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三角胶、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130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三角胶、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轮胎三角胶、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三角胶,特别是缠绕法生产的子午线轮胎三角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三角胶与钢丝圈复合成一体的三角胶钢丝 圈复合体。(二) 背景技术-在目前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加强胎圈部位,使胎圈能够稳 定成形,并形成胎圈向胎侧由刚性逐渐向柔软的过渡,都是在帘布反包所 形成的空隙中填充三角胶。现有的子午线轮胎一般都采用胶料挤出机将填 充胶直接挤压成三角胶条,并通过三角胶翻转机将贴合为胶筒的三角胶条 翻转至钢丝圈外侧来制备半成品,以填充钢圈和加强胎圈部分的胎侧,但 由于子午线轮胎三角胶的高度高,厚度较大,采用胶料挤出机挤压直接成 型较为困难,而且三角胶的高度大、内外周长相距大也极容易引起接头脱 开等问题的出现。(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将公开一种易于成型、容易贴合、成型质量高、投资少的 缠绕法生产的子午线轮胎三角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三角胶与钢丝圈复合 成一体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本实用新型子午线轮胎三角胶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如下1) 将钢丝圈固定于工作台上;2) 使用胶料挤出机将三角胶胶料挤出制备为所需的胶条;3) 将胶条以一侧边贴到轮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另一侧边径向外展 的方式沿钢丝圈缠绕一圈;4) 在已缠好的第一圈胶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径向外展地缠绕第二圈胶条;5) 胶条按照步骤3)所述方式继续缠绕,直到处于径向最外端的胶条 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的高度,此时, 形成第一层三角胶层;6) 在第一层三角胶层的基础上缠绕第二层三角胶层;7) 与第一层三角胶层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外展地缠绕方式相反,第 二层三角胶层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的胶条的贴于 第一层三角胶层的上表面;且第二层三角胶层的外径相对于第一层三角胶 层的外径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的内径处的胶条的侧边贴于轮胎钢丝 圈径向外表面;8)往复径向外展,径向内收地逐层缠绕胶条,且三角胶层的外径按 三角胶要求的斜度逐层径向内收,直至达到三角胶要求的厚度,则得到所 需三角胶。在上述方法中,为了使两圈胶圈间的结合牢固,相邻两圈的胶圈间可以相互搭接,如可以将第n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向内侧搭接于第n—l圈 胶条的上表面的径向外侧,也可以相反,将第n—l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 向内侧搭接于第n圈胶条的上表面的径向外侧;特别是对于第一层三角胶 层,这种相邻两圈胶圈间的搭接结合方式,使胶圈层的结构更稳固;当然, 也可以让每一层三角胶层的胶圈之间都采用上述搭接结合方式。但是相邻 两圈胶圈之间也可以不采用上述的搭接结合方式,而是采用并排排列方 式,此时只要各层三角胶层中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的接缝相互错开,则整 个三角胶的结构依然稳固。对于采用搭接结合方式的情况,各层三角胶层 中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的搭接处也最好相互错开,这样可以使两相邻的三 角胶层之间结合更紧密,三角胶内部的应力分配也更合理。三角胶层与钢丝圈的固连方式可以是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 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也可以是三角胶层的径向最 内侧的胶条以其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 也可以是部分三角胶层与钢丝圈的固连方式是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 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另一部分三角胶 层与钢丝圈的固连方式是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 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上述方法中,用于缠绕三角胶的胶条最好为连续胶条,这样方便使用 现有的缠绕机进行缠绕;但胶条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每一圈胶圈使用 一条胶条,胶条的首尾搭接或对接;这时各圈胶圈间胶条首尾的搭接处或 接逢处最好也相互错开,各层三角胶层之间胶条首尾的搭接处或接缝处最 好也相互错开。在本法明所述方法中,所用胶条的横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为了便于 使用, 一般采用矩形。胶条的规格可根据需要选择,对于规格较大的子午胎, 一般采用宽为 30~80mm,厚为3 6mm的胶条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包括钢丝圈和三角胶本体, 所述本体由外径逐层径向内收的三角胶层构成,且至少一层三角胶层由两 圈或两圈以上胶条圈构成,每一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圈的径向 内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其他各圈胶条圈逐圈径向外展;第一 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径向外表面的距 离等于三角胶的高度。相邻两圈的胶圈间可以相互搭接,也可并排排列方式;但各层三角胶 层中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的搭接处或接缝最好相互错开。三角胶层与钢丝圈的固连方式可以是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也可以是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也可以是部分三角胶层与钢丝圈的固连方式是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另一部分三角胶层与钢丝圈的固连方式是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上。胶条最好为连续胶条;但胶条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每一圈胶圈使 用一条胶条,胶条的首位搭接或对接;这时各圈胶圈间胶条首尾的搭接处 或接逢处最好也相互错开,各层三角胶层之间胶条首尾的搭接处或接逢处 最好也相互错开。所用胶条的横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为了便于使用, 一般采用矩形。 胶条的规格可根据需要选择,对于规格较大的子午胎, 一般采用宽为 30 80mm,厚为3~6mm的胶条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胎三角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外径逐层径向 内收的三角胶层构成,且至少一层三角胶层由两圈或两圈以上胶条圈构 成,每一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圈的径向内侧边为便于贴于轮胎 钢丝圈径向外表面的形状,其他各圈胶条圈沿钢丝圈的径向逐圈径向外 展;第一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径向外表 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的高度。相邻两圈的胶圈间可以相互搭接,也可并排排列方式;但各层三角胶层中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的搭接处或接缝最好相互错开。胶条最好为连续胶条;但胶条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每一圈胶圈使 用一条胶条,胶条的首位搭接或对接;这时各圈胶圈间胶条首尾的搭接处 或接逢处最好也相互错开,各层三角胶层之间胶条首尾的搭接处或接逢处 最好也相互错开。所用胶条的横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为了便于使用, 一般采用矩形。 胶条的规格可根据需要选择,对于规格较大的子午胎, 一般采用宽为 30 80mm,厚为3~6mm的胶条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用胶条连续缠绕生产三角胶的方法,既有效地解 决了现有子午线轮胎三角胶由于高度高、厚度大,导致难以成型的问题, 也避免了三角胶接头易于脱开的现象;而且此方法可用现有的轮胎生产必 备的挤出缠绕机进行生产,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角胶的一种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角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角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附图说明1、钢丝圈;2、三角胶层;3、胶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各实施例均采用现有轮胎生产的挤出缠绕机进行生产。 实施例1:1) 将钢丝圈1水平固定于工作台上,采用缠绕及进行缠绕;2) 选择用制备三角胶的胶料制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连续胶条,该连续胶条宽30mm、厚3mm;3) 将胶条以一侧边贴到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另一侧边水平径 向外展的方式沿钢丝圈1缠绕一圈;4) 胶条在已缠好的第一圈胶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径向外展地缠绕第二 圈胶条,第2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均搭接于第一圈胶条的上表面的 径向外侧;5) 胶条按照步骤3)所述方式继续缠绕,直到处于径向最外端的胶条 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l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的高度;此时, 形成第一层三角胶层2;在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基础上缠绕第二层三角胶 层2.6) 与第一层三角胶层2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外展地缠绕方式相反, 第二层三角胶层2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2的胶条 的下表面紧贴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上表面;且第二层三角胶层2的外径相 对于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外径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2的内径处的胶 条的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7) 缠绕时,每层三角胶层2的相邻两圈胶条相互搭接,且各层三角 胶层2中的搭接处相互错开;各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8) 往复径向外展,径向内收地逐层缠绕三角胶层2,且三角胶层2 的外径按三角胶要求的斜度逐层径向内收,直至达到三角胶要求的厚度, 则得到所需三角胶。所得的轮胎三角胶钢丝圈1复合体如图1所示,包括钢丝圈1和三角 胶本体,所述三角胶本体由外径逐层径向内收的三角胶层2构成,且在本 实用新型中每一层三角胶层2均由两圈以上胶条圈3构成,每一层三角胶 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圈3的径向内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 其他各圈胶条圈3逐圈径向外展;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 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的高度;每一层三 角胶层2的相邻两圈胶条之间相互搭接,且各层三角胶层2中的相邻两圈 胶圈之间的搭接处也相互错开,例如图2所示,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第2 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均搭接于第1圈胶条的上表面的径向外侧;如 图1所示,各层三角胶层2与钢丝圈1的固连方式为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 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7 实施例2:1) 将钢丝圈l水平固定于工作台上,采用缠绕及进行缠绕;2) 选择用制备三角胶的胶料制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胶条,该胶条宽 30mm、厚10mm,为非连续胶条;3) 将胶条以一侧边贴到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另一侧边水平径 向外展的方式沿钢丝圈1缠绕一圈;4) 胶条在己缠好的第一圈胶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径向外展地缠绕第二 圈胶条;由于本实施例中所选用的胶条为非连续胶条,因此每一圈胶圈使 用一条胶条,各条胶条的首尾相互搭接;且第二圈胶圈与第一圈胶圈之间以并排排列方式设置;5) 胶条按照步骤3)所述方式继续缠绕,且各圈胶圈间胶条首尾的搭 接处应相互错开,相邻两圈的胶圈间以并排排列方式设置,直到处于径向 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 的高度;此时,形成第一层三角胶层2;在第--层三角胶层2的基础上缠 绕第二层三角胶层2;6) 与第一层三角胶层2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外展地缠绕方式相反, 第二层三角胶层2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2的胶条 的下表面紧贴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上表面;且第二层三角胶层2的外径相对于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外径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2的内径处的胶条的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而且各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 的胶条以其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l径向外表面上;此外,各层 三角胶层2中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的接缝相互错开,各层三角胶层2之间 胶条首尾的搭接处也相互错开;7) 往复径向外展,径向内收地逐层缠绕三角胶层2,且三角胶层2 的外径按三角胶要求的斜度逐层径向内收,直至达到三角胶要求的厚度, 贝lj《导至ij M M E£角|$ o所得的轮胎三角胶可如图2所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外径逐层径 向内收的三角胶层2构成,且除最上层的三角胶层2外,其余每一层三角 胶层2均由两圈以上胶条圈3构成,每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 条圈3的径向内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11径向外表面,其他各圈胶条圈3 逐圈径向外展;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 丝圈1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的高度;每一层三角胶层2的相邻 两圈胶圈之间以并排排列方式设置,且各层三角胶层中的相邻两圈胶圈之 间的接缝相互错开,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第2圈胶圈与第1圈胶圈以并排 排列方式设置;各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下表面的径向内侧固 定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实施例3:1)将钢丝圈l水平固定于工作台上,采用缠绕及进行缠绕;
2) 选择用制备三角胶的胶料制成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连续胶条,该连续胶条宽80mm、厚5mm;3) 将胶条以一侧边贴到轮胎钢丝圈l径向外表面,另一侧边水平径 向外展的方式沿钢丝圈1缠绕一圈;4) 胶条在已缠好的第一圈胶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径向外展地缠绕第二 圈胶条,第2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向内侧搭接于第1圈胶条的上表面的径 向外侧;5) 胶条按照步骤3)所述方式继续缠绕,直到处于径向最外端的胶条 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l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的高度;此时, 形成第一层三角胶层;在第一层三角胶层的基础上缠绕第二层三角胶层; 缠绕时,只有第一层胶层的第n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向内侧搭接于第n—l 圈胶条的上表面的径向外侧,其它各层三角胶层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以并 排排列方式设置;6) 与第一层三角胶层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外展地缠绕方式相反,第 二层三角胶层缠绕时,胶条逐圈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的胶条的下表面紧贴第一层三角胶层的上表面;且第二层三角胶层的外径相对于第一层三角胶层的外径径向内收;第二层三角胶层的内径处的胶条的侧边贴于轮 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且第一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上表 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其它各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 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7) 往复径向外展,径向内收地逐层缠绕三角胶层,且三角胶层的外径按三角胶要求的斜度逐层径向内收,直至达到三角胶要求的厚度,则得 至lj所需三角胶。所得的轮胎三角胶可如图3所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外径逐层径 向内收的三角胶层2构成,且除最上层的三角胶层2外,其余每一层三角 胶层2均由两圈或两圈以上胶条圈3构成,每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 侧的胶条圈3的径向内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11径向外表面,其他各圈胶 条圈3逐圈径向外展;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 边到钢丝圈1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的高度;只有第一层胶层的 第n圈胶条的下表面的径向内侧搭接于第n—l圈胶条的上表面的径向外侧,其它各层三角胶层的相邻两圈胶圈之间以并排排列方式设置;第一层 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上表面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11径向外表面上,其它各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径向内端面固 定于钢丝圈ll径向外表面上。
权利要求1、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包括钢丝圈(1)和轮胎三角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三角胶本体由外径逐层径向内收的三角胶层(2)构成,且至少一层三角胶层(2)由两圈或两圈以上胶条圈(3)构成,每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圈(3)的径向内侧边贴于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其他各圈胶条圈(3)沿钢丝圈(1)的径向逐圈外展;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的高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三角胶层(2)相邻的两圈胶条之间相互搭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每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均以其径向内端面固定于钢 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或至少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以其上表面或下表面 的径向内侧固定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1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层三角胶层(2)中各圈胶条间的接缝或搭接处相互错开。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为连续胶条。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横截面为矩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胶钢丝圈复合体,其特征在于胶条的宽为30 80mm,厚为3 6mm。
8、 轮胎三角胶,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外径逐层径向 内收的三角胶层(2)构成,且至少一层三角胶层(2)由两圈或两圈以上 胶条圈(3)构成,每一层三角胶层(2)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圈(3)的 径向内侧边为便于贴于轮胎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的形状,其他各圈胶 条圈(3)沿钢丝圈(1)的径向逐圈径向外展;第一层三角胶层(2)的 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 角胶要求的高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三角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三角胶层(2)或每一层中相邻的两圈胶条之间相互搭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三角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 三角胶层(2)中各圈胶条间的接缝或搭接处相互错开。
11、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三角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为连续胶条。
12、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三角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 的横截面为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三角胶,其特征在于胶条的宽为30~80mm, 厚为3~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三角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外径逐层径向内收的三角胶层构成,且至少一层三角胶层由两圈或两圈以上胶条圈构成,每一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内侧的胶条圈的径向内侧边为便于贴于轮胎钢丝圈径向外表面的形状,其他各圈胶条圈沿钢丝圈的径向逐圈径向外展;第一层三角胶层的径向最外端的胶条的径向外侧边到钢丝圈1径向外表面的距离等于三角胶要求的高度。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上述三角胶钢丝圈1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实用新型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子午线轮胎三角胶由于高度高、厚度大,导致难以成型的问题,也避免了三角胶接头易于脱开的现象;而且此方法可用现有的轮胎生产必备的挤出缠绕机进行生产,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成本低。
文档编号B60C15/04GK201049569SQ20072007992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0日
发明者秦明灿, 蒙毅钊, 许光明 申请人: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