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换档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279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杆30的轴部31穿通。该通孔21a的内径被设定为与轴部31的外径同等程度且能够让轴部31在通孔21a内转动的大小。因此,在连杆30与转盘10 —起转动时,轴部31在该通孔21a内转动,而滑块20不转动。S卩,连杆30及转盘10通过滑块20而以连杆30的轴部31的中心轴及转盘10的中心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另一方面,在连杆30与转盘10 —起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时,滑块20与连杆30及转盘10 —体地滑动位移。
[0071]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0的主体部21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引导用突片22、22各自从主体部21的车宽方向两侧面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0072]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具有与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同样的结构。S卩,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具有从滑块20的主体部21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状的脚主体部25b、以及从该脚主体部25b的远端进一步向下方突出的施力部25a。施力部25a由设置在脚主体部25b内部的压缩弹簧(省略图示)按压向下方。而且,该施力部25a在受到按回压缩弹簧的向上的力时向上方移动,在该力减少时向下方移动。
[0073]图12是放大表示滑块20周边的俯视图。如该图12所示,转动侧诱导部件24从滑块20的主体部21的前表面呈拱状向前方突出,在转动侧诱导部件24与主体部21之间划定有指定的空间。而且,在转动侧诱导部件24上形成有与主体部21的前表面相对且向前方凹陷地弯曲的转动侧诱导面24a。在转动侧诱导部件24与主体部21之间的空间设置有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在该设置状态下,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的施力部35a的远端(前端)受到压缩弹簧的按压力而始终被按压于转动侧诱导面24a。转动侧诱导面24a与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构成转动侧的瞬时式机构,该机构是用于在转盘10从初始位置转动后使该转盘10自动地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机构。有关瞬时式机构的详细情况及转动侧诱导面24a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0074]在箱体50的车宽方向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对滑块支撑部51、51,该一对滑块支撑部51、51将滑块20的引导用突片22、22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位移地予以支撑。滑块支撑部51分别具有从箱体50的内侧面分别向内侧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壁部51a、5lb。这些引导壁部51a、51b在上下离开,并且在这些引导壁部51a、51b之间划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51c。引导用突片22、22插入到该引导槽51c、51c内,从而引导用突片22、22进而滑块20能够沿引导槽51c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位移。
[0075]在一侧的引导槽51c的底面亦即箱体50的侧面上形成有通孔59。滑块20的滑动侧被检测体23从箱体50的内侧朝向外侧突出地穿通于通孔59。该通孔59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状,以便滑动侧被检测体23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
[0076]在箱体50的底面上形成有让连杆30的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穿通的连杆引导槽52,53ο在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穿通于各连杆引导槽52、53的状态下,连杆30以轴部31的下端部抵接于箱体50的底面的方式设置在箱体50内。
[0077]图8是箱体50的俯视图。如该图8所示,连杆引导槽52由俯视下沿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延伸的圆弧状的转动侧槽52a、以及与该转动侧槽52a连通且从该转动侧槽52a的两端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2b和变速模式侧槽52c所构成,连杆引导槽53由俯视下沿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延伸的圆弧状的转动侧槽53a、以及与该转动侧槽53a连通且从该转动侧槽53a的两端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3b和变速模式侧槽53c所构成。
[0078]具体而言,转动侧槽52a、53a从通过转动中心O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线上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及向逆时针方向分别延伸相同的角度量(例如分别各为15度)。
[0079]形成在前侧的连杆引导槽52具有从转动侧槽52a的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左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2b、以及从转动侧槽52a的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右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模式侧槽52c。另一方面,形成在后侧的连杆引导槽53具有从转动侧槽53a的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右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3b、以及从转动侧槽53a的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左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模式侧槽53c。
[0080]转盘10、连杆30及滑块2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的状态被表示于图9的(a)至(C)及图10的(a)至(C)。
[0081]图9的(a)至(C)是表示转盘1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的状态的图。图10的(a)至(c)是表示对应于图9的(a)至(c)的连杆30及滑块20的状态的图。图9的(a)及图10的(a)表示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状态。如前所述,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连杆30呈引导用脚部32、33从轴部31笔直地向前方及后方突出的姿势。
[0082]若从上述状态如图9的(b)所示那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0,则如图10的(b)所示,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转动侧槽52a、53a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与转动侧槽52a、53a的端部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转动。
[0083]若从上述状态如图9的(C)所示那样向前方滑动操作转盘10,则如图10的(C)所示,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档位侧槽52b、53b向前方移动。而且,滑块20与连杆30 —起向前方移动。此时,滑块20的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引导用脚部32、33与变速档位侧槽52b、53b的前端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位移。
[0084]另一方面,虽未被图示,若从图9的(b)所示状态向后方滑动操作转盘10,则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档位侧槽52b、53b向后方移动,在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的情况下,滑块20向后方移动。引导用脚部32、33与变速档位侧槽52b、53b的后端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位移。
[0085]另外,从图9的(a)所示的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0时,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转动侧槽52a、53a向顺时针方向移动。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位移。
[0086]若从上述状态向前方滑动操作转盘10,则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模式侧槽52c、53c向前方移动,在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的情况下,滑块20向前方移动。另一方面,从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的状态,向后方滑动操作转盘10时,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模式侧槽52c、53c向后方移动,在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的情况下,滑块20向后方移动。
[0087]如图5所示,在箱体50中,且在与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滑动侧诱导部件55。滑动侧诱导部件5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且侧视下呈半球状的滑动侧诱导面55a。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的远端部亦即施力部25a的远端受到压缩弹簧的按压力而始终被按压于滑动侧诱导面55a。该滑动侧诱导面55a与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构成滑动侧的瞬时式机构,该机构是用于在转盘10及连杆30从转动后的位置沿前后方向位移时使它们自动地返回到所述转动后的位置的机构。有关瞬时式机构的详细情况及滑动侧诱导面55a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0088]如图3、图5等所示,箱体50中在形成有通孔59的侧面上设置有检测转盘10的前后方向的位移量的位移量传感器61。位移量传感器61检测设置在与转盘10 —体地滑动位移的滑块20上的滑动侧被检测体23的前后方向的位移量,以作为转盘10的前后方向的位移量。滑动侧被检测体23被插入到该位移量传感器61的壳体61a内,由设置在该壳体61a内的传感器部(未图示)检测滑动侧被检测体23的位置。
[0089]另外,在箱体50的下表面设置有检测转盘10的转动量的转动量传感器62。转动量传感器62检测与转盘10 —体地转动的连杆30的引导用脚部33的转动量,以作为转盘10的转动量。引导用脚部33的远端被插入到该转动量传感器62的壳体62a内,由设置在该壳体62a内的传感器部(未图示)检测引导用脚部33的转动量。
[0090](2)瞬时式机构的详细结构
[0091]下面,对转动侧的瞬时式机构及转动侧诱导面24a进行说明。
[0092]图11的(a)至(C)是对应于图9的(a)至(c)及图10的(a)至(C)的图,是表示转盘1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时的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的状态的图。如图11的(a)及(b)所示,当转盘10转动时滑块20不位移。因此,随着转盘10的转动,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便以转动中;L.、O为中;L.、沿着转动侧诱导面24a转动。
[0093]如图12所示,转动侧诱导面24a以其前端Pl位于通过转动中心O而笔直地向前方延伸的线上的方式弯曲。而且,转动侧诱导面24a具有从其前端Pl向顺时针方向侧(右侦D延伸的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以及从前端Pl向逆时针方向侧(左侧)延伸的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如图11的(a)所示,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以从轴部31笔直地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状态下,施力部35a与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l抵接。
[0094]如图12所示,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_111及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3_8分别以越远离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l则其与转动中心O之间的距离越短的方式构成。因此,施力部35a在与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l抵接状态下,相对于脚主体部35b最为突出,越远离前端Pl则越后退。因此,后退时的施力部35a基于压缩弹簧而强力地被按压于转动侧诱导面24a。该按压力被转换为使施力部35a欲返回到前端Pl的力。因此,在驾驶员的手的操作力(使连杆30及转盘10转动的力)未施加于施力部35a (连杆30及转盘10)的状态下,施力部35a被保持在与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l抵接的位置,由此,转盘10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另一方面,当处于初始位置的转盘10受到操作力而转动,施力部35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