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轨道列车制动系统用供卸荷一体泵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43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轨道列车制动系统用供卸荷一体泵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在铁路轨道上的制动系统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制动部件供卸荷的一体泵。
目前铁路编组站应用的列车制动系统,和制动油缸配套的供荷和卸荷装置是互不关联的两个装置,这样造成制动系统比较复杂,部件多,系统成本高且易出故障。在系统出故障时查找故障部件工作量大,不易及时查出故障点,造成因故障使系统不能工作的时间加长,影响列车编组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供卸荷一体泵阀,从而简化制动系统的构成。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泵阀包括泵体、活塞、活塞杆,活塞杆与泵体间装有弹性材料,活塞杆上有上、下两个活塞,泵壁设有上、中、下三对阀孔。其中,上、中阀孔一侧与油箱连通,另一侧通过单向阀分别与制动油缸边腔和中腔连通,下阀孔一侧通过单向阀与油箱连通,另一侧通过单向阀与制动油缸边腔连通,弹性材料缓解状态下中阀孔关闭,上阀孔打开;弹性材料压紧状态下上阀孔关闭,中阀孔打开。
本实用新型装在编组站铁轨6的侧面,利用列车车轮的轮压使一体泵的活塞杆下移,上阀孔关闭,中阀孔打开,由于中阀孔通过单向阀和制动油缸的中腔连通,因此制动油缸中腔的制动油通过中阀孔经泵体泄入油箱,达到卸荷的目的。同时由于活塞杆下移使泵内压力增大使与下阀孔连接的单向阀打开,泵内的油通过管路向制动油缸边腔注油供荷,加速中腔的卸荷速度。当列车车轮不再轮压活塞杆时,由于弹性材料的作用使活塞杆复位,此时上阀孔打开,中阀孔关闭,边腔的油通过上阀孔泄入油箱,使制动油缸处于无压状态,有利于延长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由于本实用新型供卸荷装置为一体化,从而可以简化系统的构成,降低系统成本。由于部件较少,又使得容易找出系统的故障位置,易于维修,使系统因故障停止作业的时间得以缩短。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轨道侧面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4为制动系统整体安装示意图;图5为制动系统原理图。
实施例供卸荷一体泵阀安装在铁轨6的侧面,包括泵体1、活塞2、3、活塞杆4,活塞杆与泵体间装有弹簧5,泵壁设有三对阀孔即上阀孔、中阀孔、下阀孔。
如图2所示,上阀孔和中阀孔一侧与油箱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侧通过单向阀由管路分别与制动油缸边腔7和中腔8连通,下阀孔一侧通过单向阀由管路与油箱连通,另一侧通过单向阀由管路与制动油缸边腔7连通。下阀孔与制动油缸连接管路上单向阀后连有溢流阀9。
当车沿溜放方向进入编组作业区时,首先轮压制动供油泵10上的活塞杆11,使制动供油泵向制动油缸的中腔8供油加荷,使制动机构12处于制动状态。车辆溜放完毕,机车由溜放的反方向进入编组作业区,轮压自动复位器13,使制动油缸6的中腔8初步卸荷。当机车轮压供卸荷一体泵阀14的活塞杆4时,活塞杆下移,使上阀孔关闭,中阀孔打开,制动油缸中腔的制动油泄入油箱,进一步卸荷。同时,泵体内的油通过下阀孔及管路注入制动油缸边腔供荷,加速中腔的卸荷速度,使制动机构12处于缓解状态。当机车车轮不再轮压活塞杆4时,活塞杆由弹簧作用复位,上阀孔打开,中阀孔关闭,边腔的油通过上阀孔泄入油箱,系统处于无压状态。当机车牵引编组好的列车车辆驶出编组作业区时,列车每轮压一次制动供油泵,就必然轮压一次位于其前方的供卸荷一体泵阀及自动复位器,使制动供油泵向制动油缸中腔注入的油及时通过供卸荷一体泵阀和自动复位器的回油路泄出,使制动油缸中腔始终无法建立压力,直至最后一次轮压自动复位器的压杆15,使系统复位,等待下次编组作业开始。
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轨道列车制动系统用供卸荷一体泵阀,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活塞、活塞杆,活塞杆与泵体间装有弹性材料,活塞杆上有上、下两个活塞,泵壁设有上、中、下三对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卸荷一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材料为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铁路轨道列车制动系统的供卸荷一体泵阀,包括泵体、活塞、活塞杆,活塞杆与泵体间装有弹性材料,活塞杆上有上、下两个活塞,泵壁设有上、中、下三对阀孔。本实用新型的上、中阀孔一侧通过单向阀和管路分别与制动油缸的边腔和中腔连通,下阀孔一侧通过单向阀和管路与制动油缸边腔连通。利用编组作业时机车轮压活塞杆实现对制动油缸的供卸荷一体化,简化了制动系统的构成,降低了系统成本,增加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B61K7/00GK2343042SQ9821852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5日
发明者梁浩然 申请人:梁浩然, 郑州铁路分局机电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