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座椅和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425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飞机座椅和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座椅和座椅结构。本发明尤其涉及、但不限于民航飞机的座椅。
背景技术
对于飞机航线而言,日益需要至少在长途飞行的头等舱中安装可转换为床的座椅。存在相冲突的商业考虑,即在一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在另一方面,要考虑座舱的占有密度和重量。因而,座椅设计者的目标是利用尽可能少的空间实现更多的用途,同时提供头等舱和商务舱所需的必要级别的空间和舒适性要求。
为此,通常在实践中将座椅布置成人字形(chevron)和重叠的结构,从而它们在某些程度上被高效堆放。传统座椅通过以直线方式移动座椅部件而在座椅形态与床形态之间被电驱动,从而座椅靠背部向下滑动以形成床的头部,并且座椅底座向前移动以支承大腿。床的腿和脚支承部分与座椅的腿抵靠部分协作被展开,或借助于附加平台被展开,其中在座椅自身被构造成床时,所述座椅底座朝向所述平台延伸。这种座椅的例子在专利公开文献WO96/18537中公开,该专利公开文献的内容结合在此引作参考。
专利公开文献WO 03/013903,公开一种床,其通过以下方式而实现,将座椅靠背部绕其下侧端部转动而颠倒设置,而不是滑动就位,以形成床的相应部分,该专利公开文献的内容结合在此引作参考。
现有技术中的共同特征是永久地重叠座椅或将其重叠为床。这种重叠通常是通过在公共水平面上指向而实现,以限定如上所述的人字形结构。然而,其可竖直布置,从而后方的乘客的脚抵靠在前方的乘客的头部下方。人字形结构意味着每个座椅设置成横跨对应的座椅结构所遵循的线路。因此,每个座椅所占据的有效宽度增加。竖直重叠在宽度上节省成本,但对于乘客而言不可接受,因为这意味着每张床必须被倾斜一定角度,而这对于睡觉而言并不舒适。
已经提出解决空间问题的其它方法。一个独特的方法是将座椅构造成双层床的结构,以便乘客以彼此上下的方式完全平躺。另一个较新的方法是安排相邻的乘客分别以相反的方向躺下,也就是头脚相对,以便座椅形状可被布置承彼此互补。尽管这些方法可能实现节省空间,但已经普遍证明它们并不受乘客欢迎。
当然,在所有情况中,必须允许合理高度(例如1.93米)的人完全伸展,如果根据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的可能期望来考虑床的话。为了实现这个,重叠方式与现有技术是一致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所有都要求完全展开为大约1.95米长的床。

发明内容
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发明的一些方面。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了一些优选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包括座椅底座和设置在后侧壁之前的座椅靠背部,所述后侧壁沿其横向设有第一部分和第二两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更接近于所述座椅底座,从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后侧壁的内侧表面中限定了内侧凹部。
该凹部在床形态中为乘客的头部提供了空间,从而促使乘客以一定角度横跨座椅躺下。
优选地,第一部分还在壁的外侧表面中限定了外侧凹部,其相对于所述内侧凹部朝向所述座椅的相反侧。通过这种结构,一个座椅中的乘客的脚可伸进在前方的座椅的外侧凹部中。因为所述各凹部位于所述座椅的相反两侧,所以进一步促使乘客以某种程度横跨座椅躺下,这通过允许床的全长短于所容纳乘客的身长而节省了空间。
因而,尽管座椅的指向为传统的“直列式”,但乘客以一定角度使用座椅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腿部空间。
在特定实施例中,多个座椅以“直列式”方式布置。
优选地,所述内侧凹部或外侧凹部延伸横跨所述隔壁(后侧壁)宽度最大至大约一半,例如三分之一。所述凹部可以延伸为所述隔壁的整个高度或仅其高度的一部分,例如三分之一。所述凹部可以开向地板或者限定隔壁中的容室。
座椅靠背部可通过向前转动的方式或者通过其它展开的方式从大体直立的座椅形态移动至斜靠的(例如水平的)床形态。
优选地,座椅单元包括延伸表面,其被设置成或可展开成,在所述床形态中将座椅靠背部的延伸部形成为床表面。
优选地,所述延伸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或者可展开在所述内侧凹部和/或所述外侧凹部中。


本发明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施,现在将参看附图以实例的方式说明一些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飞机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在图1中座椅的第二透视图;图3是图1中座椅的第三透视图;图4A和4B分别是处于座椅结构中的一排座椅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5A和5B分别是处于斜躺结构中的所述那排座椅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并且图6A和6B分别是处于床结构中的所述那排座椅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看图1和3,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包括背壳10与限定扶手16的前侧架构件12和14。在该实施例中,侧架构件包括装饰性包层18,其附着在支承座椅20的组成部分的刚性框架上。所述框架由适合的刚性材料制成,例如航空级别的铝(硬铝等)。座椅的各部件是座椅底座22、腿支承部24和靠背部26。在该实施例中,座椅底座22被布置成沿纵向滑动和/或可针对乘客的偏爱调整座椅底座的角度,这是通过形成在每个侧架12/14中的槽实现的,其中座椅的对应部件设置在对应的槽中。同样地,座椅的靠背部26作为座椅形态的一部分也是可调节的。
在这种情况中,可以采用传统的手动或电动滑动机构,如同这种类型的传统座椅所公知的那样。腿支承部24也是传统手动、气动或电动可展开的。腿支承部枢转安装在座椅底座20的前部处或其附近的位置处28。然而,不同于本发明人所知的现有的座椅/床结构,腿支承部24在该实施例的床形态中并不起作用。
座椅靠背部26被安装成在位置处30绕其与座椅底座22的连接部或在该连接部附近枢转,以向前折叠在座椅底座22的顶部上。与座椅底座一样,座椅靠背部26被安装成可在两个侧架构件12与14之间滑动。正如所述,腿支承部24安装在座椅底座22的前部。侧架构件12和14在适当位置由横梁隔开,既用于为结构提供刚性,又用于将诸如致动机构的用于运动的部件安装在支承于侧架构件12与14之间的座椅部件上。
图1示出了处于座椅形态的座椅的实施例。座椅底座22向后滑动,靠背部26直立,并且腿支承部24抵靠着座椅收置。这基本上是座椅常见的“起飞和着陆”形态。
图2示出了处于床形态的相同的座椅,其靠背部26向前折叠在座椅底座22的顶部上。可以看出来,现在借助于座椅靠背部26在座椅形态中所使用的相反侧31,折叠后的座椅靠背部26形成平坦的床表面的一部分,从而其在床形态中限定床表面的一部分。折叠后的座椅靠背部26使得模制件32显露出来,所述模制件32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后形成在背壳10中,模制件32在座椅靠背部之后占据大约一半的横向宽度。位于模制件32的一侧的剩下的空出区34是由背壳10的前部限定至后部的空间。在床形态中,座椅头端的延伸表面35嵌入空出区34中。模制件32的形状限定了平坦的前侧表面36,座椅靠背部26在直立座椅的结构中坐靠着所述平坦的前侧表面36。模制件的顶部38是用于在座椅布置成床形态时夜晚放置乘客所需物品的平坦表面。
座椅靠背部26设有平坦的延伸挡板40,其通过铰链(没有示出)安装成朝向座椅靠背部26的顶端(在座椅形态中的顶端,或者在床形态中的前端)。延伸挡板40设有比相邻的部分44更长的第一部分42,其中所述相邻的部分44被切出以适应前方的座椅,这将在以下说明。
在背壳中邻近伸出的模制件32的延伸表面35由缓冲材料镶衬。同样地,座椅靠背部的前部和后部也由缓冲材料镶衬,以便用于对应地支承坐着的或者躺下的乘客。
可从图3看出,延伸挡板40可旋转以展开,从而完成床的长度。再者,展开的挡板40的上侧表面是由缓冲材料镶衬,这是因为其在床形态中也形成了床的一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仅仅通过将座椅靠背部26向前折叠附着在座椅底座22上,并且向外折叠挡板40,座椅就被展开成床。折叠开的座椅靠背部基本上位于与表面35和展开的延伸挡板40的上侧表面相同的平面上。
图4A和4B、图5A和5B、图6A和6B示出了作为商务航线座舱中的一种座椅结构的座椅形式。如上所述,座椅主要用在民航飞机的座舱中。现有技术实现适当尺寸的床的方法已经采用了座椅各种不同的相对结构,以通过由正常座椅排向外指向座椅和/或斜角座椅而重叠,使得它们至少部分以彼此上下的方式堆放。已经证明了这样的情况,即在飞机座舱中的优选座椅结构是传统的直列式结构,也就是遵循飞机航线,座椅以彼此前后的方式布置,而床之间尽可能地堆放较小。该实施例允许在不折衷床长度的情况下,以合理的座椅间距或间隔使用传统的直列式座椅。
图4A和4B示出了处于起飞和着陆直立结构的座椅。图4A中的线XX表示在图4B中示出的剖切面。座椅靠背部26布置成相对于水平面为100°的角度,也就是说,基本上直立,同时坐靠着伸出的模制件32的前侧表面36。延伸挡板40收置在座椅靠背部之后。腿支承部24配置在座椅底座20之下。
背壳10的外侧表面还为后方的座椅形成仪表板46。仪表板46包含支架48和对置壁(facing wall)50,其支承用于观看影视的监视器51。壁50还用于阻挡前方的座椅的后部,从而面向前方的乘客基本上看不见前方的乘客的活动。乘客的最大腿空间位于与前方的座椅的伸出的模制件32相反的所述对应座椅的那侧,这是因为其限定了用于乘客的腿的下方的凹部52。这在下文描述。
参看图5A和5B,示出了处于斜躺座椅形态的座椅。图5A中的线XX表示在图5B中示出的剖切面。座椅之间的间隔适于正常就座,而腿保持展开。座椅靠背部26倾斜为130°的角度。为了适应这么做,座椅靠底座20与座椅靠背部26的底部一起向前滑动。为了以在地面的标准最大化乘客的前部空间,背壳10限定了向内倾斜的下侧侧缘54,该侧缘仅伸入前方的座椅下方的空间中,以限定下方外侧凹部52。因而,凹部对前方的乘客可用的空间不会产生影响。
将会看到,模制件32还形成用于后方的座椅上的乘客的脚的对应的上方外侧凹部56。这在座椅处于斜躺位置时并不能使用,因为腿支承部24并未展开至与座椅底座20相同的高度。然而,所述凹部56成为如下所述的床形态的一体部分。
现在参看图6A和6B,示出了处于完全平坦的床形态的座椅。另外,图6A中的线XX表示在图6B中示出的剖切面。现在,座椅靠背部26向前转动附着在座椅底座22上,如前所述。延伸挡板40向前展开。挡板40的较长部分42伸进前方的座椅的凹部56中。挡板40的较短部分44适配在前方的座椅的后部附近。挡板40的较长部分42的端部与凹部56的后部中的小缓冲表面60接触,以实现床的长度。因而,床区域横跨床所布置的高度的平面占据了所有可用的空间。然而,从图6A可看出,床的有效利用区域以对角的方式,与模制件32相邻,从折叠座椅靠背部26之后的凹部34中的延伸表面35延伸至上方外侧凹部56的前部。座椅以直线方式的这种结构仍旧提供了全长1.93米的床长度的这样座椅排,而各座椅之间的间距为1.397米。
上方外侧凹部56既用于容纳在后方的座椅中的乘客的脚,又用于在座椅处于床形态时有助于确定乘客的方向。这种座椅结构利用了全长的床,并且在相对短的间距的情况下仍具有完整的座椅。
尽管该实施例可被设置成电动移动,但同样可以将座椅部件设置为手动移动。这显著减小了座椅的重量,而重量是民航飞机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可选地,座椅倾躺机构可以是电动的,如在高等级飞机座舱中所期望的那样,但座椅部件在座椅形态与床形态之间的转动可以是手动的。这是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是尤其有利的,因为座椅重新布置成床并不仅仅是座椅滑动的另一个过程。这是一组单独和独立的、不需要中间位置的座椅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包括座椅底座和布置在后侧壁之前的座椅靠背部,所述后侧壁沿其横向设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更接近所述座椅底座,由此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后侧壁的内侧表面中限定出内侧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的第一部分在其外侧表面中限定出大体对应的外侧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部可在座椅位置与床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座椅位置,所述座椅靠背部的第一表面设置为座椅的一部分,在所述床位置,所述座椅靠背部的第二相反表面设置为床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部可在所述座椅位置与所述床位置之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部可向前转动至所述床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部可绕所述座椅底座的下侧端部处或其附近的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位置,所述座椅靠背部铺设在所述座椅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床延伸表面设置在所述内侧凹部中,在所述座椅的床位置,所述床延伸表面与所述座椅靠背部相邻,以在所述床位置与所述座椅靠背部一起限定大致平坦的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部包括延伸部件,其朝向远离所述座椅底座的座椅靠背部端部延伸,所述延伸部件可在所述座椅靠背部处于所述床位置时展开,以向前延展所述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凹部形成有朝向上的表面,其对于位于所述座椅单元后面的座椅提供了附加的床延伸表面。
11.一种包含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座椅单元的座椅结构,每个座椅具有名义纵向中心线,其大致与布置所述各座椅的名义基线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座椅中的内侧凹部以与在前方或后方的座椅中的内侧凹部一样方式位于所述对应的座椅的相同侧。
13.一种包含至少两个座椅单元的座椅结构,其中所述座椅单元以彼此前后的方式布置,每个座椅单元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靠背部,所述座椅靠背部可在座椅位置与床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座椅位置,所述座椅靠背部形成靠背支承部,在所述床位置,所述座椅靠背部成为床表面,所述座椅靠背部设置在后侧壁之前,所述后侧壁沿其横向设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更接近所述座椅底座,因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后侧壁的内侧表面中限定了内侧凹部,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后侧壁的外侧表面中限定了外侧凹部,每个座椅单元还包括床延伸表面,其在所述床位置中布置在或者可展开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前,以与前方的座椅的对应壁中的外侧凹部中的对应表面协作。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用于民航飞机、适于转换为睡觉结构的座椅(20),其包括座椅靠背部(26),座椅底座(22)和安装在座椅壳体中的腿支承部,座椅壳体包含侧部构件(12、14)和背壳部分(10),所述背壳(10)的后侧表面形成用于头部的凹部(34),以及模制件(32),其限定了用于后方的乘客的脚的第二凹部。座椅靠背部(26)可折叠附着在座椅底座(22)上以形成床形态的主体支承表面(31)。座椅(20)中的第二凹部需要乘客以对角形的睡觉姿势躺下,以在最小的座椅间距的方式最大化可利用的床长度。
文档编号B60N2/34GK1942364SQ20058001160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8日
发明者詹姆斯·派克 申请人:利德恩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