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轻质制动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375阅读:882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轻质制动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制动踏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而汽车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制动踏板作为汽车安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传统的制动踏板都由铸铁制成,虽然比较耐磨,但重量较大,会增加汽车的整体质量,进而增加汽车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轻质制动踏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复合式轻质制动踏板,包括一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包括一制动踏板臂和一踏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的外壁上电镀有一钛金属层;

所述钛金属层的外壁上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粘合一玄武岩纤维制成的耐磨层;

钛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1.5mm,耐磨层的厚度为0.2mm-0.4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度较小、质量较轻的铝合金,制成制动踏板的主体,和传统的铸铁制成的金属踏板相比,减小了重量。并在其外壁上电镀有钛金属层,以保证强度。而玄武岩纤维的耐磨性能较高、表面摩擦力大,强度高,在外壁上增设玄武岩纤维层,不仅提升了踏板表面的摩擦力,而且踩踏比较舒适。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钛金属层、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保证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所述踏板片包括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刹车时的踩踏面为所述上表面,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连接面为所述下表面;

所述踏板片上表面开有横截面呈半球形的柱状凹槽。

在踏板片表面上开设凹槽增加了鞋底与踏板接触时的摩擦力,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使踏板片表面变得光滑,增加了行车时的安全系数。凹槽选用横截面呈半球形的凹槽,可使凹槽内侧过度平滑,减少灰尘、杂物的堆积。

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踏板片的连接处还可以焊接有钢筋,以所述钢筋作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在所述钛金属层和所述耐磨层之间。加强筋增加了制动踏板臂与踏板片之前连接的紧密性,可增加制动踏板壁对踏板片的支撑强度,防止使用时间过长而造成的踏板脱落、开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和图3,复合式轻质制动踏板,包括一制动踏板,制动踏板包括一制动踏板臂1和一踏板片2,制动踏板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制动踏板,制动踏板外壁上电镀有一钛金属层5;钛金属层5的外壁上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粘合一玄武岩纤维制成的耐磨层6。复合式轻质制动踏板,还包括制动控制件4,制动踏板臂1通过主轴套筒3连接一制动控制件4。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度较小、质量较轻的铝合金,制成制动踏板的主体,和传统的铸铁制成的金属踏板相比,减小了重量。并在其外壁上电镀有钛金属层,以保证强度。而玄武岩纤维的耐磨性能较高、表面摩擦力大,强度高,在外壁上增设玄武岩纤维层,不仅提升了踏板表面的摩擦力,而且踩踏比较舒适。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钛金属层、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保证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主轴套筒3处还设有一加强板7,加强板7两端分别连接制动踏板臂1和制动控制件4。设置加强板7能提高制动踏板臂1和制动控制件4连接的紧密性,加强制动踏板整体的强度。踏板片2包括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与刹车时的踩踏面为上表面,与制动踏板臂1的连接面为下表面;踏板片2上表面有柱状凹槽8。图1中的柱状凹槽8还可以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以使不小心掉入凹槽内的杂物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滚落。柱状凹槽的横截面呈半球形。在踏板片2表面上开设凹槽增加了鞋底与踏板接触时的摩擦力,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使踏板片表面变得光滑,增加了行车时的安全系数。制动踏板臂1和踏板片2的连接部位还设有一加强筋9。加强筋9增加了制动踏板臂1与踏板片2之前连接的紧密性,防止使用时间过长而造成的踏板脱落。制动踏板臂1上还设有一垫块安装片10。垫块安装片10可以对制动踏板臂起加强的作用,防止制动踏板臂折断。钛金属层5的厚度为0.5mm-1.5mm,耐磨层6的厚度为0.2mm-0.4mm。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钛金属层、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保证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在制作工艺上是先铝合金浇铸出制动踏板,然后在制动踏板上电镀钛金属层,再在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踏板片的连接处焊接加强筋,最后粘合耐磨层。

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防止制动踏板变形,还可以在制动踏板臂、踏板片的外边缘处各焊接一根首位相连的钢筋,首尾相连的钢筋,将制动踏板臂、踏板片分别围起来。以增加在径向上变形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