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式行走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002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蟹式行走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蟹式行走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运输设备以砼车为主,按其所装运的混凝土含水量来分,有湿料式、干料式和半干料式三种砼运输车。国内大多采用湿料式混凝土搅拌车,它可装运由搅拌厂(站)生产的混凝土或按配比混合的骨料(砂、石子)、水泥和水,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对湿料慢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初凝和离析。但是,混凝土从生产到浇注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5h,以免混凝土凝结。所以,在更远距离运输的情况下,需采用干料和半干料搅拌运输车来运送。干料式搅拌运输车可按配比将干状骨料和水泥直接装入该车的搅拌筒内,在运输过程中将筒内的干料进行搅拌,当车辆到达施工场地再加水完成混凝土的搅拌。半干料式搅拌运输车所装运的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也是按配比配制的,并含有一定的水,但水的含量达不到浇注要求,需在施工场地加水搅拌。

现在,除了装运由搅拌厂(站)生产的混凝土或按配比混合的骨料(砂、石子)、水泥和水,还有一种可以依靠铲斗铲装,自行上料、自行搅拌的混凝土搅拌车,这种车需要的辅助设备少,适用于各种工况,尤其适用于不利于大型搅拌站设置的工程。不过这也就决定了这种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多行驶在路况较差的山路,需要时常转弯、绕行等,但是由于山路崎岖、狭窄,环境恶劣,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车身重、车体长导致转弯半径大,在运输过程中的一系列调整动作都非常受限,尤其在路上行驶碰到有障碍物需要躲避绕行时,需要先转向后回正,由于混凝土搅拌车车身重、中心高、山路崎岖,转弯容易引起倾覆,非常危险。

据调查,混凝土搅拌车驾驶员的工资以计件工资为主,部分企业有基本工资,但也比较低。驾驶员收入的高低,跟他跑的趟数挂钩,很多驾驶员都有多拉快跑的想法;而且承包、挂靠车辆比例高,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在混凝土搅拌车中,有相当比例的车是承包、挂靠的车辆,而企业对这部分车辆基本是处于只收钱、不管理或虽然管理,但措施难以落实的情况;驾驶员招聘门槛低,驾驶人整体素质偏低。混凝土搅拌车自重大、车身长,驾驶上比其他车辆难度高。混凝土搅拌车倾覆新闻屡见报端,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混凝土搅拌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提高混凝土搅拌车自身安全性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行躲避障碍物时不许转弯的、安全性高的蟹式行走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蟹式行走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右前液压缸、左前液压缸、右后轮、右后液压缸、左后液压缸、左后轮、旋转支架、搅拌筒、上料斗、车身;旋转支架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于车身上部,所述旋转支架上部设置有能够绕中轴线转动的搅拌筒,所述车身前部设置有用于装载原料的上料斗;车身下部设置有车轮,车轮通过车桥与车身相连,所述车轮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所述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分别与左前液压缸、右前液压缸、左后液压缸、右后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所述左前液压缸、右前液压缸、左后液压缸、右后液压缸的尾部通过连接件与车身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前液压缸、右前液压缸、左后液压缸和右后液压缸分别通过管路与换向阀相连,所述换向阀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相连,所述液压泵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车身上的发动机相连。

进一步地,搅拌车直行时,左前液压缸和右前液压缸、左后液压缸和右后液压缸分别呈八字形对称设置;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的中轴线分别与前进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车掉头转弯时,左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右前活塞杆收缩,左前轮、右前轮向同一方向转动并保持平行;同时左后液压缸伸长,右后液压缸收缩,左后轮、右后轮向同一方向转动并保持平行;左前轮、右前轮中轴线与车桥中轴线的夹角和左后轮、右后轮与车桥中轴线的夹角互补。

进一步地,当搅拌车前进方向有障碍物转弯躲避不便时,左前液压缸、右后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右前液压缸和左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向同一方向转动,并两两之间保持平行;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的中轴线分别与车桥中轴线夹角相等,车身实现向斜前方横向平移式蟹式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在山区工况的适应能力,在崎岖、狭窄等环境恶劣的山路上遇障碍物时不必转弯绕行,避免了因车身重、中心高路况差易引起倾覆的危险状况;采用四个油缸分别控制四个车轮的结构,降低了结构设计的难度,提升了车轮转动角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蟹式行走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搅拌车掉头转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左前轮,2、右前轮,3、右前液压缸,4、左前液压缸,5、右后轮,6、右后液压缸,7、左后液压缸,8、左后轮,9、旋转支架,10、搅拌筒,11、上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1-4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蟹式行走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包括左前轮1、右前轮2、右前液压缸3、左前液压缸4、右后轮5、右后液压缸6、左后液压缸7、左后轮8、旋转支架9、搅拌筒10、上料斗11、车身;旋转支架9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于车身上部,所述旋转支架9上部设置有能够绕中轴线转动的搅拌筒10,所述车身前部设置有用于装载原料的上料斗11;车身下部设置有车轮,车轮通过车桥与车身相连,所述车轮包括左前轮1、右前轮2、左后轮8、右后轮5;所述左前轮1、右前轮2、左后轮8、右后轮5分别与左前液压缸4、右前液压缸3、左后液压缸7、右后液压缸6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所述左前液压缸4、右前液压缸3、左后液压缸7、右后液压缸6的尾部通过连接件与车身铰接。

所述左前液压缸4、右前液压缸3、左后液压缸7和右后液压缸6分别通过管路与换向阀相连,所述换向阀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相连,所述液压泵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车身上的发动机相连。

具体地:

搅拌车直行时,左前液压缸4和右前液压缸3、左后液压缸7和右后液压缸6分别呈八字形对称设置;左前轮1、右前轮2、左后轮8、右后轮5的中轴线分别与前进方向垂直。

搅拌车掉头转弯时,左前液压缸4的活塞杆伸长,右前活塞杆收缩,左前轮1、右前轮2向同一方向转动并保持平行;同时左后液压缸7伸长,右后液压缸6收缩,左后轮8、右后轮5向同一方向转动并保持平行;左前轮1、右前轮2中轴线与车桥中轴线的夹角和左后轮8、右后轮5与车桥中轴线的夹角互补。

搅拌车前进方向有障碍物转弯躲避不便时,左前液压缸4、右后液压缸6的活塞杆收缩,右前液压缸3和左后液压缸7的活塞杆伸长,左前轮1、右前轮2、左后轮8、右后轮5向同一方向转动,并两两之间保持平行;左前轮1、右前轮2、左后轮8、右后轮5的中轴线分别与车桥中轴线夹角相等,车身实现向斜前方横向平移式蟹式行走。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自上料式混凝土搅拌车在山区工况的适应能力,在崎岖、狭窄等环境恶劣的山路上遇障碍物时不必转弯绕行,避免了因车身重、中心高路况差易引起倾覆的危险状况;采用四个油缸分别控制四个车轮的结构,降低了结构设计的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