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2078发布日期:2020-07-29 01:3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油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汽车油箱内的气压因气温变化、车辆运行等存在较大波动,为维持油箱内气压平衡,通常会在油箱顶部设计一个通气小孔。为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油箱内污染燃油,通气小孔通常连接有空气滤清器。现有的空气滤清器通常是在过滤腔内装入滤芯,进气和出气均经该滤芯过滤,这种空气滤清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油箱内的燃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油箱内气压过高时,含燃油的气体通过通气小孔泄压,燃油气体由通气小孔排出,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排放量超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回收排放气体中燃油蒸汽的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避免燃油蒸汽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经隔板分隔为进气腔、出气腔和气孔连接腔;

进气口,设于壳体上,与进气腔连通;

出气口,设于壳体上,与出气腔连通;

气孔连接口,设于壳体上,与气孔连接腔连通;

第一滤芯,位于进气腔内,其下端的第一开口穿过隔板接入气孔连接腔内;

第二滤芯,位于出气腔内,其下端的第二开口穿过隔板接入气孔连接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内的填充物为多孔过滤材料,所述第二滤芯内的填充物为活性吸附材料;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内均安装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内的单向阀流向气孔连接腔方向;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单向阀流向出气腔方向。保证进气和出气分别经过两个不同的滤芯过滤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内的填充物包括滤纸材料。起到滤除空气中杂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芯内的填充物为活性炭。活性炭可吸附气体中所含的燃油蒸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经“y”型管道与气孔连接口连通。对气体起导向作用,避免气体在气孔连接腔内集聚滞留。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壳体内滤芯的更换和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圈。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密封严实,保证空气滤清器功能的正常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通过设置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进气腔、出气腔和气孔连接腔,使进入油箱的气体和排出油箱的气体分别经过两个不同的滤芯过滤,可使进入油箱的空气被过滤,排出油箱的气体中携带的蒸发汽油被吸附,避免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2、壳体分为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滤清器可拆开对内部进行维护和滤芯的更换,其余部件可多次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使用时,其出气口与汽车油箱总成中的碳罐相连接,便于排出气体中的燃油蒸汽经碳罐进入发动机系统燃烧处理,正真实现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进气腔;111:进气口;12:出气腔;121:出气口;13:气孔连接腔;131:气体连接口;14:上壳体;15:下壳体;16:密封垫圈;2:隔板;3:第一滤芯;31:第一开口;4:第二滤芯;41:第二开口;5:“y”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油箱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上的进气口111、出气口121和气孔连接口131,设于壳体内的第一滤芯3和第二滤芯4。

壳体1为圆筒状结构,内部安装有隔板2,隔板2为致密不透气结构,隔板2将壳体1内部分给为进气腔11、出气腔12和气孔连接腔13。

进气口111设于壳体1上部,与进气腔11连通。出气口121设于壳体1上部,进气口111的对侧,与出气腔12相连通。气孔连接口131设于壳体1底部,与气孔连接腔13相连通。

第一滤芯3位于进气腔11内,其下端与隔板2连接进行固定。第一滤芯3的下端设第一开口31,第一开口31连接入气孔连接腔13内。第一滤芯3对空气起过滤作用,其内部填充物为多孔过滤材料,优选为滤纸材料组成,进一步优选填充物为经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材料。可有效滤除空气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油箱污染燃油。

第二滤芯4位于出气腔12内,其下端与隔板2连接进行固定。第二滤芯3的下端部设有第二开口41,第二开口41连接进气孔连接腔13内。第二滤芯4内的填充物为活性吸附材料,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排出气体中携带的燃油蒸汽。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是,第二滤芯4中的填充物为活性炭,可吸附燃油蒸汽,吸附后的活性炭经新鲜空气吹洗后会脱吸附,即活性炭可多次循环使用。

第一滤芯3下端的第一开口31内和第二滤芯4下端的第二开口41内均安装有单向阀,气体只可单向经过,不可回流。其中,第一开口31内的单向阀出口方向向下,气体只可从第一滤芯3向气孔连接腔13方向流动,即第一开口31及进气口111只可进气不能排出气体,且经过第一开口31的气体为经过第一滤芯3过滤的洁净气体。第二开口41内的单向阀出口方向向上,即气体只可从气孔连接腔13向出气腔12方向流动,且排出的气体均经过第二滤芯4吸附过滤。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孔连接腔13内设有一“y”型管道5,“y”型管道5连接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41和气孔接气口131。“y”型管道5对经过的气体具有导向作用,避免气体在气孔连接腔13内聚集滞留。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空气滤清器的壳体1为分体结构,包括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为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优选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经螺栓进行连接,显然也可以为螺纹连接,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的连接部位上分别设相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组装时,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经螺纹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连接部位之间设有密封垫圈16,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气体泄漏,影响空气滤清器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上壳体14优选位于气孔连接腔13之上,即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的连接部位位于气孔连接腔13上方。拆开上壳体14可进行空气滤清器内部的清洗、检修、滤芯更换等维护,可有效延长滤清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费用。

使用时,该空气滤清器的气孔连接口131与油箱上的通气孔相连通,出气口121经管道与汽车油箱系统的碳罐相连接;当油箱内为负压时,空气经进气口111进入,经第一滤芯3过滤后由气孔连接口131进入油箱中,增加油箱内的气压;当油箱中压力过高时,油箱内的气体经过第二滤芯4由出气口121排出,排往碳罐,降低油箱内的气压,维持油缸内的压力平衡。排出气体中携带的燃油蒸汽会被第二滤芯4吸附,多余的气体经碳罐的呼吸口排出;当汽车运行时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抽吸碳罐及出气腔12内的气体,此时,新鲜空气经第一滤芯3过滤后可经“y”管道直接进入出气腔12,使活性炭被还原,以便后续再吸附燃油蒸汽,实现循环使用。

在上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