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835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身结构,特别是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正面碰撞时,碰撞的能量会造成车身严重变形,从而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 为使汽车行驶更安全,所以在汽车的优化设计中必须考虑汽车碰撞时能量的传递以减少对车身的破坏。目前常见的汽车地板梁结构包括左、右门框内板,左、右前纵梁和和若干横梁,横梁连接在左、右门框内板上,左、右前纵梁一端连接在一根前横梁上,另一端与机舱梁连接。 此结构的汽车地板梁在汽车正面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通过左、右纵梁传给一根前横梁, 再传递给左、右门框内板。因此,这种结构的地板梁能量传递比较集中,能量不能被传递疏散,导致其总体的刚度不足,碰撞时容易造成车身变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该结构能将汽车正面碰撞产生的能量被分散传递,从而减少碰撞对车身造成的破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包括左、右门框内板,左、右前纵梁和横梁;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固连在左、右门框内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包括前横梁、上横梁和后横梁,所述的左、右前纵梁的一端固接在前横梁上,且在所述的前横梁和上横梁之间设有连接梁一,在所述的上横梁和后横梁之间设有连接梁二。本实用新型的前横梁、上横梁和后横梁固连在汽车的左、右门框内板之间。左、右前纵梁的一端分别固连在前横梁上,另一端连接到机舱骨架上,这样使得碰撞产生的能量能从机舱骨架传递给前纵梁。本技术方案再通过在横梁之间增设连接梁,使得传递的能量通过横梁和连接梁被分散到门框内板及各横梁上,从而将汽车正面碰撞产生的能量被分散传递,避免能量的集中造成对车身的破坏。该结构通过连接梁将几根横梁、前纵梁及门框内板连接成一整体的结构增强了地板骨架的强度。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左前纵梁与左门框内板之间固连有左加强板;所述的右前纵梁与右门框内板之间固连有右加强板。设置加强板对前纵梁与门框内板的连接起加强作用,利于碰撞能量向车身侧向疏导。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梁一包括与上横梁固接的上纵梁和与前横梁固接的纵前梁,所述的上纵梁与纵前梁固接在一起。正面碰撞的能量通过纵前梁向上纵梁传递。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上纵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所述的纵前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前梁和右纵前梁,所述的左上纵梁与左纵前梁连接,所述的右上纵梁与右纵前梁连接。此结构形成两条能量疏导路径,一条为左纵前梁往左上纵梁方向疏导,另一条为前纵右梁往右上纵梁方向疏导。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左纵前梁和右纵前梁之间固连有横连接梁,所述的横连接梁设置在左纵前梁和右纵前梁的中部。此设置对左纵前梁和右纵前梁起加强作用。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梁二的一端固连在上横梁上,所述的连接梁二的中部连接在后横梁上。连接梁二对传递到上横梁上的能量起进一步的传递疏导作用。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后横梁包括左后横梁和右后横梁,上述的连接梁二位于左后横梁和右后横梁之间并与左后横梁和右后横梁固连。这种设置便于左后横梁、右后横梁及连接梁二的安装和固定。在上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梁二呈H型。连接梁设置成H型满足两条能量疏导路径的需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在前横梁、上横梁和后横梁之间增设了连接梁,在前纵梁和门框内板之间设置了加强板,这种结构不但增强了地板的强度,而且优化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提搞了整车碰撞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门框内板;2、右门框内板;3、左前纵梁;4、右前纵梁;5、前横梁;6、上横梁;7、后横梁;71、左后横梁;72、右后横梁;8、连接梁一 ;81、左上纵梁;82、右上纵梁;83、 左纵前梁;84、右纵前梁;85、横连接梁;9、连接梁二 ;101、左加强板;102、右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包括左门框内板1、右门框内板2、 左前纵梁3、右前纵梁4和横梁。横梁包括前横梁5、上横梁6和后横梁7,在前横梁5和上横梁6之间设有连接梁一 8,在上横梁6和后横梁7之间设有连接梁二 9。三根横梁的一端焊接在左门框内板1,另一端焊接在右门框内板2上。左前纵梁3和右前纵梁4平行设置,其一端垂直焊接在前横梁5上,另一端连接到机舱骨架上。在左前纵梁3与左门框内板1之间焊接有左加强板101,在右前纵梁4与右门框内板2之间焊接有右加强板102。设置加强板有助于前纵梁与门框内板之间的连接,利于碰撞能量向车身侧向疏导。连接梁一 8包括焊接在上横梁6上的上纵梁和焊接在前横梁5上的纵前梁。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纵梁包括平行焊接在上横梁6上的左上纵梁81和右上纵梁82 ;本实用新型的纵前梁包括平行焊接在前横梁5上的左纵前梁83和右纵前梁84,在左纵前梁83和右纵前梁84之间的中部位置处焊接有横连接梁85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上纵梁81另一端与左纵前梁83焊接在一起,右上纵梁82的另一端与右纵前梁84焊接在一起。
4[0021]连接梁二 9呈H型,H型的连接梁二 9的两腿的端部焊接在上横梁6上,连接梁二 9的中部焊接在后横梁7上。本实用新型的后横梁7由左后横梁71和右后横梁72组成 左后横梁71的一端焊接在左门框内板1上,另一端焊接在连接梁二 9 一侧的中部位置;右后横梁72的一端焊接在右门框内板2上,另一端焊接在连接梁二 9另一侧的中部位置。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产生的能量通过机舱骨架一路传递给左门框内板1、右门框内板2,另一路通过左前纵梁3和右前纵梁4传递给前横梁5,同时左前纵梁3和右前纵梁4分别又通过左加强板101和右加强板102分别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左门框内板1和右门框内板2。传递给前横梁5的能量又通过左纵前梁83、左上纵梁81及右纵前梁84、右上纵梁82传递给上横梁6。传递给上横梁6的能量通过连接梁二 9传递给后横梁7。这样使得碰撞产生的能量被逐步传递疏导分散开,避免了能量集中对车身造成的破坏。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左门框内板1、右门框内板2、左前纵梁3、右前纵梁4、前横梁5、上横梁6、后横梁7、左后横梁71、右后横梁72、连接梁一 8、左上纵梁81、右上纵梁82、 左纵前梁83、右纵前梁84、横连接梁85、连接梁二 9、左加强板101、右加强板10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包括左、右门框内板(1、2),左、右前纵梁(3、4)和横梁; 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固连在左、右门框内板(1、幻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包括前横梁 (5)、上横梁(6)和后横梁(7),所述的左、右前纵梁(3、4)的一端固接在前横梁( 上,在所述的前横梁( 和上横梁(6)之间设有连接梁一(8),在所述的上横梁(6)和后横梁(7) 之间设有连接梁二(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纵梁(3)与左门框内板⑴之间固连有左加强板(101);所述的右前纵梁⑷与右门框内板(2)之间固连有右加强板(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梁一(8) 包括与上横梁(6)固接的上纵梁和与前横梁(5)固接的纵前梁,所述的上纵梁与纵前梁固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纵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纵梁(81)和右上纵梁(82),所述的纵前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前梁(8 和右纵前梁(84),所述的左上纵梁(81)和左纵前梁(8 连接,所述的右上纵梁(8 和右纵前梁(8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纵前梁(83)和右纵前梁(84)之间固连有横连接梁(85),所述的横连接梁(8 设置在左纵前梁(8 和右纵前梁(84)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梁二(9) 的一端固连在上横梁(6)上,所述的连接梁二(9)的中部连接在后横梁(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横梁(7)包括左后横梁(71)和右后横梁(72),上述的连接梁二(9)位于左后横梁(71)和右后横梁(72) 之间并与左后横梁(71)和右后横梁(72)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梁二(9)呈H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地板梁在汽车正面碰撞时能量传递集中导致车身变形严重的问题。本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包括左、右门框内板,左、右前纵梁和横梁;横梁的两端固连在左、右门框内板上,横梁包括前横梁、上横梁和后横梁,左、右前纵梁的一端固接在前横梁上,且在前横梁和上横梁之间设有连接梁一,在上横梁和后横梁之间设有连接梁二。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在前横梁、上横梁和后横梁之间增设了连接梁,在前纵梁和门框内板之间设置了加强板,这种结构不但增强了地板的强度,而且优化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提搞了整车碰撞性能。
文档编号B62D25/20GK202089121SQ20112017996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丁勇, 吴成明, 孙开军, 李宏华, 赵福全, 金爱君, 陈春龙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