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47251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前侧板部件91相对于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遍及比后侧板部件92及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的连结区域大的范围以从前方重叠的方式连结,所以能够将对于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的接触面积确保为大范围,能够将上部框架9和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牢固地连结。
[0127]此外,由于在第一托架部件21的第一壁部211、212和第二托架部件22的第二壁部223、224的阶差的后方配置有与前侧板部件91的连结位置,所以能够将上述连结位置收容在通过阶差形成的空间内,能够变得紧凑。
[0128]此外,由于将座椅垫板100的一部分从下方支承的垫板支承部件90设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上,所以能够通过该垫板支承部件90抑制座椅垫板100沉入,能够确保乘车时的舒适性。
[0129]此外,由于靠背侧框架7、8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在其上部侧框架71、81与下部侧框架72、82的重叠区域Gl、G2中固定着扶手托架10,所以扶手托架10被重叠区域Gl、G2支承。在重叠区域G1、G2中是两片板材重合的部分,所以与用一片板材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支承扶手托架10,能够提高扶手托架10的安装刚性。
[0130]此外,由于在重叠区域Gl、G2的下部侧框架72、82上固定着扶手托架10,所以能够将扶手托架10受到的载荷用比上部侧框架71、81更稳定的下部侧框架72、82支承。因而,能够提高扶手及扶手托架10的稳定性。
[0131]此外,以扶手的旋转轴11从重叠区域G1、G2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该重叠区域G1、G2中固定着扶手托架10。如上述那样,重叠区域Gl、G2因为是两片板材重合,所以刚性也较强。此外,由于以扶手的旋转轴11从重叠区域G1、G2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重叠区域G1、G2中固定着扶手托架10,所以能够在抑制扶手自身的全长的同时,确保使用时的长度、即扶手为水平的状态的情况下的伸出长度。
[0132]此外,由于侧框架用连结部件14从重叠区域G1、G2附近架设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7、8,所以重叠区域Gl、G2附近被侧框架用连结部件14加强,能够进一步提高扶手托架10的安装刚性。
[0133]另外,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0134]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的各自上安装着扶手托架10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在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7、8上安装扶手托架10。
[0135]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直接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连结在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上的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附近。
[013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中仅在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上安装着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两侧的靠背侧框架7、8上安装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
[0137]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有关本发明的座椅装置能够对例如搭载在车辆等中的座椅装置使用。
[0138]附图标记说明 I座椅装置
2座椅靠背框架 3可动框架 4垫侧框架 5斜倚机构 6座部框架 7靠背侧框架 8靠背侧框架 9上部框架 10扶手托架 11旋转轴 12箱部 13盖部
14侧框架用连结部件 20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21第一托架部件 22第二托架部件 31、32侧框架 33连结部件 34,35安装框架 71上部侧框架 72下部侧框架 81上部侧框架 82下部侧框架 83内侧框架 84外侧框架 90垫板支承部件91前侧板部件92后侧板部件100座椅垫板101 缺口
211,212第一壁部221顶板部222前表面部223,224第二壁部331中央部332,333两端部351下端部352上端部353中央部913,923 缺口Gl重叠区域G2重叠区域。
【主权项】
1.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座椅靠背框架;和 可动框架,上述可动框架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 上述可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框架具备: 左右的侧框架,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由上述板状部件构成;和 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由上述板状部件构成,将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分别朝向内侧弯曲并延伸,在该延伸的部分上连结着上述连结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形成为朝向前方开放的截面3字状,上述连结部件配置在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部的截面3字状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部件的中央部为朝向前方凸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框架还具有左右的安装框架,上述左右的安装框架固定在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各自的下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转动自如地安装,且由上述板状部件构成; 上述安装框架形成为,从与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固定部直到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部宽度变宽。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的侧框架及上述连结部件在俯视时整体为朝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座椅垫板,上述座椅垫板与上述可动框架卡合; 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上设有垫板支承部件,上述垫板支承部件从下方支承上述座椅垫板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将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引部固定;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具备左右的靠背侧框架及将上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的上部间连结的上部框架; 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安装在上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 上述上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 在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中的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连结着上述上部框架的端部,该上部框架的端部为朝向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宽度变宽的形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框架的端部直接连结在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框架的端部的下部以与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的连结位置位于比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下端部靠下方的方式弯曲。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框架由前后两片板部件形成,将前侧板部件及后侧板部件组装以成为中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侧板部件及上述后侧板部件的两者连结在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侧板部件及上述后侧板部件中的与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位置设有缺口,上述缺口用来收容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具备: 第一托架部件,上述第一托架部件相对于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以将后方覆盖的方式卡合;和 第二托架部件,上述第二托架部件相对于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以将前方覆盖的方式卡合; 上述第一托架部件具备左右的第一壁部,上述左右的第一壁部从左右方向夹持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托架的上端部; 上述第二托架部件具备左右的第二壁部,上述左右的第二壁部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上述第一托架部件的第一壁部; 在上述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阶差的后方,配置有与上述前侧板部件的连结位置。
16.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可动框架,上述可动框架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 上述可动框架及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在俯视时为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扶手托架,上述扶手托架用来支承扶手; 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的靠背侧框架; 上述扶手托架固定在上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上; 固定上述扶手托架的靠背侧框架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为上部侧框架和下部侧框架两部分; 上述上部侧框架的下端部和上述下部侧框架的上端部以重叠的方式一体化; 上述扶手托架固定在上述上部侧框架与上述下部侧框架的重叠区域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部侧框架以重叠在上述上部侧框架的外侧的方式配置; 上述扶手托架固定在上述重叠区域中的上述下部侧框架上。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扶手托架旋转自如地支承上述扶手,以该扶手的旋转轴从上述重叠区域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该重叠区域中固定着上述扶手托架。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侧框架用连结部件,上述侧框架用连结部件从上述重叠区域附近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架设。
【专利摘要】实现可动框架的薄型化。座椅装置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和可动框架,上述可动框架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可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如果这样由板状部件形成,则能够比由管材构成的可动框架更加薄型。
【IPC分类】B60N2-46, B60N2-22, A47C7-46, B60N2-68, A47C7-54
【公开号】CN104870253
【申请号】CN201380068380
【发明人】渡边正人
【申请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6日
【公告号】WO2014104213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