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74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固定在车身侧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后座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构成安全气囊组件的组件外壳经由安装托架而被固定在后部车轮罩的内板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35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上所述的后座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当由于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特别是侧面柱碰撞(pole side impact)等时)的冲击而使安全气囊组件的安装部(固定部)发生变形时,有时安全气囊组件的姿态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安全气囊组件的姿态发生变化之前使侧面安全气囊展开。但是,由于在如上所述那样安全气囊组件被固定在后部车轮罩上的情况下,固定部在碰撞初期易于发生变形,因此存在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上的富余量较少的问题。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确保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上的富余量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具备:儿童座椅固定部件,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于车辆的后部座椅中的后部座椅靠背的下方侧,并被固定于车身或者座椅框架上,而且设置有儿童座椅固定用的固定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呈长条状;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安全气囊组件,并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使被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中的侧面安全气囊朝向落座于所述后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直接或经由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J L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安全气囊组件直接或经由刚性部件(金属制的部件等)而被固定在长条状的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在此,由于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被配置于乘员的腰部的附近、即后部座椅靠背的下方侧,并且被固定在车身或座椅框架上,因此与安全气囊组件经由托架而被固定在后部车轮罩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配置在靠近乘员一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且,由于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相对于车辆的侧面碰撞而发挥较高的刚性,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组件的固定部不易受到变形。由此,由于在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组件的姿态不发生变化,或者能够确保从发生侧面碰撞起到安全气囊组件的姿态发生变化为止的时间较长,因此能够确保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上的富余量。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后部座椅靠背具有主体部和侧面座椅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被设置在所述侧面座椅部内,所述主体部被设定为能够相对于车身而绕下端部倾倒,所述侧面座椅部相对于该主体部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被固定于车身侧。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后部座椅靠背被设定为,作为其主体部能够相对于车身而绕下端部倾倒的可倒式的部件。此外,相对于后部座椅靠背的主体部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后部座椅靠背的侧面座椅部,并且在该侧面座椅部内设置有安全气囊组件。由于该侧面座椅部被固定于车身侧,因此在使后部座椅靠背的主体部相对于车身而倾倒时,安全气囊组件不会相对于车身而位移。由于以此方式能够使安全气囊组件相对于车身而保持静止状态(固定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安全气囊组件或与其连接的线束等发生损伤。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下端部直接或经由所述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安全气囊组件的下端部直接或经由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由此,由于能够良好地确保被配置于乘员的腰部附近的安全气囊组件的下端部的支承刚性,因此能够良好地支承侧面安全气囊的下部侧向乘员的腰部的侧方膨胀展开时的反力。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侧面座椅部具有树脂制的座椅框架,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具有充气装置并且在配置有所述充气装置的高度的区域中被结合固定在所述座椅框架上,所述充气装置通过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产生气体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安全气囊组件在配置有充气装置的高度的区域中被结合固定在设置于侧面座椅部上的树脂制的座椅框架上。由此,能够通过树脂制的座椅框架而良好地支承来自通过充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而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反力。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与重叠于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刚性部件一起被结合固定在所述座椅框架上,并且所述刚性部件的下端侧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安全气囊组件与重叠于树脂制的座椅框架的刚性部件(金属板等)一起被结合固定在该座椅框架上。因此,能够通过该刚性部件来加强树脂制的座椅框架。而且,由于该刚性部件的下端侧被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因此能够提高该刚性部件及被结合固定在树脂制座椅框架上的安全气囊组件的支承刚性。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5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经由所述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并且,所述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加固衬布,所述加固衬布的一端侧被连结在所述刚性部件上,而另一端侧被缝合在所述后部座椅靠背的表皮的缝合部上,并且通过经由该加固衬布而作用于所述缝合部上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而使所述缝合部破裂,从而在所述后部座椅靠背上形成用于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开口。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将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向后部座椅靠背的表皮的缝合部传递的加固衬布的一端侧,被连结在固定于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的刚性部件上。因此,能够通过刚性部件而良好地支承作用于加固衬布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加固衬布的一端侧被卡止在卡止金属件上,且所述卡止金属件与所述刚性部件一起被结合固定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上。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由于卡止有加固衬布的一端侧的卡止金属件与刚性部件一起被结合固定在安全气囊组件上,因此能够提高该结合固定部的刚性。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7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侧向下方侧延伸出的所述刚性部件的延伸部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并且所述延伸部被形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由于从安全气囊组件侧向下方侧延伸出的、被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的刚性部件的延伸部被形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因此能够在确保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延伸部(刚性部件)的刚性的同时,实现刚性部件的轻量化。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为,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8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通过管材而形成,并且所述刚性部件被结合固定在结合用金属件上,且所述结合用金属件被固定接合在所述管材上。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由于用于对刚性部件进行结合固定的结合用金属件被固定接合在构成儿童座椅固定部件的管材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刚性部件向儿童座椅固定部件的结合固定。发明效果如上文说明的那样,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确保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上的富余量。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防止安全气囊组件或与其连接的线束等发生损伤。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良好地支承侧面安全气囊的下部侧向乘员的腰部的侧方膨胀展开时的反力。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通过树脂制的座椅框架而良好地支承来自侧面安全气囊的反力。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提高安全气囊组件的支承刚性。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通过刚性部件而良好地支承作用于加固衬布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提高安全气囊组件与刚性部件之间的结合固定部的刚性。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在确保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刚性部件的刚性的同时,实现刚性部件的轻量化。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实施刚性部件向儿童座椅固定部件的结合固定。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而构成的后部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后部座椅的侧视图。图3为构成图1所示的后部座椅靠背的侧面座椅部的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沿着图2的4-4线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图5为表示沿着图2的5-5线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表示沿着图2的6-6线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图7为表示沿着图1的7-7线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10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方向,附图中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方向,附图中箭头标记IN表示车宽内侧方向。如图1及图2所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10的后部座椅12具备:后部座椅坐垫14,其对乘员11的臀部及大腿部进行支承;后部座椅靠背16,其对乘员11的腰部及背部进行支承。另外,根据车型而在后部座椅靠背16的上端部处设置有头枕。在后部座椅靠背16的下端部的下侧,配置有与ISOFix(国际标准化机构统一了固定装置的大小及安装方法后的规格)方式对应的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通过高强度的管材而形成,并且以使其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状态而配置。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及长度方向中间部处,通过焊接等而固定接合有安装托架20,这些安装托架20通过螺栓及螺母而被结合固定在车身的后部地板21上(参照图2)。如图1所示,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长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在相邻的安装托架20之间分别有两处)处,通过焊接等而预先固定接合有用于对应ISOFix方式的作为固定部的撞板22。当俯视观察时,撞板22成为将开口部朝向车辆后方的大致口字形状,且与未图示的被设置于儿童座椅的下端部上的长条状的固定装置卡合。由此,在儿童座椅上作用有朝向车身前方的惯性力时,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对朝向车辆前方的载荷进行支承,从而阻止儿童座椅向车辆前方的移动。另一方面,上文所述的后部座椅靠背16为分割可倒式的后部座椅靠背,并具有左右一对主体部24和左右一对侧面座椅部26,所述左右一对主体部24被设定为能够相对于后部地板21而倾倒,所述左右一对侧面座椅部26相对于这些主体部2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车辆的车门侧)。左右一对主体部24分别具备未图示的金属制的座椅框架,并且以各个框架的下端部能够相对于安装托架20的上端部而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连结。由此,后部座椅靠背16被设定为能够向后部座椅坐垫14侧倾倒。另外,在通常时,通过被配置于各个主体部24的两侧部的背侧的锁止机构(省略图示),从而使主体部24和车身侧结构部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被连结。另一方面,左右一对侧面座椅部26分别具备树脂制的座椅框架28 (参照图3)。座椅框架28通过设置于上部侧的爪部28A被卡在车身侧结构部件上,并且设置于下端侧的结合部28B被结合固定在车身侧结构部件上,从而被固定在车身上。如图4至图6所示,在该座椅框架28的车辆前方侧安装有由聚氨酯泡沫等的发泡体构成的衬垫30,且该衬垫30的表面被表皮32所覆盖。在该表皮32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缝合部34。此外,在上述的座椅框架28上设置有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被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开口的纵长的大致箱体形状。在该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中安装有构成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6的主要部分的安全气囊组件38。如图4至图6所示,安全气囊组件38具备:组件外壳40,其被嵌入至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中;侧面安全气囊42 (在图4至图6中仅图示了一部分),其以折叠状态被收纳于该组件外壳40内;作为气体产生单元的圆柱形状的充气装置44,其在侧面碰撞时在侧面安全气囊42内产生气体;作为整流单元的扩散器46,其包围该充气装置44。另外,在图4至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截面的剖面线。组件外壳40被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开口的纵长的大致箱体形状,并且以其底壁部40A与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底壁部28C1抵接的状态而配置。侧面安全气囊42通过预定的折叠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折皱折叠)而被折叠,并且被包装材料48覆盖而保持形状。该包装材料48在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展开时容易破裂。另外,在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中一般具有卷筒折叠和折皱折叠,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折叠易于解开的折皱折叠来进行折叠,但也可以用卷筒折叠来进行折叠,还可以组合卷筒折叠和折皱折叠来进行折叠。另一方面,充气装置44及扩散器46被配置于被折叠的侧面安全气囊42的内部。如图2所示,充气装置44以侧面座椅部26的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且在其长度方向一端部(在此为下端部)上形成有多个气体喷出孔。此外,在充气装置44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在此为上端部)上形成有作为点火装置的引爆管及点火剂。在引爆管上电连接有被配置于控制盒的下方等处的安全气囊ECU,并且在该安全气囊ECU上电连接有被配置于车身的侧部的侧面碰撞传感器。当该侧面碰撞传感器检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状态时,将向安全气囊ECU输出检测信号。在安全气囊ECU中,实施是否使侧面安全气囊42工作的判断,并当判断为侧面安全气囊工作时,向引爆管通以预定电流而使点火剂点火。由此,从被设置于充气装置44上的多个气体喷出孔中喷出气体。另外,也可以使用高压气体封入型的充气装置来代替气体发生剂封入型的充气装置44。如图4所示,上文所述的充气装置44被扩散器46所覆盖并且在未图示的位置处被固定在扩散器46上。该扩散器46对从充气装置44喷出的气体进行整流之后向侧面安全气囊42内供给。在该扩散器46上设置有上下一对双头螺栓50、52 (参照图4及图5)。上侧的双头螺栓50贯穿侧面安全气囊42、组件外壳40的底壁40A、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底壁28C1,并且贯穿金属板54 (刚性部件)及卡止金属件56,而且其顶端侧与螺母58螺合,其中,所述金属板54被重叠在该底壁28C1的后表面上,所述卡止金属件56被重叠在该金属板54的后表面上。由此,扩散器46的上部侧与组件外壳40、金属板54、及卡止金属件56一起被结合固定在座椅框架28上,并在扩散器46和组件外壳40的底壁部40A之间夹持有侧面安全气囊42。此外,安全气囊组件38在配置有充气装置44的高度的区域中被结合固定在座椅框架28上。在此,如图2所示,上文所述的金属板54具有框架加强部54A和托架部54B (延伸部),所述框架加强部54A沿着侧面座椅部26的上下方向而被形成为长条状,且与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底壁28C1的除下端部之外的大致整个区域重叠并在侧面观察时呈直线状,所述托架部54B向框架加强部54A的下方侧延伸出。框架加强部54A的上部侧及上下方向中间部被形成为截面L字状,且具备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起朝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出的凸缘状部54C。该凸缘形状部54C使框架加强部54A(金属板54)的弯曲刚性提高,并且通过该框架加强部54A而加强了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此外,上文所述的卡止金属件56是通过将金属制的板材弯曲加工成L字状而形成的,且以基端侧被重叠在框架加强部54A上的方式被结合固定在座椅框架28上。卡止金属件56的顶端侧在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出。在该卡止金属件56的顶端侧形成有插穿孔56A,所述插穿孔56A供被形成为带状的上侧加固衬布60的一端侧插穿。上侧加固衬布60是由与表皮32相比不易伸长的布形成的,且其向插穿孔56A的插穿前后的部分被重叠并缝合在一起。由此,上侧加固衬布60的一端侧被卡止于卡止金属件56上,并且经由该卡止金属件56而被连结(卡止)在框架加强部54A及座椅框架28上。上侧加固衬布60的另一端侧插穿于形成在座椅框架28上的开口 28D中,且被共同缝制在设置于表皮32上的缝合部34上。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42膨胀展开时,上侧加固衬布60将由于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而伸展。由此,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将集中在缝合部34中的缝合有上侧加固衬布60的另一端侧的部位处,以使缝合部34从该部位起破裂。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被设置于扩散器46上的下侧的双头螺栓52贯穿侧面安全气囊42、及组件外壳40的底壁40A,而且顶端侧与螺母62螺合。由此,扩散器46的下部侧被结合固定在组件外壳40上,并且在扩散器46和组件外壳40的底壁部40A之间夹持有侧面安全气囊42。另外,在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底壁28C1、及框架加强部54A上,形成有与螺母62相比为大直径的贯穿孔,从而螺母62及双头螺栓52以相对于底壁28C1及框架加强部54A非接触的状态被配置。
此外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下端部侧,在贯穿了组件外壳40的底壁40A、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底壁28C1、框架加强部54A、及卡止金属件66、68的螺栓70的顶端侧螺合有螺母72。由此,组件外壳40与框架加强部54A的上端部及卡止金属件66、68 —起被结合固定在座椅框架28上。另外,框架加强部54A的下部侧被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截面呈大致U字状),且具备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起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出的凸缘状部54D。通过该凸缘状部54D及凸缘状部54C,从而提高了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框架加强部54A的刚性。在此,上文所述的卡止金属件66、68是通过将金属制的板材弯曲加工成L字状而形成的,且两者以卡止金属件66的基端侧被重叠在框架加强部54A上并且在该卡止金属件66的基端侧上重叠了卡止金属件68的基端侧的状态,被结合固定在框架加强部54A及座椅框架28上。卡止金属件66的顶端侧在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出,并且卡止金属件68的顶端侧在安全气囊组件安装部28C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出。在这些卡止金属件66、68的各个顶端侧形成有插穿孔66A、68A,所述插穿孔66A、68A供被形成为带状的下侧加固衬布74、76的一端侧插穿。下侧加固衬布74、76是由与表皮32相比不易伸长的布而形成的,且向插穿孔66A、68A的插穿前后的部分被重叠并缝合在一起。由此,下侧加固衬布74、76的一端侧被卡止在卡止金属件66、68上,并且经由这些卡止金属件66、68而被连结(卡止)在框架加强部54A及座椅框架28上。下侧加固衬布66的另一端侧插穿于形成在座椅框架28上的开口 28E中,且被共同缝制在设置于表皮32上的缝合部34上。此外,下侧加固衬布68的另一端侧从衬垫30和表皮32之间穿过并向缝合部34侧延伸出,且被共同缝制在缝合部34上。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42膨胀展开时,通过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而使下侧加固衬布74、76伸展。由此,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将集中在缝合部34中的缝合有下侧加固衬布74、76的另一端侧的部位处,以使缝合部34从该部位起破裂。另一方面,上述的托架部54B从框架加强部54A的下端起朝向车辆后方侧的斜下方侧一体地延伸出。该托架部54B与框架加强部54A的下部侧相同地,被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截面呈大致U字状),并且通过凸缘状部54C、54D,从而提高了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托架部54B的刚性。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托架部54B与框架加强部54A被分体形成并通过焊接等而被接合在一起。此外,该托架部54B的下部侧相对于上部侧而向车辆前方侧弯曲,且下端部相对于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长度方向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而被配置于车辆前方侦U。在构成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管材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处,通过焊接等而固定接合有结合用金属件78,所述结合用金属件78被形成为车辆后方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截面呈大致U字状)。如图7所示,在该结合用金属件78上固定接合有焊接螺母80,通过与该焊接螺母80螺合的螺栓82,从而将托架部54B的下端部结合固定在结合用金属件78上。由此,安全气囊组件38的下端部经由金属板54而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侧面碰撞传感器将向安全气囊ECU输出检测信号,并且安全气囊ECU使充气装置44进行工作。当充气装置44进行工作时,将在侧面安全气囊42内产生气体,以使侧面安全气囊42膨胀。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经由上侧加固衬布60及下侧加固衬布74、76而作用于侧面座椅部26的表皮32的缝合部34上,从而使该缝合部34破裂。由此,在侧面座椅部26的前表面侧将形成开口,侧面安全气囊42通过该开口而向乘员11的侧方(乘员11和未图示的车门之间)膨胀展开。由此,侧面安全气囊42保护乘员11免受侧面碰撞时的冲撞。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组件38经由金属板54而被结合固定在与ISOFix方式对应的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由于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在乘员11的腰部的附近、即后部座椅靠背16的下方侧处被固定在车身的后部地板21上,因此与安全气囊组件经由托架而被固定在后部车轮罩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38配置在乘员11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且,由于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相对于车辆的侧面碰撞而发挥较高的刚性,因此在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组件38的固定部不易受到变形。由此,由于能够将从发生侧面碰撞起到安全气囊组件38的姿态发生变化为止的时间确保为较长,因此能够确保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42展开的时间上的富余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座椅靠背16具有主体部24和侧面座椅部26,并在侧面座椅部26内设置有安全气囊组件38,其中,所述主体部24被设定为能够相对于车身而倾倒,所述侧面座椅部26相对于主体部2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由于侧面座椅部26被固定在车身上,因此当使后部座椅靠背16的主体部24相对于车身而倾倒时,安全气囊组件38不会相对于车身而位移。如此,由于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38相对于车身而保持为静止状态(固定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安全气囊组件38或与其连接的线束等发生损伤。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组件38的下端部经由金属板54而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由此,由于能够良好地确保被配置于乘员11的腰部附近的、安全气囊组件38的下端部的支承刚性,因此能够良好地支承侧面安全气囊42的下部侧向乘员11的腰部的侧方膨胀展开时的反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组件38在配置有充气装置44的高度的区域中,被结合固定在设置于侧面座椅部26中的树脂制的座椅框架28上。由此,能够通过树脂制的座椅框架28而良好地支承来自通过充气装置44所产生的气体而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42的反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组件38与被重叠在树脂制的座椅框架28上的金属板54的框架加强部54A —起被结合固定在该座椅框架28上。因此,能够通过该金属板54来加强树脂制的座椅框架28。而且,由于被设置于该金属板54上的托架部54B的下端部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因此能够良好地对树脂制座椅框架28进行支承,进而能够提高被结合固定在金属板54及树脂制座椅框架28上的安全气囊组件38的支承刚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向侧面座椅部26的表皮32的缝合部34传递的上侧加固衬布60、下侧加固衬布74、76的一端侧,与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的金属板54连结。因此,能够通过金属板54而良好地支承作用于上侧加固衬布60、下侧加固衬布74、76上的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力。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止有下侧加固衬布74、76的一端侧的卡止金属件66,68与金属板54 —起被结合固定在安全气囊组件38上,并且卡止有上侧加固衬布60的一端侧的卡止金属件56与金属板54 —起被结合固定在安全气囊组件38上,因此能够提高这些结合固定部的刚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安全气囊组件38向下方侧延伸出并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的托架部54B,被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因此能够在确保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托架部54B(金属板54)的刚性的同时,实现金属板54的轻量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构成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管材上固定接合有用于结合固定托架部54B的结合用金属件78,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金属板54向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结合固定。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具备结合用金属件78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金属板54向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固定结构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金属板54向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的结合部相对于安装托架20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该结合部相对于安装托架20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结构。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S卩,金属板54的托架部54B从安全气囊组件38侧向下方侧延伸出并且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托架部54B的配置及形状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S卩,卡止有上侧加固衬布60、下侧加固衬布74、76的一端侧的卡止金属件56、66、68,与金属板54—起被结合固定在安全气囊组件38等上,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卡止金属件56、66、68独立于金属板54而被结合固定在安全气囊组件38等上的结构。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备下侧加固衬布74、76及上侧加固衬布60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省略这些加固衬布的结构。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金属板54 —体地具备框架加强部54A和托架部54B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省略托架部54B或整个金属板54,并且将安全气囊组件38的组件外壳40向下方侧延长并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金属板54中省略与通过螺栓70及螺母72而实现的向安全气囊组件38的结合固定部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框架加强部54A的上部侧及上下方向中间部)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将框架加强部54A和托架部54B分离并分别固定在安全气囊组件38上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将安全气囊组件38固定在,被焊接于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的金属板(刚性部件)上。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金属板54被设定为刚性部件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至9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相对于车辆的侧面碰撞而发挥较高刚性的非金属的材料而形成的刚性部件的结构。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S卩,安全气囊组件38在配置有充气装置44的高度的区域中被结合固定在座椅框架28上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相对于座椅框架28的、安全气囊组件38的结合部的配置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侧面座椅部26具备树脂制的座椅框架28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侧面座椅部的座椅框架被设定为金属制的结构。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安全气囊组件38的下端部经由金属板54(刚性部件)而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及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安全气囊组件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经由刚性部件而被结合固定在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的结构。此外,刚性部件向儿童座椅固定部件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结合固定,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后部座椅靠背16设定为可倒式、且安全气囊组件38被设置于侧面座椅部26内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后部座椅的结构及安全气囊组件的配置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被固定在车身的后部地板21上的结构,但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在将后部座椅设定为能够向车辆前后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将儿童座椅固定部件固定在后部座椅坐垫的座椅框架上的结构。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此外,显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具备: 儿童座椅固定部件,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于车辆的后部座椅中的后部座椅靠背的下方侧,并被固定于车身或者座椅框架上,而且设置有儿童座椅固定用的固定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呈长条状; 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安全气囊组件,并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使被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中的侧面安全气囊朝向落座于所述后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直接或经由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后部座椅靠背具有主体部和侧面座椅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被设置在所述侧面座椅部内,所述主体部被设定为能够相对于车身而绕下端部倾倒,所述侧面座椅部相对于该主体部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被固定于车身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下端部直接或经由所述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侧面座椅部具有树脂制的座椅框架,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具有充气装置并且在配置有所述充气装置的高度的区域中被结合固定在所述座椅框架上,所述充气装置通过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产生气体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与重叠于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刚性部件一起被结合固定在所述座椅框架上,并且所述刚性部件的下端侧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经由所述刚性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并且,所述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加固衬布,且所述加固衬布的一端侧被连结在所述刚性部件上,而另一端侧被缝合在所述后部座椅靠背的表皮的缝合部上,并且通过经由该加固衬布而作用于所述缝合部上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而使所述缝合部破裂,从而在所述后部座椅靠背上形成用于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加固衬布的一端侧被卡止在卡止金属件上,所述卡止金属件与所述刚性部件一起被结合固定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侧向下方侧延伸出的所述刚性部件的延伸部被固定在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上,并且所述延伸部被形成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儿童座椅固定部件通过管材而形成,并且所述刚性部件被结合固定在结合用金属件上,所述结合用金属件被固定接合在所述管材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确保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上的富余量的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在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10)中,安全气囊组件(38)经由金属板(54)而被结合固定在对应ISOFix方式的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上。由于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于后部座椅靠背(16)的下方侧被固定在车身的后部地板上,因此与安全气囊组件经由托架而被固定在后部车轮罩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38)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且,由于该儿童座椅固定部件(18)能够针对车辆的侧面碰撞而发挥较高的刚性,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组件(38)的固定部不易受到变形。
文档编号B60R21/207GK103108781SQ20108006907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
发明者深渡瀬修, 社本岳久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