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674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到机动车的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三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四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四外侧弹性构件和第四内侧弹性构件; 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四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以及 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四滑块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是对置的,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是对置的, 其中所述第一滑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滑轨的中心线平行或共线并且所述第二滑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滑轨的中心线平行或共线,使得所述内燃发动机被所述悬持组件悬挂在所述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弹簧或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并且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并且 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相等,并且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的弹力或刚度设置成,使得当所述内燃发动机被所述悬持组件悬挂在所述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之间的活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之间的活动连接都是球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本体的顶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球窝,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球头分别相应地设置在所述球窝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也设置有球头,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的面向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斜面上分别设置有球窝,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球头分别相应地设置在所述球窝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滑轨、第六滑轨、第七滑轨和第八滑轨,所述第五滑轨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五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五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六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六外侧弹性构件和第六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七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七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七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八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八外侧弹性构件和第八内侧弹性构件; 第五滑块、第六滑块、第七滑块和第八滑块,所述第五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五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五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五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六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六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六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七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七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七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七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八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八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八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八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以及 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下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五滑块上,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下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六滑块上,所述第七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下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七滑块上,所述第八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下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八滑块上, 其中所述第五滑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七滑轨的中心线平行或共线并且所述第六滑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八滑轨的中心线平行或共线,使得所述内燃发动机被所述悬持组件悬持在所述车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五内侦U弹性构件、所述第六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六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七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七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八外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八内侧弹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弹簧或橡胶, 所述第五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五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所述第六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六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所述第七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七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并且所述第八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八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并且 所述第五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六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七外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八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相等,并且所述第五内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六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七内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八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固定到所述车架上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以及分别盘绕在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上的第一缆索和第二缆索,所述第一缆索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中的一个的顶部,所述第二缆索的一端也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中的另一个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相应滑块的外侧;以及/或者 设置在所述内燃发动机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固定到所述车架上的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以及分别盘绕在所述第三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上的第三缆索和第四缆索,所述第三缆索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底部中心位置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中的一个的底部,所述第四缆索的一端也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底部中心位置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中的另一个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相应滑块的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动力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发动机支撑系统无法有效抑制振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该悬持组件包括:固定到车架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轨;分别设置在所述滑轨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块和弹性构件;以及将所述滑块与发动机相连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发动机沿竖直方向的振动被转化为滑块沿滑轨的水平滑动,并且这种水平滑动被设置在滑轨两侧的弹性构件大幅衰减,从而有效抑制了发动机振动向车架和客舱内的传递,改善了机动车的NVH特性。
【IPC分类】F16F15-04, B60K5-12
【公开号】CN204383152
【申请号】CN201420813877
【发明人】陈奕奕, 柴保明, 孔江生, 刘振生, 卢彦群, 贾国平
【申请人】河北工程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