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头枕和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13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汽车电子头枕和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头枕和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座椅,主要包括靠背和头枕,头枕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具有多样的外形及安装角度,可以通过机械结构手动调节头枕高度。

目前,传统的汽车座椅大多不具备发声单元和麦克风,车内人员需要听音乐或接听电话,一般是通过汽车音响来实现,然而此方式无法消除空间噪音和进行私密通话,故,音效和安全性较差;另外,也可以通过佩戴耳机来实现音乐或接听电话,然而长时间佩戴时耳朵会产生不适感,并且,会因为听不到车外的声音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头枕和汽车座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汽车座椅无法为乘客提供3D空间消噪、无耳机私密通话以及3D全息声场音效等电子和声学功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电子头枕,包括:

头枕架,其包括主支架和连接在所述主支架相对两侧的两个侧边延伸支架;

主头枕,套设在所述主支架上;以及

两个侧头枕,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各所述侧边延伸支架上;

每个侧头枕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音响组件和至少一个麦克风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音响组件包括喇叭、用于安装并支撑所述喇叭的后盖和与所述后盖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所述侧边延伸支架上的音响座。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与所述音响座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可相对运动的万向节连接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节连接结构包括固设在所述音响座上的万向节球套和相对所述万向节球套可旋转并可摆动地支撑的万向节球柱,所述万向节球柱一端具有设置在所述万向节球套内的球头结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万向节球套的外侧卡合有用于防止所述万向节球柱脱离所述万向节球套的防脱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音响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喇叭和所述麦克风组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组件,所述后盖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边延伸支架均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支杆,所述音响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卡合在所述支杆上的卡爪。

进一步地,后盖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线束过孔,所述支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杆表面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线束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头枕均具有前侧开口且用于容置所述音响组件的内腔,所述内腔开口处设置有纱网。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具有用于容置所述麦克风的凹腔的套筒和与所述套筒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外壁上形成有固定爪,所述麦克风至少部分显露在所述侧头枕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侧头枕的后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具有供线束通过并与所述凹腔连通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主头枕和侧头枕均包括枕套和填充在所述枕套内的柔软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架具有用于连接一靠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靠背上端的上述的汽车电子头枕。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子头枕,包括头枕架,头枕架包括主支架和连接在主支架相对两侧的两个侧边延伸支架,两个侧头枕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各侧边延伸支架上,每个侧头枕中均设置有音响组件和麦克风组件,这样,两个音响组件在播发声音时,放出的声波相互干涉,能起到反向声波消噪,消噪后配合环绕音响,实现3D全息声场音效,实现嘈杂的外环境下,聆听音乐及清晰通话;另外,采用音响组件进行低分贝播发声音信息,无需在耳朵上佩戴设备,也不会形成较大区域的功放,在车内环境中十分便利、安全、人性化。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通过采用上述的汽车电子头枕,在头枕中增加电子元件,更改汽车头枕外形和结构,为3D空间消噪、无耳机私密通话、3D全息声场音效等电子和声学功能提供结构和硬件基础,大大地提高了汽车座椅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子头枕省略头枕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响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响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中I-I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II-II面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汽车电子头枕 300:汽车座椅

200:靠背 201:置入槽

10:头枕架

11:主支架 111:支撑杆

112:高度调节槽

12:侧边延伸支架 121:支杆

122:线束孔

20:主头枕 21:枕套

30:侧头枕 31:内腔

32:纱网

40:音响组件 41:喇叭

42:后盖 421:安装柱

422:安装槽 423:线束过孔

43:音响座 431:卡爪

44:电路板组件

50:麦克风组件 51:麦克风

52:固定支架 521:套筒

522:连杆 523:凹腔

524:固定爪 525:空腔

60:万向节连接结构 61:万向节球套

62:万向节球柱 621:球头结构

63:防脱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子头枕100,其包括头枕架10、主头枕20以及两个侧头枕30,头枕架10包括主支架11和连接在主支架11相对两侧的两个侧边延伸支架12,主头枕20套设在主支架11上,两个侧头枕30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各侧边延伸支架12上。每个侧头枕30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音响组件40和至少一个麦克风组件50。

上述的汽车电子头枕100,在头枕20、30中增加电子元件,更改汽车头枕20、30外形和结构,为3D空间消噪、无耳机私密通话、3D全息声场音效等电子和声学功能提供结构和硬件基础。

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子头枕100,包括头枕架10和安装在该头枕架10上并由头枕架10支撑的主头枕20和两个侧头枕30。主头枕20和侧头枕30均包括枕套21和填充在枕套21内的柔软材料(图未示),枕套21可以是皮革、布料等表面装饰材料,填充在枕套21内的柔软材料可以是泡棉。每个侧头枕30均具有前侧开口且用于容置音响组件40的内腔31,内腔31开口处设置有纱网32,纱网32封闭该开口,这样,使头枕具有美观的外形,又可避免粉尘进入内腔31中。

参见图2和3,头枕架10包括主支架11和分别位于主支架11左右两侧的两个侧边延伸支架12,主头枕20套设在主支架11上并通过现有的一切固定方式与主支架11固定,侧头枕30套设在侧边延伸支架12上亦通过现有的一切固定方式与主支架1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头枕架10整体采用中空的金属杆弯折成型,其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支撑强度,中空结构便于走线,侧边延伸支架12呈从主支架11向外并向前(即像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方向)延伸设置,且左右两个侧边延伸支架12大致呈对称设置,侧边延伸支架12与主支架11之间的夹角大致在20°至40°之间,这样,侧边延伸支架12与主支架11构成了对人体头部的半包围结构。

参见图2和3,音响组件40,用于播放声音,音响组件40设置在侧边延伸支架12上,在本实施例中,音响组件40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音响组件4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一个侧边延伸支架12上,并由侧头枕30包围,容易想到的是,头枕架10采用半包围结构的设计,两个音响组件40在播发声音时,放出的声波相互干涉,能起到反向声波消噪,消噪后配合环绕音响,实现3D全息声场音效,实现嘈杂的外环境下,聆听音乐及清晰通话;另外,采用音响组件40进行低分贝播发声音信息,无需在耳朵上佩戴设备,也不会形成较大区域的功放,在车内环境中十分便利、安全、人性化。

参见图4至6,每个音响组件40均包括喇叭41、用于安装并支撑喇叭41的后盖42和与后盖42连接并滑动设置在侧边延伸支架12上的音响座4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边延伸支架12均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中空的支杆121,音响座43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卡合在支杆121上的卡爪431(当然,音响座43的上下两侧也可以形成与支杆121滑动配合的卡勾或滑块),卡爪431挂合在支杆121的外侧表面上,通过相对支杆121移动音响座43,可以在支杆121的延伸方向调整音响座43与侧边延伸支架12的相对位置。后盖42连接在音响座43的前侧,后盖42大致呈前端开口的矩形盒体,喇叭41大部分内置在后盖42中,后盖42的后侧内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喇叭41的安装柱421,喇叭4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安装柱421固定连接。音响组件40还包括分别与喇叭41和麦克风组件50电性的电路板组件44,电路板组件44能够控制侧头枕30中电气元件(如喇叭41、麦克风)的开断和音量大小,后盖42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电路板组件44的安装槽422。后盖42的后壁上开设有供线束(图未示)穿过的线束过孔423,支杆121表面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线束孔122,这样,线束能够内置在头枕架10内部,经线束孔122、线束过孔423与电路板组件44、喇叭41连接并供电。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车常电情况下,亦可通过车辆开关系统控制电路板组件44,使头枕中电气元件(如喇叭41、麦克风)通断电。

当然,电路板组件44上可以设置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电路,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进行操作。

如图6所示,为了调整喇叭41的角度,后盖42与音响座43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可相对运动的万向节连接结构60。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节连接结构60包括万向节球套61和在该万向节球套61可旋转并可摆动的地支撑的万向节球柱62,万向节球套61固定在音响座43的中部中间位置,万向节球柱62一端具有设置在万向节球套61内的球头结构621,另一端与后盖42连接。万向节球套61的外侧卡合有用于限制万向节球套61与万向节球柱62相脱离移动的防脱构件63,防脱构件63可以是卡簧或卡箍。容易理解的是,通过万向节球套61与万向节球柱62的球面配合,能够调整后盖42的角度,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声音效果。

当然,万向节球柱62的一端可形成在音响座43上,万向节球套61可形成在后盖42上。

参见图2、3、7和8,侧头枕30内设置有麦克风组件5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头枕30内设置的麦克风组件50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麦克风组件50包括麦克风51和固定支架52,固定支架52包括具有用于容置麦克风51的凹腔523的套筒521和与套筒521连接的连杆522,连杆522的外壁上形成固定爪524,麦克风51至少部分显露在侧头枕30的外侧。

具体地,从图7和8可以看出,固定爪524为柱状,由连杆522的外壁向外延伸,每个固定支架52上的固定抓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四个,四个固定爪524呈两两对称地分布在连杆522的两侧,麦克风组件50设置在侧头枕30的后侧,通过固定爪524插入侧枕内以固定固定支架52,麦克风51至少部分显露于侧头枕30的后侧表面。连杆522具有供线束通过的空腔525,空腔525与凹腔523连通。可以理解的是,与麦克风51连接的线束由空腔525穿入并线束孔122进入头枕架10内部。

为了便于调整头枕20、30的高度,从图3可以看出,主支架11具有位于其下端的支撑杆111,支撑杆111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槽112。在调整至合适高度后通过紧固件置入高度调节槽112将支撑杆111的高度进行保持,这样,通过对支撑杆111的高度进行调节,以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头枕20、30的高度,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300,包括靠背200和安装在靠背200上端的上述的汽车电子头枕100。靠背200的上端开设有供支撑杆111部分进入的置入槽201,可根据个人体格需要,来相对靠背200上下移动汽车电子头枕100。

上述的汽车座椅300,大大地提高了汽车座椅300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