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23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侧部结构,特别是涉及在车身下侧部配置了纵梁(门槛)的车身侧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车身的下侧部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闭截面的纵梁(门槛),在该纵梁上结合地板面板的两侧部、中柱等的下部。作为设置有这种纵梁的车身侧部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以沿着纵梁的侧面的方式使地板面板的两侧端部向上方折曲、形成凸缘,将该凸缘接合在纵梁的侧面。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37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在车身施加了外力、在地板面板施加了面内拉力的场合, 该面内拉力与地板面板从纵梁剥离的剥离方向平行,所以,为了提高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强度,采取设置各种加强构件等对策,这些对策比较麻烦。即,作用于地板面板的朝前后方向的载荷的一部分传递到纵梁,但在两者的焊接等的接合强度没有足够的强度的场合, 需要加强构件,导致重量及成本增加。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而提高了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强度的车身侧部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在车身的下侧部配置有沿该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在纵梁上接合地板面板,其中,纵梁在该纵梁的下表面具有朝车身的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地板面板接合于该倾斜面。根据该结构,纵梁在该纵梁的下表面具有朝车身的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地板面板接合于该倾斜面,所以,在将面内拉力施加在了地板面板的场合,该面内拉力不为使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剥离的方向,而是为剪切的方向,所以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另外,由于纵梁在该纵梁的下表面具有朝车身的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地板面板接合于该倾斜面,所以,在倾斜面的地板面板侧的端部形成角部,由该角部在地板面板与纵梁之间产生摩擦力,所以能够将作用在地板面板上的载荷分散到纵梁。通过这些作用,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即能够提高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强度。在该场合,地板面板与倾斜面的接合点最好位于比倾斜面的车身内侧的端部更处于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地板面板与倾斜面的接合点位于比倾斜面的车身内侧的端部更处于上方的位置,所以,在接合点作用已由如下的摩擦力分散到了纵梁后的载荷,所述摩擦力由倾斜面的地板面板侧的端部的角部产生,由此能够减少作用在接合点的载荷。
另一方面,倾斜面最好包括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根据该结构,倾斜面包括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所以,由该突出部在地板面板与纵梁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进一步将作用于地板面板的载荷分散到纵梁。在该场合,突出部最好位于倾斜面的车身内侧的端部。根据该结构,突出部位于倾斜面的车身内侧的端部,所以,由该突出部在地板面板与纵梁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提高将作用于地板面板的载荷分散到纵梁的效果。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车身侧部结构,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即能够提高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强度。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纵梁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纵剖视图。图4为表示图3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的纵剖视图。图7为表示在与图3所示的纵梁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图8为表示在与图3所示的纵梁下表面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图9为表示以往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在图9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的纵剖视图。图11为表示作用于图9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的力的纵剖视图。图12为表示在图9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及加强构件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以往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另一形态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在与图13所示的纵梁下表面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图15为表示在与图13所示的纵梁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图16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纵剖视图。符号的说明1,1'、10 纵梁IA纵梁内构件IB纵梁外构件IC上部接合片ID下部接合片IE上部接合片IF下部接合片
IG下壁部IH接合点II突出部2 前柱3 后柱4 中柱20地板面板21 折皱30地板下加强构件40加强构件50加强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实施方式。在参照的附图中,图1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纵梁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结构具有配置在车身的下侧部、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门槛)1,在该纵梁1的前端部结合前柱2的下端部,在后端部结合后柱3 的下端部。另外,在该纵梁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结合中柱4的下端部。如图2所示,纵梁1通过以正面对合的方式对分别形成为大致帽形截面的纵梁内构件IA与纵梁外构件IB进行焊接,在两者之间形成中空闭截面。作为该焊接用的接合部, 在纵梁内构件IA上形成上部接合片IC及下部接合片1D,在纵梁外构件IB上形成上部接合片IE及下部接合片1F。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的纵剖视图,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的立体图。如图3及图4所示,构成纵梁1的纵梁内构件IA的下壁部1G,成为朝车身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下壁部IG的朝下方的倾斜角例如最好为3° 7°,若为4° 6°则更理想。在下壁部1G,在接合点IH通过激光焊接或粘接以沿着下壁部IG的外壁面的方式接合地板面板20。如图4所示,在地板面板20的下表面侧,作为加强构件,采用激光焊接或粘接接合地板下加强构件30。下面,说明上述车身侧部结构的作用。图5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纵梁1和地板面板20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纵梁1和地板面板20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的纵剖视图。如图5所示,当在地板面板20上施加了地板输入狗时,在沿图5中的AA线的截面(地板面板20的变位线方向的截面)中作用于各部分的力如图6所示。如图6所示,若对地板面板20施加地板面内拉力Fp,则地板面板20沿地板面板变形线L变形,在平行于下壁部IG的外壁面的方向作用剪切方向反力Fsr。另外,在处于下壁部IG与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的角部的摩擦力发生部Fr,作用纵梁压缩力Fe。图7为表示在与图3所示的纵梁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图8为表示在与图3所示的纵梁下表面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力的纵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与纵梁下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若地板面板20朝变位方向D产生变位,则由作用于地板面板20上的地板面内拉力Fp在下壁部IG与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的角部附近作用纵梁压缩力Fe。另外,如图7所示,在平行于纵梁下表面的方向,以下壁部IG与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的角部附近为中心作用由摩擦产生的反力Frr。另外,在接合点IH附近,作用剪切方向反力Fsr。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于接合点IH的载荷成为剪切方向,所以,能够提高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壁部IG与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的角部相对于接合点IH 处于下方,所以,在地板面内拉力Fp作用于地板面板20的场合,由作用于该角部的纵梁压缩力Fc在地板面板20与纵梁1之间产生由摩擦形成的反力Frr,所以,能够将作用于地板面板20的载荷分散。图9为表示以往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在图9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的纵剖视图,图11为表示作用于图9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的力的纵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经由凸缘接合了地板面板20的结构中,在地板面板20上作用地板面内拉力Fp,在地板面板20上产生折皱 21等的情况下,若地板面板20如图10所示那样沿地板面板变形线L变形,则在接合点IH 作用剥离载荷Ft和剥离方向反力Ftr。在该场合,在地板与纵梁的接合部IH为纵梁内构件 IA的侧壁的情况下,对于地板面内拉力Fp,由于成为剥离方向输入,所以存在如图11所示那样不能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的缺点。图12为表示在图9所示的纵梁和地板面板上施加了外力时作用于各部分的力及加强构件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成为地板输入!^e的朝地板下加强构件30的前后方向载荷输入使地板下加强构件30朝后方位移。此时,在对地板下加强构件30与纵梁1进行接合的地板面板20作用面内的拉力,由该拉力将地板下加强构件30的前后载荷传递到纵梁 1,在纵梁1上作用纵梁纵向反力Fcr。在该场合,载荷仅通过地板面板20与纵梁1的接合部传递,所以,接合部强度决定能够传递的载荷的上限,地板面板20与纵梁1的接合部的强度非常重要。可是,在图9那样的结构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所以,相对于地板输入狗和纵梁纵向反力Fcr,需要接合强度提高用的加强构件40、50,导致重量及成本的增加。图13为表示以往的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的另一形态的立体图。如图13 所示,即使在地板面板20接合于纵梁1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在纵梁1的下表面朝车辆的内侧向上方倾斜的场合,在地板面板20上作用地板面内拉力Fp时,若地板面板20沿地板面板变形线L变形,则在接合点IH也将作用剥离载荷Ft和剥离方向反力Ftr。在该场合,通过如图14所示那样产生的剥离载荷Ft,如图15所示那样使地板面板20产生剥离变形,存在不能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的缺点。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纵梁1在纵梁1的下表面具有作为朝车身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即下壁部1G,地板面板20接合于下壁部1G,所以,在地板面板20上施加了面内拉力Fp的场合,该面内拉力Fp不是使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剥离的方向的,而是剪切方向的,所以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另外,纵梁1在纵梁1的下表面具有作为朝车身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的下壁部1G,且地板面板20接合于倾斜面,所以,在倾斜面的地板面板20侧的端部形成角部,由该角部在地板面板20与纵梁1之间产生摩擦力,所以,能够将作用于地板面板20的载荷分散到纵梁1。通过这些作用,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即能够提高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地板面板20与作为倾斜面的下壁部IG的接合点1H,比下壁部IG的车身内侧的端部更处于上方,所以,在接合点IH作用已由如下的摩擦力分散到了纵梁1后的载荷,所述摩擦力由下壁部IG的地板面板20侧的端部的角部产生,所以能够减少作用在接合点IH的载荷。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6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的纵剖视图。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作为朝车身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的下壁部K;的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侧的端部、即下壁部IG的车身内侧的端部设置突出部II。突出部II相对于下壁部IG的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例如从下壁部IG的车身内侧的端部按1/13 5/13的范围突出,若按2/13 4/13的范围突出则更理想;相对于下壁部 IG的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从下壁部IG的壁面按1/50 15/50的高度突出,若按2/50 5/50的高度突出则更理想。根据本实施方式,成为倾斜面的下壁部IG包含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II,所以,由该突出部II在地板面板20与纵梁1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进一步将作用于地板面板20的载荷分散到纵梁1。特别是,突出部II位于下壁部IG与纵梁内构件IA的侧壁的角部,所以,由突出部 II在地板面板20与纵梁1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提高将作用在地板面板20的载荷分散到纵梁1的效果。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进行各种变形。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即能够提高纵梁与地板面板的接合强度,有利于轻质化和成本减少。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的下侧部配置有沿该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在上述纵梁上接合地板面板,其中,上述纵梁在该纵梁的下表面具有朝上述车身的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地板面板接合于上述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地板面板与上述倾斜面的接合点位于比上述倾斜面的上述车身内侧的端部更处于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包括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位于上述倾斜面的上述车身内侧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中,纵梁(1)在纵梁(1)的下表面具有作为朝车身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的下壁部(1G),地板面板(20)接合于下壁部(1G)。这样,在地板面板(20)上施加了面内拉力(Fp)的场合,该面内拉力(Fp)不为使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剥离的方向,而是为剪切方向,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另外,能够在倾斜面的地板面板(20)侧的端部形成角部,由该角部在地板面板(20)与纵梁(1)之间产生摩擦力,能够将作用于地板面板(20)的载荷分散到纵梁(1)。通过这些作用,不需要设置加强构件等即能够提高纵梁(1)与地板面板(20)的接合强度。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2216147SQ20088013176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8日
发明者森健雄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