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8424阅读:1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移动,万向轮也就在全世界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几乎离不开万向轮。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也越来越多功能和高利用率,万向轮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部件。万向轮的发展也就更为专业化而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行业。

目前市面上的万向轮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都是机械连接,在使用中会经常磕磕碰碰,在磕碰的过程中最容易受冲击断裂造成车轮的损坏,容易降低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在受到冲击时不容易损坏车轮,大大提高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连接柱,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第一旋转柱,其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第二连接柱,起一端与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可伸缩设置;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车轮,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其中,该万向轮还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上。

其中,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孔,其中第一收容孔的内径比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的外径大,使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收容在第一收容孔中。

其中,弹簧的长度比第一收容孔的深度短。

其中,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收容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收容孔内,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收容孔中。

其中,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收容孔,其中第三收容孔的内径比第一旋转柱的一端的外径大,使得第一旋转柱的一端铰接在第三收容孔内。

其中,还包括: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三收容孔内,其中第一旋转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承的内孔内,使得第一旋转柱的一端与第一轴承铰接。

其中,还包括:第三支撑板,通过第二旋转柱铰接在第一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连接柱,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第一旋转柱,其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第二连接柱,其一端与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可伸缩设置;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车轮,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其中,该万向轮还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万向轮具有缓冲功能,在受到冲击时不容易损坏车轮,大大提高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该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包括第一支撑板10、第一连接柱11、第一旋转柱12、第二连接柱13、弹簧14、第二支撑板15、第一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板17、车轮18、第一轴承112、第二旋转柱19和第三支撑板20。

第一支撑板10通过第二旋转柱19和第三支撑板20铰接,使得第一支撑板可相对第三支撑板20旋转。具体地,第二旋转柱19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板10上和/或第二旋转柱19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支撑板20上。

第一连接柱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底部,即第一连接柱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远离第四支撑板20的一侧端面上。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1和第一支撑板10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

第一旋转柱1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柱11远离第一支撑板10的一端上。

第二连接柱13的一端与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可伸缩设置。具体地,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上,且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柱13远离第二支撑板15的一端上。应理解,由于弹簧14设置在第二连接柱13和第一旋转柱12之间,而弹簧14具有弹性,因此可起到缓冲减震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柱13远离第二支撑板15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孔131,其中第一收容孔131的内径比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的外径大,使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收容在第一收容孔131中。应理解,弹簧14也收容在第一收容孔131中,由于弹簧14设置在第二连接柱13和第一旋转柱12之间,且弹簧14具有弹性,使得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可伸缩设置在第一收容孔131内。

优选地,弹簧14的长度比第一收容孔131的深度短,以保证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及弹簧14都收容在第一收容孔131中。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弹簧14的一端稳定固定在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上,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收容孔,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收容孔内,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收容孔13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1远离第一支撑板10的一端设有第三收容孔111,其中第三收容孔111的内径比第一旋转柱12的一端的外径大,使得第一旋转柱12的一端铰接在第三收容孔111内。

进一步的,第一轴承112固定在第三收容孔111内,其中第一旋转柱1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承的内孔内,使得第一旋转柱12的一端与第一轴承112铰接。应理解,第三收容孔111的内径等于第一轴承112的外径,使得第一轴承112可以固定在第三收容孔111内。具体地,第一轴承112包括内壁和外壁,外壁固定在第三收容孔111中,第一旋转柱12的一端固定在内壁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112的深度比第三收容孔111的深度深。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3可伸缩设置,即第一连接柱11包括第一伸缩柱和与第一伸缩柱可伸缩设置的第二伸缩柱,又或者第二连接柱13包括第三伸缩柱和与第三伸缩柱可伸缩设置的第四伸缩柱。

第二支撑板15设置在第二连接柱13远离第一旋转柱12的另一端。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柱13和第二支撑板15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柱13和第二支撑板15之间还设有第二轴承,具体地,第二支撑板15设有凹槽,第二轴承的外壁固定在凹槽中,而第二连接柱1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轴承的内壁。

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5的底部,即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5远离第二连接柱13的一侧端面上。

车轮18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远离第二支撑板15的一端。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万向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连接柱,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第一旋转柱,其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第二连接柱,与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可伸缩设置;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一旋转柱的一端;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车轮,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其中,该万向轮还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柱的另一端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万向轮具有缓冲功能,在受到冲击时不容易损坏车轮,大大提高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