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和具有上述的调节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05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和具有上述的调节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本发明还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指有自身装备动力驱动的车辆;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以及汽车和摩托车等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汽车和摩托车都是由燃油发动机提供动力;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于是人们正积极地开发着采用新能源驱动的车辆。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就是重要地方向之一。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组合电动车辆,它包括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电动摩托车能内置在电动汽车的尾部,申请人称该组合车辆为摩卡车。目前,汽车的尾部载重量均较低,前轴和后轴之间的距离也是根据载重量等信息设计的。电动摩托车的重量较重,当其置于电动汽车内时便大大地增加了后轴的负荷。显然,采用已有的汽车设计是无法满足摩卡车的设计要求和实际使用要求;而且,目前还没有人发现即解决上述存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通过本调节装置调节后轮位置进而满足车辆不同的载重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车辆包括车身和与后轮相连的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本调节装置位于悬架组件和车身之间,它包括连接悬架组件中连接板和车身且能使悬架组件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的车身上固定有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和悬架组件中连接板之间设有能将驱动件的驱动动作转换为悬架组件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的传动机构。后轮定位在悬架组件上,导向机构将悬架组件与车身相连,当车辆的载重量需要发生改变时,操纵驱动件,驱动件带动传动机构运动,进而使悬架组件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直至悬架组件到达所需的位置后停止对驱动件的操纵。当驱动件停止驱动悬架组件时, 悬架组件在传动机构和驱动件的作用下能相对于车身处于固定状态。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呈直杆状的滑轨和套设在滑轨上的直线轴承;所述的直线轴承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滑轨固定在悬架组件中连接板上。滑轨和直线轴承组成的导向机构能满足车辆载重负荷等要求,同时还具有生产成本低,运动稳定性和灵活高的优点。
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驱动件为油缸;所述的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车身上。采用油缸驱动具有驱动力足,满足驱动悬架组件等部件运动的要求。同时,采用油缸驱动还具有运动行程容易控制及运动平稳的优点。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传动机构为油缸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滑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滑轨的结构与活塞杆的结构接近,且采用油缸直接驱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本方案中的滑轨可直接为油缸的活塞杆。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直条状的滑轨和定位在滑轨内的条形滑块,所述的滑轨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滑块固定在悬架组件中连接板上。滑块和滑轨组成的导向机构满足悬架组件相对于车身的直线往复运动,它拥有比直线轴承更高的额定负载,同时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的电机壳体固定在车身上。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所述的丝杆与滑块相连接;所述的丝杆的一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丝杆和滑块通过螺纹连接,当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时滑块相对于丝杆轴向移动,进而实现悬架组件的移动。本丝杆还可以穿设在滑块的中心处,因此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同时,丝杆与滑块之间因为螺纹连接,于是两者之间还自锁功能的优点。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本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悬架组件中连接板和车身之间当悬架组件中连接板位于相对于车身所需位置时能将连接板定位与车身上的锁紧结构。设置锁紧结构是提高悬架组件与车身之间固定的牢固性;即避免了车辆在行驶时悬架组件相对于车身发生移动的现象,进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中,所述的锁紧结构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的铁芯上固连有一定位销;所述的悬架组件中连接板上至少开有两个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定位销和后轮所需定位位置均一一对应;所述的定位销能嵌入定位槽内。本锁紧结构采用销和槽配合实现锁死,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操纵电磁铁能带动定位销的运动,于是有效地提高了操纵地方便性。一种具有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所述的车辆包括车身和两组与两个后轮一一对应连接的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悬架组件中连接板和车身之间均设有一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在上述的具有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中,所述的悬架组件包括一连接轴,两组所述的悬架组件中连接轴通过一连杆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性能稳定的优点。本具有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能调节后轮的位置,进而满足该车辆满足不同载重的需求,同时使悬架组件始终承受较稳定的作用力,提高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纵的灵活性。


图1是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处于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轨;2、滑块;3、电机;4、丝杆;5、悬架组件;51、连接板;52、连接轴;6、 连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车辆包括车身、后轮和与后轮相连的悬架组件5,该车辆为汽车;悬架组件5包括连接板51和连接轴52。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设置于悬架组件5和车身之间,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导向机构、驱动件和传动机构。具体来说,本导向机构即能连接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和车身,又能使悬架组件5 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更具体来说,导向机构包括直条状的滑轨1和定位在滑轨1内的条形滑块2,滑轨1固定在车身上;滑块2固定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显然,滑轨1的纵向线与车身的纵向线平行,滑块2是仅能沿着滑轨1纵向滑动。传动机构设置在驱动件和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之间,传动机构能将驱动件的驱动动作转换为悬架组件5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4,丝杆4穿设在滑块2内且丝杆4的轴心与滑块2的纵轴线平行。作为最优方案,丝杆4穿设在滑块2的中心处。丝杆4与滑块2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当转动丝杆4时丝杆4能相对于滑块2轴向运动。驱动件为电机3 ;电机3壳体固定在车身上;丝杆4的一端与电机3转轴固定连接。本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和车身之间当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位于相对于车身所需位置时能将连接板51定位与车身上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电磁铁、定位销和定位槽。更具体来说,电磁铁固定在车身上,电磁铁的铁芯上固连有一定位销;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至少开有两个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销和后轮所需定位位置均一一对应;定位销能嵌入定位槽内。根据实际情况,定位槽还可以设置在滑块2上。同时,本实施给出的后轮所需定位位置为两个,那么连接板51上或滑块2上开有两个定位槽。根据实际情况,锁紧结构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替换。锁紧结构包括电磁铁、定位销和定位槽。车身上开有两个定位槽,电磁铁固定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电磁铁的铁芯上固连有一定位销;定位槽与定位销和后轮所需定位位置均一一对应;定位销能嵌入定位槽内。本调节装置还包括一安全保护装置,本安全保护装置包括E⑶和位于滑轨1两端的传感器,上述的电机3、两个传感器均与ECU电联接。当电机3驱动滑块2运动发生运动行程过量时,滑块2能触发对应一端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触发信号传输至ECU处,ECU处理上述的触发信号,并形成对应地控制电机3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电机3停止转动。一种具有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该车辆为摩卡车中的电动汽车。 车辆包括车身和两组与两个后轮一一对应连接的悬架组件5 ;每组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 和车身之间均设有一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悬架组件5包括一连接轴52,两组悬架组件5中连接轴52通过一连杆6相连接。连杆6呈“U”型,该结构即有效地将两组悬架组件5相连接;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悬架组件5相对于车身的平衡性。具有本调解装置的车辆是按以下步骤操纵的当电动摩托车进入电动汽车内前, 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加大后轴与前轴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载电动摩托车时的行驶要求。操纵电机3使其转动,电机3转轴带动丝杆4转动,丝杆4驱动滑块2相对于车身向后移动,直至后轮到达所需的位置,实现轴距加大。此时,其中一个定位槽与定位销位置相对;操纵电磁铁使电磁铁推动定位销,直至定位销的头部嵌入定位槽内,并保持该状态。为了提高自动化,电机3和电磁铁均与ECU相连,ECU控制电机3转动角度及控制电磁铁的运动。当电动摩托车离开电动汽车后,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减小后轴与前轴之间的间距以满足空载时的行驶要求。首先,通过操纵电磁铁使电磁铁拉动定位销,定位销的脱离定位槽,使悬架组件5能相对于车身自由地滑动;然后,控制电机3相对于轴距加长过程反向转动;电机3转轴带动丝杆4转动,丝杆4驱动滑块2相对于车身向后移动,直至后轮到达所需的位置,实现轴距减少。此时,其中另一个定位槽与定位销位置相对;操纵电磁铁使电磁铁推动定位销,直至定位销的头部嵌入定位槽内,并保持该状态。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导向机构包括呈直杆状的滑轨1和套设在滑轨1上的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固定在车身上;滑轨1固定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驱动件为油缸;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车身上。传动机构为油缸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滑轨1的一端固定连接。当操纵油缸时活塞杆轴向带动滑轨1轴向运动,实现改变前轴与后轴之间的间距。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滑轨1 ;滑块2 ;电机3 ;丝杆4 ;悬架组件5 ;连接板51 ;连接轴52 ;连杆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车辆包括车身和与后轮相连的悬架组件(5),其特征在于,本调节装置位于悬架组件( 和车身之间,它包括连接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 和车身且能使悬架组件( 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的车身上固定有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和悬架组件( 中连接板(51)之间设有能将驱动件的驱动动作转换为悬架组件(5)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的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呈直杆状的滑轨(1)和套设在滑轨(1)上的直线轴承;所述的直线轴承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滑轨(1)固定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为油缸; 所述的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传动机构为油缸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滑轨(1)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直条状的滑轨(1)和定位在滑轨(1)内的条形滑块O),所述的滑轨(1)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滑块O)固定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为电机 (3);所述的电机(3)壳体固定在车身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G),所述的丝杆⑷与滑块⑵相连接;所述的丝杆⑷的一端与电机(3)转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和车身之间当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位于相对于车身所需位置时能将连接板(51)定位与车身上的锁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结构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的铁芯上固连有一定位销;所述的悬架组件(5)中连接板(51)上至少开有两个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定位销和后轮所需定位位置均一一对应;所述的定位销能嵌入定位槽内。
9.一种具有上述的1 8中任意一项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包括车身和两组与两个后轮一一对应连接的悬架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悬架组件( 中连接板 (51)和车身之间均设有一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上述的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架组件( 包括一连接轴(52),两组所述的悬架组件( 中连接轴(5 通过一连杆 (6)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和具有上述的调节装置的车辆,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无法调节后轮与前轮距离的技术问题。本车辆后轮位置调节装置,车辆包括车身和与后轮相连的悬架组件,本调节装置位于悬架组件和车身之间,它包括连接悬架组件中连接板和车身且能使悬架组件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的车身上固定有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和悬架组件中连接板之间设有能将驱动件的驱动动作转换为悬架组件沿着车身纵轴线移动的传动机构。本发明能够调节车辆后轮的位置,进而满足车辆满足不同载重的需求,同时使悬架组件始终承受较稳定的作用力,提高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纵的灵活性。
文档编号B60G17/00GK102431409SQ20111032878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刘巍, 刘红刚, 席鹏东, 潘之杰, 胡志刚,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