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45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左方延伸。右上安装部63b也可具有用于紧固螺栓43的内螺纹部。在右上安装部63b不具有用于紧固螺栓43的内螺纹部的情况下,可用螺母固定螺栓43。如图4所示,右下安装部63c从基部63a的下方的前端附近向左方延伸。右下安装部63c也可具有用于紧固螺栓44的内螺纹部。在右下安装部63c不具有用于紧固螺栓43的内螺纹部的情况下,可用螺母固定螺栓43。
[0056]第2把持部63d固定在第1托架61的直线部61c。S卩,第2把持部63d把持第1托架61。优选地,第2把持部63d通过焊接固定在直线部61c上。但是也可通过螺栓螺母等其它固定机构将第2把持部63d固定在直线部61c上。为了使第3托架63稳定地支承逆变器40,优选地,第2把持部63d的高度接近逆变器40的重心高度。即,优选地,第1托架61的直线部61c的高度接近逆变器40的重心高度。图5中,第2把持部63d(第1托架61的直线部61c)的高度比逆变器40的中央(重心)的高度稍低。
[0057]吊环63e设置在基部63a的上端。即,吊环63e设置在第3托架63的上部。如图5所示,在逆变器40安装在第3托架63上的状态下,吊环63e位于逆变器4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因此,即使在第2托架62的吊环62e和第3托架63的吊环63e双方安装吊钩吊起逆变器40,也能够稳定地将逆变器40吊起。
[0058]第4托架连接部63f设置在基部63a的下方的前后方向中央附近。第4托架连接部63f例如具有用于紧固螺栓的内螺纹部,能够自由装卸地固定第4托架64。
[0059]另外,第2托架62具有与基部63a、右上安装部63b、右下安装部63c、第2把持部63d及吊钩安装用吊环63e各自对应的基部62a、左上安装部62b、左下安装部62c、第1把持部62d及吊钩安装用吊环62e。S卩,第1把持部62d把持第1托架61。第1把持部62d通过焊接固定在直线部61c上。因此,第1托架61、第2托架62及第3托架63形成为一体。另外,吊环63e设置在第3托架63的上部。另外,左上安装部62b和左下安装部62c各自朝与右上安装部63b和右下安装部63c左右相反的方向延伸。另外,第1把持部62d位于第1托架61的直线部61c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被固定在直线部61c。连接器55位于第2托架62的左方。
[0060]第4托架64固定在第2托架62和第3托架63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例子中,第3托架63具有第4托架连接部63f,第4托架64固定在第3托架63上。但是,可以是第2托架62具有第4托架连接部63f,也可以是第2托架62和第3托架63双方均具有第4托架连接部63f,有两个第4托架64。换句话说,第4托架64可以向第2托架62和第3托架63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自由装卸。
[0061]如图2及图5所示,第4托架64从第4托架连接部63f朝前方延伸。S卩,第4托架64朝车辆前后方向且朝从第1托架61分离的方向延伸。第4托架64的前端具有用于连接弹性部件67的凸缘64a。即,弹性部件67连接在第4托架64的前端。弹性部件67优选是减震器。弹性部件67配置在前逆变器支承部75上。
[0062]如图5所示,前逆变器支承部75为水平,位于比左逆变器支承部73和右逆变器支承部74更下方的位置。另外,如图4所示,前逆变器支承部75比右逆变器支承部74更向内侧(左侧)突出。但是,如图2所示,前逆变器支承部75位于比吊环53足够靠前的位置,所以不妨碍电容器的安装拆卸。
[0063]另外,从减小前逆变器支承部75向内侧突出的程度,提高部件配置的灵活性的观点出发,第4托架64优选位于逆变器40的左右侧中靠近车体框架2的一侧。从图2至图5的例子中,逆变器40比左部件71更靠近右部件72配置。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逆变器40和左部件71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D1比逆变器40和右部件72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D3长。因此,位于逆变器40的右侧的第3托架63上固定有第4托架64。也就是说,第4托架64位于逆变器40的右侧。另外,在距离D3比距离D1长的情况下,优选地,第4托架64位于逆变器40的左侧。
[0064]因此,如图3所示,在逆变器40的左右侧中,远离车体框架2的一侧(在距离D1比距离D3长的情况下,逆变器40的左侧;在距离D3比距离D1长的情况下,逆变器的右侧)能够配置与固定逆变器40的部件无关的部件,例如连接器55、连接逆变器40和电动马达
28、29的动力电缆55a等。
[0065]如上所述,第4托架64经由弹性部件67由前逆变器支承部75支承。也就是说,第4托架64经由弹性部件67由车体框架2支承。另一方面,第1托架61经由弹性部件65、66由左逆变器支承部73及右逆变器支承部74支承。所以,托架60和逆变器40由逆变器支承部73、74、75(后框架17或者车体框架2)弹性支承。因此,托架60及逆变器40由车体框架2上的至少三处(支承弹性部件65、66、67的三处)弹性支承。
[0066]在此,支承托架60及逆变器40的弹性部件65、66、67和支承电容器50的弹性部件56、57、58、59全部不同。因此,托架60及逆变器40和电容器50形成不同的振动系统。因此,托架60及逆变器40和电容器50各自振动。但是,如图4所示,逆变器40在上下方向上自电容器50分离设置,所以托架60及逆变器40和电容器50不会相互冲突。
[0067][隔壁的配置及形状]
[0068]图6是从斜前方观察隔壁20的立体图。图6中省略了左部件71、发动机23、涡轮增压器24、连接管25以及排气处理装置26等的表示。如图3及图6所示,隔壁20从外装罩9的上表面附近延伸至电容器50的下方。另外,图3中,外装罩9的上表面用双点划线表示。隔壁20具有用于插入各种配管81的插入孔20a。该配管81连接发动机23的各种部件和冷却装置30。另外,隔壁20具有用于插入连接逆变器40和电动马达28、29的动力电缆55a的插入孔20b和用于插入第4托架64的插入孔20c。
[0069]隔壁20具有从插入孔20b的下方向前方弯曲的弯曲部20d。隔壁20由于具有弯曲部20d,如图3所示,能够使隔壁20的上垂直面20e接近逆变器40,使隔壁20的下垂直面20f接近电容器50。所以,能够将隔壁20配置成接近逆变器40和电容器50,尽可能减小发动机室21的容积和冷却室22的容积。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的小型化。
[0070][冷却装置的详细说明]
[0071]图7是冷却装置30的概要结构图。图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混合冷却器36 (后面详细叙述)。冷却装置30以下方从左开始的顺序依次具有散热器31、油冷却器32及马达冷却器33。冷却装置30在上方还具有CAC34、空调冷凝器35。冷却装置30还具有配置在散热器31、油冷却器32及马达冷却器33前方的混合冷却器36。散热器31、油冷却器32及马达冷却器33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同样,CAC34和空调冷凝器35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CAC34及空调冷凝器35位于散热器31、油冷却器32及马达冷却器33的更上方。
[0072]油冷却器32冷却作业车辆1的各种液压装置所使用的油。马达冷却器33冷却制冷剂,该制冷剂冷却电动马达28、29产生的热。CAC34冷却发动机的进气。空调冷凝器35冷却空调的制冷剂。混合冷却器36冷却逆变器40和电容器50的冷却水。
[0073]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混合冷却器36的位置。如图3所示,混合冷却器36配置于逆变器40的后方。另外,逆变器40与混合冷却器3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由此,空气通道不会被混合冷却器36阻碍,所以能够高效保持逆变器40和电容器50通过外部气体的冷却效率。
[0074][特征]
[0075]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具备以下特征:
[0076](1)在作业车辆1中,长方体状的逆变器40的最短边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因此,通过配置逆变器40,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可不必延伸很长。因此,作业车辆1能够高效地搭载逆变器。另外,虽然逆变器40以不稳定的姿态被配置,但第2托架62和第3托架63被各自固定于逆变器40的左部和右部。进而,固定有第2托架62和第3托架63的第1托架61和第4托架64由车体框架上的至少三处部位的逆变器支承部73?75支承。由此,稳定地配置逆变器40。
[0077](2)第1托架61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