf4:myb。

x的离子掺杂浓度是20-80%,y的离子掺杂浓度是0.5-2%、z的离子掺杂浓度是0-20%,j的离子掺杂浓度是20%-80%,k的离子掺杂浓度是1-5%,m的离子掺杂浓度是0-40%,单位是毫摩尔。

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0.695毫摩尔乙酸钆,0.2毫摩尔乙酸镱,0.005毫摩尔乙酸铥,0.1毫摩尔乙酸锂,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在160℃的温度下继续保温1小时,得到澄清溶液a;待a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将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逐滴加入到a溶液中,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所得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20yb0.5tm10li纳米晶保存在4ml环己烷中备用;(2)将1毫摩尔乙酸钪,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得到无水的透明溶液b;待b溶液自然冷却到80℃后,加入(1)中含有纳米晶的环己烷溶液,并在100℃保温半小时;待b溶液自然冷却至30℃后,加入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的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20yb0.5tm10li@nascf4纳米晶保存在4ml环己烷中备用;(3)将0.6毫摩尔乙酸钇,0.4毫摩尔乙酸镱,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得到无水的透明溶液c;待c溶液自然冷却到80℃后,加入(2)中含有纳米晶的环己烷溶液,并在100℃保温半小时;待c溶液自然冷却至30℃后,加入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的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20yb0.5tm10li@nascf4@nayf4:40yb纳米晶保存在4ml环己烷中备用;(4)将0.58毫摩尔乙酸镥,0.4毫摩尔乙酸镱,0.02毫摩尔乙酸铒,8毫升油酸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的保护条件下,在16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2毫升十八烯得到无水的透明溶液d;待d溶液自然冷却到80℃后,加入(3)中含有纳米晶的环己烷溶液,并在100℃保温半小时;待b溶液自然冷却至30℃后,加入8毫升含有3毫摩尔氟化铵和0.75毫摩尔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然后在80℃保温半小时;待甲醇溶液全部挥发之后,迅速升温到28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的纳米晶用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洗涤,最后将nagdf4:20yb0.5tm10li@nascf4@nayf4:40yb@naluf4:40yb2er纳米晶在40℃下烘干得最终产物。

按上述方法制得的nagdf4:20yb0.5tm10li@nascf4@nayf4:40yb@naluf4:40yb2er纳米晶,如图1所示,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纯六方相nagdf4相;如图2所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其形貌为单分散均匀球状。图3是上述纳米晶的上转换变温光谱图,其中激发波长为980nm,在980nm激光照射下,所合成的nagdf4:20yb0.5tm10li@nascf4@nayf4:40yb@naluf4:40yb2er纳米晶分别表现出er3+和tm3+在650nm和800nm附近的发光,随着温度从20℃逐渐升高到120℃,tm3+在800nm附近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小,er3+在650nm附近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大。图4是nagdf4:yb/tm/li@nascf4@nayf4:yb@naluf4:yb/er纳米晶体系荧光强度比tm/er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图,通过荧光强度比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可计算得到该体系最大灵敏度为3.4%k-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