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2114发布日期:2019-10-15 19:4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增幅明显。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操纵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汽车而言,汽车座椅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件。汽车座椅的性能直接决定着乘员的舒适性体验。例如,在寒冷的冬天,部分汽车座椅由于具有加热功能,乘客可启动座椅加热功能,以抵御寒冷。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功能的设置。

然而,现有的很多汽车座椅都只具有加热功能,却不带通风功能,这便使得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乘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实现降温排汗,影响了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由于不具备通风功能,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乘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实现降温排汗,影响了乘坐的舒适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其中,包括相互连接的坐垫加热垫以及靠背加热垫,在所述坐垫加热垫的正下方设有一坐垫通风板,在所述坐垫通风板的下表面设有一坐垫通风风扇,在所述靠背加热垫的背面设有一靠背通风板,在所述靠背通风板的上方设有一靠背通风风扇,所述靠背通风风扇通过一通风连接管与所述靠背通风板连接,在所述靠背加热垫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靠背加热垫通孔,在所述坐垫加热垫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坐垫加热垫通孔,在所述坐垫通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坐垫通风板通孔,所述靠背通风风扇用于吸入外部空气并通过所述通风连接管输送至所述靠背通风板内以实现通风,所述坐垫通风风扇用于吸入外部空气输送至所述坐垫通风板内以实现通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座椅,包括相互连接的坐垫加热垫以及靠背加热垫,由于在坐垫加热垫的正下方设置了一坐垫通风板,在该坐垫通风板的下表面设有一坐垫通风风扇,其中该坐垫通风风扇通过吸入外界空气并传送坐垫通风板内实现乘员腿部的通风;此外,在靠背加热垫的背面设有一靠背通风板,在该靠背通风板的顶部设有一靠背通风风扇,在实际应用中,靠背通风风扇将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通风连接管传送至靠背通风板,以实现乘员背部的通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座椅,可较好地实现通风以及加热功能,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所述靠背加热垫包括靠背加热片以及设于所述靠背加热片顶部的靠背头枕组件,在所述靠背加热片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靠背加热垫通孔。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所述靠背头枕组件包括头枕主体片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头枕主体片两侧的第一头枕侧板以及第二头枕侧板,所述第一头枕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头枕侧板与所述头枕主体片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所述坐垫通风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坐垫通风板以及倾斜坐垫通风板,所述水平坐垫通风板与所述倾斜坐垫通风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且所述倾斜坐垫通风板为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所述坐垫加热垫向内延伸有一坐垫延伸部,所述靠背加热垫向下延伸有一靠背延伸部,所述坐垫延伸部与所述靠背延伸部的形状均为片状,所述坐垫延伸部与所述靠背延伸部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在所述靠背加热垫的外部包覆有一靠背海绵套,在所述靠背海绵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靠背侧板,在所述靠背海绵套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靠背海绵套通孔。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在所述坐垫加热垫以及所述坐垫通风板的外部包覆有一坐垫海绵套,在所述坐垫海绵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坐垫侧板,在所述坐垫海绵套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坐垫海绵通孔。

所述汽车座椅,其中,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一座椅连接固定支架,所述座椅连接固定支架套设于所述坐垫通风风扇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汽车座椅,其中,所述汽车座椅为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座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座椅内部结构中靠背加热垫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汽车座椅内部结构中坐垫通风板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汽车座椅内部结构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汽车座椅内部结构中靠背通风板与靠背通风风扇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的很多汽车座椅都只具有加热功能,却不带通风功能,这便使得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乘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实现降温排汗,影响了乘坐的舒适度。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请参阅图1至图6,该汽车座椅包括相互连接的坐垫加热垫12以及靠背加热垫1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上述坐垫加热垫12的正下方设有一坐垫通风板13,在该坐垫通风板13的下表面设有一坐垫通风风扇16。在上述靠背加热垫11的背面设有一靠背通风板15,在该靠背通风板15的上方设有一靠背通风风扇14。其中,上述的靠背通风风扇14通过一通风连接管141与靠背通风板15连接。其中靠背通风风扇14用于吸入外部空气并通过通风连接管141输送至靠背通风板15内以实现通风,坐垫通风风扇16用于吸入外部空气输送至坐垫通风板13内以实现通风,其中,在上述的靠背通风板15上开设有靠背通风板通孔150。

请参阅图2,对上述的靠背加热垫11而言,该靠背加热垫11包括靠背加热片111以及设于靠背加热片111顶部的靠背头枕组件112。其中,在上述的靠背加热片11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靠背加热垫通孔110。此外,上述的靠背头枕组件112包括头枕主体片1120以及分别设于头枕主体片1120两侧的第一头枕侧板1121以及第二头枕侧板1122,第一头枕侧板1121以及第二头枕侧板1122与头枕主体片1120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头枕侧板1121以及第二头枕侧板1122与头枕主体片1120之间的夹角均为150°。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头枕侧板1121以及第二头枕侧板1122与头枕主体片1120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请参阅图3,对上述的坐垫通风板13而言,该坐垫通风板13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坐垫通风板132以及倾斜坐垫通风板131,在水平坐垫通风板132以及倾斜坐垫通风板131上均开设有坐垫通风板通孔130。上述水平坐垫通风板132与倾斜坐垫通风板13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且倾斜坐垫通风板131为倾斜向上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坐垫通风板132与倾斜坐垫通风板13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将上述的倾斜坐垫通风板131为倾斜向上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得气流向上运动,从而对乘员的腿部进行通风,以实现快速降温排汗的作用。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如图4所示,在坐垫加热垫12上开设有多个加热垫通孔120,上述的坐垫加热垫12向内延伸有一坐垫延伸部121,上述的靠背加热垫11向下延伸有一靠背延伸部113。该坐垫延伸部121与靠背延伸部113的形状均为片状,坐垫延伸部121与靠背延伸部1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以理解的,通过将靠背延伸部113与坐垫延伸部121交叉设置,可便于该汽车座椅的稳定安装。

请参阅图6,在靠背加热垫11的外部包覆有一靠背海绵套21,在靠背海绵套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靠背侧板211,在靠背海绵套2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靠背海绵套通孔212。该靠背海绵套通孔212可将经过靠背通风风扇14吸入的空气传送至乘员的背部,以实现通风。此外,在坐垫加热垫12以及坐垫通风板13的外部包覆有一坐垫海绵套22,在坐垫海绵套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坐垫侧板221,在坐垫海绵套2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坐垫海绵通孔222。此外,汽车座椅还包括一座椅连接固定支架23,座椅连接固定支架23套设于坐垫通风风扇16的外侧。上述的坐垫海绵通孔222可将坐垫通风风扇16吸入的外部空气传送至乘员的腿部,以实现排汗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座椅,包括相互连接的坐垫加热垫以及靠背加热垫,由于在坐垫加热垫的正下方设置了一坐垫通风板,在该坐垫通风板的下表面设有一坐垫通风风扇,其中该坐垫通风风扇通过吸入外界空气并传送坐垫通风板内实现乘员腿部的通风;此外,在靠背加热垫的背面设有一靠背通风板,在该靠背通风板的顶部设有一靠背通风风扇,在实际应用中,靠背通风风扇将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通风连接管传送至靠背通风板,以实现乘员背部的通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座椅,可较好地实现通风以及加热功能,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汽车座椅,其中,所述汽车座椅为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