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76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与承架连 结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常用的承架组装于自行车上的立体示意图。承架ll
主要是利用前端的前支臂111锁设于自行车12的后上叉121适当位 置,利用承架11后端且朝下的后支臂112锁设于自行车12的后叉 端122,使承架11的承载部113呈水平状,而得以作为承载的用途, 然而,承架11组装于自行车12后,在实际使用情形下,仍具有如 下所述的缺陷
其一、由于承架ll主要是透过锁设的技术手段,使其与自行车 12结合或分离,而锁设的技术手段又是必须通过特定工具(扳手)才 能达成,因此,造成了承架11与自行车12结合与分离的不便。
其二、由于承架11的后支臂112主要是锁设于自行车12的后 叉端122,因此, 一但自行车12进行维修或更换后叉端122相对应 的零件(例如后变速器、飞轮、轮圈、轮幅……)时,必须先将承 架11的后支臂112拆离于后叉端122处,再进行维修或更换,而待 维修或更换完毕后,再将承架11的后支臂112结合于后叉端122, 因此,常用的承架11以锁设的技术手段锁设于该自行车12后叉端122处,必定会造成该自行车12在维修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 构,不需通过特定工具即可完成承架与自行车的分离或结合,提高 自行车与承架结合与分离的便利性,并不会造成自行车在维修时的困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的技术方 案是,至少一个套管部,成形于自行车车架处,且套管部具有一个穿 孔;
一个承架,具有相互连结的一个承载单元与至少一个插置单元, 且插置单元具有一个定位槽孔,其中插置单元插置定位于套管部, 使承载单元位于自行车前轮或后轮的上方;
至少一个定位件,穿置定位于套管部的穿孔以及承架的定位槽 孔,使承架与自行车车架相互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定位件具有相连的一个握持部与
一个螺杆部,握持部靠抵于套管部的外侧面,螺杆部螺设于套管部
的穿孔,且插置于承架的定位槽孔以及抵顶于插置单元,使承架与 自行车车架相互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进一步改进是,套管部的穿孔为一个螺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带有套管部的穿孔,和一个具有插置单元 的承架,能方便的使自行车与承架结合与分离。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已有承架组装于自行车上的立体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操作示意图,显示该承架的插置单元插置定 位于该套管部的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承架的局部剖面图,显示该承架主管件包覆部分插 置单元的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承架与套管部结合放大图,显示该承架插置单元的 定位槽孔系呈圆形状。 图中附图标记为
ll为承架,lll为前支臂,112为后支臂,113为承载部,12为自行 车,121为后上叉,122为后叉端,20为自行车,21为前管,22为座管, 23为上管,24为前轮,25为后轮,26为后叉端,30为套管部,31为螺 孔,40为承架,41为承载单元,411为主管件,412为纵管件,413为横 管件,42为插置单元,421为定位槽孔,50为定位件,51为握持部,52 为螺杆部,A为相接部位,B为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5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自行车20具有前管21以及座管22,而前管21与座管 22之间固接有两个上管23,且该两个上管23夹置固接前管21与座 管22,而对应前管21处为前轮24,对应座管22处为后轮25,自行 车与承架连结结构主要由四个套管部30、两个承架40、以及四定位 件50所构成,其中
四个套管部30与上管23同为管状结构型态,各套管部30分别 成形于自行车20两个上管23的两端处,且各具有一个螺孔31;四个 套管部30区分为两组,而各组分别位于自行车20的前轮24与后轮25 的上方。
两个承架40为相同结构的对象且系由铝材质所制成,各承架40具 有相互连结的一个承载单元41与两个插置单元.42,其中各插置单元 42系呈圆管状,并具有沿该插置单元42轴向成形的定位槽孔421, 且定位槽孔421系呈U形长条状(如图8所示,定位槽孔421也可呈 圆形状),插置单元42插置定位于套管部30,使承载单元41位于自 行车20前轮24或后轮25的上方,同时让定位槽孔421对应套管部 30的螺孔31。
四个定位件50为相同结构的对象,各定位件50具有相连的一个 握持部51与一个螺杆部52,握持部51可供握持旋动,握持部51靠 抵于所对应的套管部30的外侧面,而螺杆部52具有螺纹而螺设于 套管部30的螺孔31,且插置于承架40的定位槽孔421以及抵顶于 插置单元42的内壁处,使承架40与该自行车20上管23相互定位。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之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动方式及功效,如图2、 5、 6所示。其主 要将承架40组装于自行车20后端的套管部30加以说明第图6所示, 首先将承架40的两个插置单元42对应插置于所对应的二套管部30, 使插置单元42与承载单元41的相接部位A靠抵于套管部30端面B, 定位槽孔421则对应套管部30的螺孔31,此时,如图5所示,握持 该定位件50的握持部51进行旋动,让定位件50的螺杆部52螺设 于套管部30的螺孔31,而继续旋动定位件50后,其螺杆部52则插置 于承架40的定位槽孔421并同时抵顶于插置单元42的内壁处,因 此,即可将承架40定位在套管部30,使承架40与自行车20上管 23相互定位。
当该承架40要进行更换、维修或拆除作业时,根据上述的锁设 方式反向操作即可,即旋松该定位件50,使其螺杆部52不再抵顶于 插置单元42,承架40则得以延套管部30的轴向而脱离,以达成承 架40与该自行车20车架相互分离的目的。
据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定位件50使承架40与自行车20得 以快速结合以及分离,而定位件50可直接利用手部进行操作,因此, 本实用新型不需使用特定工具即可进行承架40与自行车20的结合 与分离作业,增加了两者结合与分离的便利性。
除此之外, 一但该自行车20进行维修或更换后叉端26相对应 的零件时(例如后变速器、飞轮、轮圈、轮幅……),由于本实用 新型的承架40与该自行车20上管23的套管部30相互组接,而不 与后叉端26相互连接,因此,不会影响维修或更换工作的进行。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承架40的插置单元42具有 一个沿其轴向所成形的定位槽孔421,且定位槽孔421系呈U形长条 状,因此,承架40的插置单元42得于套管部30内进行些许距离的
调动,以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如图2、 7所示,该承架40的插置单元42呈圆管状,而承架40 的承载单元41至少由两个主管件411以及焊接于两个主管件411上 的多个纵、横管件412、 413所构成,插置单元42插置定位于承载 单元41的主管件411内,因此,借由管状的主管件411包覆同样呈 管状插置单元42的一部分,而强化了承架40承载物品的刚性,以 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至少一个套管部,成形于自行车车架处,且套管部具有一个穿孔;一个承架,具有相互连结的一个承载单元与至少一个插置单元,且插置单元具有一个定位槽孔,其中插置单元插置定位于套管部,使承载单元位于自行车前轮或后轮的上方;至少一个定位件,穿置定位于套管部的穿孔以及承架的定位槽孔,使承架与自行车车架相互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定位件具有相连的一个握持部与一个螺杆部,握持部靠抵于套管部的外侧面,螺杆部螺设于套管部的穿孔,且插置于承架的定位槽孔以及抵顶于插置单元,使承架与自行车车架相互定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套管部的穿孔为一个螺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承架的插置单元呈圆管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槽孔沿插置单元轴向成形,且定位槽孔呈U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槽孔沿插置单元轴向成形,且定位槽孔呈圆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管部位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架的插置单元呈圆管状,且插置定位于承载单元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架的承载单元至少由一个主管件所构成,插置单元插置定位于主管件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架的承载单元至少由一个主管件所构成,插置单元插置定位于主管件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与承架连结结构,至少一个套管部,成形于自行车车架处,且套管部具有一个穿孔;一个承架,具有相互连结的一个承载单元与至少一个插置单元,且插置单元具有一个定位槽孔,其中插置单元插置定位于套管部,使承载单元位于自行车前轮或后轮的上方;至少一个定位件,穿置定位于套管部的穿孔以及承架的定位槽孔,使承架与自行车车架相互定位。本实用新型不需通过特定工具即可完成承架与自行车的分离或结合,提高自行车与承架结合与分离的便利性,并不会造成自行车在维修时的困扰。
文档编号B62J7/00GK201400268SQ20092000954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张泰山 申请人:永祺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