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600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属于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主减震板簧和副减震板簧,副减震板簧短于主减震板簧,主减震板簧的一端部设置为圆形弯折部,圆形弯折部与底盘车架之间通过连接架相连,圆形弯折部与连接架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相连,副减震板簧的一端伸入至圆形弯折部后部的连接架内,主减震板簧的另一端与车体后桥或前桥通过端部连接板相连,端部连接板上设置有U形螺栓,主减震板簧与副减震板簧的重合部分之间通过中间连接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达到吸收消化车轮的震动,并可有效地控制上下摆幅,行驶安全舒适等特点。
【专利说明】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其是一种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电能行驶,产品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的优点,电动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但现在的电动汽车不具有减震结构,因此行驶中车身震动较大,只要车轮压到路面略有不平处,引起车身较大的颠簸,引起整车左右摆动,既不安全,而且驾驶人员深感不舒服。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该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具有达到吸收消化车轮的震动,并可有效地控制上下摆幅,行驶安全舒适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主减震板簧和副减震板簧,所述的主减震板簧设置在副减震板簧的下部,所述的副减震板簧短于主减震板簧,所述的主减震板簧的一端部设置为圆形弯折部,圆形弯折部与底盘车架之间通过连接架相连,所述的圆形弯折部与连接架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所述的副减震板簧的一端伸入至圆形弯折部后部的连接架内,所述的主减震板簧的另一端与车体后桥或前桥通过端部连接板相连,所述的端部连接板上设置有U形螺栓,所述的端部连接板与车体后桥或前桥之间设置有端部垫块,主减震板簧与副减震板簧的重合部分之间通过中间连接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所述的中间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板、中间垫块和第二螺栓,所述的第二螺栓的一端与底盘车架相固定,另一端穿过中间连接板,所述的中间垫块设置在副减震板簧与底盘车架之间。
[0005]所述的圆形弯折部与第一螺栓之间设置有尼龙套,所述的尼龙套设置在圆形弯折部内。
[0006]所述的主减震板簧和副减震板簧分别为弧形板。
[0007]所述的副减震板簧的厚度小于主减震板簧的厚度。
[0008]所述的连接架为U型。
[0009]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达到吸收消化车轮的震动,并可有效地控制上下摆幅,行驶安全舒适,成本低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是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底盘车架,2、后桥,3、U形螺栓,4、端部连接板,5、连接架,6、圆形弯折部,7、第一螺栓,8、主减震板簧,9、第二螺栓,10、中间连接板,11、端部垫块,12、中间垫块,13、副减震板簧,14、尼龙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主减震板簧8和副减震板簧13,所述的主减震板簧8设置在副减震板簧13的下部,所述的副减震板簧13短于主减震板簧8,所述的主减震板簧8的一端部设置为圆形弯折部6,圆形弯折部6与底盘车架I之间通过连接架5相连,所述的圆形弯折部6与连接架5之间通过第一螺栓7相连,所述的副减震板簧13的一端伸入至圆形弯折部6后部的连接架5内,所述的主减震板簧8的另一端与车体后桥2或前桥通过端部连接板4相连,所述的端部连接板4上设置有U形螺栓3,所述的端部连接板4与车体后桥2或前桥之间设置有端部垫块11,主减震板簧8与副减震板簧13的重合部分之间通过中间连接装置与底盘车架I相连,所述的中间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板10、中间垫块12和第二螺栓9,所述的第二螺栓9的一端与底盘车架I相固定,另一端穿过中间连接板10,所述的中间垫块12设置在副减震板簧13与底盘车架I之间。
[0015]所述的圆形弯折部6与第一螺栓7之间设置有尼龙套14,所述的尼龙套14设置在圆形弯折部6内。设置有尼龙套,增强了减震效果。
[0016]所述的主减震板簧8和副减震板簧13分别为弧形板。增强了减震效果。
[0017]所述的副减震板簧13的厚度小于主减震板簧8的厚度。增强了减震效果。
[0018]所述的连接架5为U型。
[0019]主减震板簧8与副减震板簧13的重合部分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中间连接装置。副减震板簧13与主减震板簧的重合部分可以调节,因此弹性可调节。主减震板簧8与副减震板簧13达到吸收消化车轮的震动,并可有效地控制上下摆幅。
[0020]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
1.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减震板簧和副减震板簧,所述的主减震板簧设置在副减震板簧的下部,所述的副减震板簧短于主减震板簧,所述的主减震板簧的一端部设置为圆形弯折部,圆形弯折部与底盘车架之间通过连接架相连,所述的圆形弯折部与连接架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所述的副减震板簧的一端伸入至圆形弯折部后部的连接架内,所述的主减震板簧的另一端与车体后桥或前桥通过端部连接板相连,所述的端部连接板上设置有U形螺栓,所述的端部连接板与车体后桥或前桥之间设置有端部垫块,主减震板簧与副减震板簧的重合部分之间通过中间连接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所述的中间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板、中间垫块和第二螺栓,所述的第二螺栓的一端与底盘车架相固定,另一端穿过中间连接板,所述的中间垫块设置在副减震板簧与底盘车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形弯折部与第一螺栓之间设置有尼龙套,所述的尼龙套设置在圆形弯折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减震板簧和副减震板簧分别为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副减震板簧的厚度小于主减震板簧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架为U型。
【文档编号】B60G11/113GK203528232SQ20132067895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张伟才, 陈多民 申请人:济南宏昌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