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6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设置有用于解锁相对于车辆固定(锁定)的电动可收 起座椅的电动机,座椅通过电动机解锁。比如,JP2007-062510A中公开的电动可收起座椅装置设置有用于解锁固定到车 辆上以便保持在乘坐位置的座垫的解锁电动机。座垫通过前腿和后腿支承在车辆地板上。 设置在前腿和后腿每个上的锁定装置与设置在车辆上的撞针接合,从而相对于车辆锁定座 垫。为了解锁座垫,驱动解锁电动机以从撞针脱离接合锁定装置,从而允许座垫移动。但是,JP2007-062510A中公开的电动可收起座椅装置除设置有分别用于收起座椅 靠背和座垫的座椅靠背电动机和座垫电动机之外,还设置有解锁电动机。这需要大的容置 空间和高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该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可以实现尺寸小且 成本低,并相对于车辆牢固地锁定和解锁座椅。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包括座垫框 架,座垫框架通过第二电动机的驱动在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座椅靠背框架, 座椅靠背框架通过第一电动机的驱动在直立位置和前倾位置之间枢转;一对连杆,一对连 杆沿车辆的横向设置在座垫框架的两个端部,每个连杆的一端适于枢转地连接到车辆地板 上,每个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到座垫框架的前部。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还包 括引导部件,引导部件适于布置在车辆地板上,并且引导部件包括形成为在乘坐位置和收 起位置之间延伸的导槽和沿车辆的纵向形成的引导壁部件。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 定机构还包括滑动部件,滑动部件布置在座垫框架的后端部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形成在 引导部件上的导槽接合;锁闩,锁闩以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支承在引 导壁部件处,并且锁闩包括与滑动部件接合和脱离接合的接合开口部。当锁闩位于解锁位 置时,滑动部件与接合开口部脱离接合,在座垫框架向乘坐位置运动期间,滑动部件与接合 开口部接合并将锁闩枢转至锁定位置。当锁闩位于锁定位置时,滑动部件锁定在导槽的一 个端部与接合开口部之间,所述的导槽的一个端部定位为比导槽的另一个端部更接近乘坐 位置。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还包括锁闩接合部件,锁闩接合部件与锁闩整 体形成;锁R偏置部件,锁R偏置部件沿从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方向偏置锁R ;棘爪,棘 爪以可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支承在引导壁部件上,并包括限制部。当棘 爪位于限制位置时,限制部在与锁闩接合部件保留微小间隙的情形下面向锁闩接合部件, 以限制位于锁定位置的锁闩沿着朝向解锁位置的方向枢转。当棘爪位于释放位置时,限制 部允许锁闩沿着朝向解锁位置的方向枢转。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还包括棘爪接合部件,棘爪接合部件与棘爪整体形成;棘爪偏置部件,棘爪偏置部件沿着从释放位 置到限制位置的方向偏置棘爪;以及释放部件,释放部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且释放 部件在座椅靠背框架正从直立位置向前倾位置枢转时推动棘爪接合部件以将棘爪旋转至 释放位置并将棘爪保持在释放位置。因此,当沿收起位置方向的载荷施加到位于乘坐位置的座垫框架上时,随着座垫 框架枢转而枢转的锁闩的锁闩接合部件逐渐与棘爪的限制部接触,锁闩的枢转被阻止,即 锁定座垫框架,并限制锁闩在收起位置移动。当解锁座垫框架时,协同前倾的座椅靠背枢转 的释放部件推动棘爪接合部件,以使锁闩的锁闩接合部逐渐远离棘爪的限制部。因此,通过 以低成本而不提供解锁电动机而获得的简单结构来锁定和解锁座垫框架。因此,实现了锁 定机构尺寸的减小,从而改善了设计灵活性。另外,当座垫框架位于乘坐位置而没有大载荷施加其上时,即在正常锁定状态时, 通过由第二电动机建立的齿轮的啮合将座垫框架固定在乘坐位置,并且每个滑动部件与导 槽的前端部接触,由此锁定座垫框架。因此,当座垫框架位于正常锁定状态中的乘坐位置 时,锁闩接合部件和棘爪的限制部之间允许具有间隙,该间隙通过吸收组装期间产生的偏 差改善了可装配性。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锁闩位于锁定位置且棘爪位于限制位置时,连接锁闩 接合部件同限制部相互面对的位置和锁闩的枢轴的中心的第一线与连接锁闩接合部件同 限制部相互面对的位置和棘爪的枢转中心的中心的第二线形成大致的直角。因此,当锁闩接合部件和棘爪的限制部相互接触并由此限制锁闩枢转时,经由锁 闩接合部件施加于棘爪的锁闩的枢转载荷经过棘爪的枢轴的中心。因此,当有大载荷施加 于座垫框架上时,棘爪稳定地接收该大载荷并且不枢转,由此可靠地阻止座垫框架沿收起 位置的方向移动。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滑动部件定位在最上部,棘爪定位在最底部,当滑动部件 锁定在导槽的定位为更接近乘坐位置的一个端部处时,锁闩竖向地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棘爪 之间,并且当锁闩、棘爪和释放部件中至少一个或没有任何一个正在枢转时,锁闩、棘爪和 释放部件以锁闩、棘爪和释放部件中至少一个在车辆的横向上与锁闩、棘爪和释放部件中 至少另一个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因此,当座垫位于乘坐位置时,座垫的滑动部件定位在最上部,棘爪定位在最底 部,锁闩竖向地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棘爪之间。因此,滑动部件由锁闩从下方以悬臂似的方式 支承,并保持在接合开口部内,这节省了滑动部件之上的空间。


本公开的上述及另外的特征和性能将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变为更加明 显,其中图1是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处于乘坐位置的车辆座垫的侧视图;图2是处于收起位置的座垫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座垫的第二驱动单元的齿轮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座椅靠背的第一驱动单元的放大图;图5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图6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座椅靠背的座椅斜倚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沿图5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8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从图1的VIII方向看的横截面图;图9示出当座垫位于乘坐位置时处于正常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图10示出当座垫上施加较大载荷时的锁定机构;图11示出启动解锁时的锁定机构;图12示出锁定机构的解锁点;图13示出完成解锁时的锁定机构;以及图14示出当座垫处于收起状态时的锁定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所示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图1是当座垫11位于乘坐位置时用 于车辆的座椅10的侧视图。图2是当座垫11位于收起位置时座椅10的侧视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10适合于应用到附装在旅行车、小货车等类似车辆的最 后部分上的后座上。座椅10布置在车辆的地板14(车辆地板14)的上部处。整个地板14 形成为平坦形状。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椅10的纵向(前和后)、横向(左和右)以及 竖向(上和下)与附图所示的车辆方向一致。座椅10包括乘坐者乘坐其上的座垫11、支承乘坐在座垫11上的乘坐者的背部的 座椅靠背12、用于座椅靠背12的第一驱动单元5、用于座垫11的第二驱动单元、控制第一 驱动单元5和第二驱动单元6的操作的控制单元3、以及其上形成有导槽28的轨道26 (引 导部件)。第一驱动单元5通过第一电动机80驱动座椅靠背12在直立位置和前倾位置之 间枢转。第二驱动单元6通过第二电动机100驱动座垫11在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移 动。布置在地板14上的座垫11由轨道26的导槽28引导以便沿其向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 移动。座垫11其中包括形成座垫11的构架的座垫框架13。座垫框架13包括设置在座 垫11的横向端部并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延长部13a、13a。每个延长部13a形成为板形 并布置成使得延长部13a、13a的厚度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横向。沿横向延伸的板似连接部件 设置在延长部13a、13a的后端部之间,以便将延长部13a、13a彼此机械连接,因此座垫框架 13形成为从上部看时实质的U形。延长部13a、13a的每个后端部设置有形成为圆柱形的 滑动部件16。滑动部件16定位成使得圆柱形的轴线基本上与车辆的横向平行。扭转杆99 旋转地设置在延长部13a、13a的前端部之间以便将延长部13a、13a的前端部彼此连接。座垫11包括座垫框架13、安装在设置在座垫框架13上的弹簧上的衬垫以及盖住 座垫框架13、弹簧和衬垫的覆盖材料15。座垫11由第二驱动单元6在图1所示其中乘坐者 可乘坐在座垫11上的乘坐位置和图2所示也即收起位置的收起空间31之间驱动和移动。座垫框架13通过设置在座垫框架13的前部上的一对连杆24、24安装在地板14 上。每个连杆24由长板构成,每个连杆24的下部可枢转地连接到地板14,每个连杆24的 上部固定附装到将延长部13a、13a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扭转杆99上。当座垫11位于乘坐位置时,每个连杆24以前倾方式升起以便将座垫11支承在乘 坐位置。当座垫11正从乘坐位置移动到收起位置时,每个连杆24关于连接到地板14上的枢轴部枢转。因此,座垫11向后移动时,连杆24的上部向后移动,即沿图1的箭头方向D 枢转,从而引导座垫11的前部向后移动。通过座垫框架13的延长部13a、13a之一支承第二驱动单元6。第二驱动单元6包 括第二电动机100和齿轮减速机构90。如图3所示,齿轮减速机构90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 电动机100的输出轴的端部的蜗杆91、与蜗杆91啮合的输入齿轮92、与输入齿轮92同轴 并同步旋转的小齿轮93、具有比小齿轮93更大直径并与小齿轮93啮合的输出齿轮94、以 及用于将上述齿轮容纳其中的壳体95。如图3所示,输出齿轮94包括与驱动轴98的花键 部96啮合的花键孔96a。壳体95固定地紧固到延长部13a、13a之一上。驱动轴98与扭转 杆99连接。第二驱动单元6与控制单元3连接。用于移动座垫11的第二电动机100经由驱动轴98向扭转杆99上施加旋转力矩, 然后施加到连接构件24、24上,从而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扭转杆99。因此,设置在延长部 13,13的后端部上的滑动构件16、16通过导向槽28、28的引导向后滑动和移动,因此座垫 11移动到图2所示的收起位置。座垫11的乘坐位置指的是允许乘坐者乘坐在座垫11上的位置。当座垫11位于 乘坐位置时,每个滑动部件16与导槽28的前端部接触并由第二驱动单元6保持在该状态, 因此座垫11稳定地停止。通过第二驱动单元6的齿轮的啮合限制座垫11向后移动并将座 垫11保持在乘坐位置。座垫11的收起位置指的是座垫11收起到座垫11的乘坐位置的后面以便定位在 比座垫11的乘坐位置更低的位置的位置,比如,在定位在形成行李舱33的地板的舱面板25 以下的收起空间31内。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12包括形成座椅靠背12的构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7。座椅靠 背框架17包括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横向端部内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17a、 17a。每个侧部17a形成板形并布置成使得侧部17a的厚度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横向。管似 连接部件17b设置在侧部17a、17a的上端部之间以便沿横向彼此机械连接侧部17a、17a,因 此座椅靠背框架17形成为具有从前面看时向下的开口的大致的U形。侧部17a、17a的每 个下部布置在连接板22和引导壁部件26a之间,并经由轴87可枢转地连接到连接板22。座椅斜倚单元50位于连接部分的外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左侧),在该连接部分 连接板22、22之一和相关侧部17a的下部互相连接。座椅斜倚单元50与轴87连接,并由 连接板22和座椅靠背框架17的侧部17a支承。座椅斜倚单元50相对于座垫11调整座椅 靠背12的倾斜角。座椅斜倚单元50包括由第一电动机80驱动的第一驱动单元5。第一驱 动单元5位于座椅斜倚单元50的外侧。第一驱动单元5与控制单元3连接。以下将说明座椅斜倚单元50和第一驱动单元5。如附图4和5所示,座椅斜倚单 元50的齿轮板52固定安装到连接板22上。如附图5和6所示,齿轮板52的大致中心处 包括由半冲裁工艺形成的空间55。空间55相对于齿轮板52的其余平面凹陷,并设置有形 成在空间55的内环面上的内齿轮54。空间55包括形成在空间55的径向中心的轴孔56。 轴孔56设置有形成在轴孔56的圆周上的孔缘57,以便在空间55开口的方向上突出。座椅斜倚单元50的上臂58固定安装到框架17a之一上。如附图5和6所示,上 臂58的大致中心处包括由半冲裁工艺形成的圆形的突出部,以便从上臂58的其余平面突 出。外齿轮61设置在突出部的外周面上。上臂58的外齿轮61的一部分齿与齿轮板52的内齿轮54的一部分齿啮合。外齿轮61的齿数设定的稍微少于内齿轮54的齿数。上臂58 包括形成在突出部的中心的枢轴孔59,突出部形成在上臂58上。枢轴孔59设置有形成在 枢轴孔59的圆周上的孔缘60,以便在与突出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压配环68 压配合在枢轴孔59内以使孔缘60的内环面60a形状与压配环68的外周面68b的形状大 致相同。压配环68 —体地固定到上臂58上。内齿轮54和外齿轮61的啮合由一对楔部件62a、62b保持。一对楔部件62a、62b 由每个具有大致的弧形的两个对称部形成。一对楔部件62a、62b布置在孔缘57的外周面 64和压配环68的内环面68a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内。孔缘57形成在齿轮板52上以便与 内齿轮54同轴。压配环68形成并压配合在枢轴孔59内以便与孔缘57的外周面64偏心 并与外齿轮61同轴。一对楔部件62a、62b布置成在楔部件62a的一个周向端和楔部件62b 的一个周向端之间留出周向空间73(见图7)。楔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径向厚度朝周 向空间73增大。因此,楔部件62a、62b的每一个都具有靠近周向空间73定位的厚的周向 端部65和位于另一个周向端的薄的周向端部66。一对楔部件62a、62b形成为弧形以使楔 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内环面均与形成在齿轮板52上的孔缘57的外周面64可滑动地 接触,由此楔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外周面67a均与压配环68的内环面68a可滑动地接 触。楔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外周面67a用作摩擦面并具有与环部件69的径向窄部71 的内环面72相同的形状。楔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内环面与孔缘57之间形成径向间隙。 径向间隙朝厚的周向端部65变小。因此,楔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内环面在厚的周向端 部65的附近与孔缘57接触。一对楔部件62a、62b布置成在沿圆周方向盖住孔缘57的外 周面64的大致一半,在楔部件62a、62b之间保留周向空间73。在周向空间73内,布置弹簧 74以便沿圆周方向扩大周向空间73。弹簧74的一端74a接触抵靠楔部件62a的厚的周向 端部65,并且弹簧74的另一端74b接触抵靠楔部件62b的厚的周向端部65。如附图5和6所示,由金属制成的环部件69设置在楔部件62a、62b的外周面67a 上。环部件69包括径向窄部71和径向宽部76,该径向宽部76形成为沿径向向内延伸超 过径向窄部71的扇形或扇段形。环部件69的外周面70形成沿压配环68的内环面68a可 滑动的柱形滑动接触面,并与压配环68的内环面68a同轴。径向窄部71沿圆周方向具有 均勻厚度,即内环面72和外周面70互相同轴。径向窄部71的内环面72形成为沿楔部件 62a、62b的外周面67a接触。径向宽部76的端面76a、76a中的每一个与楔部件62a、62b的 薄的周向端部66、66中的每一个接触。如图5和6所示,轴87可旋转地插入形成在齿轮板52上的轴孔56内。凸轮77 设置在轴87端部上,并形成为具有扇形切口的平圆盘形。扇形切口通过切去平圆盘的圆周 的一部分形成,以使扇形切口部沿径向向外开口。在楔部件62a、62b中每一个的轴向端面 上形成突出部78以便沿轴向突出超过上臂58的孔缘60和压配环68的轴向端面。当轴87 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形成在凸轮77上的周向端面77a开始与楔部件62a和62中任意一个 (比如楔部件62a)的突出部78的周向端面79接触。因此,楔部件62a逆着弹簧74的弹簧 力沿圆周方向移动,从而沿圆周方向减小周向空间73。当轴87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楔部 件62a、62b的另一个移动,由此同样减小周向空间73。因此,解除了楔部件62a、62b的外周面67a与环部件69的内环面72之间的摩擦 接合,这允许内齿轮54和外齿轮61之间接合位置的转换。当轴87进一步旋转时,楔部件62a、62b的厚的周向端部65、65之间的周向空间73进一步减小。在周向空间73保持在减 小状态的同时,楔部件62a、62b沿与轴87旋转相同的方向绕轴87的旋转轴线旋转。由于 一对楔部件62a、62b的径向厚度周向不均,因此环69的中心定位成相对于轴87的旋转轴 线偏心。因此,当一对楔部件62a、62b绕轴87旋转时,环部件69绕轴87的旋转轴线沿轨 道运行。形成在齿轮板52上的内齿轮54与同样形成在齿轮板52上的孔缘57同轴,内齿 轮54的中心位于轴87的旋转轴线上。另外,当压配环68和孔缘57之间存在径向厚度周向不均的一对楔部件62a、62b 时,形成在齿轮板52上的内齿轮54的中心相对于形成在上臂58上的外齿轮61的中心偏 心。因此,当环部件69绕轴87的旋转轴线沿轨道运行时,形成在上臂68上的外齿轮61相 对于形成在齿轮板52上的内齿轮54旋转。因此,内齿轮54和外齿轮61之间啮合的位置 发生移转。然后,楔部件62b的薄的周向端部66逐渐与环部件69的端面76a、76a之一接触。 随着一对楔部件62a、62b的进一步旋转,正由楔部件62a移动并正与端面76a、76a之一接 触的楔部件62b沿圆周方向推动环部件69。环部件69与一对楔部件62a、62b —起相对于 齿轮板52的孔缘57开始旋转。当环部件69旋转时,环部件69的外周面70沿压配环68 的内环面68a在圆周方向上滑动,压配环68 —体地固定到上臂58上。因此,外齿轮61相 对于内齿轮54的轴线偏心旋转。因此,内齿轮54和外齿轮61之间啮合的位置发生移转。 轴87每次完成一个旋转,上臂68相对于齿轮板52枢转一定角度,该角度对应于外齿轮61 和内齿轮54之间的齿数差。因此座椅靠背12相对于固定安装在地板14上的座垫11的倾 斜角被调整。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单元5固定地附装到连接板22上。第一驱动单元5包括用 作第一驱动单元5的驱动源的第一电动机80和齿轮减速机构,该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蜗杆 81、蜗轮82、行星齿轮83和齿轮84。第一驱动单元5将由第一电动机80产生的旋转传递 至齿轮84,齿轮作用在减速机构的最后阶段。齿轮84在其中心包括与形成在轴87上的锯 齿部85啮合的锯齿86。当乘坐者操作开关时,第一电动机80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转轴87。 当第一电动机80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转矩经过齿轮减速机构传递至轴87。座椅靠背12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7、可由经由背衬施加的载荷发生弹性变形的背 垫、以及盖住座椅靠背框架17、背垫和背衬的覆盖材料18。如图1所示,在背垫的下端部上 形成凹壁19,以便当座垫11在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移动时防止座垫11与座椅靠背12 干涉。如上所述,座椅靠背12的直立位置指的是允许乘坐者乘坐在座垫11上并允许座 椅靠背12支承乘坐者背部的座椅靠背12的位置。座椅靠背12的直立位置包括乘坐者乘 坐时可选择的任意倾斜位置。座椅靠背12的前倾位置指的是当座椅靠背12向前布置到位 于收起位置的座垫11上时座椅靠背12的位置。如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5和第二驱动单元6由控制单元3控制,因此座垫11和 座椅靠背12分别在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以及直立位置和前倾位置之间的最佳时间处 移动。用作一对引导部件的一对轨道26、26设置用于将座垫11紧固到地板14上,并从 收起空间31的横侧延伸至一对连杆24、24的附近。轨道26、26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引导壁部件26a,引导壁部件26a形成为长板形并沿纵向延伸。当座垫11位于收起位置时,弓丨导 壁部件26a面向座垫11的侧部。如图8所示,在每个引导壁部件26a的下端部上形成紧固部26b以便沿车辆的横 向远离座垫11延伸。紧固部26b、26b通过紧固件固定到地板14上,因此轨道26、26牢固 地固定到地板14上。在每个紧固部26b的横向端面上形成具有长板形的连接部26f,以便向上延伸。形 成为板形的连接板22的下端部固定地紧固到每个连接部26f上,以使连接板22和连接部 26f沿厚度方向彼此附接。连接板22、22允许座椅靠背12由地板14支承。连接板22、22 沿座椅10的纵向布置以便分别面向引导壁部件26、26。每个引导壁部件26a设置有导槽28 (即长孔)。通过将树脂部件装配于引导壁部 件26a上的长孔内形成导槽28,用于改善摩擦性能、滑动性能以及其他性能。导槽28包括 位于导槽28的前端的缓斜坡部、位于导槽28的后部的水平部、以及位于缓斜坡部和水平部 之间的斜坡部。水平部位于地板14附近以便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到地板14。缓斜坡部的位 置比水平部高,缓斜坡部相对于地板14朝后方缓和地向下倾斜。斜坡部朝后方向下倾斜。 形成为柱形并设置在座垫框架13的左右后端部上的滑动部件16、16中的每一个以允许滑 动部件16移动和限制其在导槽28内移动的方式与每个引导壁部件26a的导槽28接合。因 此,座垫11的后端部经由一对轨道26、26与地板14连接。滑动部件16、16沿导槽28、28 移动时,沿座垫11的运动方向引导座垫11的后端部。即,导槽28、28限定座垫11在乘坐 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的运动轨迹。如图8所示,根据本公开的锁定机构40设置在平面26c上,平面26c位于形成在 导槽28上的引导壁部件26a的前端的下部。锁定机构40设置在座垫11的每个横向侧上。 当在乘坐位置有过载施加于座垫11上时,锁定机构40将座垫11锁定在乘坐位置并限制座 垫11向后移动。当座垫11需要从乘坐位置移动至收起位置时,锁定机构40解锁座垫11 以便允许其移动至收起位置。如附图8和9所示,锁定机构40包括由枢轴42c枢转地支承在平面26c上的锁闩
42、与锁闩42—体形成在锁闩42的平面42h上以便远离座垫11突出的锁闩接合部件48、 以及锁闩偏置部件45。锁闩偏置部件45是偏置锁闩42使其在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方 向上(如图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扭转螺旋弹簧。锁闩42的锁定位置指的是当座垫11位于图9所示的乘坐位置时锁闩42的位置。 锁闩42的解锁位置指的是当允许座垫11移动至图13所示的收起位置时锁闩42的位置。 在解锁位置,锁闩42的接合开口部42a在导槽28的后端部方向上张开。锁定机构40还包括由枢轴43c枢转地支承在锁闩42下面的平面26c上的棘爪
43、形成在棘爪43的外周部上并面向锁闩接合部件48的外周面的限制部44、与棘爪43— 体形成以便远离座垫11突出的棘爪接合部件49、以及棘爪偏置部件46,当座垫11位于乘 坐位置时允许限制部44和锁闩接合部件48的外周面之间存在轻微的间隙。棘爪偏置部件 46是偏置棘爪43使其在从释放位置到限制位置的方向上旋转的扭转螺旋弹簧。棘爪43的限制位置指的是当锁闩42位于锁定位置时棘爪43的位置。棘爪3的 释放位置指的是当座垫11正在从乘坐位置移动至收起位置或者位于收起位置、并且锁闩 42正在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或者位于解锁位置时图14所示棘爪43的位置。
如附图8和9所示,锁定机构40还包括一体地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17上的释放 部件47。当座椅靠背框架17从直立位置移动至前倾位置时,释放部件47推动棘爪接合部 件49的外周面以使棘爪43从限制位置枢转至释放位置,并将棘爪43保持在释放位置。接下来详细说明锁定机构40。锁定机构40的锁闩42是具有预定刚度的板类部 件,并由比如铁等类似材料制成。如图9所示,锁闩42包括与在导槽28中沿纵向移动的滑 动部件16接合和脱离接合的接合开口部42a。接合开口部42a由两个突出部42f、42g形 成,突出部42f、42g的每一个相对于车辆的纵向设置在接合开口部42a的前面和接合开口 部42a的后面。突出部42f形成为以预定长度突出远离锁闩42的枢轴42c的中心。突出 部42g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突出部42f,以使两个突出部42f、42g提供容纳并接合滑动部件 16的空间。如上所述,锁闩接合部件48形成在锁闩42的平面42h上以便远离座垫11轴向 突出。锁闩接合部件48突出略微超过轴向远离锁闩42定位的棘爪43。锁闩42的锁闩偏置部件45是在从画出图9的纸面的前侧到背面的方向上顺时针 绕制盘圈的扭转螺旋弹簧。用作锁定部45a的锁闩偏置部件45的一端弯曲并紧固在设置 在锁闩42上的锁孔内。用作锁定部45b的锁闩偏置部件45的另一端弯曲并紧固在设置在 引导壁部件26a上的锁孔内。因此,锁闩偏置部件45偏置锁闩42使其绕枢轴42c顺时针 旋转。锁闩42设置有用于停止锁闩42顺时针(即在解锁位置的方向上)枢转的止动部 件38。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在引导壁部件26a上的销用作止动部件38,但是可采用停止 锁闩42枢转的任意类型的止动部件。棘爪43以锁闩42相对于座垫11的横向位于棘爪43和座垫11之间的方式平行 于锁闩42布置。棘爪43和锁闩42之间的距离不会导致其间的干涉,同时,当棘爪43和锁 闩42中的每一个枢转时,该距离使得锁闩42的锁闩接合部件48与棘爪43的限制部44相 互接触。当有过载施加于座垫11上时,限制位置中的棘爪43经由设置在座垫11上的滑 动部件16并经由位于锁定位置的锁闩42的接合部48接收该载荷,并限制锁闩42在向解 锁位置的方向上枢转。换句话说,棘爪43限制座垫11向后移动。因此,棘爪43是具有较 大刚度的板类部件,并由比如铁等类似材料制成。枢转地支承棘爪43的枢轴43c位于锁闩 42的枢轴42c的下后方。锁闩42和棘爪43布置成当锁闩接合部件48和棘爪43的限制部 44相互面对和接触时使得第一线和第二线形成基本上的直角。第一线连接锁闩42的枢轴 42c的中心与锁闩接合部件48和限制部44相互面对的位置(即,锁闩接合部件48的中心 附近),第二线连接棘爪43的枢轴43c的中心与锁闩接合部件48和限制部44相互面对的 位置(即,锁闩接合部件48的中心附近)。棘爪43设置有轴线对应于棘爪43的枢轴43c的棘爪偏置部件46。棘爪偏置部件 46是在从画出图9的纸面的前侧到背面的方向上顺时针绕制盘圈的扭转螺旋弹簧。用作锁 定部46a的棘爪偏置部件46的一端弯曲并固定在止动销上,该止动销设置在棘爪43的面 向座垫11的外侧面上。用作锁定部46b的棘爪偏置部件46的另一端弯曲并紧固在形成在 导轨部件26a的平面26c上的切口孔内。因此,棘爪偏置部件46偏置棘爪43以使其绕枢 轴43c从释放位置向限制位置顺时针枢转。棘爪43设置有用于停止棘爪43沿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即沿限制位置的方向)枢转的止动部件39。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在引导壁部件26a上的销用作止动部件39,但 是,可采用定位在预定位置处并停止棘爪43枢转的任意类型的止动部件。当解锁座垫11时,随着侧部17a枢转前倾,释放部件47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枢 转。释放部件47包括接合面47a和曲形保持面47b。接合面47a沿径向设置足够长以推动 当座垫11解锁时位于限制位置的棘爪43的棘爪接合部件49的外周面。当棘爪43在经过 限制位置位于释放位置时,曲形保持面47b将棘爪接合部件49保持就位以使棘爪43停留 在释放位置。当座椅靠背框架17位于直立位置时,释放部件47定位在座椅靠背框架17的侧部 17a的枢转中心之前。释放部件47具有从一个环切去周向部而形成的形状,该环的中心对 应于侧部17a的枢转中心。释放部件47指的是侧部17a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侧部17a以直 角朝座垫11延伸,然后朝座椅靠背框架17的枢转中心延伸以便与棘爪43的棘爪接合部件 49的外周面接触。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锁定机构40中,滑动部件16与向上开口的接合开口部42a接 合处的锁闩42位于棘爪43之上。另外,当锁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47中至少一个枢转 时以及当锁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47都不枢转时,锁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47以锁 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47的至少两个在车辆的横向上互相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接着,以下说明分别由第一驱动单元5和第二驱动单元6致动的座垫11和座椅靠 背12的操作。在座垫11位于乘坐位置时当闭合操作开关时,首先,驱动装置6使得第二电动机 100旋转以致动座垫11,因此座垫11开始从乘坐位置向后移动至收起位置。然后,驱动单 元5使得第一电动机80旋转以致动座椅靠背12,因此座椅靠背12开始从直立位置枢转至 前倾位置。如上所述,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垫11略微偏心地绕座椅靠背12的枢转中心枢 转。控制单元3根据致动时间和驱动速度调整第一电动机80和第二电动机100,以使座垫 11和座椅靠背12在移动时不相互干涉。在座垫11位于收起位置且座椅靠背12位于前倾位置时当闭合返回操作开关时, 第一电动机80和第二电动机100沿反方向旋转,由此将座垫11从收起位置移动至乘坐位 置,并使座椅靠背12从前倾位置枢转至直立位置,而未引起座垫11和座椅靠背12之间的 干涉。替代如上所述的两个不同开关(即操作开关和返回操作开关),可以设置单个开关用 于在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操作座垫11以及在直立位置和前倾位置之间操作座椅靠背 12,而不管操作的方向。再次,调整第一电动机80和第二电动机100的致动时间和驱动速 度。接着,以下参照附图9至14说明锁定机构40的操作。首先,将说明由于后端碰撞 等因素有大载荷施加到锁定在乘坐位置的座垫11上时锁定机构40的操作。当座垫11位于乘坐位置且没有大载荷施加其上时,即在正常锁定状态时,滑动部 件16、16中的每一个均与导槽28的前端部接触并通过驱动单元6的第二电动机100的旋 转力和通过相关齿轮的啮合保持在该状态下,因此限制座垫11在纵向上移动。此时,在滑 动部件16向前推动形成接合开口部42a的突出部42f的后端面时,锁闩42固定在锁定位 置。锁闩接合部件48和棘爪43的限制部44相互面对以在其间保留轻微的间隙。当有大载荷在上述条件下施加于座垫11上时,第二驱动单元6的相关齿轮的啮合不能将滑动部件16、16保持在上述固定状态,然后滑动部件16、16可在导槽28、28内向后 移动,因此座垫11可向后移动。每个滑动部件16向后移动并与位于锁闩42的后部的突出 部42g的前端面碰撞,因此锁闩42绕枢轴43c枢转一定量,该一定量对应于锁闩42的锁闩 接合部件48与棘爪43的限制部44之间的轻微间隙。因此,锁闩接合部件48与棘爪43的 限制部44碰撞。但是,锁定机构40构造成使得第一线与第二线基本上成直角,第一线连接锁闩42 的枢轴42c的中心与锁闩接合部件48和限制部44相互面对的位置,第二线连接棘爪43的 枢轴43c的中心与锁闩接合部件48和限制部44相互面对的位置,因此载荷经由棘爪43的 枢轴43c的中心从锁闩42传递至棘爪43。因此,棘爪43的枢轴43c未枢转地可靠地接收 从锁闩42传递的载荷,并以稳定方式限制锁闩42在解锁位置方向上的枢转。接着,将说明解锁通过锁定机构40锁定在乘坐位置的座垫11的操作。为了解锁 座垫11,由释放部件47逆时针枢转棘爪43,以便清除锁闩42的锁闩接合部件48和棘爪43 的限制部44相互接触的状态。首先,闭合操作开关,并通过第一驱动单元5将位于直立位置并协同释放部件47 移动的座椅靠背12的侧部17a向前倾斜(参见图11)。同时,或者过一会儿,第二驱动单 元6开始驱动座垫11沿收起位置的方向移动。由控制单元3调整和控制操作座椅靠背框 架17和座垫11的定时,以使座椅靠背框架17和座垫11不相互干涉。然后,如图11所示,释放部件47绕座椅靠背12的枢转中心枢转,并且接合面47a 逐渐与棘爪43的棘爪接合部件49的外周面接触。此时,释放部件47和座椅靠背12相对 于轴87以略微偏心的方式绕轴87枢转。但是,释放部件47形成为允许接合面47a具有预 定长度,因此接合面47a逐渐可靠地与棘爪接合部件49的外周面接触。当座椅靠背12进 一步前倾时,接合面47a推动棘爪接合部49,由此棘爪43绕枢轴43c朝释放位置枢转。当 座椅靠背12更进一步地前倾时,锁闩42和棘爪43到达图12所示的解锁点,在此锁闩42 的锁闩接合部48逐渐远离棘爪43的限制部44。此时,锁闩42已经朝解锁位置枢转图12 所示的预定角度。随着锁闩42枢转,座垫11朝收起位置向后移动,控制滑动部件16以便 不与锁闩42的接合开口部42a接合,因此不阻止锁闩42枢转。当座椅靠背12进一步前倾 时,锁闩42到达图13所示的解锁位置,接合开口部42a逐渐沿导槽28的方向定向打开,即 沿座垫11的收起位置的方向。由此,解锁座垫11。当座椅靠背12进一步前倾时,与释放部件47的接合面47a接触的棘爪接合部件 49移动以便逐渐接触释放部件47的曲形保持面47b,如图14所示。然后,棘爪偏置部件46 偏置棘爪43,以便抵靠释放部件47的曲形保持面47b推动棘爪接合部件49,由此释放部件 47稳定地保持在释放位置。因此,解锁座垫11之后,在滑动部件16由导槽28向后引导的同时座垫11移动到 收起位置,座椅靠背12完全前倾。由此座椅10收起。接下来,将说明将座垫11从收起位置移动至乘坐位置的操作。首先,当闭合返回 操作开关时,座椅靠背12开始从前倾位置朝直立位置枢转。因此,与座椅靠背12协同移动 的释放部件47开始绕座椅靠背12的轴87顺时针枢转。当释放部件47进一步枢转时,已 推动释放部件47的曲形保持面47b的棘爪43的棘爪接合部件49逐渐远离曲形保持面47b 并逐渐与接合面47a接触(参见图13)。
当释放部件47进一步顺时针枢转且棘爪43朝限制位置顺时针枢转时,锁闩42的 锁闩接合部件48逐渐与棘爪43的侧壁接触,即棘爪43的外周部,该外周部垂直于棘爪43 的限制部44。当棘爪43朝限制位置进一步枢转时,锁闩42的锁闩接合部件48经过解锁起 点(即解锁点)并以锁闩接合部件48骑在限制部44上的方式逐渐与棘爪43的限制部44 接触,由此到达锁定位置。此时,座垫11由第二驱动单元6驱动并在锁闩42逐渐进入锁定 位置之前向前移动。同时,滑动部件16由沿导槽28的收起位置的方向开口的锁闩接合开 口部42a逐渐可接合地接收。然后,滑动部件16停止,向前推动接合开口部42a的突出部 42f的后端面和导槽28的前端部。从上述描述中清楚地看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沿收起位置方向的载荷施加到位 于乘坐位置的座垫11上时,与座垫11协同枢转的锁闩42的锁闩接合部件48逐渐与棘爪 43的限制部44接触,阻止锁闩42枢转,即锁定座垫11,并限制在收起位置移动。当解锁座 垫11时,与前倾的座椅靠背12协同枢转的释放部件47推动棘爪接合部件49以使棘爪43 枢转,由此锁闩42的锁闩接合部48逐渐远离棘爪43的限制部44。因此,通过以低成本而 不提供解锁电动机而获得的简单结构来锁定和解锁座垫11。因此,减小了锁定机构的尺寸, 这提供了设计灵活性。另外,当座垫11位于乘坐位置时,在正常锁定状态下,滑动部件16、 16中的每一个与导槽28的前端部接触并通过第二驱动单元6保持在该状态,由此锁定座垫 11。因此,允许在锁闩接合部件48和棘爪43的限制部44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通过吸收 组装期间产生的偏差改善可组装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锁闩接合部件48和棘爪43的限制部44相互接触并因此限制 锁闩42枢转时,经由锁闩接合部件48施加到棘爪43上的锁闩42的枢转载荷经过棘爪43 的枢轴43c的中心。因此,当有大载荷施加于座垫框架13上时,棘爪43不枢转地稳定地接 收该大载荷,由此可靠地阻止座垫框架13沿收起位置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座垫11位于乘坐位置时,座垫11的滑动部件16定位在最上 部,棘爪43定位在最下部,锁闩42竖向地设置在滑动部件16和棘爪43之间。因此,滑动 部件16由锁闩42从下方以悬臂似的方式支承,并保持在接合开口部42a内,这节省了滑动 部件16之上的空间。另外,锁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47以锁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 47中至少一个与锁闩42、棘爪43和释放部件47中至少另一个在车辆的横向上部分重叠的 方式布置。因此,锁定机构40相对于车辆的竖向可安装在小的空间内,这进一步节省的空 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5仅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17a、17a之一上用于致 动座椅靠背12移动。但是,比如,第一驱动单元5的驱动力可经由连接两个座椅靠背框架 17a、17a的扭转杆传递至座椅靠背框架17a、17a的另一个,以致动座椅靠背12前倾。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应用于旅行车、小型货车及类似车辆的最后排座椅。但 是,本公开也可应用于其它类型车辆的座椅。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包括座垫框架(13),所述座垫框架(13)通过第二电动机(100)的驱动在乘坐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座椅靠背框架(17),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7)通过第一电动机(80)的驱动在直立位置和前倾位置之间枢转;一对连杆(24、24),所述一对连杆(24、24)沿所述车辆的横向设置在所述座垫框架(13)的两个端部,每个连杆(24)的一端适于枢转地连接到车辆地板(14)上,每个连杆(24)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座垫框架(13)的前部;引导部件(26),所述引导部件(26)适于布置在所述车辆地板(14)上,并且所述引导部件(26)包括形成为在所述乘坐位置和所述收起位置之间延伸的导槽(28)和沿所述车辆的纵向形成的引导壁部件(26);滑动部件(16),所述滑动部件(16)布置在所述座垫框架(13)的后端部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形成在所述引导部件(26)上的所述导槽(28)接合;锁闩(42),所述锁闩(42)以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引导壁部件(26a)处,并且所述锁闩(42)包括与所述滑动部件(16)接合和脱离接合的接合开口部(42a),当所述锁闩(42)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滑动部件(16)与所述接合开口部(42a)脱离接合,在所述座垫框架(13)向所述乘坐位置运动期间,所述滑动部件(16)与所述接合开口部(42a)接合并将所述锁闩(42)枢转至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锁闩(42)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滑动部件(16)锁定在所述导槽(28)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接合开口部(42a)之间,所述导槽(28)的所述一个端部定位为比所述导槽(28)的另一个端部更接近所述乘坐位置;锁闩接合部件(48),所述锁闩接合部件(48)与所述锁闩(42)一体地形成;锁闩偏置部件(45),所述锁闩偏置部件(45)沿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的方向偏置所述锁闩(42);棘爪(43),所述棘爪(43)以可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引导壁部件(26a)上,并包括限制部(44),当所述棘爪(43)位于所述限制位置时,所述限制部(44)在与所述锁闩接合部件(48)之间留有微小间隙的情形下面向所述锁闩接合部件(48),以限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锁闩(42)沿着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方向枢转,当所述棘爪(43)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限制部(44)允许所述锁闩(42)沿着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方向枢转;棘爪接合部件(49),所述棘爪接合部件(49)与所述棘爪(43)一体地形成;棘爪偏置部件(46),所述棘爪偏置部件(46)沿着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的方向偏置所述棘爪(43);以及释放部件(47),所述释放部件(47)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7)上,并且所述释放部件(47)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7)正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前倾位置枢转时推动所述棘爪接合部件(49)以将所述棘爪(43)旋转至所述释放位置并将所述棘爪(43)保持在所述释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其中,当所述锁闩(42)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且所述棘爪(43)位于所述限制位置时,连接所述锁闩接合部件 (48)同所述限制部(44)相互面对的位置和所述锁闩(42)的枢轴(42c)的中心的第一线与 连接所述锁闩接合部件(48)同所述限制部(44)相互面对的位置和所述棘爪(43)的枢转 中心(43c)的中心的第二线形成大致的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滑动部 件(16)定位在最上部,所述棘爪(43)定位在最底部,当所述滑动部件(16)被锁定在所述 导槽(28)的定位为更接近所述乘坐位置的所述一个端部处时,所述锁闩(42)竖向地设置 在所述滑动部件(16)和所述棘爪(43)之间,并且当所述锁闩(42)、所述棘爪(43)和所述释放部件(47)中至少一个或没有任何一个正 在枢转时,所述锁R (42)、所述棘爪(43)和所述释放部件(47)以所述锁円(42)、所述棘 爪(43)和所述释放部件(47)中至少一个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与所述锁闩(42)、所述棘爪(43)和所述释放部件(47)中至少另一个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可收起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包括座垫框架(13)、座椅靠背框架(17)、导槽(28)、包含接合开口部(42a)的锁闩(42)、滑动部件(16)、棘爪(43)以及用于旋转棘爪(43)的释放部件(47),当锁闩(42)位于解锁位置时滑动部件(16)从接合开口部(42a)脱离接合,在座垫框架(13)移动到乘坐位置期间滑动部件(16)与接合开口部(42a)接合,当锁闩(42)位于锁定位置时滑动部件(16)锁定在导槽(28)和接合开口部(42a)之间,棘爪(43)用于当棘爪(43)位于限制位置时限制锁闩(42)枢转并在棘爪(43)位于释放位置时允许锁闩(42)枢转。
文档编号B60N2/30GK101992711SQ20101026038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小久保基裕, 岩佐和也, 早原宏明, 藤泽英树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