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0426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三段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段式折叠自行车,支座呈7字形构造,前叉呈V字形构造,后叉呈人字形构造;前叉的其中一前叉腿与支座的竖端铰接,前叉的另一前叉腿与支座的横端接触且两者之间设置避震件;后叉的顶点接触中管且两者之间设置避震件和托座,后叉的其中一后叉臂固定地连接五通件且该五通件铰接基座,其座上固定连接中管。自行车折叠后,前、后轮贴合紧凑,节省占地空间,站立稳,便于存放,传动部分不会随折叠发生变化导致掉链或不必要的复位磨损,骑行过程舒适安全。
【专利说明】三段式折叠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三段式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骑自行车不再为了单纯出行,更是成为了大众一种绿色低碳时尚的潮流,三段式折叠自行车携带方便而日益受人们的青睐。
[0003]目前,架上设置折叠器,将车架分为前、后两段。其又可分为两大类:横向折叠法与纵向折叠法。
[0004]横向折叠法多为二段式,横向折叠式以折叠器为启点,向外展开一定的角度,射线原理,到了轮子的未端两轮间隙就大,横向折叠也没有角度限制做成两轮折叠松散,二段式最小长度是原车一半,缺点是体积大。
[0005]纵向折叠法,多采用自行车后轮向车梁下方折叠,其折叠后车梁高度高于车轮,折叠后整车体积变大。同时,为了下方能够放置后轮,车架车梁上拱,其既不够美观自然,又影响强度和刚度。此外,铰轴与中轴平行,影响折叠的角度,其折叠后厚度较大,不采用偏移车梁折叠的原因是后叉中线和车身要在一直线上,但偏移车梁折叠需要多部件,后叉两边不同长度才能完成,若在焊接端有丝毫偏离,射线般延至后叉就会无穷放大,施工的难度也大。
[0006]目前大多数的纵向折叠自行车,折叠转点在五通后,或在中管后,折叠时链条会缩短而掉链,五通位置太后会改变了人民的骑行习惯,发生不适出现关节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后体积积达到最小化,减震舒适,轮子不易晃动,折叠时不易掉链,结构稳固,易于制造,减少公差,折叠快捷。
[0008]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前叉、后叉、头管及支座、中管及基座,中管与头管分别连接车梁,前叉与车梁铰接,后叉与车梁铰接,所述支座呈7字形构造;
[0009]所述前叉呈V字形构造,前叉的其中一前叉腿与支座的竖端铰接,前叉的另一前叉腿与支座的横端接触且两者之间设置避震件;
[0010]所述后叉呈人字形构造,后叉的顶点接触中管且两者之间设置避震件和托座,后叉的其中一后叉臂固定地(一体地)连接五通件且该五通件铰接基座,其座上固定连接中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叉的顶点(前轮轴端)夹角为锐角。
[0012]所述五通件为一体地延伸出两条长短的且具有轴孔的挂耳,两个轴孔的轴线同轴且该轴线与五通件主体的纵向中心线具有I?10°夹角。
[0013]所述避震件为胶质材料。
[0014]所述避震件设与托座之间设置相互套合的凹凸位。
[0015]所述凹凸位为V字形构造。
[0016]所述后叉的顶点夹角为钝角。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为了折叠体积最小化,采用了后叉偏一方折叠,这种方式需要调整后叉臂二边长度不等才能达成,但这施工难度很大,我们把这调整放了在五通前,五通上设有挂耳,挂耳一长一短可使纵折时偏向一方,如挂耳每个都是用焊接施工,非常难掌控,尺寸不准确就会导致车架偏离预定。
[0018]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五通件和挂耳设计成一体件,后叉和五通焊接,其边缘为转向启点,基座固定在中管前方,后叉段与基座铰接,一体五通降低了施工难度,不会因人手焊接而出现公差,后叉传动为一整体,不会出现掉链、因折叠而磨损传动部件现象。
[0019]由于五通件的挂耳的轴孔线夹角设计为I?10°,后叉向前纵折时,后轮偏向车梁一侧,为前轮向后纵折时留出空间,使折叠更紧密,实现了折叠体积最小化。
[0020]由于前叉或后叉与车身之相抵处设有减震件,减震式比采用锁扣式固定好,锁扣式固定使自行车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时,由于颠簸,对折叠器转点产生较大冲击力,因而使金属劳损,影响骑行的安全和舒适;自行车过弯位时有个向外引力,因而相抵处容易脱离,减震件设有V形底座,有效限制了前、后叉左右晃动,使骑行更安全舒适。
[0021]由于后叉呈人字形状,且前叉与支座形成一个菱框架,造形独特,以展现优美车型,前叉腿呈三角形构造,提高了前叉刚性。
[00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有:
[0023]1、五通件和挂耳采用一体式结构,减化工序,减少公差,减少焊接的技术难度。
[0024]2、前后避震可舒缓转轴部分的冲击力,降低金属劳损,对车手可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0025]3、V型减震套合设计,降低左右晃动,限制了过弯时的外引力,使车轮和车身保持同线,自动复原纠正错位特点,简化了折叠,节省时间。
[0026]4、一般转点在五通件后,折叠时五通件与轮轴距离缩短至使掉链;本实用新型,折叠转点在五通件前,后叉和五通件及转点成一个整体,折叠时链条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不会掉链,传动部件不存在折叠后复位磨损,大大增加了折叠的方便。
[0027]5、铰轴和车梁呈91?100度的夹角,使后叉施工时的调节集中在挂耳,而不是后叉,后叉和中轴处于垂直,降低了施工难度。
[0028]6、轴点在中管前,使五通件尽量保持较前位置,不影响骑行习惯,五通件较后会造成踩踏发力过猛,导致人体关节发病。
[0029]7、本折叠采用三段式并带指定角度纵折叠,本结构能有效防止前、后轮转动过限,使两轮紧凑,折叠长度可缩至原车三份之一,使折叠体积最小化,节省占地空间,站立稳,便于存放。
[0030]8、锐角式前叉,三角形的力学结构,更稳固,提高刚性,更美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三段式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五通件与基座的爆炸图。
[0033]图3为自行车折叠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所示,三段式折叠自行车由车梁8、前轮、后轮、座椅、把手、中管2、头管13、传动部件14、基座4、前叉11和后叉7等零件组成。
[0035]车梁8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中管2和头管13。
[0036]后轮轴架设人字形状构造的后叉7,其顶点夹角(即两后叉臂间的夹角)为钝角。后叉7的其中一后叉臂卡接于后轮轴,后叉7的另一后叉臂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地连接五通件I,或两者一体成形,可保证连接精度。
[0037]中管2下端固定于基座4上。五通件I的是一个一体成形件,其主体为圆筒体,五通件主体延伸出一长和一短的挂耳,挂耳分别开设通孔,且通孔的连轴线与五通件主体轴线的夹角为10°,以使五通件形成折叠偏心,同时,挂耳与后叉臂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五通件I与基座4通过铰轴3铰接成一体,为了不改变骑行习惯和传动部件在折叠时不产生变化,折叠旋转点分别位于中管2的前面、五通件末端,即后叉和五通为一固定体。
[0038]为了限制后轮摆动更贴合,实现预定位置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从俯视方向看,铰轴3与车梁8呈91?100°夹角,后叉7向前纵折时,后轮偏向车梁8的一侧,其折叠后高度可仅为车轮高,因而折叠后体积可更小。
[0039]后叉7与中管2相抵处采用减震件6和托座5组合装置,以减少对铰轴部位的冲击。减震件6为胶质材料的专用避震胶,其侧面开设V型凹位。托座5的侧面开设V型凸位。减震件6与托座5通过凹凸位对接套合,作用在于限制后叉左右晃动,且使自行车打开时V型设计可自动修复后叉中线和车身同线,折叠快捷的特点。
[0040]头管13连接7字形状构造的支座9。前轮轴架设V字形状构造的前叉11,其顶点夹角(即两前叉腿间的夹角或前轮轴端处)为锐角。前叉11的顶点卡接前轮轴,前叉11的其中一前叉腿通过铰轴10铰接支座9的竖端,前叉11的另一前叉腿抵住支座9的横端,使前叉11与支座9形成一个菱形框架,形状独特。前叉11与支座9相抵处设置避震件12,该避震件为胶质材料的专用避震胶。避震件12与支座9的对接面为V型凹凸结构。
[0041]本实用新型三段式折叠自行车,使用时,通过前叉后折和后叉前折,形成三段式折叠结构,相互紧凑,折叠体积最小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前叉、后叉、头管及支座、中管及基座,中管与头管分别连接车梁,前叉与车梁铰接,后叉与车梁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呈7字形构造; 所述前叉呈V字形构造,前叉的其中一前叉腿与支座的竖端铰接,前叉的另一前叉腿与支座的横端接触且两者之间设置避震件; 所述后叉呈人字形构造,后叉的顶点接触中管且两者之间设置避震件和托座,后叉的其中一后叉臂固定地连接五通件且该五通件铰接基座,其座上固定连接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顶点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件一体地延伸出两条长短的且具有轴孔的挂耳,两个轴孔的轴线同轴且该轴线与五通件主体的纵向中心线具有I?1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件为胶质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件设与托座之间设置相互套合的凹凸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位为V字形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的顶点夹角为钝角。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4250255SQ20142059656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谭勇泉 申请人:谭勇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