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稳定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572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车辆稳定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稳定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主动式横向稳定系统多为油压及纯电动系统,其中油压普遍存在漏油问题,且稳定装置靠近刹车盘,油液若流到刹车盘将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电动横向稳定杆虽有快速响应的优越,但是系统频繁长时间工作对电动机产生的负担也会加大,电动机长时间较大扭矩正反方向启动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发,电动机工作可靠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稳定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在行驶中的稳定性,进而提升驾驶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稳定系统,包括: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一端与车架连接,且另一端与左轮车轴连接;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且另一端与右轮车轴连接;检测装置,用于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向控制器发送所述运行状态信息;气缸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和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升降;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生成所述控制信号,并将所述信号发送给所述气缸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和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缸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钢瓶,所述第一控制钢瓶包括: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钢瓶内,以将所述第一控制钢瓶内隔出第一活动气室;第一活塞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塞,以改变所述第一活动气室的大小;第二控制钢瓶,所述第二控制钢瓶包括: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钢瓶内,以将所述第二控制钢瓶内隔出第二活动气室;第二活塞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活塞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以改变所述第二活动气室的大小;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气室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气室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 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闭,以根据所述第一活动气室的大小改变所述第一活塞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二活动气室的大小改变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将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隔为第一升降活动气室和第二升降活动气室,所述第二升降活动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左轮车轴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将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隔为第三升降活动气室和第四升降活动气室,所述第四升降活动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右轮车轴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气室与所述第一升降活动气室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气室与所述第二升降活动气室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气室与所述第三升降活动气室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气室与所述第四升降活动气室通过第四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气室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气室开口,在所述第一活动气室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呼吸电磁阀,所述第一呼吸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活动气室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气室开口,在所述第二活动气室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呼吸电磁阀,所述第二呼吸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车轮位置传感器,与所述左轮车轴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左轮车轴的位置信息生成第一位置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第二车轮位置传感器,与所述右轮车轴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右轮车轴的位置信息生成第二位置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车身平衡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的平衡性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转角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第一位置信号、第一位置信号、平衡性参数和方向盘转角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活塞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活塞驱动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平衡传感器为陀螺仪。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车辆稳定系统的气线压力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辆稳定系统的气线压力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开启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缸筒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一活塞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左轮车轴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缸筒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二活塞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右轮车轴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稳定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稳定系统,根据左右车轮的位置调整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的位置,进而调整左右侧车轮的位置,采用闭环控制,控制精确;气缸与减震器集成,代替了原有减震弹簧与阻尼器组合,减小了布置空间;各部件配合性好,质量轻,可与现有悬架结构完美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有效提升在行驶中的稳定性,进而提升驾驶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稳定系统。

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稳定系统的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稳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稳定系统中各种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升降气缸,2-第二升降气缸,3-第一车轮位置传感器,4-第二车轮位置传感器,5-控制器,6-减震弹簧,7-第一控制钢瓶,8-第一活塞驱动装置,9-第二控制钢瓶,10-第二活塞驱动装置,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电磁阀,15-第一呼吸电磁阀,16-第二呼吸电磁阀,17-车身平衡传感器,18-方向盘转角传感器,19-车轮左轴,20-车轮右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稳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稳定系统,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第二升降气缸2、检测装置、气缸驱动装置和控制器5。其中,第一升降气缸1的一端与车架连接,且另一端与左轮车轴连接。第二升降气缸2的一端与车架连接,且另一端与右轮车轴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车轮位置传感器3、第二车轮位置传感器4、车身平衡传感器17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18。第一车轮位置传感器3与左轮车轴19连接,用于采集左轮车轴19的位置信息生成第一位置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5。第二车轮位置传感器4与右轮车轴20连接,用于采集右轮车轴20的位置信息生成第二位置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5。车身平衡传感器17用于获取车辆的平衡性参数并发送给控制器5。方向盘转角传感器18用于获取车辆的方向盘转角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器5。气缸驱动装置与控制器5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5发送 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和第一升降气缸2的升降。控制器5用于根据第一位置信号和第二位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气缸驱动装置。

具体地,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车轮位置传感器3和第二车轮位置传感器4分别采集左车轮和有车轮的位置并发送给控制器5,车身平衡传感器17采集车辆的平衡性参数并,方向盘转角传感器18用于获取车辆的方向盘转角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器5。如果此时左车轮颠簸而右车轮不颠簸时,控制器5向气缸驱动装置发送用于提升右车轮的驱动信号。其中,驱动信号包括右车轮提升的高度信息。气缸驱动装置收到控制信号后,根据控制信号并通过连接部件驱制第二升降气缸2的活塞位置移动,提升右轮车轴,缩短右车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如果此时右车轮颠簸而左车轮不颠簸时,通过类似的方式提升左轮车轴,缩短车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气缸1和第二升降气缸2的缸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减震弹簧6,代替了原有减震弹簧与阻尼器组合,减小了设备布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气缸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钢瓶7和第二控制钢瓶8。

其中,第一控制钢瓶7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控制钢瓶7内,以将第一控制钢瓶7内隔出第一活动气室(图1中第一控制钢瓶7的左侧空间)。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与第一活塞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可以是驱动电机,通过连接部件与第一活塞相连,通过驱动第一活塞的位置改变第一活动气室的大小。

第二控制钢瓶9包括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驱动装置10。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控制钢瓶9内,以将第二控制钢瓶9内隔出第二活动气室(图1中第一控制钢瓶9的左侧空间)。第二活塞驱动装置10与第二活塞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活塞驱动装置10可以是步进电机,通过连接部件与第二活塞相连,通过驱动第二活塞的位置改变第二活动气室的大小。

第一活动气室与第一升降气缸1通过第一电磁阀11连接。第二活动气室与第二升降气缸2通过第二电磁阀12连接。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2分别与控制器5相连,控制器5还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2的开闭,以根据第一活动气室的大小改变第一活塞的位置,并根据第二活动气室的大小改变第二活塞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控制器5需要提升左车轮的高度,此时控制器5向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发送控制信号并打开第一电磁阀11。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活塞向右侧(图1中所示的方向,实际应用时并不限定第一控制钢瓶7的设置方向)移动,从而增大了第一活动气室的空间大小。由于在第一活动气室和第一升降气缸1的气室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通过改变第一活动气室的空间大小,进而改变了第一升降气缸1的气室的空间压力,进而提升了第一升降气缸1的活塞位置,最终提升了左车轮。需要说明的是,提升右 车轮的方式与提升做车轮的方式类似,区别仅在于控制器5驱动的不同的控制气缸和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气缸1的活塞将第一升降气缸隔1为第一升降活动气室(图1中第一升降气缸隔1活塞的上部空间)和第二升降活动气室(图1中第一升降气缸隔1活塞的下部空间),第二升降活动气室设置在第一活塞和左轮车轴之间。第二升降气缸2的活塞将第二升降气缸2隔为第三升降活动气室(图1中第二升降气缸隔2活塞的上部空间)和第四升降活动气室(图1中第二升降气缸隔2活塞的下部空间),第四升降活动气室设置在第二活塞和右轮车轴之间。其中,第一活动气室与第一升降活动气室通过第一电磁阀11连接。第二活动气室与第二升降活动气室通过第二电磁阀12连接。第二活动气室与第三升降活动气室通过第三电磁阀13连接。第一活动气室与第四升降活动气室通过第四电磁阀1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车身平衡位置变化时,当左侧车轮起伏小于右侧车轮起伏时,第一电磁阀11和第四电磁阀14关闭,第二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3打开,将气体封存在第一升降活动气室内部,控制器5通过控制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和第二活塞驱动装置10增大或减小第二活动气室,使右侧车轮主动起伏,达到平衡车身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气室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气室开口,在第一活动气室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呼吸电磁阀15,第一呼吸电磁阀15与控制器5相连,根据控制器5发送的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第一活动气室开口。第二活动气室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气室开口,在第二活动气室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呼吸电磁阀16,第二呼吸电磁阀16与控制器5相连,根据控制器5发送的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第二活动气室开口。当车辆在平路上正常行驶时,第一活动气室开口和第二活动气室开口均打开,气路中没有形成密闭空间,车辆稳定系统不启动。但车辆颠簸时,关闭相应的活动气室开口以提升车辆的稳定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稳定系统中各种模式的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车辆的左轮车轴19的位置信息、右轮车轴20的位置信息、平衡性参数和方向盘转角信息通过第一活塞驱动装置8和第二活塞驱动装置10控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位置,以改变第一活动气室和第二活动气室的空间大小,进而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和第二升降气缸2中的活塞位置,最终控制左车轮和有车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具体控制过程参见图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身平衡传感器17为陀螺仪,使用陀螺仪能精确地获取车辆的平衡性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稳定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稳定系统的气线压力并发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车辆稳定系统的气线压力可以判断车辆稳定系统的气线之间是否发生泄漏,以便在气线发生泄漏时,仅通过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也可小强度的干预车身平衡。同时,压力传 感器的布置使得整套系统的闭环控制,方便与整车检测系统配合,发生故障时会及时报警,提醒驾驶员无法执行车辆防侧倾功能,适当减速慢行,确保人车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气缸1的缸筒设置在车架上,且第一活塞通过连接部件与左轮车轴连接;第二升降气缸2的缸筒设置在车架上,且第二活塞通过连接部件与右轮车轴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气缸位置的稳定性,通过活塞和连接部件驱动车轴移动驱动力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稳定系统,根据左右车轮的位置调整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的位置,进而调整左右侧车轮的位置,采用闭环控制,控制精确;气缸与减震器集成,代替了原有减震弹簧与阻尼器组合,减小了布置空间;各部件配合性好,质量轻,可与现有悬架结构完美配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稳定系统。该车辆可以有效提升在行驶中的稳定性,进而提升驾驶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