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38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在改进轮胎低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防止静电积
累O
背景技术
为了加强汽车的低燃料消耗性能并促进废气的减少,人们已建议了一种轮胎,其 使用二氧化硅代替炭黑作为胎面橡胶用补强剂。因为低温一侧的滞后损失保持较高,这种 轮胎呈现出色的湿抓地性能。此外,由于高温一侧的滞后损失较低,滚动阻力下降。因此, 轮胎具有可同时获得低滚动阻力和湿抓地性能的优势。然而,因为二氧化硅具有高电绝缘 性,它造成轮胎电阻增加。因此,二氧化硅会引起各种电故障。例如,在车中,由于静电积累 可能发生无线电干扰如无线电噪声。因此,为了预防这种静电积累,建议例如一种如图8所示的结构,其中胎面胶“a” 包含由具有高二氧化硅含量的绝缘橡胶材料所制成的胎面胶本体“b”、和位于胎面胶本体 “b”径向内部并具有高炭黑含量的导电橡胶材料所制成的胎面底层“C”,并且胎面底层“C” 连接了延伸贯穿胎面胶本体“b”的末端部“d”和胎面接地表面“as” (参见例如专利文献 1)。在此结构中,在汽车中的静电从末端部“d”经由轮辋“R”、胎圈部、外层橡胶(例如,边 口衬胶“gl”和胎侧橡胶“g2”)形成的胎侧部外表面、以及胎面底层“c”,向道路释放。专利文献1 JP-A-11-18010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轮胎低滚动阻力性能,越来越多地要求将二氧化硅 应用于胎面橡胶以及其它经受相对较大弯曲或具有较大橡胶体积的橡胶组件,例如,胎面 补强层的贴胶橡胶“e”(例如带束层(belt layer)和束带层(band layer))、胎侧橡胶和 边口衬胶。然而,在这类橡胶构件由具有高二氧化硅含量的绝缘橡胶所形成的情况下,从轮 辋“R”延伸至胎面底层“C”的传统导电途径是断开的,并且因此不能释放车中静电。因此,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即使在胎面补强层贴胶 橡胶、胎侧橡胶或边口衬胶由具有高二氧化硅含量的绝缘橡胶所形成、从而进一步改进低 滚动阻力性能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实防止静电积累。本发明基于由导电橡胶材料形成了胎 体的贴胶橡胶和用于防止轮辋错位(misalignment of a rim)的组成胎圈底面的胎圈包布 橡胶,同时垫层橡胶位于胎面补强层边缘部和胎体之间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与胎面底 层相接触、彼此具有至少Imm的重叠宽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胎体,包含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延伸至胎圈部胎圈芯的胎体主体部、和在胎体主 体部两端围绕胎圈芯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反包的反包部;
胎面补强层,其位于胎面部内侧和胎体径向外侧;胎面胶,其位于胎面补强层径向外侧并形成为胎面部的胎面接地面(a tread groundcontact surface);胎侧橡胶,其位于胎体轴向外侧并形成为胎侧部外表面;包布橡胶,其用于防止轮辋错位,各自具有位于胎圈部并形成胎圈底面的包布基 部、以及在包布基部的轴向外端转弯的升起部,所述升起部(rising portion)向径向外侧 升起并与胎体反包部的轴向外表面相接;边口衬胶,其用于形成胎圈部轴向外表面,并轴向向外延伸并与升起部的轴向外 表面相接,从而与胎侧橡胶的径向内端(radially inner ends)连接;以及垫层橡胶,其各自具有插入胎面补强层边缘部和胎体之间的垫层主体部、以及延 伸部,该延伸部与垫层主体部相连续、并沿轴向向外延伸与胎体相接;其中所述胎体包含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其中每排胎体帘线覆盖有贴胶橡胶;所述胎体补强层包含至少一层胎体补强帘布层,其中每排胎体补强帘线覆盖有贴 胶橡胶;所述胎面胶包含胎面胶本体,其形成胎面胶接地面;胎面底层,其以薄片形式在 胎面胶本体和胎面补强层之间轴向延伸,并与垫层橡胶的延伸部相接触、彼此具有至少Imm 的轴向重叠宽度;以及末端部,其沿径向从内到外穿透胎面胶本体,从而其径向外端暴露在 胎面接地面、并且其径向内端与胎面底层相接;至少胎面胶本体、胎面补强层贴胶橡胶和胎侧橡胶由体积电阻率至少为 1 X IO8 Ω · cm的绝缘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至少胎面底层、末端部、垫层橡胶、胎体贴胶橡胶和包布是由体积电阻率小于 1Χ108Ω · cm的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在此使用的术语“体积电阻率”表示通过电阻测量计ADVANTESTER 8340A在外加 电压500V、温度25°C及湿度50%的条件下测量所得值。在此使用的术语“胎面接地面”表示当轮胎安装在常规轮辋上并充气达到常规内 压、并且该轮胎在常规内压状态负载常规负荷时,胎面表面中可与公路表面接触的区域。所 述术语“常规轮辋”表示一种在轮胎所基于其的标准化体系中为每种轮胎所限定的轮辋,而 且是,例如,JATMA中的“标准轮辋”、TRA中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和ETRTO中的“测 试轮辋(Measuring Rim) ”。所述术语“常规内压”表示一种在标准化系统中为每种轮胎所限 定的气压,例如,JATMA中的“最大气压”、TRA中列于“各种冷胎充气气压(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下轮胎负载限制”表中的最大值、和ETRTO中的“充气压力”,并且假设是乘用车 用轮胎,则其“常规内压”是180kPa。所述术语“常规负荷”表示一种在标准化系统中为每 种轮胎所限定的负载,并且例如,JATMA中的最大装载量、TRA中列于“各种冷胎充气气压下 的轮胎负载限制”表中的最大值、以及ETRTO中的“负载能力”。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由于本发明由如上所述构成,从轮辋延伸至接地面的导电通路可通过胎圈包布橡 胶、胎体的贴胶橡胶、垫层橡胶的延伸部、胎面底层和末端部形成。因此,即使除上述橡胶组 件之外的其它橡胶组件由例如具高二氧化硅含量的绝缘橡胶所形成,特别是与低滚动阻力 性能密切相关的橡胶组件包括胎面胶本体、胎面补强层的贴胶橡胶和胎侧橡胶,也能降低轮胎的电阻率,所以在进一步改进低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可以确保防止静电积累。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充气轮胎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显示胎体和胎体补强层胎的帘线排列在平面上展开的概念视图;图3是以放大形式显示的末端部横截面视图;图4是以放大形式显示的垫层橡胶横截面视图;
图5 (A)和5 (B)是显示胎面胶本体其它实施方式的横截面视图;图6 (A)和6 (B)是显示胎面补强层外端部(outer end portion)传统结构的横截 面视图。图7是显示轮胎用电阻测量装置概念上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图8是用于轮胎背景技术解释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2 胎面部 2G 胎面胶2S 胎面接地面3 胎侧部 3G 胎侧橡胶4 胎圈部4S1 胎圈底部 4S2 外表面5 胎圈芯6 胎体6a 胎体主体部 6b 胎体反包部6G、7G贴胶橡胶 7 胎面补强层 7E 胎面补强层边缘部11 包布部IlA 包布基部IlB 升起部12 边口衬胶 13 垫层橡胶13A 垫层主体部13B 延伸部 15 胎面胶本体 16 胎面底层17 末端部 20 绝缘橡胶材料 21 导电橡胶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在常规内压条件下本发 明充气轮胎的子午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该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充气轮胎1包括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延 伸至胎圈部4中的胎圈部芯5的胎体6、以及在胎面部2中位于胎体6径向外侧的胎面补强层7。胎体6具有在胎圈芯5、5之间延伸的环状胎体主体部分6a的两端,围绕胎圈芯5 从轮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反包的胎体反包部6b。所述胎体6包含至少一个覆盖贴胶橡胶 6G的胎体帘布层6A (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为一层胎体帘布层),其中一排胎体帘线6c (如 图2所示)以一定角度如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70至90°放置。用于胎圈补强的胎圈三角 胶8位于胎体主体部6a和胎体反包部6b之间,各胎圈三角胶8由硬橡胶制成,具有从胎圈 芯5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三角形横截面。胎面补强层7包含带束层9和/或束带层10。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胎面补强 层7包含与胎体6重叠的带束层9、以及与带束层9重叠的束带层10。带束层9包含至少2层带束帘线9c (如图2所示),带束帘线9c以一定角度例如 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15至40°排列,并且被贴胶橡胶9G覆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带束层9包含两个带束层9A和9B。一个帘布层中的带束帘线9c与另一个带束帘布层中 的帘线9c交叉,借此提高带束层刚性,从而在近似全部宽度上加固胎面部2。束带层10包 含具有束带帘线IOc的束带帘布层10A,束带帘线IOc以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不超过5°的 角度螺旋围绕,并且被贴胶橡胶IOG覆盖。束带层10结合带束层9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 (steering stability)、高速耐久性(high speed durability)等。束带帘布层 IOA 的例子 是一对左右边缘束带帘布层(right and left edge band plies),其被设置得仅覆盖束带 层9的轴向外缘部;以及覆盖带束层9几乎整个宽度的完整束带帘布层(full band ply), 并且这些束带帘布层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束带层10包含一 个完整束带帘布层。胎面补强层7可以仅由带束层9或仅由束带层10组成。上述提及的 带束帘线9c和束带帘线IOc —般称为补强帘线,并且贴胶橡胶9G和IOG —般称为用于胎 面补强层7的贴胶橡胶7G。此外,带束帘布层9A和9B以及束带帘布层IOA通常称为胎面 补强帘布层。充气轮胎1中至少提供有胎面胶2G,其位于胎面补强层7径向外侧从而提供胎 面部2中胎面接地面2S ;胎侧橡胶3G,其位于胎体6轴向外侧从而提供胎侧部3的外表面 3S(以下简称胎侧外表面3S);包布橡胶11,其用于防止轮辋错位,各具有位于胎圈部4中 的包布基部IlA并形成了胎圈底面4S1 ;边口衬胶12,其形成胎圈部4的轴向外表面4S2(以 下简称胎圈外表面4S2);垫层橡胶13,其垫层主体部分13A插入胎体6与胎面加固层7的 边缘部7E之间。包布橡胶11是例如厚度为约0. 5至约1. 5mm的薄层,并且由具有出色耐磨性的硬 橡胶例如具有70至95橡胶硬度(A硬度硬度计)的硬橡胶形成。包布橡胶11中设有包布 基部11A,其形成胎圈底面4S1的;和升起部11B,其在包布基部IlA的轴向外端弯曲并且向 径向外侧升起与胎体反包部6b的轴向外表面相接。这至少防止了因与轮辋座(rim seat) 摩擦而引起的损伤。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包布橡胶11具有内升起部(inner rising portion) 11C,其在包布基部IlA的轴向内端(axially inner end)弯曲并沿着轮胎内腔表 面延伸。胎圈包布11可能仅由橡胶、或者帆布布料或一排可嵌入橡胶从而加固橡胶的有机 纤维帘线制成,由此提高耐磨性。边口衬胶12与包布橡胶11中升起部IlB的轴向外表面相连,并且向径向外侧延 伸至高于轮辋凸缘上端的位置。边口衬胶12用于加固胎圈部4,从而与胎圈三角胶8 一起 提高了轮胎侧向刚度(lateral rigidity)。此外,设置胎圈外表面4S2从而防止因与轮辋 凸缘摩擦而引起的损伤。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边口衬胶12从胎踵末端Bh向上延伸, 但是边口衬胶12可能形成得从离开轮辋凸缘的点Pr附近位置开始延伸。胎侧橡胶3G由比边口衬胶12和包布橡胶11更软的橡胶制成。其随着轮胎变形 容易弯曲,由此防止在胎侧外表面3S产生裂纹。胎侧橡胶3G的径向内缘与边口衬胶12的 径向外缘相连。垫层橡胶13由比胎侧橡胶3G更硬、而且比胎面胶2G更软的橡胶制成。如图4所 示,其设置有近似三角形横截面的垫层主体部分(cushion main portion) 13A,其插入胎面 补强层7的边缘部(edg印ortion)7E和胎体6之间,由此缓和了集中在边缘部7上的应力 从而防止损伤比如带束边缘分离(belt edge siiparation)。垫层橡胶13进一步设有延伸 部(extension portion) 13B,所述延伸部13B与垫层主体部分13A相连续、并向轴向外侧延伸与胎体6相连。延伸部13B的轴向外端13Be在距离轮胎外表面至少2mm距离的位置终 止,并与胎侧橡胶3G的径向外端相连。如图3和图4所示,胎面胶2G包含胎面胶本体15,其是胎面胶2G的径向外部并 提供胎面接地面2S ;胎面底层16,其在胎面胶本体15和胎面补强层7之间轴向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末端部17,其在径向方向从内到外穿透胎面胶本体15从而使其径向外端暴露于 胎面接地面2S,并且其径向内端与胎面底层16相连。胎面底层16呈一种具有至少0. 3mm厚度的薄片形式。胎面底层16的至少一个轴 向外缘部与垫层橡胶13的延伸部13B以至少Imm轴向重叠宽度相接。在胎面底层16与延 伸部13B的接触区域Y中,延伸部13B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步增加厚度。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胎面底层16在左右两侧皆有轴向外缘部,延伸而与延伸部13B相接。但是必要时, 胎面底层16的轴向外缘部之一可能在末端部17与胎面底层16相连的位置处终止。从与 道路路面接触的角度来看,末端部17优选在轮胎圆周方向形成肋状形状连续延伸,但是也 可以在圆周方向呈不连续的圆柱形式。
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示胎面胶本体15由单层橡胶体(rubber body)形成,但 是其也可具有一种如图5(A)中所示三层结构,该结构包含中央橡胶部(central rubber portion) 15A,其提供胎面接地面2S ;翼侧橡胶部(wing rubber portions) 15E,15E位于中 央橡胶部15A的轴向外侧两边并具有出色的胶粘性。此外,如图5(B)中所示,中央橡胶部 15A可形成两层结构,该结构包含位于径向外侧的冠部橡胶部(cap rubber portion) 15A1 和位于冠部橡胶部15A1径向内侧的基部橡胶部(base rubber portion) 15A2在本发明中,至少胎面胶本体15、胎面补强层7的贴胶橡胶7G和胎侧橡胶3G由具 有至少1Χ108Ω 体积电阻率的绝缘橡胶材料20形成。此外,至少胎面底层16、末端部 17、垫层橡胶13、胎体6的贴胶橡胶6G和包布橡胶11是由体积电阻率小于IX IO8Ω · cm 的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绝缘橡胶材料20的例子是高二氧化硅含量橡胶,其基于 100重量份橡胶成分,含有20至100重量份作为橡胶补强剂的二氧化硅。通过使用这种高 二氧化硅含量橡胶用于胎面胶15,变得可能同时提高低滚动阻力性能和湿抓地性能。此外, 通过将其用于在轮胎形变的时候引起较大挠曲的胎面补强层7的贴胶橡胶7G、以及用于引 起较大挠曲并具有较大橡胶体积的胎侧橡胶3G,可进一步改进地滚动阻力性能。从低滚动阻力性能的角度来看,同样优选使用高二氧化硅含量橡胶用于边口衬 胶。在胎面胶本体15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形成胎面接地面2S的一部分,例如,图5(A) 中的中央橡胶部15A和图5(B)中的冠部橡胶部15A1,由绝缘橡胶材料20所形成。橡胶成分的例子包含二烯橡胶,例如,天然橡胶(NR)、丁二烯的聚合物——丁二 烯橡胶(BR)、所谓乳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E-SBR)、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S-SBR)、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聚物—— 丁腈橡胶(NBR)、氯丁二烯的聚合物——氯丁橡胶(CR)等。这些橡胶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 上橡胶混合使用。二氧化硅的含量照例是根据各橡胶组件所需物理性能而在上述范围内适当确定。 除二氧化硅之外,在必要时还可增补用作橡胶补强剂的炭黑,但是炭黑含量应当小于二氧 化硅含量,并且相对于混入的二氧化硅含量优选不超过40%,特别优选不超过30%。从橡胶补强作用、橡胶加工性能等角度来看,二氧化硅优选具有氮吸附比表面积(BET) 100至 200m2/g,并具有这样一种胶体特性(colloidal property)比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吸油量至少150ml/100g。作为硅烷偶联剂,适用二(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和α-巯 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根据各橡胶组件所需物理性能,绝缘橡胶材料20中可适当加入常规 橡胶添加剂,例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促进活化剂和增塑剂。
在各橡胶组件都使用这种绝缘橡胶材料20的轮胎1中,为了形成从轮辋R至胎面 接地面2S的导电通路,至少胎面底层16、末端部17、垫层橡胶13、胎体6的贴胶橡胶6G和 包布11由导电橡胶材料21形成。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导电橡胶材料21的例子是高碳含量橡胶,其基于100重量 份橡胶成分含有30至100重量份作为橡胶补强剂的炭黑。作为橡胶成分,选自如上所述二 烯橡胶的橡胶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橡胶混合使用。炭黑含量照例是根据各橡胶组件 所需物理性能而在上述范围内适当确定。而炭黑,使用氮吸附比表面积至少70m2/g的HAF级和ISAF级炭黑。从提高补强性 能来看,优选使用具有至少100m2/g氮吸附比表面积的ISAF。这类炭黑的具体例子是Showa Cabot Kabushiki 株式会社制造的 Showblack N 330 (HAF)和 Showblack N220 (ISAF)等。根 据各橡胶组件所需物理性能,导电橡胶材料21可适当加入常规橡胶添加剂,例如硫化剂、 硫化促进剂、促进活化剂和增塑剂。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要求末端部17具有耐磨性,并因 此橡胶成分、炭黑种类和炭黑量中的任何一个不同于胎面底层16。如果边口衬胶12而不是包布橡胶11由导电橡胶材料21形成,那么边口衬胶12 和轮辋凸缘之间的接触压力较低,并且有可能让异物进入边口衬胶12和轮辋凸缘之间,并 因此接触部分电阻率增大,导致电接触不足且易变。在具有所谓TOS (冠包侧(tread over sidewall))结构中,特别是乘用车用轮胎, 如图6(A)和6(B)所示,采用一种结构,其中通常胎侧橡胶3G的径向外端部而不是垫层橡 胶13插入胎面补强层7的边缘部7E和胎体6之间;或者一种结构,其中胎侧橡胶3G的径 向外端延伸至胎面补强层7的边缘从而覆盖垫层橡胶13。因此,如果在具有这种传统结构 的轮胎中,胎面补强层7的贴胶橡胶7G和胎侧橡胶3G由绝缘橡胶材料20形成,那么难以 实现胎面底层16和胎体6的贴胶橡胶6G之间的电连接。因此,通过由导电橡胶材料21形 成垫层橡胶13,并且垫层橡胶13上设置延伸部13B通过使延伸部13B与胎面底层16相接 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在该情况下,延伸部13B和胎面底层16之间的重叠部分的轴向宽度 Wl必需为Imm以上。如果重叠宽度小于1mm,那么电阻率增加并且不能获得良好的电连接。 以此观点看,重叠宽度Wl优选至少2mm,更优选至少3mm。重叠宽度的上限被延伸部13的 外端13Be限制,距离轮胎外表面至少2mm距离。在此具体实施方式
中,高二氧化硅含量橡胶作为绝缘橡胶材料20的例举,并且高 碳含量橡胶作为导电橡胶材料21的例举。然而,依照轮胎性能需求,可使用各种橡胶材料 作为绝缘橡胶材料20和导电橡胶材料21。例如,通过在高二氧化硅含量橡胶中添加离子导 电材料如锂盐类,可将高二氧化硅含量橡胶的体积电阻率降低至IX IO8 Ω · cm以下,从而 将其用作导电橡胶材料21。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别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发明可修改为各种具体实施 方式,并可实施不仅仅局限于如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基于表1中详细说明,制造具有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的充气轮胎(尺寸 225/55R16),并且测试轮胎的滚动阻力和电阻。结果如表1所示。除了表1中所述之外,其 它详细说明通用于所有轮胎。表1中所用各橡胶组件的配方如表2所述。在比较例2和 3中,如图6(A)所示,胎侧橡胶的径向外端部而不是垫层橡胶插入胎面补强橡胶和胎体之 间。〈滚动阻力〉滚动阻力通过使用滚动阻力试验仪在如下条件下测量。将基于实施例1的结果认 作100,试验结果通过测得值的倒数的指数呈现。数值越大,滚动阻力越低,并且滚动性能越 好。轮辋16X7JJ内压200kPa负载4·7kN速度80km/h〈轮胎的电阻〉根据JATMA标准,通过使用如图7所示测量仪器测量轮胎-轮辋组合体 (tire-rimassembly)的电阻,该测量仪器包括抛光金属盘31 (电阻小于10 Ω),其安装 在绝缘盘30(电阻至少1012Ω)上;导电轮胎-安装轴(counductive tire-mounting shaft) 32,其用于支撑轮胎-轮辋组合体;以及电阻测量计33。测试用轮胎T预先清洗从 而完全去除表面上的脱模剂和灰尘并完全干燥。其它条件如下所示。轮辋铝合金所制成,16 X 7JJ内压200kPa负载5·3kN试验环境温度(试验室温度)25°C湿度50%电阻测量计的测量量程103至1. 6 X IO16 Ω试验电压(外加电压)1,000V试验按如下进行(1)轮胎T安装在轮辋上从而提供轮胎_轮辋组合体。在那时,将肥皂水溶液作为 润滑剂涂在轮胎和轮辋之间的接触部。(2)在试验室静置2小时后,将轮胎_轮辋组合体安装于轮胎_安装轴32上。(3)对于轮胎-轮辋组合体,首先施加上述负载0. 5分钟,然后释放并再次施加 0. 5分钟,再次释放并最后施加2分钟。(4)进行电压试验。5分钟后,通过电阻测量计33测量轮胎-安装轴32和金属板 31之间的电阻。测量在沿轮胎圆周方向间隔90度的四个位置进行,并且采用最大值作为轮 胎T的电阻(测得值)。
权利要求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体,其包含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延伸至胎圈部胎圈芯的胎体主体部、和在所述胎体主体部两端围绕胎圈芯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反包的反包部;胎面补强层,其位于胎面部内侧和胎体径向外侧;胎面胶,其位于胎面补强层径向外侧并形成为胎面部的胎面接地面;胎侧橡胶,其位于胎体轴向外侧并形成为胎侧部外表面;包布橡胶,其用于防止轮辋错位,各自具有位于胎圈部并形成胎圈底面的包布基部、以及在包布基部的轴向外端转弯的升起部,所述升起部径向向外升起并与胎体反包部的轴向外表面相接;边口衬胶,用于形成胎圈部轴向外表面,并轴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升起部的轴向外表面相接,从而与胎侧橡胶的径向内端连接;以及垫层橡胶,其各自具有插入胎面补强层的边缘部和胎体之间的垫层主体部、以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垫层主体部相连续、并沿轴向向外延伸与胎体相接;其中所述胎体包含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其中每排胎体帘线覆盖有贴胶橡胶;所述胎体补强层包含至少一层胎体补强帘布层,其中每排胎体补强帘线覆盖有贴胶橡胶;所述胎面胶包含胎面胶本体,其形成胎面胶接地面;胎面底层,其以薄片形式在胎面胶本体和胎面补强层之间轴向延伸并与垫层橡胶的延伸部相接、且彼此具有至少1mm的轴向重叠宽度;以及末端部,其沿径向从内到外穿透胎面胶本体,从而其径向外端暴露在胎面接地面、而其径向内端与胎面底层相接;至少胎面胶本体、胎面补强层贴胶橡胶和胎侧橡胶由体积电阻率至少为1×108Ω·cm的绝缘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至少胎面底层、末端部、垫层橡胶、胎体贴胶橡胶和包布是由体积电阻率小于1×108Ω·cm的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口衬胶由所述绝缘橡胶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基于每100重量份包含二烯橡胶的 橡胶成分,所述导电橡胶材料包含30至100重量份作为橡胶补强剂的炭黑,所述炭黑具有 至少100m2/g的BET法氮吸附比表面积;基于100重量份包含二烯橡胶的橡胶成分,所述绝 缘橡胶材料包含20至100重量份作为橡胶补强剂的二氧化硅。
全文摘要
在提高轮胎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防止静电积累。胎面胶2G具有形成胎面接地面2S的胎面胶主体15、位于胎面胶主体径向内侧的胎面底层16、和径向穿透胎面胶主体的末端部17,胎面底层16与垫层橡胶13相接并且其重叠宽度在1mm以上,上述垫层橡胶13各具有插入胎面补强层7的边缘部7E和胎体6之间的垫层主体部分13A。胎面胶主体15、胎面补强层7的贴胶橡胶7G和胎侧橡胶3G由体积电阻率至少为1×108Ω·cm的绝缘橡胶20制成;并且胎面底层16、末端部17、垫层橡胶13、胎体6的贴胶橡胶6G和包布橡胶11由体积电阻率小于1×108Ω·cm的导电橡胶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B60C9/20GK101842252SQ20088011448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和田孝雄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