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21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保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和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各种能够在冰雪路面上发挥优越的行驶性能的无防滑钉轮胎等充气 轮胎。在这种无防滑钉轮胎中,通过在胎面部的外表面设置的多个刀槽花纹,能够有效地去 除冰路面上较薄的水膜,从而获得驱动和制动所需的抓地力。另外,无防滑钉轮胎具有较大 容积的横沟,由此,能够获得较大的雪柱剪断力从而确保在雪上的抓地感。然而,近年对于无防滑钉轮胎无论是雪上性能或冰路性能,都有要求干燥路面性 能、特别是要求噪声性能的倾向。尤其在欧洲地区,从2009年9月开始对通过噪声实施限 制,因此对于这种轮胎提高噪声性能也是当务之急。已知通过轮胎沟内的空气的共鸣声(气柱共鸣)对车辆的通过噪声有很大影响。 为了降低这样的通过噪声,通常提出在夏用轮胎中减小沟容积,或者在与主沟连通的横沟 上设置用于阻断该横沟的连续性的拉筋等。相关技术如下。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76282号公报然而,对于无防滑钉轮胎而言,当降低沟容积时容易大大降低雪上性能。另外,当 在横沟中采用拉筋时,则周向上相邻的花纹块相互连结的结果,抑制了接地时的花纹块的 移动,因此有降低排雪性能和冰上性能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 胎,其以使胎肩横沟和胎冠横沟中分别包括在轮胎轴向内侧设置有沟宽度狭窄的刀槽状部 的第二横沟为基本,从而确保花纹块柔软地移动且不降低在冰雪路上的行驶性能和操纵稳 定性能,并且能够提高噪声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 部上借助在轮胎轴向最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和在上述胎肩主沟之间 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一条胎冠主沟,将胎面部划分为在上述胎肩主沟和接地端之 间延伸的一对胎肩陆地部、在上述胎肩主沟和胎冠主沟之间延伸的一对胎冠陆地部,该充 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肩陆地部由多个胎肩花纹块构成,其中多个胎肩花纹块由横亘 上述胎肩陆地部整个宽度延伸的胎肩横沟划分而成,上述胎肩横沟包括第一胎肩横沟,其 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3. 5mm以上的沟宽度;第二胎肩横沟,其在形成3. 5mm以上沟 宽度的主部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为0.5 2. Omm且开口于胎肩主沟的刀槽状 部,且上述第一胎肩横沟和第二胎肩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并且上述胎冠陆地部 由多个胎冠花纹块构成,其中多个胎冠花纹块由横亘上述胎冠陆地部整个宽度延伸的胎冠 横沟划分而成,上述胎冠横沟包括第一胎冠横沟,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2. Omm以 上的沟宽度;第二胎冠横沟,其在形成2. O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
4有沟宽度为0. 5 2. Omm且开口于胎冠主沟的刀槽状部,并且上述第一胎冠横沟和第二胎 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胎 肩花纹块和上述胎冠花纹块上形成有刀槽花纹。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 胎冠横沟,从胎冠主沟朝向胎肩主沟侧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一侧倾斜延伸,并且在轮胎轴向 外侧超过上述胎冠花纹块的宽度中心的位置弯曲,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另一侧倾斜。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的基础上,上述胎冠横沟与上述胎肩主沟交叉的第一交叉位置、与上述胎肩横沟与上述胎 肩主沟交叉的第二交叉位置的轮胎周向的距离,是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周向的间距长度的 0. 3 0. 7 倍。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胎冠横沟之间形成有一条胎冠周向细沟,该胎冠周向细沟 将上述胎冠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分为两部分,上述胎冠周向细沟为锯齿状,其构成包括一 对端部,它们从各胎冠横沟朝向胎冠花纹块的中心而相对于轮胎周向彼此方向相反,并且 以2. 0 10. 0度的角度倾斜延伸;以及在上述一对端部之间连接的中央部。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二 胎冠横沟与上述胎冠周向细沟的轮胎赤道侧的沟缘交叉的沟宽度,大于与上述胎冠周向细 沟的胎肩主沟侧的沟缘交叉的沟宽度。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 胎冠花纹块在由上述胎冠周向细沟与上述胎冠横沟交叉而形成的接地端侧并且锐角侧的 花纹块边缘处,设有俯视观察时大致三角形状的倒角部。另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胎肩横沟之间形成有一条胎肩周向细沟,该胎肩周向细沟 将上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分为两部分,上述胎肩周向细沟具有比上述胎冠周向细沟 的沟宽度小的沟宽度。另外,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一 胎肩横沟,在该第一胎肩横沟与上述胎肩周向细沟的交叉位置上沿周向错开1. 0 2. 5mm。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胎肩横沟包括第一胎肩横沟,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 域内形成3. 5mm以上的沟宽度;第二胎肩横沟,其在形成3. 5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的轮胎 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为0. 5 2. Omm且于开口胎肩主沟的刀槽状部,且上述第一胎 肩横沟和第二胎肩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并且上述胎冠陆地部由多个胎冠花纹块 构成,其中多个胎冠花纹块由横亘上述胎冠陆地部整个宽度延伸的胎冠横沟划分而成,上 述胎冠横沟包括第一胎冠横沟,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2. Omm以上的沟宽度;第二 胎冠横沟,其在形成2. O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为0. 5 2. Omm且开口于胎冠主沟的刀槽状部,并且上述第一胎冠横沟和第二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 上交替地形成。因此,由于连续设置有刀槽状部的各第二横沟能够阻断来自胎肩主沟或胎 冠主沟的气柱共鸣声的传播、以及抑制第二横沟自身的气柱共鸣,因此能够降低通过噪声。另外,借助不具有刀槽状部的各第一横沟能够确保充分的沟容积,因而发挥较大的雪柱剪断力,获得在雪上行驶时的驱动和制动所需的较高的抓地力。此外,第一和第二横沟横亘各陆地部的整个长度形成的结果是,能够允许在轮胎 周向上相邻的胎冠花纹块彼此以及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花纹块彼此的周向乃至轴向 的位移。因此,即使在冰路面上也能够使胎面部柔软地变形,并顺利地去除路面上较薄的水 膜,并且获得充分的接地面积。另外,也能够确保在雪路的操纵稳定性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图3是图1的胎面部2的右半部分的展开放大图。图4是将胎面部2进一步放大的图。图5㈧至(C)是比较例1至3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中符号说明2...胎面部;3...胎冠主沟;4...胎肩主沟;5...胎冠陆地部;6...胎肩陆地
部;7...胎冠横沟;8...第一胎冠横沟;9...第二胎冠横沟;9a...第二胎冠横沟的主部; 9b...第二胎冠横沟的刀槽状部;10...胎肩横沟;11...第一胎肩横沟;12...第二胎肩横 沟;12a...第二胎肩横沟的主部;12b...第二胎肩横沟的刀槽状部;Te...接地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单地称为“轮胎”),例 如能够适用于轿车用无防滑钉轮胎,在该胎面部2上形成有一对胎肩主沟4,它们在轮胎 轴向最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条胎冠主沟3,其在上述胎肩主沟4、4之间沿轮胎 周向连续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轮胎赤道C上延伸。另外,在上述胎面部2上,在上述胎肩主沟4与接地端Te之间形成有一对胎肩陆 地部6,在上述胎肩主沟4与胎冠主沟3之间形成有一对胎冠陆地部5。在上述胎肩陆地部6上形成有横亘该胎肩陆地部6的整个宽度延伸的胎肩横沟 10。由此,在胎肩陆地部6上被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6b。同样,在上述胎冠陆地部5上形 成有横亘该胎冠陆地部5的整个宽度延伸的胎冠横沟7。由此,在胎冠陆地部5上被划分为 多个胎冠花纹块5b。这里,为了提高在冰上的行驶性能,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胎肩花纹块6b和上 述胎冠花纹块5b上形成有多条刀槽花纹S。如图2所示,上述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的轮胎轴向的沟宽度Wl和W2,虽未特 殊限定,然而为了充分地确保排雪性并且保持各陆地部5、6的刚性,例如优选地,沟宽度Wl 和W2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 8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各主沟3、4形成为沟 截面形状不变沿周向直线状延伸的直线沟,然而也可以改变为例如波状或锯齿状等各种形 状。在此,上述“胎面接地宽度” TW,是在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荷 的正规状态的轮胎上,加载正规载荷且以O度外倾角接地为平面时的胎面部接地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另外,轮胎各部分的尺寸等,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为上述正规 状态下的值。另外,上述“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每一 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 果是 ETRT0,则为 “Measuring Rim”。另外,上述“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 一轮胎规定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0USC0LD INFLATION PRESSURES” 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 ETRTO,则 为“INFLATION PRESSURE”,然而在轮胎为轿车用的情况下为180kPa。此外,“正规载荷”为,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一轮胎 规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ON PRESSURES” 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 ETRT0,则为 “LOAD CAPACITY”,然而在轮胎为轿车用的情况下,相当于上述载荷的88%的载荷。另外,上述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的沟深度Dl和D2,虽未特殊限定,然而在轿 车用无防滑钉轮胎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为8. 0 10. O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主沟 3和胎肩主沟4的沟深度Dl和D2均被设定为9. 1mm。上述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的配设位置也未作特殊规定。如本实施方式所示, 在胎冠主沟为一条的情况下,优选为,该胎冠主沟3配置成其中心线Gl在轮胎赤道C上对 齐。对于上述胎肩主沟4,优选为,例如其中心线G2与上述轮胎赤道C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 Wg2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0%以上,更优选为23 %以上,另外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 28%以下。通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使胎冠陆地部5和胎肩陆地部6的各刚性均衡,从而提 高操纵稳定性能。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胎肩横沟10由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的第一胎肩横沟11 和第二胎肩横沟12构成。上述第一胎肩横沟11在其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具有3. 5 10. Omm的沟宽度并延 伸。另一方面,上述第二胎肩横沟12的构成包括主部12a,其由3. 5 10. Omm的沟宽度 构成;刀槽状部12b,其沟宽度为0. 5 2. Omm在上述主部12a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并 且开口于胎肩主沟4。另外,在主部12a和刀槽状部12b之间配置有连接部12c,其从主部 12a侧朝向刀槽状部12b沟宽度递减。同样,上述胎肩横沟7由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的第一胎冠横沟8和第二胎冠横 沟9构成。上述第一胎冠横沟8在其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具有2. 0 8. Omm的沟宽度而延伸。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胎冠横沟9的构成包括主部9a,其由2. 0 8. Omm的沟宽度构成 ’刀 槽状部%,其沟宽度为0. 5 2. Omm在上述主部9a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并且开口于胎 冠主沟3。另外,在主部9a和刀槽状部9b之间配置有连接部9c,其从主部9a侧朝向刀槽 状部9b沟宽度递减。这样的充气轮胎,能够允许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冠花纹块5b彼此以及在轮胎 周向上相邻的胎肩花纹块6b彼此的周向乃至轴向的位移。因此,即使在冰路面上也能够使 胎面部柔软地变形、顺利地去除路面上较薄的水膜提高摩擦力,并且获得充分的接地面积。
7进而能够确保在雪路的操纵稳定性能。另外,借助不具有刀槽状部的各第一横沟8、11,和各第二横沟的主部9a、12a,能 够确保充分的沟容积进而发挥较大的雪柱剪断力,从而获得在雪上行驶时的驱动和制动所 需的较高的抓地力。另外,在第一胎冠横沟8的沟宽度W5小于2. 0mm,或者上述第二胎冠横沟9的主部 9a的沟宽度W6小于2. Omm时,有可能降低雪柱剪断力,反之当上述沟宽度W5大于8. Omm或 者沟宽度W6大于8. Omm时,有可能降低胎冠陆地部5的陆地部刚性,或产生不均勻磨损。根 据这样的观点,上述第一胎冠横沟8的沟宽度W5更优选为2. 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 5mm 以上,另外优选为7. Omm以下,更优选为6. 5mm以下。同样,上述第二胎冠横沟9的主部9a 的上述沟宽度W6优选为2. 3mm以上,更优选为2. 5mm以上,另外优选为7. Omm以下,更优选 为6. 5mm以下。根据同样的观点,上述第一胎肩横沟11的沟宽度W8,更优选为4. Omm以上,进一步 优选为5. Omm以上,另外优选为9. Omm以下,更优选为8. Omm以下。同样,上述第二胎肩横 沟12的主部12a的沟宽度W9优选为3. 8mm以上,更优选为5. Omm以上,另外优选为9. Omm 以下,更优选为8. Omm以下。另外,沟宽度较小的各第二横沟9、12的刀槽状部9b、12b能够有效地阻断气柱共 鸣声向接地端Te侧传播,并且能够抑制自身的气柱共鸣声。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 能够降低通过噪声。此外,借助上述刀槽状部9b、12b增加各陆地部5、6的接地面积,由此 能够提高在冰路上的摩擦力并且通过陆地部刚性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 纵稳定性。另外,当上述刀槽状部9b、12b的沟宽度W7、W10均超过2. Omm时,则不能期待上述 作用。特别是,上述沟宽度W7、W10优选为1.5mm以下。另一方面,当刀槽状部9b、12b的沟 宽度W7、W10过小时,则会过度限制与路面接地的胎冠花纹块5b和/或胎肩花纹块6b的移 动,另外还有使排雪性能变差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刀槽状部9b、12b的沟宽度W7、 WlO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如图3所示,当上述各刀槽状部9b、12b的轮胎轴向长度L3、L9过大时,则有 使胎冠横沟9或者胎肩横沟10的沟容积减少而降低在雪路上的行驶性能的倾向。反之,当 上述轮胎轴向长度L3、L9过小时,则存在降低气柱共鸣声的阻断效果和抑制效果的倾向。根据以上的观点,上述刀槽状部9b的轮胎轴向长度L3优选为胎冠陆地部5的轮 胎轴向的宽度Wc的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外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 下。同样,第二胎肩横沟12的刀槽状部12b的轮胎轴向长度L9,优选为胎肩陆地部6的轮 胎轴向的宽度Ws的6%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24%以下,更优选为20%以 下。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冠横沟7是由内侧部7a和外侧部7b构成的弯 曲沟,其中内侧部7a,从胎冠主沟3朝向胎肩主沟4侧相对于轮胎轴向以角度α 1向一侧倾 斜延伸;外侧部7b,在轮胎轴向外侧超过上述胎冠花纹块5b的宽度Wc (如图3所示)的中 心的位置弯曲,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角度α 2向另一侧倾斜。在这样的胎冠横沟7、特别是 在没有刀槽状部的第一胎冠横沟8中,能够利用与上述外侧部7b的弯曲部的沟壁来吸收/ 扩散通常在接地压较高的内侧部7a产生的共鸣声,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通过噪声。
另外,当上述内侧部的角度α 1或外侧部的角度α2过小时,则由于上述胎冠横沟 7接近直线状,因而有可能不能充分地期待上述共鸣声的抑制效果。反之,当上述角度α 或角度α 2过大时,则降低上述胎冠花纹块5b的刚性、容易产生不均勻磨损。根据这样的 观点,上述角度α 1和/或角度α 2优选为10度以上,更优选为12度以上,另外优选为30 度以下,更优选为25度以下。另外,各角度α 1、α 2为各部的沟中心线G5与轮胎轴向线形 成的角度。另外,如图1所示,当上述外侧部7b的轴向长度L2过大时,则不能确保接地压最 高的轮胎赤道C侧的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另一方面当上述L2过小时,则存在难以用上述 外侧部7b的沟壁吸收/扩散气柱共鸣声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外侧部7b的轴向 长度L2优选为胎冠陆地部5的宽度Wc的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25%以 下,更优选为20%以下。另外,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胎冠横沟8中,内侧部7a、外侧部7b分别朝向轮 胎轴向外侧沟宽度递增。这有助于将在接地压较高的内侧部7a压实的雪经由接地压较低 的外侧部7b而排出到胎肩主沟4。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胎冠横沟7和上述胎肩主沟4交叉的第一交叉位置K1、与 上述胎肩横沟10与上述胎肩主沟4交叉的第二交叉位置K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i,优选为 上述胎肩主沟10的轮胎周向的间距长度Pl的0. 3 0. 7倍。由此,抑制胎冠横沟7的胎肩主沟4侧的开口部70与胎肩横沟10的胎肩主沟4 侧的开口部IOi排列在同一轮胎轴向线上。因此,阻断通过横沟产生的气柱共鸣声从而抑 制通过噪声。另外,上述交叉位置Kl为上述胎冠横沟7的中心线G5的延长线f与上述胎 肩主沟4的中心线G2的交点。同样,上述交叉位置K2为上述胎肩横沟10的中心线G6的 延长线g与上述胎肩主沟4的中心线G2的交点。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胎冠横沟7、7之间形成有一条胎 冠周向细沟13,其将上述胎冠花纹块5b在轮胎轴向上分为两部分。该胎冠周向细沟13形 成为锯齿状,包括一对端部13a,它们从各胎冠横沟7朝向胎冠花纹块5b的中心相对于轮 胎周向彼此相反,并且以2.0 6.0度的角度θ倾斜延伸;以及在上述一对端部13a、13a 之间连接的中央部13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端部13a、13a相互平行并且轮胎周向 的长度L6相等地延伸。这样的锯齿状的胎冠周向细沟13,使接地压较高的胎冠花纹块5b的刚性最佳化, 从而确保在冰上的柔软的变形。另外,借助胎冠周向细沟13得到的锯齿状的边缘,特别优 选为,提高在冰上的抓地感特别是转弯行驶时抓地力。为了提高这样的在冰上的转弯抓地 力,上述角度θ优选为3度以上,更优选为5度以上,另外优选为10度以下,更优选为8度 以下。另外,当上述中央部13b的轮胎周向长度L5增大时,则端部13a的长度L6减小, 从而降低转弯时有效地作用的边缘成分。因此,中央部13b的轮胎周向长度L5与胎冠周向 细沟13的轮胎周向长度L7之比L5/L7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另一方面, 当中央部13b的上述长度L5减小时,则存在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减小的倾向,因此上述比 L5/L7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胎冠周向细沟13的沟宽度W3未作特殊限定,然而为了均
9衡地提高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和冰上性能,因此优选胎冠主沟3的沟宽度Wl的30 40% 左右。同样,胎冠周向细沟13的沟深度D3优选为胎冠主沟3的沟深度Dl的56%以上,更 优选为61 %以上,另外优选为76%以下,更优选为71 %以下。另外,为了使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均勻化,优选为上述胎冠周向细沟13在胎冠陆 地部5的轮胎轴向的大致中间部延伸。更具体而言,优选为,以与通过胎冠陆地部5的轮胎 轴向的中心的轮胎周向线交叉的方式延伸。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胎冠横沟9与胎冠周向细沟13的轮胎赤道C侧的沟 缘13i交叉的沟宽度W11,大于与上述胎冠周向细沟13的胎肩主沟4侧的沟缘13ο交叉的 沟宽度W12。由此,第二胎冠横沟9的泵浦噪声等被胎冠周向细沟13分散、吸收,从而进一 步减小通过噪声。另外,提高在上述沟宽度Wll侧的雪柱剪断力,提高雪上性能。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胎冠横沟9的各部分的沟宽度未作特殊规定,然而为 了均衡地提高抑制气柱共鸣声和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因此第二胎冠横沟9的内侧部7a与 外侧部7b的弯曲部的宽度W14,优选为第二胎冠横沟9的外侧部7b的开口于胎肩主沟4的 沟宽度W13的0. 6倍以上,更优选为0. 7以上,另外优选为1. 0倍以下,更优选为0. 9倍以 下。同样,胎冠周向细沟13的开口于接地端Te侧的沟缘的第二胎冠横沟9的沟宽度 W15,优选为胎冠周向细沟13的开口于轮胎赤道侧的沟缘的第二胎冠横沟9的沟宽度W16 的0. 6倍以上,更优选为0. 7倍以下,另外优选为1. 0倍以下,更优选为0. 8倍以下。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胎冠横沟9的一方的沟缘9B在比胎冠周向细沟13更 靠近内侧部分形成锯齿状。这样能够提高边缘效果,并提高在冰路的抓地力。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胎冠花纹块5b上,在由胎冠周向细沟13与胎冠横沟 7交叉而形成的接地端Te侧且在锐角侧的花纹块边缘Bi,设置有俯视观察时大致三角形状 的倒角部M。由此,提高接地压并且提高刚性较小的胎冠花纹块5b的锐角侧的边缘刚性,从 而长期抑制该边缘的缺损和不均勻磨损的产生,提高操纵稳定性。另外,当上述倒角部M的表面积过大时,则降低胎冠花纹块5b的接地面积因此存 在冰上性能变差的倾向,反之当过小时,存在不能抑制上述花纹块边缘Bl的缺损等倾向。 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倒角部M的表面积Al,优选为除了胎冠周向细沟13的沟面积以外的 胎冠花纹块5b的接地面积A2的6%以上,更优选为11%以上,另外优选为26%以下,更优 选为21%以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轮胎周向相邻的胎肩横沟10、10之间也形 成有一条胎肩周向细沟14,其将胎肩花纹块6b在轮胎轴向上分为两部分。该胎肩周向细沟 14优选为,沟宽度W4小于上述胎冠周向细沟13的沟宽度W3。由此,相对提高胎肩花纹块 6b的刚性,从而均衡地确保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能和在冰雪路面的操纵稳定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胎肩周向细沟14的沟宽度W4优选为,胎冠主沟3的沟宽度 Wl的10 20%左右。同样,胎肩周向细沟14的沟深度D4优选为胎冠主沟3的沟深度Dl 的6%以上,更优选为11%以上,;另外优选为26%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另外,胎肩周向细沟14优选设置在其沟中心线G4与接地端Te之间的轮胎轴向 的距离Lll为胎肩陆地部6的宽度Ws的54 74%的位置。由此,胎肩周向沟14外侧的陆 地部宽度相对较大,从而使胎肩陆地部6的刚性平衡变好,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胎肩横沟11在与胎肩周向细沟14的交叉位置K3在 周向上错开。由此,在未连续设置刀槽状部的第一胎肩横沟11中,可以在上述交叉位置K3 吸收/分散气柱共鸣声,从而能够抑制通过噪声。另外,由于增大转弯行驶时的抓地力从而 提高雪上性能。另一方面,当在上述交叉位置K3的轮胎周向的错位长度L12过大时,容易 在胎肩花纹块6b产生不均勻磨损。根据这样的观点,优选为,上述错位长度L12为1.0mm 以上,更优选为2. Omm以上,另外优选为5. Omm以下,更优选为3. Omm以下。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胎肩横沟11的各部分的沟宽度虽未特殊限定,然而第一胎 肩横沟11的从胎肩周向细沟14起靠轮胎赤道侧的沟宽度W18,优选为从胎肩周向细沟14 起靠接地端Te侧的沟宽度W17的0. 7倍以上并且为1. 0倍以下。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 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也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实施例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试制了具有图1的花纹并基于表1的规格的195/65R15 的轿车用无防滑钉轮胎。而且,将各测试轮胎以轮辋15 X 6. OJ和内压200kPa安装于排气量 2000CC的进口车上,对雪上制动性能、冰上行驶性能、操纵稳定性能以及通过噪声进行了测 试。另外,除表1表示的参数以外均相同。另外,共同规格如下。胎面接地宽度TW 166mm胎冠主沟的沟宽度Wl -J. 2mm胎肩主沟的沟宽度W2 7. 2mm胎肩主沟的配置Wg2/TW 24%胎冠主沟的沟深度Dl :9. Imm胎肩主沟的沟深度D2 9. Imm第一胎冠横沟的沟宽度W5 以2. 5 6. Omm改变第一胎肩横沟的沟宽度W17 7. 2mm第一胎肩横沟的沟宽度W18 7. 9mm第二胎冠横沟的主部的沟宽度W6 :2. 5 5. 3mm第二胎肩横沟的主部的沟宽度W9 :3. 9 5. 8mm胎冠横沟的内侧部的角度α 1 :13 20度胎冠横沟的外侧部的角度α 2 :15度胎冠周向细沟的沟宽度W3 2. 5mm胎冠周向细沟的沟深度D3 6. Omm胎冠周向细沟的端部的角度θ :4度第二胎肩横沟的沟宽度W13 5. 3mm第二胎肩横沟的沟宽度W14 4. Omm第二胎肩横沟的沟宽度W15 2. 7mm第二胎肩横沟的沟宽度W16 4. Omm胎肩周向细沟的沟宽度W4 1. 25mm胎肩周向细沟的沟深度D4 1. 5mm胎肩周向细沟的配置Lll/Ws :64%
错位长度L12 :1.8mm测试方法如下。雪上/冰上行驶性能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分别由一名驾驶员在轮胎测试路线的雪路面和冰路面上进行 测试行驶,并通过驾驶员的官能评价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评价了与转向盘响应性、制动 性能、驱动性能以及抓地感等相关的特性。数值越大越优越。干燥路面行驶性能利用上述测试车辆,由一名驾驶员在干燥浙青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进行了行驶。并 通过驾驶员的官能评价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评价了与转向盘响应性、刚性感以及抓地 感等相关的特性。数值越大越优越。通过噪声测试根据JAS0/C/606所规定的实车滑行试验,以60km/h的通过速度在直线状的测试 路线(浙青路面)上滑行行驶50m的距离,并且利用固定传声器测定了通过噪声的最大分 贝dB(A),该固定传声器设置在上述路线的中间点,距离行驶中心线向侧方7. 5m并且距离 路面1. 2m的位置。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则通过噪声越小越优越。将测试的结果等表示于表1。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上借助在轮胎轴向最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 肩主沟、和在上述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一条胎冠主沟,将胎面部划分 为在上述胎肩主沟和接地端之间延伸的一对胎肩陆地部、在上述胎肩主沟和胎冠主沟之 间延伸的一对胎冠陆地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肩陆地部由多个胎肩花纹块构成,其中多个胎肩花纹块由横亘上述胎肩陆地部 整个宽度延伸的胎肩横沟划分而成, 上述胎肩横沟包括第一胎肩横沟,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3. 5mm以上的沟宽度; 第二胎肩横沟,其在形成3. 5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 为0. 5 2. 0mm且开口于胎肩主沟的刀槽状部,且上述第一胎肩横沟和第二胎肩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并且 上述胎冠陆地部由多个胎冠花纹块构成,其中多个胎冠花纹块由横亘上述胎冠陆地部 整个宽度延伸的胎冠横沟划分而成, 上述胎冠横沟包括第一胎冠横沟,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2. 0mm以上的沟宽度; 第二胎冠横沟,其在形成2. 0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 为0. 5 2. 0mm且开口于胎冠主沟的刀槽状部,并且上述第一胎冠横沟和第二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上述胎肩花纹块和上述胎冠花纹块上形成有刀槽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胎冠横沟,从胎冠主沟朝向胎肩主沟侧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一侧倾斜延伸,并且在 轮胎轴向外侧超过上述胎冠花纹块的宽度中心的位置弯曲,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另一侧倾 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胎冠横沟与上述胎肩主沟交叉的第一交叉位置、与上述胎肩横沟与上述胎肩主沟 交叉的第二交叉位置的轮胎周向的距离,是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周向的间距长度的0. 3 0.7 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胎冠横沟之间形成有一条胎冠周向细沟,该胎冠周向细沟将上 述胎冠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分为两部分,上述胎冠周向细沟为锯齿状,其构成包括一对端部,它们从各胎冠横沟朝向胎冠花纹 块的中心而相对于轮胎周向彼此方向相反,并且以2. 0 10. 0度的角度倾斜延伸;以及在 上述一对端部之间连接的中央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第二胎冠横沟与上述胎冠周向细沟的轮胎赤道侧的沟缘交叉的沟宽度,大于与上 述胎冠周向细沟的胎肩主沟侧的沟缘交叉的沟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胎冠花纹块在由上述胎冠周向细沟与上述胎冠横沟交叉而形成的接地端侧并且锐角侧的花纹块边缘处,设有俯视观察时大致三角形状的倒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胎肩横沟之间形成有一条胎肩周向细沟,该胎肩周向细沟将上 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分为两部分,上述胎肩周向细沟具有比上述胎冠周向细沟的沟宽度小的沟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第一胎肩横沟,在该第一胎肩横沟与上述胎肩周向细沟的交叉位置上沿周向错开 1. 0 2. 5mmo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和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胎肩横沟(10)包括第一胎肩横沟(11),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3.5mm以上的沟宽度;第二胎肩横沟(12),其在形成3.5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12a)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为0.5~2.0mm且开口于胎肩主沟(4)的刀槽状部(12b)。胎冠横沟(7)包括第一胎冠横沟(8),其在沟长度的整个区域内形成2.0mm以上的沟宽度;第二胎冠横沟(9),其在形成2.0mm以上沟宽度的主部(9a)的轮胎轴向内侧连续设置有沟宽度为0.5~2.0mm且开口于胎冠主沟(3)的刀槽状部(9b)。另外,第一胎间横沟与第二胎肩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且第一胎冠横沟与第二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
文档编号B60C11/117GK101992658SQ2010102312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4日
发明者景山尚纪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