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65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装置,旨在提供一可将汽车内的热空气排出,更有效降低汽车内温度的汽车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按,随着经济发达,人们代步的工具-汽车,其数量也日趋渐增,几乎可说是一户一台,但由于台湾处于亚热带地区,年均温高达22度以上,尤其到夏天,闷热高温的温度常让停置于室外的汽车,汽车内部的温度非常高,当驾驶者或乘客刚进入车里时,会感觉非常闷热而不适应,若要在进车前先开启车内冷气降温,既耗油又耗时,故市面上亦出现散热装置以解决该问题。
如图1所示,是为习有太阳能汽车车厢散热器的结构图,其具有一装有马达及风扇1′的盒体2′,藉延伸臂3′架设在汽车车厢的窗户4′上,该马达连接一太阳能板5′,以提供该马达转动所需的电力,用以带动风扇1′运转以将车厢内的空气抽出车厢外;然而,上揭习有的散热器,仅为抽取车内空气作为排风的作用,无形成对流效应,车内仍旧保持闷热,并无法达到散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汽车散热装置,其至少包括有一太阳能蓄电单元以及散热单元,以当人员离开汽车时,太阳能蓄电单元产生的电力同时提供排风扇、送风扇及致冷芯片的运作,排风扇得以经进风口将汽车内部的热空气,由第一出风口排出至汽车外,同时致冷芯片所产生的冷温度,藉导冷板及送风扇吹入汽车内,不仅可将汽车内的热空气排出,更积极地将冷空气吹入汽车内,形成冷空气对流效应,有效降低汽车内的温度。


图1为习用汽车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冷式电脑机壳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散热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散热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散热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散热装置的另一组装示意图。
图号说明1′风扇2′盒体3′延伸臂4′窗户5′太阳能板1 太阳能蓄电单元11 太阳能板2 蓄电池3 盒体31 进风口32 第一出风口33 排风扇34 第二出风口35 送风扇36 导冷板361鳍片37 致冷芯片38 散热板
381 鳍片39隔板4 延伸管41管口5 车窗6 软垫61排风导口62遮蔽部7 磁铁8 魔鬼毡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汽车散热装置,如图2及图3所示,其至少包括有一太阳能蓄电单元1,其主要由一太阳能板11所组成,用以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而成为电力的来源;该太阳能蓄电单元1可进一步与一蓄电池2相连接。
一散热单元,其具有一盒体3,该盒体3一侧为进风口31,相对于该进风口31的另侧则为第一出风口32,并于第一出风口32处设有至少一个排风扇33,而异于进风口31及第一出风口32的一侧则另设有第二出风口34,第二出风口34处并设有至少一个送风扇35,而送风扇35上依序设有导冷板36、致冷芯片37及散热板38,并于导冷板36顶端设有一隔板39。
其中,该致冷芯片37为市面上贩售的电子产品,其特性是于其中一面会产生冷温度,而于另一面会产生热温度,使致冷芯片37产生冷温度的一面,朝向第二出风口34的一侧,并黏固于导冷板36上,致冷芯片37的另面则藉由散热膏与散热板38相固定,且导冷板36与散热板38上并形成有鳍片361、381,一方面可将致冷芯片37所产生的冷温度散出,另一方面亦可将致冷芯片37产生的热温度,由散热板38及鳍片381将热源散出,并由隔板39区隔导冷板36与散热板38产生的冷、热气,使其冷、热气不至于在盒体内混合,而维持致冷芯片37的效能。
组装时,如图3及图4所示,其散热单元的第一出风口32藉由一延伸管4,可架设于汽车车窗5上,而车窗5上侧套设有一长形的软垫6,该软垫6上设有与延伸管4的管口41相通的排风导口61,延伸管4与软垫6间分别设有可相吸引的磁铁7,使车窗5关上时,延伸管4与软垫6可藉磁铁7的磁吸力而相互固定,另外,软垫6于车窗外的一侧向外同时向下延伸有遮蔽部62,可抵挡雨水渗入,而整体散热单元的盒体3可以磁铁7固定于汽车车厢内,如图2所示;亦可如图5所示,盒体2可利用魔鬼毡8固定于汽车车厢内,而太阳能蓄电单元1可设置于汽车天窗的玻璃内层处(如图6所示),或设置于挡风玻璃处(如图7所示)。
使用时,当人员离开汽车时,太阳能蓄电单元1产生的电力同时提供排风扇33、送风扇35及致冷芯片37的运作,如图3所示,排风扇33得以经进风口31将汽车内部的热空气,以及致冷芯片37产生的热温度,由第一出风口32藉延伸管4的管口41及排风导口61排出至汽车外,同时致冷芯片37所产生的冷温度,藉导冷板36、鳍片361及送风扇35吹入汽车内,不仅可将汽车内的热空气排出,更积极地将冷空气吹入汽车内,形成冷空气对流效应,有效降低汽车内的温度。
如上所述,本创作提供汽车散热装置另一较佳可行的结构,于是,依法提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因此,凡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太阳能蓄电单元,其主要由一太阳能板所组成;一散热单元,其具有一盒体,该盒体一侧为进风口,相对于该进风口的另侧则为第一出风口,并于第一出风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排风扇,而异于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则另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处并设有至少一个送风扇,而送风扇上依序设有导冷板、致冷芯片及散热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盒体内另设有蓄电池与太阳能蓄电单元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盒体内导冷板顶端设有一隔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单元的第一出风口藉由一延伸管,架设于汽车车窗上,而车窗上侧套设有一长形的软垫,该软垫上设有与延伸管的管口相通的排风导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管与软垫间分别设有可相吸引的磁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垫向外同时向下延伸有遮蔽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单元以魔鬼毡固定于汽车车厢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单元以磁铁固定于汽车车厢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散热装置,当人员离开汽车时,太阳能蓄电单元产生的电力同时提供排风扇、送风扇及致冷芯片的运作,排风扇得以经进风口将汽车内部的热空气,由第一出风口排出至汽车外,同时致冷芯片所产生的冷温度,藉导冷板及送风扇吹入汽车内,不仅可将汽车内的热空气排出,更积极地将冷空气吹入汽车内,有效降低汽车内的温度。
文档编号B60H1/24GK2730663SQ200420093268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
发明者李懿恭 申请人:李懿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