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20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生器6的603 口管路连接,2号热交换器17的173口与第三栗16的输入口即162口(吸收器15)管路连接。
[0054]1号热交换器8为管壳式热交换器,满足GB151 —1999中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标准,1号热交换器8设置有壳程801进水口、804出水口,1号热交换器8设置有管程802进水口、803出水口。1号热交换器8与冷凝器7、吸收器15和蒸发器9通过管路连接。确切地说,冷凝器7的702 口与1号热交换器8的801 口管路连接,1号热交换器8的802 口与吸收器15的152口管路连接,1号热交换器8的804 口与蒸发器9的901 口管路连接,1号热交换器8的803 口与蒸发器9的902 口管路连接。从冷凝器7中流出的稀溶液通过801 口走壳程,从蒸发器9流出的水蒸气走管程,二者经1号热交换器8内部的管壁进行热交换。
[0055]第二电磁阀10与第三电磁阀13均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在回路中起开关作用。当制冷回路工作时二者均移至I位,当制热回路工作时二者均移至Π位。
[0056]空调11包括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既可吹出冷风进行制冷,又可吹出热风进行制热。其主要部件有风机及空气净化装置,在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装置的过滤,与汽车冷冻液流经管路所连接的散热片进行热交换,向车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制冷时从蒸发器9出来的冷冻液进入空调11中,风机可将车外面的空气流经散热片使空调吹出冷风对车内制冷。
[0057]发生器6顶部为水蒸气出气口 S卩601 口与冷凝器7的进气口即701 口管路连接,中部的浓溶液出水口即602 口与2号热交换器17的壳程进水口即171 口管路连接,底部的稀溶液进水口即603 口与2号热交换器17的管程出水口即172管路连接。604 口与605 口为经驱动回路加热后的汽车用冷冻液的进、出口。604 口与第四电磁阀18的A口管路连接,605 口与第一电磁阀5的A 口管路连接。
[0058]发生器6为一种蒸发装置。通过加热溴化锂溶液,使溴化锂溶液中的部分水蒸发成水蒸气,内部的加热管路连接驱动回路且加热管路完全浸润至发生器6内部溶液中,由驱动回路中的循环热流体加热发生器6中的溶液。发生器6顶部管路601为蒸发出的水蒸气通过的管路,与冷凝器7的701 口连接。发生器6中部管路位于602 口,底部管路位于603 口,602与603 口需完全浸润在发生器6溶液之中用于与吸收器15中的浓溶液进行液体交换。
[0059]吸收器15顶部进气口即152 口与1号热交换器8的802 口通过管路连接、吸收器15顶部出气口即151 口与蒸发器9的903 口通过管路连接,浓溶液进水口即153 口与2号热交换器17的173 口通过管路连接,底部管路的稀溶液出水口 154 口与第三栗16的161 口通过管路连接。
[0060]吸收器15是一种水蒸气吸收装置,于吸收蒸发器9中产生的水蒸气,其中位于153口的出口有细小的网眼,可使经153 口流入吸收器15中的液体以喷洒的状态流入吸收器15中。蒸发器9中产生的水蒸气经过1号后从152 口流入到吸收器15中,发生器6产生的浓溶液经2号热交换器17流至153 口,浓溶液从153 口流出自顶部向下喷洒,浓溶液喷洒时在空中与经152 口流入到吸收器15中的水蒸气混合,此过程中浓溶液吸收水蒸气稀释成浓溶液,稀释后的溶液经底部154 口在第三栗16的驱动下通过管路流向发生器6。
[0061 ] 蒸发器9的901 口和904口为液态水的进水口,902口为水蒸气的出气口,903口为进气口,905 口为出水口。蒸发器9顶部的901 口与902 口依次和1号热交换器8的804 口与803 口采用管路连接,蒸发器9顶部的903 口和吸收器15的151 口采用管路连接,蒸发器9的底部905口与顶部904 口依次和第二栗14的141 口与142 口采用管路连接。906 口、907 口为经制冷后的低温制冷剂即汽车用冷冻液的进、出口,906口为蒸发器9管程的下端口即汽车用冷冻液的出口,906 口与第三电磁阀13的P口管路连接,907 口为蒸发器9管程的上端口即汽车用冷冻液的进口,907 口与第二电磁阀10的P 口管路连接。
[0062]蒸发器9是液态水蒸发吸热的容器。与冷凝器8连接的管路为901和902口都位于蒸发器9顶部,与吸收器15连接的管路903 口位于蒸发器9的顶部,位于底部的管路905 口引出一管路经第二栗14与蒸发器9顶部的904 口连接,可将位于底部未蒸发的液态水送回至顶部向下喷洒蒸发。
[0063]当制冷时,第一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18移至I位,第五电磁阀19、第六电磁阀20移至Π位,循环回路中热的流体进入发生器6加热溴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中的水蒸发,蒸发出的水蒸气与剩余的浓溶液分成两路。水蒸气通过位于发生器6顶部的管路流入到冷凝器7中液化,发生器6中剩余的浓溶液由位于发生器6中部的管路通过热交换器17流入到吸收器15中,同时吸收器15中的稀溶液由底部154口流出,经过第三栗16与2号热交换器17后由位于发生器6底部的603 口流入发生器6中。进入到冷凝器7中的水蒸气液化放出的热被冷却液带走。从冷凝器7中流出的冷凝水经过热交换器8流入到蒸发器9中汽化吸热制冷,第二栗14不断将蒸发器9底部尚未汽化的液态水栗出喷洒在蒸发器9中增加汽化制冷的效果,第一栗12不断将蒸发器9制冷后的载冷流体栗入到空调器11中进行对车内空气的制冷。蒸发器9中的水蒸气经热交换器8与冷凝器7中流出的冷凝水交换热量,水蒸气放出热量使冷凝水温度上升,增加冷凝水在蒸发器9汽化的同时增加水蒸气被吸收器15中浓溶液吸收。吸收器15中的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9中的水蒸气后成为稀溶液。吸收器15中的浓溶液吸收水蒸气变成稀溶液时释放出的热量被吸收器15中的冷却液带走,第三栗16不断将吸收器15中的稀溶液经热交换器17栗到发生器6中,同时将发生器6中的浓溶液栗到吸收器15中吸收水蒸气成为稀溶液,如此循环往复。热交换器17使吸收器15中的被冷却的稀溶液与发生器6中流出的热的浓溶液进行热交换,降低流入吸收器15中流出的浓溶液的温度同时升高流入发生器6中稀溶液的温度。由于浓溶液吸收水蒸气时需要放热,降低流出的浓溶液温度利于更好的吸收水蒸气,防止由于过高的温度使刚吸收的水蒸气再次蒸发;流向发生器6中的稀溶液需要升高温度防止过低的稀溶液温度降低发生器6中溶液的温度,从而造成浪费。
[0064]参阅图4,所述的制热回路包括第五电磁阀19、第六电磁阀20。
[0065]第五电磁阀19与第六电磁阀20均为2位2通的直动式电磁阀。
[0066]第五电磁阀19的Α 口与第一栗12进液口即122 口管路连接。
[0067 ]第六电磁阀20的P 口与空调11的输入端S卩112 口管路连接。
[0068]第一栗12为单向作用定排量叶片栗。第一栗12的进液口即122口与输出口 S卩121 口依次和第五电磁阀19的A 口与空调11的111 口管路连接。用作将驱动回路中的热流体循环不断的输送至空调11中。
[0069]空调11包括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既可吹出冷风进行制冷,又可吹出热风进行制热。其主要部件有风机及空气净化装置,在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装置的过滤,与汽车冷冻液流经管路所连接的散热片进行热交换,向车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制热时从驱动回路出来的冷冻液进入空调11中,风机可将车外面的空气流经散热片使空调吹出冷风对车内制热。
[0070]空调11通过第六电磁阀20和第五电磁阀19与驱动回路相连进行制热。
[0071]当进行制热时,使第一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18移至Π位,第五电磁阀19、第六电磁阀20移至I位,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3移至Π位,这样可以将制冷回路屏蔽出去,第一栗12将驱动回路中加热后的流体栗入空调11中进行制热。
[0072]用于连接回路之间的阀有如下几个,分别为;
[0073]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第六电磁阀20、第七电磁阀23均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在回路中起开关作用。
[0074]第一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18用于连接驱动回路与制冷回路,同时开关时可控制驱动回路进行制冷。
[0075]第五电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