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79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部依靠装置人体工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座椅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程度、承载强度、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不同的人对于乘坐空间的要求区别较大,乘坐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身形需求对座椅进行调节。现有座椅靠背头枕部分平坦,只能进行简单的高度升降调节,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有些座椅的上缘正好顶在枕骨突出处,缺乏对颈部的支撑作用,导致头部前倾,颈部受压,颈部肌肉难以放松。有些头枕具有颈托部,能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与头枕部一体化设计,无法调节,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该头枕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头枕部与颈托部分离,可调节两者之间距离,并配合侧翼和头枕部的旋转调节,使头部和颈部更舒适地依靠,让颈椎保持自然角度,防止头部和颈部在汽车颠簸行驶中摇晃,有效减轻颈部肌肉的疲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可连接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包括头枕部、颈托部、连接杆、旋转机构和两个侧翼,所述两个侧翼分别旋转固定在所述头枕部的两侧,所述颈托部连接在头枕部的下端,所述连接杆一端穿过颈托部嵌插入所述头枕部的下端,并通过旋转机构与头枕部连接,另一端嵌插入座椅靠背顶端内部,所述颈托部可调节式固定在连接杆上。

所述连接杆穿过颈托部的部分设有滑槽,所述颈托部内连接有螺栓,所述的螺栓设置在滑槽中并可相对滑动。

所述颈托部的表面相对头枕部向座椅前方凸起,且为贴合颈部曲线的弧形曲面。

所述旋转机构为支撑头枕部在竖直平面内摆转的齿轮角度调节器,所述连接杆通过齿轮角度调节器连接头枕部。

所述头枕部后侧安装有齿轮角度调节器的调节钮。

所述两个侧翼左右对称,分别设有贴合耳侧的侧边凸起,并分别通过旋转轴与头枕部的两侧旋转式连接。

所述旋转轴上设有用于限制固定两个侧翼调节角度的限位部件。

所述连接杆插入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套内,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卡槽,并与头枕导套内的限位结构配合,实现头枕的上下调节。

所述头枕部、颈托部和两个侧翼的内部设有可吸收冲击的填充材料。

所述两个侧翼上设有眼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头枕部与颈托部分离,可调节两者之间距离,并配合侧翼和头枕部的旋转调节,使头部和颈部更舒适地依靠,让颈椎保持自然角度,防止头部和颈部在汽车颠簸行驶中摇晃,有效减轻颈部肌肉的疲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枕部和颈托部距离最大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枕部和颈托部距离最小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头枕部调节角度后的侧视图。

图中:1头枕部,2侧翼,3颈托部,4连接杆,5滑槽,6旋转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可连接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包括头枕部1、颈托部3、连接杆4、旋转机构6和两个侧翼2。

颈托部3与头枕部1分离,可调节式固定在连接杆上,连接在头枕部的下端。颈托部的表面相对头枕部向座椅前方凸起,且为贴合颈部曲线的弧形曲面,可以增加乘客舒适度。连接杆穿过颈托部的部分设有滑槽,颈托部内连接有螺栓,螺栓设置在滑槽中并可相对滑动。

这样头枕的颈托部与头枕部分离,并且颈托部与头枕部的距离可以通过滑槽和螺栓调节,可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让颈椎保持自然角度,有效减轻颈部肌肉的劳损。

两个侧翼2均设有贴合耳侧的侧边凸起,分别通过旋转轴固定在头枕部的两侧,旋转轴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固定两个侧翼调节角度的限位部件。这样乘客可以根据需要旋转两个侧翼调节角度,并用限位部件固定。侧翼、颈托部、头枕部配合,对乘客头部起到固定支撑作用,防止头部和颈部在汽车颠簸行驶中摇晃,可在客车的晃动中增加乘客的舒适度。

连接杆一端穿过颈托部后嵌插入头枕部的下端内部,并通过旋转机构与头枕部连接,另一端嵌插入座椅靠背顶端内部。旋转机构可以是齿轮角度调节器、转轴等,用来支撑头枕部在竖直平面内摆转。头枕部后侧安装有齿轮角度调节器的调节钮。乘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调节钮,使头枕部旋转,调节舒适的角度,简单方便。

连接杆的下端插入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套内。连接杆的下端还设有卡槽,可以与头枕导套内的限位结构配合,实现头枕的上下调节和固定。乘客根据自身身高等,上下调节头枕,找到舒适位置。

该头枕的头枕部、颈托部和两个侧翼的内部都设有可吸收冲击的填充材料,倚靠时舒适,也可在汽车颠簸摇晃中起到缓冲和减震作用。

另外,两个侧翼上还可以设有眼罩,利用弹性绳索,如皮筋等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侧翼上,为希望入睡休息的乘客提供便利。

实施例二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颈托部通过卡槽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位于头枕部的下方。利用卡槽固定在设定的位置,方便调整拆卸。

实施例三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颈托部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还设有转动装置,可以在竖直平面的一定角度内转动颈托部。通过颈托部角度调节和上下调节,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减轻颈部肌肉的疲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