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715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汽车碰撞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属于保护装置领域。它是通过设置一个具有对称式滑轨与横向支撑的架体,在所述架体内设与横向支撑垂直并对称分布的连接体固定的两弓片组合构成的缓冲器,同时设置一端为敞口、在敞口端内侧对称设有与架体内两弓片组合对应的挡块构成的矩形框体,将所述框体的对应侧置于所述架体的对称式滑轨中,并经螺栓连接固定。它可利用螺栓、框体与架体(1)间的剪切力以及两弓片组合形成的缓冲和挡块的推动多重作用下,将大部分能量消耗,而且使架体与框体脱离螺栓的束缚并向后移动,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汽车前部的损坏和对司乘人员的伤害。并具有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适用、性能安全可靠、适于进行推广等优点。
【专利说明】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能对车体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人口大国,汽车的拥有量也以日俱增。由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车速快、质量大,各种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如撞车事故和连环撞车也屡屡发生。这些都将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尽管现有汽车都安装有保险杠,但其作用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控制撞车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对车体造成的损坏。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多采用气囊、弹簧、阻尼缸等来消耗部分能量,以减少汽车的损坏程度和对车内司乘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但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它能有效减轻撞车瞬间巨大冲击力对车体造成的损坏程度,起到较为理想的保护作用,以此弥补现有技术存在之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螺栓,通过设置一个具有对称式滑轨与横向支撑的架体,在所述架体内设与横向支撑垂直并对称分布的连接体固定的两弓片组合构成的缓冲器,同时设置一端为敞口、在敞口端内侧对称设有与架体内两弓片组合对应的挡块构成的矩形框体,将所述框体的对应侧置于所述架体的对称式滑轨中,并经螺栓连接固定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可在架体滑轨中移动的框体结构,加上弓片组合、挡块与螺栓的有机结合,当汽车发生撞车事故时,在外力撞击下使所述框体沿架体移动,在螺栓与延长孔的消能,框体与架体间对螺栓的剪切以及两弓片组合形成的缓冲和挡块的推动下,不仅将大部分能量消耗,而且使架体与框体脱离螺栓的束缚并向后移动,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汽车前部的损坏和对司乘人员的伤害。并具有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适用、性能安全可靠、适于进行推广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图1所示的汽车碰撞保护装置是由架体1、架体I内固定的缓冲器2、框体3和螺栓4组成。所述的架体I是由槽钢焊接而成,它利用槽钢的凹槽将两槽钢相对组成对称式滑轨,在两槽钢之间用另一槽钢即横向支撑5焊接一体。在所述架体I内设与横向支撑5垂直并对称分布的连接体6固定的两弓片组合7构成的缓冲器2,所述的弓片组合7是由多个弓片依次叠加焊接而成。所述的框体3是个一端为敞口、在敞口端内侧对称设有与架体I内两弓片组合7对应的挡块8构成的矩形连接框。所述的框体3的对应侧置于所述架体I的对称式滑轨中,并在所述部分的架体I和框体3上对应分布有螺栓延长孔,经螺栓4将架体I和框体3连接固定。
[0008]安装时,架体I固定在汽车底盘上,前端与保险杠对齐,而框体3前端凸出保险杠,并使挡块8与两弓片组合7留有一定间隙。
[0009]发生碰撞时,所述框体3沿对称式滑轨在架体I上移动,首先由螺栓4、架体I和框体3上对应分布的螺栓延长孔进行消能,然后靠框体3与架体I间的剪切力以及两弓片组合形成的缓冲和挡块的推动多重作用下,将大部分能量消耗,最后使架体I与框体3脱离螺栓4的束缚并向后移动,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汽车前部的损坏和对司乘人员的伤害。可靠实现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包括螺栓(4),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一个具有对称式滑轨与横向支撑(5 )的架体(I),在所述架体(I)内设与横向支撑(5 )垂直并对称分布的连接体(6 )固定的两弓片组合(7)构成的缓冲器(2),同时设置一端为敞口、在敞口端内侧对称设有与架体(I)内两弓片组合(7)对应的挡块构成的矩形框体(3),将所述框体(3)的对应侧置于所述架体(I)的对称式滑轨中,并经螺栓(4)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片组合(7)是由多个弓片依次叠加焊接而成。
【文档编号】B60R19/02GK203958047SQ201420379757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发明者】赵新伟 申请人:赵新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