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051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后桥通气塞。
背景技术
汽车后桥通气塞的作用是在堵塞后桥通气孔的同时还要保持后桥与外界处于通气状态,因此,现有汽车后桥通气塞通常包括由塞杆和塞头构成的塞体、防止外界灰尘颗粒反向流入的金属环及上盖,所述塞杆和塞头内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由于其结构不合理,使得其存在下述不足,1、后桥内的油雾极易沿通气道滴出并附着在后桥桥壳上,从而影响后桥的清洁和外观;2、当后桥涉水时,溅起的水花易沿通气道反向进入后桥内,导致后桥的齿轮油变质,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既可避免后桥内油雾滴出又可防止水花进入后桥内的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本发明包括由塞杆和塞头构成的塞体,所述塞杆和塞头内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设有第三通气道的通气连杆和一端与通气连杆一端连接并与第三通气道连通的软式吊管,所述通气连杆的另一端与塞头连接并与第二通气道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固定卡箍,所述通气连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卡箍与软式吊
管的一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塞杆还设有外螺纹。本发明通过设置通气连杆和软式吊管,可方便的将塞体的通气道出口端移至远离后桥桥壳的地方,从而既可避免后桥内油雾沿通气道滴出而污染后桥,又可防止水花沿通气道进入后桥内而致后桥的齿轮油变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塞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塞体(11-塞杆、111-第一通气道、112-外螺纹、12-塞头、121-第二通气道)、2_通气连杆Ol-第三通气道)、3_软式吊管、4-固定卡箍、5-后桥桥壳(51-后桥通气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包括由塞杆11和塞头12构成的塞体1、通气连杆2、软式吊管3和固定卡箍4,其中,所述塞杆11和塞头12内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气道111和第二通气道121,所述塞杆11还设有外螺纹112,所述通气连杆2内设有第三通气道21,所述软式吊管3采用橡胶软管,其一端通过固定卡箍4与通气连杆2 —端连接并与第三通气道21连通,所述通气连杆2的另一端与塞头12连接并与第二通气道121连通。
安装时,先通过塞杆11的外螺纹112将塞体1与后桥桥壳5的后桥通气孔51连接,然后将软式吊管3的另一端固定在远离后桥桥壳5的地方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包括由塞杆(11)和塞头(12)构成的塞体(1),所述塞杆(U)和塞头(1 内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气道(111)和第二通气道(1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设有第三通气道的通气连杆( 和一端与通气连杆( 一端连接并与第三通气道连通的软式吊管(3),所述通气连杆( 的另一端与塞头(1 连接并与第二通气道(1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卡箍G), 所述通气连杆O)的一端通过固定卡箍(4)与软式吊管(3)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杆(11)还设有外螺纹(1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包括由塞杆和塞头构成的塞体,所述塞杆和塞头内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设有第三通气道的通气连杆和一端与通气连杆一端连接并与第三通气道连通的软式吊管,所述通气连杆的另一端与塞头连接并与第二通气道连通。本发明既可避免后桥内油雾沿通气道滴出而污染后桥,又可防止水花沿通气道进入后桥内而致后桥的齿轮油变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B35/00GK102407732SQ2011103284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丁玲莉, 常宗芳, 白清慧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