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07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水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轮胎 的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轮胎的挡水装置都设在轮胎的后方或前、后方或前、后方和上方,用于 遮挡车辆雨天行驶时轮胎甩出而四处飞溅的污水及水雾,以免影响其他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国专利局在2008年1月23日公开的一份CN201009687Y号文献,该文献名称为 《一种汽车轮胎的挡水装置》,文献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的挡水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置于 轮胎后方和/或前方的挡水板,且轮胎的侧面还设有向外伸出的弧形挡水板,弧形挡水板 与后方、前方挡水板之间通过平滑的过渡板连接。但以上这些挡水装置都存在无法遮挡住 车辆行驶中被轮胎压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对过往行人或车辆造成伤害的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遮挡从车辆轮胎下面飞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 帘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杜绝从车辆轮胎下面飞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对过往行人或车辆 造成伤害的轮胎挡水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挡水装置,包括挡水 板,所述挡水板位于轮胎外侧下方,挡水板上端与支撑架的一端相连,支撑架的另一端与车 体相连。挡水板位于轮胎外侧下方可以遮挡住车辆行驶中轮胎压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避 免对过往行人或车辆造成伤害,从而也可避免引发其他交通事故的发生;挡水板通过支撑 骨架与车体上的悬柱连接可以使得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的更加稳固。作为优选,所述挡水板下端向外侧倾斜,倾斜角度为20°飞0°,挡水板由挡水骨 架和与挡水骨架固定连接的挡水条组成。挡水板下端向外侧倾斜20° 50°,使得挡水或 挡小石子的范围更大,且不会与轮胎产生刮擦;将挡水板分为挡水骨架和挡水条两部分,挡 水骨架位于挡水板的上部,挡水骨架采用刚性材料制成,这样对挡水条进行支撑,避免车辆 高速行驶中挡水条飘起来失去挡水或挡小石子的功能,挡水条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这样可 以避免对车辆旁边的行人或车辆或路边物件或不平路面产生刮擦而引发交通事故。作为优选,所述挡水板(1)向外倾斜角度为30°。这样可以将挡水板对车旁行人、 车辆、路边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高速行驶中也不会与轮胎产生刮擦。作为优选,所述挡水骨架通过固定螺钉和挡水条螺接,挡水骨架下端设有与固定 螺钉相配的螺纹孔,挡水条在挡水骨架的螺纹孔相应位置上设有与固定螺钉相配的通孔。 挡水骨架和挡水条通过螺纹连接,这样更换作为易损件的挡水条方便、快捷。作为优选,所述挡水骨架螺纹孔和挡水条通孔数量都为5个。挡水骨架和挡水条 用五个固定螺钉固定,可以使得挡水条固定的更加牢固,不易被车辆高速行驶中的风损坏。[0010]作为优选,所述挡水骨架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滚轮,滚轮的直径大于 挡水骨架的厚度。当挡水板受到侧向外力的作用,支撑骨架发生弹性变形,挡水骨架向轮胎 靠近,因为滚轮的直径大于挡水骨架的厚度,所以滚轮首先与轮胎接触摩擦滚动,对挡水骨 架产生向外的支撑力以保持挡水骨架不会与轮胎产生刮擦而损伤轮胎。作为优选,所述所述挡水骨架上的第二通孔为方形通孔,滚轮的中心轴固定在方 形通孔相对的两个侧壁中心上。为了加大滚轮与轮胎的接触面积以改善滚轮与轮胎间的受 力状况,将滚轮设计成圆柱形,圆柱形过圆心的纵切面为方形,所以为了与滚轮相配,将挡 水骨架上的通孔设计为方形通孔。作为优选,所述挡水骨架上的方形通孔和滚轮数量都为3个,3个方形通孔中心位 于轮胎同心圆弧上,3个中心轴的轴向中心线与轮胎的轴向中心线相交。滚轮数量3个,滚 轮左、右对称,均勻分布,这样可以改善滚轮的受力状况,并使挡水板可以获得足够抗扭能 力;滚轮中心轴的轴向中心线与轮胎的轴向中心线相交,这样滚轮与轮胎接触点的滚动方 向协调一致,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延长滚轮与轮胎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挡水骨架下端与挡水条相接处的厚度小于挡水骨架上端的厚度。 这样挡水骨架与挡水条之间可以平滑过渡,使得外观和谐美观且节省材料。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由多根U形管、多根直管和抱箍交叉焊接而成支撑骨架结 构,支撑架的一端与挡水骨架上端的连接为焊接连接,支撑架另一端的抱箍与车体上的悬 柱螺纹连接。支撑架的一端与挡水骨架上端采用焊接连接,这样工艺简单,制造方便;支撑 架的另一端通过抱箍与车体上的悬柱螺纹连接。这样组装、拆卸、更换挡水板可以快捷、方 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轮外侧下方设挡水板,可以杜绝从车辆轮胎下面 飞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对过往行人或车辆造成伤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 说明实施例一种轮胎挡水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轮胎挡水装置由挡水骨架5、挡 水条4、支撑架8、滚轮2、固定螺钉3组成。在梯形钢板上边沿设与轮胎7同心的圆弧,在 梯形钢板中间设3个与塑胶材料制成的滚轮2相配的方形通孔,使每个方形通孔其中一对 侧壁中心线通过轮胎7轴向中心线,3个方形通孔中心位于轮胎7同心圆弧上,将滚轮2的 中心轴6焊接在方形通孔一对侧壁中心,使中心轴6的轴向中心线在轮胎7的径向上,在梯 形钢板下端设一条厚度为钢板一半的连接部12,在连接部12上端绞出与固定螺钉3相配 的螺纹孔,使螺纹孔左右对称均勻分布,再将连接部12下端折边,折边外翻倾角30°,这 样梯形钢板就制成了挡水骨架5 ;用橡胶材料制成与连接部12相配的挡水条4,挡水条4上端在连接部12螺纹孔相应位置钻出与固定螺钉3相配的通孔,在挡水条4下端裁出直径大 于轮胎7的圆弧,挡水条4下端的圆弧与挡水条4两侧边圆弧过渡;用固定螺钉3穿过挡水 条4上的通孔拧紧在挡水骨架5的螺纹孔上,将挡水条4和挡水骨架5螺接固定制成挡水 板1 ;用多根U形管、多根直管和抱箍11交叉焊接制成支撑架8 ;将支撑架8上的抱箍套在 车体的悬柱9上用紧固螺钉10拧紧固定,再将支撑架8的另一端焊接在挡水骨架5上沿圆 弧处,使挡水板1位于轮胎7外侧下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一种轮胎挡水装置,包括挡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1)位于轮胎(7)外侧下方,挡水板(1)上端与支撑架(8)的一端相连,支撑架(8)的另一端与车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1)下端向外侧倾 斜,倾斜角度为20°飞0°,挡水板(1)由挡水骨架(5)和与挡水骨架(5)固定连接的挡水 条(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1)向外倾斜角 度为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骨架(5)通过固定螺 钉(3)与挡水条(4)螺纹连接,挡水骨架(5)下端设有与固定螺钉(3)相配的螺纹孔,挡水 条(4)在挡水骨架(5)的螺纹孔相应位置上设有与固定螺钉(3)相配的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骨架(5)的螺纹孔和挡 水条(4)的第一通孔数量都为5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骨架(5)上设有第 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滚轮(2),滚轮(2)的直径大于挡水骨架(5)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骨架(5)上的第二通孔 为方形通孔,滚轮(2)的中心轴(6)固定在方形通孔相对的两个侧壁中心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骨架(5)上的方形通孔 和滚轮(2)数量都为3个,3个方形通孔中心位于轮胎(7)同心圆弧上,3个中心轴(6)的轴 向中心线与轮胎(7)的轴向中心线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骨架(5)下端与挡 水条(4)相接处的厚度小于挡水骨架(5)上端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由多根U形管、 多根直管和抱箍(11)交叉焊接而成支撑骨架结构,支撑架(8 )的一端与挡水骨架(5 )上端 的连接为焊接连接,支撑架(8)另一端的抱箍(11)与车体上的悬柱(9)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水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挡水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遮挡从车辆轮胎下面飞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杜绝从车辆轮胎下面飞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对过往行人或车辆造成伤害的轮胎挡水板。本实用新型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轮胎外侧下方,挡水板上端与支撑骨架的一端相连,支撑骨架的另一端与车体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杜绝从车辆轮胎下面飞射出来的小石子或水帘对过往行人或车辆造成伤害。
文档编号B60C19/00GK201703205SQ2010201679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刘强, 宋百忠, 李书福, 杨健, 王海林, 肖俊香,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