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变距微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831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形变距微型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方面,提供一种轻巧、方便适合旅行的箱形变距微型车。
背景技术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许多种交通工具,如公共交通工具中城铁、公共 汽车等,它们带给人们方便、快速、舒适的出行,尤其在人流高峰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 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且体积大、占用道路面积大、转向不灵活、回转半径大等缺点,尤其 人流少的时候却显得浪费能源,而小轿车虽然乘坐舒适、满足人们从出发地直接到目的地的 需求,但往往汽车中满载率低,加之现在许多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造成严重的道 路拥堵情况,尤其是在拥有几百万辆汽车的大都市中行驶和泊车显得更困难,摩托车虽然灵
活,但安全性低,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时速约60km/h,体积小巧穿行自如灵活方便,重量轻, 乘坐舒适、安全,满足人们都市生活的快捷、时效要求,而且节省能源的车。因此在超微型 汽车(专利号:ZL9422276.8)的基础上,依据伸縮式旅行车(专利申请号200720000150.8) 产生本实用新型, 一种展开时具有适当速度所需的轮距和轴距的箱形变距微型车,驾驶和乘坐 舒适、安全,收缩后外形如同旅行箱,泊车时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1/2-1/4,体积缩小约1/6, 外形规则易于运输和存放,展开和收缩采用自动方式,方便人们的使用,因此该实用新型不 仅是对现有交通工具的补充,也将成为未来人们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箱形变距微型车,打开为单座或单排双座车供人坐上驾驶, 收縮合上为箱子形状,展开时具有保持适当速度所需的轮距和轴距,驾驶和乘坐舒适、安全, 收缩后外形如同旅行箱,泊车时占地面积小,外形规则易于运输,它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 是由前轮架、后轮架、带有滑动导向槽的车架、车座、液压支撑杆、车轮、动力部件及附件 组成,其车架主要是由前低后高纵向放置的弧形导向的前轮滑槽、两个弧形导向的后轮滑槽、 前液压支撑杆的缸体、后液压支撑杆的缸体、车厢地板滑槽、厚板弯成ii形状的座椅板与两 个侧箱连接成为一体,由倒L形状的弧形靠背板支架与其里侧的靠背垫组成靠背板,靠背板 支架下端与侧箱后部铰接,沿滑槽分别向前、后滑动前轮架、后轮架及翻转靠背板支架成车 或成箱子。
在靠背板支架开有至顶端的滑槽,靠背板支架中有一个弧形车顶,其下端有一横轴,两 侧向下弯曲,边沿向内侧折回形成滑槽,前挡车窗用透明材料制成与车顶形状相似也为弧形 板状两侧向下带有弧形,可沿车顶滑槽滑动,前端固定有金属锁扣,车顶后端的轴位于靠背靠背板支架顶端设有滑轮,钢索一端系在车顶的横轴上并绕过滑轮,连接在位于靠背架 下端铰轴上的蜗轮同轴的带轮上,电机带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拉动钢索实现车顶,并由靠背 板支架顶端的金属锁扣固定。
由靠背板支架与其里侧的靠背垫组成靠背板,使用时翻转靠背板与座椅板间呈夹角为并 通过靠背板下端铰接处的限位块形成座椅,沿车架下的弧形导向槽滑动前轮架滑块移动,在 滑动中前轮也可绕前轮架滑块转动调节,使得前轮位于座椅的前下方位置,通过车架前端液 压支撑杆插入前轮架纵向锥管中固定前轮架,同样方式后轮向后滑动,调节方向盘上部合适 的位置锁定,翻下脚踏板就形成了该实用新型的车,供人员坐上驾驶;解开锁将前轮收缩, 扣合靠背板成箱子形状后,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
当需要展开车顶时,沿靠背板的导向槽滑动车顶架,位于车顶部时候,滑出前挡车窗, 其前端与车前地板支架金属锁扣锁定即可,车顶、前挡车窗可拆,不用时可将其拆除。
前轮架直接铰接在车架的前端上,取消前轮架的滑动这样可减少一些零部件。
也可将车架上水平放置的两个后轮滑槽向后张开放置,后轮架弯有一定角度,既折角, 这样使得后轮在向后滑出时逐步扩大后轮距,增加了车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单人车,这样 使其在保持较大的轮距和轴距的同时收縮折叠后的体积得到减少。
将后轮架直接连接在车架上,并适当增加车架、座椅靠背架的后部长度,这样可以增大 整车的内部空间,也增大车后部空间有利于动力部件的安装等,同时增加后轮轴的稳定性。
该实用新型采用自动方式,利用微型计算机(单片机)与继电器、控制器、电磁阀、传 感器、电机及电池等组成的电路编制相应程序进行控制,程序流程如此设置,打开时先启动 液压杆,伸出后轮臂,同时用钢索牵引推盘推动前轮架向前滑动,再启动前液压杆,其前端 插入前轮架上的楔形套中,直至前轮架推至最前端并固定了前轮架,靠背板通过铰接端的蜗 轮蜗杆转动,靠背架顶端设有滑轮,钢索一端系在车顶的横轴上并绕过滑轮,连接在靠背架 下端铰轴上的蜗轮同轴的带轮上,电机带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拉动钢索实现车顶、前挡车窗 的自动升降,同样方式滑出车厢地板,支起车前挡板并与前挡车窗前端金属锁扣锁定,伸出 方向盘、转出脚踏板及后视反光镜完成即可,若需收缩与上次序逐步反之即可。
可对整车外部,靠背板支架、侧箱外侧可附加软织物,防止使用过程中挂伤人。

附图1,为箱形变距微型车的主视图。 附图2,为箱形变距微型车的俯视图。 附图3,为箱形变距微型车的仰视图。附图4,为箱形变距微型车的打开成为车的示意图。 附图5,为箱形变距微型车收缩成为箱子的剖切主视图。 附图6,为箱形变距微型车收縮成为箱子的俯视图。 附图7,为箱形变距微型车收缩成为箱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中l.前轮,2.前保险杠,3.车厢前挡板,4.前轮架,5.前转向支撑杆,6.方向盘,7.前 挡车窗,8.车顶,9.靠背板支架,IO.靠背垫,ll.前轮滑槽,12.侧箱,13.座椅板,14.后轮 架,15.后轮,16.后液压支撑杆,17.车厢地板滑槽,18.后轮滑槽,19.前液压支撑杆,20. 车厢地板,21.前轮架锁定锥座,22.脚踏板及附件组成。车架主要是由前低后高纵向平行放 置的弧形导向槽的前轮滑槽(11)、两个后轮滑槽(18)、后液压支撑杆(16)、前液压支撑杆
(19)的缸体、车厢地板滑槽(17)与厚板弯成拱形的座椅板(13)、两侧的侧箱(12)连接 成为一体,侧箱(12)是一种前窄后宽外侧圆滑的楔形形状,中间开有车轮的放置位置近似 T字形状,其内部空间可作为电池箱,前轮架(4)后端滑块装入车架中的前轮滑槽(11)内 可滑动,后轮架(14)前端滑块装入车架中的导向后轮滑槽(18)内可滑动,侧箱(12)后 部设有轴座,倒L形状的弧形靠背板支架(9)下端的销轴铰接在其上,靠背板由靠背板支架
(9)与其里侧的靠背垫(10)组成,车厢地板(20)可在车厢地板滑槽(17)中滑动,前端 与弧形的车厢前挡板(3)铰接,车厢前挡板(3)上固定有脚踏板(22)的轴孔、前转向支 撑杆(5)的支撑架以及后视反光镜的支架座。
前轮架(4)、后轮架(14)的锁定是这样实现的,滑动前轮架(4)位于车最前端,并受 前轮滑槽(11)前端限位块限制在相应位置上,前液压支撑杆(19)前端伸出插入前轮架锁 定锥座(21)锥孔中固定。后液压支撑杆(16)伸出推动后轮架(14)沿后轮滑槽(18)向 后滑动到达末端,后轮架(14)受后轮滑槽(18)后部的挡块限制绕其前端轴向上过渡转动。 动力装置采用现有的轮毂式电机,即电动机安装在轮毂位置上,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两 个前轮(1)上,实现前轮驱动,前转向支撑杆(5)上装有控制器,根据方向盘(6)的转向 角度调整两个前轮(1)上电机的转速,实现前轮转向的差速,也可安装在两个后轮(15)上。
靠背板支架(9)开有至顶端的滑槽,靠背板支架(9)中有一个弧形车顶(8)下端有一 横向滑动轴,两侧向下弯曲,边沿向内侧折回形成滑槽,前挡车窗(7)用透明材料制成与车 顶(8)形状相似也为弧形,位于车顶(8)中,可沿车顶(8)滑槽滑动,前端固定有金属锁 扣,车顶(8)下端的轴装入靠背板支架(9)的滑槽中,使得车顶(8)沿滑槽滑动和绕轴转 动,实现车顶(8)、前挡车窗(7)的升降。方向盘(6)其形状也可制作成蝶形置手臂易于握住的位置,经前转向支撑杆(5)经万 向轴与摆杆相连,在两个前轮(l)轴上用连杆组成平行联杆机构,摆杆一端与连杆相连,这样 形成方向盘(6)转动使得两个前轮(l)同步转向现有汽车的转向方式。
使用时转动靠背板支架(9)与座椅板(13)间呈夹角并通过靠背板支架(9)转轴中部 设有的限位挡块限制,形成为座椅,滑动前轮架(4)后端的滑块沿车架中的前轮滑槽(11) 移动使得前轮位于座椅的前下方位置,将车架前端的前液压支撑杆(19)插入前轮架锁定锥 座(21)锥孔中固定前轮架(4),后液压支撑杆(16)伸出推动后轮架(14)沿后轮滑槽(18) 向后滑动到达末端,形成车后供乘员坐上驾驶,打开时,车顶(8)沿靠背板支架(9)至滑 槽顶端,并绕轴转动大致水平位置,滑出前挡车窗(7)即可,沿车厢地板滑槽(17)滑出车 厢地板(20)翻转车厢前挡板(3)置上端与前挡车窗(7)前端相互锁定在一起,这时车厢 前挡板(3)上的前转向支撑杆(5)支撑架翻转支撑起方向盘(6),脚踏板(22)随之翻起, 转出后视镜成为车,人坐于椅上通过方向盘(6)及脚踏板(22)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 前行或停止;合上靠背板支架(9)并滑动前轮架(4)、后轮架(14)收縮位于车架内以及转 动、收縮车厢前挡板(3)、车厢地板(20)等成箱子,利用露出箱体和车轮推、拉行走。
动力装置也可为现有的中置式电机或发动机方式,可带有差速器,既安装在车架位于两 前轮或后轮中间位置上,采用齿轮、链条、皮带轮、万向轴等方式驱动车轮转动,整车外部, 如靠背板支架(9)、侧箱(12)外侧可附加软织物,防止使用过程中挂伤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宜的代步工具,该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目前一般都市中汽车的 速度在60km/h适宜,因此展开时具有保持适当的速度所需的轮距和轴距,且乘坐舒适、安全, 以及自动收縮后外形如同旅行箱,泊车时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1/2-1/3,体积缩小约8倍, 外形规则,易于携带、码放和运输,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若竖立放置占地面 积更小,采用电动方式,行驶时噪音小,没有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环境 保护,其结构合理,通过各种零部件的转换,可以形成多个品种、多个档次满足人们不同的 需要'如不常展开和收縮,就可通过锁扣件来固定一些暂时不用的活动结点。该车用途广泛, 适用年龄范围大,也可根据不同需要,如在尺寸、速度、车重量等方面作一些调整,这样可 用于人们上下班、远足郊游、垂钓及城市观光等户外活动的代步工具,当人们去往路途较远 的异地时,收縮折叠后方便的搭乘火车、汽车、轮船,甚至通过飞机进行托运等,到达目的 地可方便展开成车进行驾驶来满足人们办理公务、观光等,不仅效率高而且舒适,其体积小 巧穿行自如灵活方便,流线性的外形美观、大方,速度适宜,可以满足人们都市生活的快捷、 时效要求,若将该实用新型纳入城市整体的交通网络体系规划中,形成运行、存放、维修、 运输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更能发挥其作用,会成为人们未来都市生活的
权利要求1·一种箱形变距微型车,由前轮架、后轮架、带有滑动导向槽的车架、车座、液压支撑杆、车轮、动力部件及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打开为单座或单排双座车供人坐上驾驶,收缩合上为箱子形状,其车架主要是由前低后高纵向放置的弧形导向的前轮滑槽(11)、两个弧形导向的后轮滑槽(18)、前液压支撑杆(19)的缸体、后液压支撑杆(16)的缸体、车厢地板滑槽(17)、厚板弯成n形状的座椅板(13)与两个侧箱(12)连接成为一体,由倒L形状的弧形靠背板支架(9)与其里侧的靠背垫(10)组成靠背板,靠背板支架(9)下端与侧箱(12)后部铰接,沿滑槽分别向前、后滑动前轮架(4)、后轮架(14)及翻转靠背板支架(9)成车或成箱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车架中的前轮滑槽(11)采用两 个平行放置在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架(4)直接铰接车架前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后轮架(14)直接连接在车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车架上水平放置的两个后轮滑槽 (18)向后张开,后轮架(14)带有折角,后轮在伸出时轮距逐步扩大。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靠背板支架(9)开有至顶 端的滑槽,弧形车顶(8)下端有横轴,两侧向下弯曲,边沿向内侧折回形成滑槽,前挡车窗(7)用透明材料制成与车顶(8)形状相似也为弧形,位于车顶(8)中沿车顶(8)滑槽滑 动,前端固定有金属锁扣,车顶(8)的横轴装入靠背板支架(9)的滑槽中,车顶(8)沿滑 槽滑动和绕轴转动,当打开时,车顶(8)沿靠背板支架(9)滑至滑槽顶端,并绕轴转动大 致水平位置,滑出前挡车窗(7)即可。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靠背板支架(9)顶端设有 滑轮,钢索一端系在车顶(8)的横轴上并绕过滑轮,连接在位于靠背板支架(9)下端铰轴 上的蜗轮同轴的带轮上,电机带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拉动钢索实现车顶,并由靠背板支架(9) 顶端的金属锁扣固定,车顶(8)、前挡车窗(7)可拆。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轮(1)或两个后轮 (15)轮毂上安有电机,通过电机转速的调整,实现车转向时两个车轮间的差速。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皿的箱形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收縮成为箱体的整车外部, 靠背板支架(9)、侧箱(12)外侧可附加软织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箱形变距微型车,主要是由前轮架、后轮架、带有滑动导向槽的车架、车座靠背、液压支撑杆、车轮、动力部件及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打开为单座或单排双座车供人坐上驾驶,收缩合上后外形为旅行箱,拉动钢索和伸缩液压杆使前、后轮架沿车架上的导向槽滑动同时可绕前、后轮架上的圆形滑块转动调节,翻转靠背板锁定等,展开成为车或收缩成为箱子。该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展开时具有适当速度所需的轮距和轴距,且乘坐舒适、安全,自动收缩后外形如同旅行箱,外形规则,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易于运输和码放,泊车时占地面积很小,因此它将会成为未来人们都市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文档编号B60K7/00GK201347143SQ200820118708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日
发明者胡静宇 申请人:胡静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