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51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自行车在驱动行驶时脚蹬采用的绕轴圆周运动的方式,当脚蹬在中轴正前方时,动力臂力矩最大,当脚蹬在上止点及下止点时,动力臂力矩为零,此时人力做的是无用功。传统自行车鞍座为适应不同身材的人而做上、下调整,重心高,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且安全性高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自行车,它包括主车架、转向装置,主车架的后部安装有后轮架,后轮架通过后轮鼓安装有行走轮,主车架后部的端头安装有鞍座,主车架的前端固装有蹬杆轴,蹬杆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蹬杆及右蹬杆,左蹬杆及右蹬杆的另一端端头分别安装有左踏板及右踏板;后轮架上的后轮鼓两端分别安装左飞轮及右飞轮,后轮架前端底部水平安装有滑轮;左拉杆、右拉杆一端分别连接左蹬杆及右蹬杆,另一端分别与左链条及右链条连接,左链条、右链条分别绕过左飞轮及右飞轮与绕过滑轮的钢丝绳连接。鞍座后端安装有靠背,鞍座的位置可在其下端的鞍座调节板上移动调节。左蹬杆及右蹬杆上设有若干用以连接左拉杆及右拉杆的档位孔。限位杆固定在左蹬杆及右蹬杆前方的主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改变了脚蹬绕圆周运动的方式,脚蹬往前下方蹬,做前后往返运动,没有了上、下止点,减少了人力的无用功,故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比传统自行车更省力。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是做往前蹬的运动,鞍座不必做得很高,也不必做上、下调整,根据人的身材可做前后调整,因此拉杆式自行车重心比传统自行车低,安全性更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它包括主车架16、转向装置23,主车架16的后部安装有后轮架20,后轮架20通过后轮鼓12安装有行走轮22,主车架16后部的端头安装有鞍座17,该自行车与传统自行车的区别点在于主车架16的前端固装有蹬杆轴1,蹬杆轴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蹬杆4及右蹬杆3,左蹬杆4及右蹬杆3的另一端端头分别安装有左踏板5及右踏板2;后轮架20上的后轮鼓12两端分别安装左飞轮15及右飞轮13,后轮架20前端底部水平安装有滑轮9;左拉杆8、右拉杆7一端分别连接左蹬杆4及右蹬杆3,另一端分别与左链条14及右链条11连接,左链条14、右链条11分别绕过左飞轮15及右飞轮13与绕过滑轮9的钢丝绳10连接。
鞍座17通过鞍座调节板18与主车架16连接,鞍座调节板18上有多个螺孔,可用于鞍座17的前后调节而适应于不同身材的人。鞍座17后部安装了靠背19,可使蹬踏板时背部有依靠而更好用力,同时乘座也更舒适,更安全。
左蹬杆4及右蹬杆3上设有用以连接左拉杆8及右拉杆7的档位孔21,可根据人力的大小调节左拉杆8及右拉杆7所挂档位孔21的位置。
限位杆6固定在左蹬杆4及右蹬杆3前方的主车架16上,用于防止蹬车时将左蹬杆4及右蹬杆3蹬至车轮位置,避免左蹬杆4及右蹬杆3伸得过长而干扰自行车正常转向。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用脚蹬右踏板2时,右踏板2固定在右蹬杆3上,右蹬杆3依蹬杆轴1为顶点摆动,右拉杆7连接右蹬杆3及右链条11,右链条11通过右飞轮13带动行走轮22前进。右链条11通过钢丝绳10绕过滑轮9与左链条14连接,左链条14绕过左飞轮15与左拉杆8、左蹬杆4、左踏板5连接,当把右踏板2往前蹬到底时,由于右链条11通过钢丝绳10绕过滑轮9与左链条14等连接,在驱动行走轮22前进的同时便把左踏板5拉回到后止点,当把左踏板5往前蹬时,同样在驱动行走轮22前进的同时把右踏板2往后拉,如此左踏板5、右踏板2的往返运动,便可驱动自行车前进。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它包括主车架(16)、转向装置(23),主车架(16)的后部安装有后轮架(20),后轮架(20)通过后轮鼓(12)安装有行走轮(22),主车架(16)后部的端头安装有鞍座(17),其特征在于主车架(16)的前端固装有蹬杆轴(1),蹬杆轴(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蹬杆(4)及右蹬杆(3),左蹬杆(4)及右蹬杆(3)的另一端端头分别安装有左踏板(5)及右踏板(2);后轮架(20)上的后轮鼓(12)两端分别安装左飞轮(15)及右飞轮(13),后轮架(20)前端底部水平安装有滑轮(9);左拉杆(8)、右拉杆(7)一端分别连接左蹬杆(4)及右蹬杆(3),另一端分别与左链条(14)及右链条(11)连接,左链条(14)、右链条(11)分别绕过左飞轮(15)及右飞轮(13)与绕过滑轮(9)的钢丝绳(1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鞍座(17)后端安装有靠背(19),鞍座(17)的位置可在其下端的鞍座调节板(18)上移动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蹬杆(4)及右蹬杆(3)上设有若干用以连接左拉杆(8)及右拉杆(7)的档位孔(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限位杆(6)固定在左蹬杆(4)及右蹬杆(3)前方的主车架(16)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它包括主车架、转向装置,主车架的后部安装有后轮架,后轮架通过后轮鼓安装有行走轮,主车架后部的端头安装有鞍座,主车架的前端固装有蹬杆轴,蹬杆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蹬杆及右蹬杆,左蹬杆及右蹬杆的另一端端头分别安装有左踏板及右踏板;后轮架上的后轮鼓两端分别安装左飞轮及右飞轮,后轮架前端底部水平安装有滑轮;左拉杆、右拉杆一端分别连接左蹬杆及右蹬杆,另一端分别与左链条及右链条连接,左链条、右链条分别绕过左飞轮及右飞轮与绕过滑轮的钢丝绳连接。本实用新型比传统自行车更省力,安全性更好。
文档编号B62M1/24GK2799369SQ200520050929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李信生 申请人:李信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