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079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包括:发动机罩(2),将设于车辆(1)前部的发动机室的上面覆盖;卡合部(8),设于发动机罩(2)的前部;散热器护罩(14),设于发动机室的前部;被卡合部(22),设于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且与卡合部(8)卡合;索(24、26),从散热器护罩(14)的侧方通过该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而与被卡合部(22)连结;支撑部(28),将被卡合部(22)支撑于散热器护罩(14)。支撑部(28)具有突出部(34),该突出部突出到阻碍从车身前方侧看到索(24、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从车身前方被非法操作连结于被卡合部的索。
【专利说明】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尤其涉及具备覆盖设在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上面的发动机罩、设在该发动机罩前部的卡合部、以及设在上述发动机室前部的散热器护罩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如专利文献I所示,已知有一种车身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车辆的车身前部设有散热器护罩,在该散热器护罩的车宽方向中间部,通过焊接等而固定有将用于锁定发动机罩的锁扣(striker)的锁拴(latch)收纳的收纳部件,并设有将该收纳部件与保险杠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中间部连结的连结部件。此处,收纳部件形成为上方开口的箱型形状,在连结部件的上端部形成有安装凸缘,该安装凸缘形成为与收纳部件的前表面的形状大致吻合的大致四边形状,该安装凸缘的车宽方向左右两端被螺栓固定于收纳部件。
[0003]一般而言,这样的车辆中,发动机罩分离索连接于锁拴,例如,通过该发动机罩分离索的移动来开闭锁拴,从而开闭发动机罩。具体而言,该发动机罩分离索从散热器护罩的车辆后方侧贯穿散热器护罩而延伸到散热器护罩的前方,并连接于设在散热器护罩前方的锁拴。
[0004]另一方面,如果将发动机罩分离索等索从散热器护罩的侧方沿着散热器护罩的前表面设置,则无须在散热器护罩上设置穿索用的贯穿孔,因此能够提高散热器护罩的刚性。但是,在如此设置索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从设在车身前方的格栅的空气导入口将包含带钩的棒等的钩挂部件插入并钩挂住该索来将锁拴打开这一操作将成为可能。如果这样的操作成为可能,则有可能发生发动机罩被打开而车辆或车辆部件等被盗这样的失窃。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63445号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车身前方对连结于被卡合部(锁拴)的索的非法操作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包括:发动机罩,将设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的上面覆盖;卡合部,设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部;散热器护罩,设于所述发动机室的前部;被卡合部,设于所述散热器护罩的前方且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索,从所述散热器护罩的侧方通过该散热器护罩的前方而与所述被卡合部连结;支撑部,将所述被卡合部支撑于所述散热器护罩。所述支撑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到阻碍从车身前方侧看到所述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主要是外装的结构的正视图。
[001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主要是内部的结构的概略正视图。
[0012]图3是简化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3]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中间撑杆拆除后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
[0014]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中间撑杆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0015]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中间撑杆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
[0016]图7是沿图1的VI1-VII线的剖视图。
[0017]图8是沿图1的VII1-VIII线的剖视图。
[0018]图9是沿图4的IX-1X线的剖视图。
[0019]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主要是内部的结构的概略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图1至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主要是外装的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主要是内部的结构的概略正视图,图3是简化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中间撑杆拆除后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中间撑杆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中间撑杆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图7是沿图1的VI1-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1的VII1-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4的IX-1X线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未特别说明,则“前”、“后”、“左”、“右”是以车身为基准来说的。
[0021]如图1所示,车辆I具备:发动机罩2,将设于车身前部的发动机室的上面覆盖;保险杠罩面4,在该发动机罩2的前方下部形成车身前部的外表面;以及格栅6,在发动机室的前方设在发动机罩2与保险杠罩面4之间。发动机罩2具有设在该发动机罩2的前方内侧且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锁扣8 (卡合部)。在格栅6中,呈网眼状地形成有多个用于向发动机室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 10。
[0022]接下来,图2表示打开发动机罩2并拆除保险杠罩面4及格栅6后的状态,图3表示进一步简化后的状态的车身前部结构。
[0023]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车身前部设有:前纵梁12(参照图3),在车宽方向的两外侧(车身的左右两侧)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散热器护罩14,设置在该一对前纵梁12的车宽方向内方侧且格栅6的后方侧。[0024]散热器护罩14为树脂制的框部件,相对于车辆I的正面形成为垂直的长方形状,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大的开口部16,该开口部16的大致上半部分设置在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的后方侧且与格栅6大致相同高度位置。因此,从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导入的空气通过开口部16吹向散热器等(未图示)。
[0025]在一对前纵梁12的前方侧的端部,设有:保险杠加强件18,在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侧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冲击吸收部件20,安装在保险杠加强件18的前表面并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的保险杠加强件18及冲击吸收部件20俯视时形成为向车身的前方侧凸出的弧状。
[0026]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散热器护罩14的上部前表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锁拴22。该锁拴22作为在关闭发动机罩2时与发动机罩2的锁扣8卡合的被卡合部而被设置。在锁拴22中,具备使锁拴22开闭工作的锁拴工作机构23。
[0027]接下来,如图3及图4所示,在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设有: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从散热器护罩14的左侧(从车身前方观察时为右侧)的侧方沿着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延伸至锁拴22的方式设置;以及突起部25 (也参照图9),从下方支撑该发动机罩分离索
24。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从发动机罩开闭杆(未图示)通过锁拴22的上部左侧延伸至该锁拴内部的锁拴工作机构23的方式设置,由此,所述开闭杆、锁拴22及锁拴工作机构23机械地连接。
[0028]此外,在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设有:多根防盗警报索26,以从散热器护罩14的右侧(从车身前方观察时为左侧)的侧方沿着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延伸至锁拴22的方式设置;以及耦合器27,连接各防盗警报索26彼此。多根防盗警报索26以从防盗警报器29 (参照图3)通过锁拴22的上部右侧延伸至该锁拴内部的锁拴工作机构23的方式设置,将锁拴工作机构23与防盗警报器29电连接。利用了防盗警报索26的电路(未图示)被设定成在发动机罩关闭时处于通电状态而因盗窃等非法手段使锁拴22的锁拴工作机构23工作时,其通电状态中断。为了防止车辆等的失窃,防盗警报器29被设定成若防盗警报索26的通电状态中断则警报器会响起。
[0029]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设有从该前表面进一步向前方突出指定距离的一对散热器护罩安装部30,锁拴22的左右侧方部被分别安装于该散热器护罩安装部30。这样,锁拴22设置在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向前方离开指定距离的位置。
[0030]因此,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从自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突出指定距离Dl的突起部25的位置,进一步向车身前方被引出的方式而设置到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离开指定距离D2的锁拴22的锁拴工作机构23的位置。而且,防盗警报索26以从自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突出指定距离D3的耦合器27的位置,进一步向车身前方被引出的方式而设置到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离开指定距离D2的锁拴22的锁拴工作机构23的位置。另外,发动机罩分离索24或者防盗警报索26在锁拴22近傍,以超过后述的护罩肋条38的前后方向的突出距离(D4)的方式设置。
[0031]接下来,如图5及图6所示,在散热器护罩14的上部的前方侧,以包围锁拴22前方的方式,而安装有将锁拴22支撑于散热器护罩14的中间撑杆28 (支撑部)。中间撑杆28具备:中间撑杆罩部32 (参照图5),位于锁拴22前方;以及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33,从该中间撑杆罩部32的中央下方部分向下方延伸,将中间撑杆罩部32与保险杠加强件18相互连结。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33的上端部通过点焊而一体固定于中间撑杆罩部32,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33的下端部通过螺栓而紧固固定于保险杠加强件18。
[0032]中间撑杆28的中间撑杆罩部32设置在从前方遮掩锁拴22和从锁拴22的内部延伸的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具体而言,中间撑杆28的中间撑杆罩部32在中间撑杆28的中心位置Al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凸部的顶面,且从中间撑杆28的中心位置Al到左右的安装位置A2为止,呈阶状地向车宽方向的两外侧延伸。中间撑杆罩部32在安装位置A2处,通过螺栓36并经由锁拴22紧固固定于散热器护罩14。
[0033]中间撑杆28的中间撑杆罩部32具有在车宽方向的两外侧(车身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延伸的一对中间撑杆突出部34(突出部),该中间撑杆突出部34设置在阻碍从前方看到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具体而言,中间撑杆突出部34以从中间撑杆罩部32的左右的安装位置A2,到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的指定位置A3的范围,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而形成。此处,指定位置A3例如被设定在从散热器护罩14的车宽方向中央向左右分别离开散热器护罩14的全宽的约四分之一左右尺寸的位置、或者设定在与发动机罩分离索24超过后述的护罩肋条38的高度之处对应的位置、或者设定在与后述的护罩肋条3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对应的位置。另外,也可取代将中间撑杆突出部34形成为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大致平行的板形状的上述结构,而以相对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倾斜的方式形成中间撑杆突出部34,还可将中间撑杆突出部34形成为弯曲的形状。
[0034]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上端34a大致水平地从指定位置A2延伸至指定位置A3,中间撑杆突出部的下端34b从中间撑杆突出部的远端的指定位置A3朝向指定位置A2与指定位置A3之间的指定位置A4而逐渐下降地延伸,在从指定位置A4至指定位置A2之间大致水平地延伸。
[0035]这样,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上下方向的幅度W从该中间撑杆突出部的远端的指定位置A3至指定位置A4逐渐增大,且从指定位置A4至指定位置A2形成为大致一定。
[0036]接下来,如图7所示,在车辆I中,从其前方开始依次设置有格栅6、中间撑杆突出部34、发动机罩分离索24。
[0037]此处,中间撑杆突出部34被定位于能够阻挡从形成于格栅6中的空气导入口 10延伸到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假想直线的区域。
[0038]具体而言,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上端34a设置在连结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的内侧上端IOa与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虚线LI以上的高度位置,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下端34b设置在连结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的外侧下端IOb与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虚线L2以下的高度位置。因此,中间撑杆突出部34形成为包含从该虚线LI上的位置横剖到该虚线L2上的位置的面。
[0039]换言之,发动机罩分离索24被设置在连结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的内侧上端IOa与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上端34a的点划线L3、与连结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的外侧下端IOb与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下端34b的点划线L4之间的位置。另外,中间撑杆突出部34与防盗警报索26的位置关系,也能够设定为与上述中间撑杆突出部34与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位置关系同样的位置关系。
[0040]而且,如图4、图6及图8所示,在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设有从左右的指定位置A3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分别延伸的第一护罩肋条38 (第一引导部)及第二护罩肋条39 (第二引导部)。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中央向车身左侧离开的位置,设有第一护罩肋条38,另一方面,在向对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中央向车身右侧离开的位置,设有第二护罩肋条39,所述各护罩肋条38、39的位置关系以隔着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中央(锁拴22的设置部)呈左右对称的方式设定。
[0041]第一、第二护罩肋条38、39分别以从散热器护罩14的前表面朝向车身前方突出图5所示的指定距离D4的方式形成。此处,散热器护罩14由树脂等成形,因此在成形时,无法使上述各护罩肋条38、39的突出距离(高度)D4太大。因此,与各护罩肋条38、39的突出距离D4相比,锁拴22相对于散热器护罩14前表面的离开距离D2被设定得较大(D2>D4)。
[0042]防盗警报索26以从锁拴22向车身右侧延伸并通过第二护罩肋条38上方的方式设置。
[0043]另一方面,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从锁拴22向车身左侧延伸并通过第一护罩肋条38下方的方式设置。此处,发动机罩分离索24与锁拴22的连结位置被设定在比第一护罩肋条38更上方。因此,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随着从锁拴22往第一护罩肋条38延伸而逐渐向下方弯曲,且在第一护罩肋条38的下方,直接沿着第一护罩肋条38下表面(即以接触下表面的状态)的方式设置。此外,在比第一护罩肋条38稍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25,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由该突起部25与第一护罩肋条38上下夹住的状态设置(参照图9)。
[0044]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罩2关闭的状态下,锁拴22被保持为关闭位置。当使用者(车辆的乘员)操作发动机罩开闭杆(未图示)时,发动机罩分离索24被拉动。由此,连接于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锁拴工作机构23被发动机罩分离索24拉动,锁拴22位移到开位置。这样,使用者能够打开发动机罩2。
[0045]而且,在发动机罩2关闭而锁拴22被保持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防盗警报索26通电。即使由使用者从该状态操作发动机罩开闭杆来打开发动机罩2,防盗警报索26仍保持通电,防盗警报器29不工作。
[0046]另一方面,假定发生以盗窃车辆等为目的的人将包含带钩的棒等的钩挂部件从设在车身前方的格栅6的空气导入口 10插入而欲钩挂住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打开锁拴22的情况。当发动机罩2因这样的非法操作而被打开时,该防盗警报索26的通电成为中断状态,防盗警报器29响起。而且,在防盗警报索26被非法地物理切断等的情况下,该防盗警报索26的通电也成为中断状态,防盗警报器29也会响起。
[0047]但是,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可抑制如上所述的非法操作的进行,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失窃等危险。
[0048]即,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借助中间撑杆28的中间撑杆罩部32所具备的中间撑杆突出部34,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被遮掩,从而不会从车身前方侧通过空气导入口 10被看到。因此,例如即使欲进行下述等操作,即,使用通过空气导入口10而插入的钩挂部件,将与锁拴22连结的发动机罩分离索24拉向车身前方侧,也能够通过中间撑杆突出部34来阻碍该操作,以抑制锁拴22被非法操作成开状态来打开发动机罩2。此外,还假定发生作为不让防盗警报器29响起的对策例如通过空气导入口 10进行使防盗警报索26短路以维持为通电状态的操作的情况,但根据设有中间撑杆突出部34的上述结构,也能够抑制这样的操作的进行。
[0049]而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从锁拴22向车身左侧延伸并通过第一护罩肋条38下方的方式设置有发动机罩分离索24,并且以从锁拴22向车身右侧延伸并通过第二护罩肋条39上方的方式设置有防盗警报索26,此外,发动机罩分离索24与锁拴22的连结位置被设定在比第一护罩肋条38更上方。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护罩肋条38、39来分别阻碍从车身前方对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操作,能够抑制锁拴22被非法地操作成开状态。
[0050]即,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从锁栓22与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连结部,通过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护罩肋条38下方的方式设置,因此发动机罩分离索24接近或接触第一护罩肋条38的下表面,两者之间形成的间隙被抑制得极小。因此,即使欲通过包含带钩的棒等的钩挂部件来拉动发动机罩分离索24,也难以将钩挂部件的前端插入发动机罩分离索24与第一护罩肋条38的下表面之间,从而阻碍拉动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操作。另一方面,对于防盗警报索26,通过位于防盗警报索26下方的第二护罩肋条39来直接阻碍为了将其维持为通电状态的操作(例如使防盗警报索26短路的操作)。并且,这些结构的作用的结果,抑制锁拴22被非法地操作成开状态,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失窃等危险。
[0051]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第一护罩肋条38的下方的散热器护罩14的指定部位设有突起部25,该突起部与第一护罩肋条38在它们之间夹住发动机罩分离索24。根据这样的结构,发动机罩分离索24紧贴第一护罩肋条38的下表面,从而更切实地减小两者的间隙,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阻碍拉动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操作。
[0052]而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锁拴22的从散热器护罩14前表面的离开距离D2被设定得大于护罩肋条38、39的从散热器护罩14前表面的突出距离D4。因此,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随着向车宽方向的中央侧延伸而弯向前方侧,且在锁拴22的近傍(散热器护罩1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付近),设置在超过护罩肋条38、39的突出距离D4的位置(参照图5)。但是,在锁拴22的近傍,如上所述,设有中间撑杆罩部32的中间撑杆突出部34,借助该中间撑杆突出部34,从前方遮掩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
[0053]这样,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中间撑杆突出部34从车身前方侧覆盖锁拴22的近傍部的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另一方面,对于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从锁拴22向车宽方向的两外侧离开的部分,其上方侧或下方侧由护罩肋条38、39予以覆盖,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从车身前方进行从车身前方拉动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操作及从车身前方进行将防盗警报索26维持为通电状态的操作。
[0054]而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中间撑杆突出部34以从中间撑杆罩部32的中央部分别向车身左侧与右侧(车宽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且被设置成分别从车身前方遮掩锁拴22近傍的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因此,即使是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左右设置因规格而不同的车辆例如存在右舵规格及左舵规格的车辆,也能够共用同一形状的中间撑杆28。
[0055]接下来,通过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主要是内部的结构的概略正视图。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相同,此处,仅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进行说明。
[0056]如图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51是还具有能够事先检测碰撞的碰撞预警功能的车辆。因此,车辆51在其车身前部具备用于事先检测碰撞的检测装置52。
[0057]具体而言,检测装置52设置在散热器护罩1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方、且位于保险杠加强件18上方侧且中间撑杆54(支撑部)下方侧的部位。
[0058]中间撑杆54具备设置在锁拴22前方侧的中间撑杆罩部56、以及将中间撑杆罩部56与保险杠加强件18相互连结的左右一对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各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具有连接于保险杠加强件18的下端部及连接于中间撑杆罩部56的上端部,且以在保险杠加强件18与中间撑杆罩部56之间沿垂直方向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
[0059]中间撑杆54的中间撑杆罩部56设置在从前方遮掩锁拴22和从锁拴22的内部向左右延伸的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即,中间撑杆罩部56具有向车宽方向的两外侧(车身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延伸的一对四边形状等的中间撑杆突出部60 (突出部),该中间撑杆突出部60设置在从前方遮掩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0060]各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的上端部分别连接于中间撑杆罩部56的一对中间撑杆突出部60。因此,在各中间撑杆突出部60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将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的上端部连接于中间撑杆突出部60的连结部62。即,中间撑杆突出部60的连结部62也设置在从前方遮掩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0061]接下来,对从格栅看到的中间撑杆突出部与发动机罩分离索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0062]中间撑杆突出部60被定位在阻挡从形成在格栅中的空气导入口(未图示)延伸到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直线的范围。
[0063]因此,中间撑杆突出部60的下端60b及设在中间撑杆突出部60中的连结部62的下端62b被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以图7所说明的连结空气导入口 10的外侧下端IOb与发动机罩分离索24的虚线L2以下的高度位置。此外,在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设在比中间撑杆突出部60更前方的情况下,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也会通过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从格栅前方予以遮掩。
[0064]这样,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中,中间撑杆54与位于其上方的保险杠加强件18经由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相互连结,在中间撑杆54的中间撑杆罩部56的中间撑杆突出部60中,设有用于将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连接于中间撑杆54的连结部62。连结部62被设置在从车身前方遮掩发动机罩分离索24及防盗警报索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因此,能够阻碍从车身前方拉动连结于锁拴22的发动机罩分离索24等的操作的进行,能够抑制锁拴22被非法地操作成开状态来打开发动机罩2。此外,还能够抑制从车身前方进行使防盗警报索26维持为通电状态的操作。
[0065]最后,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公开内容,总结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效果。
[0066]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包括:发动机罩(2),将设于车辆(I)前部的发动机室的上面覆盖;卡合部(8),设于发动机罩(2)的前部;散热器护罩(14),设于发动机室的前部;被卡合部(22),设于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且与卡合部(8)卡合;索(24、26),从散热器护罩(14)的侧方通过该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而与被卡合部(22)连结;支撑部(28),将被卡合部(22)支撑于散热器护罩(14)。支撑部(28)具有突出部(34),该突出部突出到阻碍从车身前方侧看到索(24、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0067]根据本发明,索的至少一部分被支撑部的突出部以从车身前方看不到的方式遮掩,因此能够通过突出部来阻碍从车身前方对与被卡合部连结的索的操作,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罩被非法地打开的操作。
[0068]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前部车身结构还包括:保险杠罩面(4),在发动机罩
(2)的前方下部形成车身前部的外表面;格栅(6),在发动机室的前方形成在发动机罩(2)与保险杠罩面(4)之间。格栅(6)具有用于将空气导入发动机室的空气导入口(10),支撑部(28)的突出部(34)突出到阻碍从车身前方侧通过空气导入口(10)看到索(24、2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0069]这样,在将突出部设置在阻碍通过空气导入口看到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使用通过空气导入口而插入的钩挂部件等对索的非法操作。
[0070]在上述结构中,更为理想的是,索包含发动机罩分离索(24)和防盗警报索(26),发动机罩分离索基于在发动机罩(2)打开时被拉动而解除卡合部(8)与被卡合部(22)的卡合,防盗警报索在发动机罩(2)被非法打开时通电状态发生变化。散热器护罩(14)在相对于被卡合部(22)向车宽方向的一侧离开的位置具有向车身前方侧突出的第一引导部(38),并且在相对于被卡合部(22)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离开的位置具有向车身前方侧突出的第二引导部(39)。发动机罩分离索(24)以从被卡合部(22)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延伸并通过第一引导部(38)下方的方式设置,防盗警报索(26)以从被卡合部(22)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并通过第二引导 部(39)上方的方式设置。发动机罩分离索(24)与被卡合部
(22)的连结位置设定在比第一引导部(38)更上方。
[0071]根据该结构,发动机罩分离索在从被卡合部向车宽方向的一侧离开的位置,被设置在第一引导部的紧下方,因此即使欲将钩挂部件等钩挂该发动机罩分离索,该操作也会被第一引导部阻碍。而且,防盗警报索在从被卡合部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离开的位置,被设置在比第二引导部更上方,因此即使欲对该防盗警报索进行为了使其通电状态不变化的操作,该操作也会被第二引导部阻碍。
[0072]在上述结构中,更为理想的是,在散热器护罩(14)的位于比第一引导部(38)更下方的指定部位设有突起部(25),该突起部和第一引导部(38)将发动机罩分离索(24)夹在该突起部和第一引导部之间。
[0073]根据该结构,发动机罩分离索紧贴于第一引导部的下面,从而更切实地减小两者的间隙,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对发动机罩分离索进行的非法操作。
[0074]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支撑部(28)具有一对突出部(34),两突出部(34)分别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
[0075]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被卡合部的左右两侧来遮掩索,而且即使是索的左右设置因规格而不同的车辆例如存在右舵规格及左舵规格的车辆,也能够共用同一形状的支撑部。
[0076]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前部车身结构还包括:保险杠加强件(18),在散热器护罩(14)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连结支撑部(54)与保险杠加强件(18)。支撑部(54)设置在保险杠加强件(18)的上方,在支撑部(54)的突出部(60)设有用于将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58)连接于支撑部(54)的连结部(62)。
[0077]根据该结构,索的至少一部分也被连结部从车身前方予以遮掩,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从车身前方对连结于被卡合部的索的非法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罩,将设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的上面覆盖; 卡合部,设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部; 散热器护罩,设于所述发动机室的前部; 被卡合部,设于所述散热器护罩的前方且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索,从所述散热器护罩的侧方通过该散热器护罩的前方而与所述被卡合部连结; 支撑部,将所述被卡合部支撑于所述散热器护罩;其中, 所述支撑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到阻碍从车身前方侧看到所述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险杠罩面,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前方下部形成车身前部的外表面; 格栅,在发动机室的前方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保险杠罩面之间;其中, 所述格栅具有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发动机室的空气导入口, 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突出部突出到阻碍从车身前方侧通过所述空气导入口看到所述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索包含发动机罩分离索和防盗警报索,所述发动机罩分离索基于在发动机罩打开时被拉动而解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所述防盗警报索在所述发动机罩被非法打开时通电状态发生变化, 所述散热器护罩在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向车宽方向的一侧离开的位置具有向车身前方侧突出的第一引导部,并且在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离开的位置具有向车身前方侧突出的第二引导部, 所述发动机罩分离索以从所述被卡合部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下方的方式设置, 所述防盗警报索以从所述被卡合部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部上方的方式设置, 所述发动机罩分离索与所述被卡合部的连结位置设定在比所述第一引导部更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器护罩的位于比所述第一引导部更下方的指定部位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和所述第一引导部将所述发动机罩分离索夹在该突起部和所述第一引导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一对所述突出部,两突出部分别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险杠加强件,在所述散热器护罩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 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连结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其中, 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上方, 在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突出部设有用于将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连结部。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3608247SQ20128002495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影山和宏, 中山伸之, 田代邦芳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