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5542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般在轮胎中,为了增强带束层(日语卜),在其半径方向外侧具备束带层 (日语W y卜'')。束带层包含帘线。帘线实质上沿圆周方向延伸且螺旋状地卷绕。束带层 具有所谓的无接缝结构。束带层拘束带束层。由此,抑制带束层的隆起。
[0003] 束带层是通过沿圆周方向螺旋状地卷绕包含多根并列的帘线的带(日语:y求 >)而形成的。图7表示以往的束带层1的结构。图7中的上下方向为圆周方向,左右方 向为轴方向,纸面的垂直方向为半径方向。在该束带层1中,在轴方向上从轮胎的一方的外 侧端附近朝向轮胎的另一方的外侧端附近螺旋状地卷绕一根带2。在该方法中,在制造轮胎 时卷绕带2较为费时。该轮胎的生产性差。
[0004] 从提高生产性的观点看,有通过两根带构成束带层的情况。图8表示该束带层3。 在图8中,单点划线CL表示轮胎的赤道面。该束带层3用第一带4及第二带5而形成。第 一带4从赤道面CL朝向轮胎的一方的轴方向外侧螺旋状地卷绕。第二带5从赤道面CL朝 向轮胎的另一方的轴方向外侧螺旋状地卷绕。由于同时卷绕这两根带,因此改善轮胎的生 产性。
[0005] 如图8所示,第一带4及第二带5相互相对于赤道面CL向反方向倾斜。因此,在 赤道面CL上产生第一带4与第二带5之间的间隙6。在该轮胎的赤道面CL上,存在该间隙 6的部分与不存在该间隙6的部分混在一起。换言之,在该轮胎的赤道部分存在因该间隙6 而产生的凹凸。该轮胎的均匀性差。
[0006] 在日本特开2012-25308公报中公开了改善轮胎的生产性且抑制了均匀性的恶化 的轮胎。该轮胎的束带层使用两根带而构成。在该束带层中,第一带的开始卷绕的位置与 第二带的开始卷绕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错开。由此,在第一带与第二带之间产生的间隙分 散在圆周方向。由此,实现均匀性的改善。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2-25308公报
[0010] 要求改善轮胎的生产性且进一步提高均匀性的轮胎。轮胎的赤道面上的接地 压力较高。轮胎的赤道面上的带的间隙对轮胎的均匀性造成的影响较大。在日本特开 2012-25308公报的轮胎中,带的间隙6位于轮胎的赤道面CL上。该轮胎的均匀性未充分提 尚。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性及生产性优异的轮胎。
[0012]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胎面,该胎面的外表面成为胎面表面;以及束带层,该束带层 位于该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其中,所述束带层通过卷绕第一带、第二带及第三带而构成, 所述第一带、所述第二带及所述第三带分别具备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帘线,设所述轮胎中的 赤道面的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为第一区域,设赤道面的另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为 第二区域时,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带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沿大致圆周方向螺旋 状地卷绕,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带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沿大致圆周方向螺旋状 地卷绕,在赤道面上,所述第三带沿圆周方向卷绕。
[0013] 优选的是,在轴方向上,设所述第一带与所述第二带的最小间隔为Wb,设所述第三 带的宽度为Wa时,宽度Wa相对于间隔Wb的比值Wa/Wb为0. 7以上I. 0以下。
[0014]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该充气轮胎具备:胎面,该胎面的外表面成为胎 面表面;以及束带层,该束带层位于该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在该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 成型机,该成型机具备: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鼓;送出第一带的第一头;送出第二带的第二 头;以及送出第三带的第三头,该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在所述鼓卷绕第一带、第二带及第三 带而得到束带层的工序,设所述轮胎中的赤道面的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为第一区域, 设赤道面的另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时,得到所述束带层的工序包含如下工 序:第一工序,从所述第一头送出的所述第一带的前端配置于所述鼓上,使所述鼓旋转且 使所述第一头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移动,从而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螺旋状地卷绕所述第一 带;第二工序,从所述第二头送出的所述第二带的前端配置于所述鼓上,使所述鼓旋转且 使所述第二头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移动,从而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螺旋状地卷绕所述第二 带;以及第三工序,从所述第三头送出的所述第三带的前端配置于所述鼓上,使所述鼓旋 转,从而在所述轮胎的赤道面上在圆周方向上卷绕所述第三带,同时实施所述第一工序与 所述第二工序。
[0015] 优选的是,在实施所述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之间实施所述第三工序。
[0016] 发明的效果
[0017]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束带层中,第三带在赤道面上正好沿圆周方向卷绕。在该轮胎 的赤道面上,不存在带与带的间隙。该轮胎的均匀性优异。在该束带层中,在赤道面的一方 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中,第一带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沿大致圆周方向螺旋状地卷绕。在 赤道面的另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中,第二带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沿大致圆周方向螺 旋状地卷绕。能够在制造轮胎时同时卷绕第一带与第二带。该轮胎的生产性优异。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9] 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束带层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0]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束带层的形成所使用的带的局部的剖面立体图。
[0021]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束带层的形成开始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2]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束带层的形成开始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3]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束带层的形成途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4] 图7是表示以往的轮胎的束带层的结构的模式图。
[0025] 图8是表示其他以往的轮胎的束带层的结构的模式图。
[0026] 符号说明
[0027] 1,3 束带层
[0028] 2 带
[0029] 4,32 第一带
[0030] 5,34 第二带
[0031] 6 间隙
[0032] 7 轮胎
[0033] 8 胎面
[0034] 9 胎侧
[0035] ?ο 搭接部(日语:夕y >于)
[0036] 11 胎圈
[0037] 12 胎体
[0038] 14 带束层
[0039] 14a 内侧层
[0040] 14b 外侧层
[0041] 16 束带层
[0042] 18 封边束带层
[0043] 20 内衬
[0044] 22 胎圈包布
[0045] 24 胎面表面
[0046] 25 槽
[0047] 26 芯
[0048] 28 三角胶
[0049] 30 胎体帘布
[0050] 36 第三带
[0051] 38 帘线
[0052] 40 贴胶
[0053] 42 鼓
[0054] 44 第一头
[0055] 46 第二头
[0056] 48 第三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并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58] 图1所示的轮胎7具备胎面8、胎侧9、搭接部10、胎圈11、胎体12、带束层14、束 带层16、封边束带层18、内衬20及胎圈包布22。该轮胎7为无内胎式。该轮胎7安装于乘 用车。
[0059] 在图1中,上下方向为半径方向,左右方向为轴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圆周方 向。该轮胎7呈以图1中的单点划线CL为中心的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该单点划线CL表 示轮胎7的赤道面。符号Al表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Al为位于该轮胎7的赤道面CL的 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符号A2表示第二区域。第二区域A2为位于该轮胎7的赤道面 CL的另一方的轴方向外侧的区域。
[0060] 胎面8由交联橡胶构成。胎面8沿半径方向向外呈凸的形状。胎面8具备胎面表 面24。该胎面表面24与路面接地。在该胎面表面24刻有槽25。通过该槽25形成胎面花 纹。另外,该胎面表面24也可以不刻槽25。
[0061] 胎侧9从胎面8之端向半径方向大致向内延伸。该胎侧9由交联橡胶构成。胎侧 9通过挠曲从而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进一步,胎侧9防止胎体12的外伤。
[0062] 搭接部10位于胎侧壁9的半径方向大致内侧。搭接部10在轴方向上与胎圈11 及胎体12相比位于更外侧。搭接部10由耐磨损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搭接部10与轮 辋的凸缘抵接。
[0063] 胎圈11位于搭接部10的轴方向内侧。胎圈11具备芯26和从该芯26向半径方 向向外延伸的三角胶28。芯26为环状,包含卷绕的非伸缩性的金属丝。金属丝的典型的材 质为钢。三角胶28向半径方向外前端变细。三角胶28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
[0064] 胎体12由胎体帘布30构成。胎体帘布30架设于两侧的胎圈11之间,沿着胎面 8及胎侧壁9的内侧。胎体帘布30绕芯26而从轴方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
[0065] 虽然未图示,但胎体帘布30由并列的多根帘线与贴胶构成。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 CL所成角度的绝对值通常为70°到90°。换言之,该胎体12具有子午线结构。帘线通常 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例举有聚酯纤维、尼龙纤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