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舱门安装用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45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舱门安装用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车舱门安装用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公司在生产客车的过程中,对于舱门安装工序,基本上没有给操作工配备专门的舱门胶条及舱门锁转运工装,操作工用自己的工具箱装入所需安装的舱门胶条及舱门锁后放置在车身周围进行安装,舱门胶条及舱门锁摆放混乱,每次安装需要重新找到相应配件并且舱门胶条没有专门的工装摆放容易产生变形,会降低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客车舱门安装用转运工装,对舱门胶条及舱门锁等部件进行合理存放、转运,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客车舱门安装用转运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四周垂直设有立柱,立柱顶端固定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前后端垂直设置有夹板,夹板内侧面水平开有滑槽,夹板之间安装有载物盒,所述载物盒通过两端的转轴可在滑槽中自由滑动,其中载物盒中间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载物盒内侧面之间等距设置有三个第二隔板,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可旋转的托盘,托盘上方设有中心轴。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位于托盘位置设有圆槽,圆槽中安装有轴承,所述托 盘下方中央设置有转轴,并安装在轴承中,能够有效减少托盘的转动摩擦,使其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轴承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轴承与圆槽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提保证转轴与轴承的相互配合,提高了轴承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且轴承上端面超出底板上表面1~3mm,避免了托盘与底板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托盘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相互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防护板,且防护板高度等于中心轴高度,有效提高了工装的使用安全行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下方四周设置有万向轮,右侧上端安装有扶手,使得工装转运更加舒适、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舱门胶条及舱门锁等部件进行合理存放、转运,通过托盘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护舱门胶条的形状,并且可直接在上面截取所需舱门胶条的长度不会产生浪费,便于操作,转运方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标号说明:1-底板、2-立柱、3-载物板、4-扶手、5-万向轮、6-夹板、7-载物盒、8-托盘、9-轴承、11-圆槽、71-第一隔板、72-第二隔板、81-中心轴、8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客车舱门安装用转运工装,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四周垂直设有立柱2,立柱2顶端固定有载物板3,所述载物板3前后端垂直设置有夹板6,夹板6内侧面水平开有滑槽61,夹板6之间安装有载物盒7,所述载物盒7通过两端的转轴可在滑槽61中自由滑动,其中载物盒7中间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71,第一隔板71与载物盒7内侧面之间等距设置有三个第二隔板72,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可旋转的托盘8,托盘8上方设有中心轴81。

其中,底板1位于托盘8位置设有圆槽11,圆槽11中安装有轴承9,所述托盘8下方中央设置有转轴82,并安装在轴承9中,能够有效减少托盘8的转动摩擦,使其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

其中,转轴82与轴承9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轴承9与圆槽11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提保证转轴82与轴承9的相互配合,提高了轴承9的利用率。

其中,轴承9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且轴承9上端面超出底板1上表面1~3mm,避免了托盘8与底板1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托盘8的使用寿命。

其中,立柱2相互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防护板,且防护板高度等于中心轴81高度,有效提高了工装的使用安全行性能。

其中,工装下方四周设置有万向轮5,右侧上端安装有扶手4,使得工装转运更加舒适、方便。

工装上方其中一个最长的格子是为了放舱门支撑杆等零件,其余四个大小 相同的格子是放舱门锁等小的配件螺钉等,下层为两个转动线管托盘,用于存放舱门胶条,可直接抽取所需要的长度,然后进行安装,当工装闲置时,通过载物盒7滑动翻转180°,有效避免了车间杂物的污染,液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舱门胶条及舱门锁等部件进行合理存放、转运,通过托盘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护舱门胶条的形状,并且可直接在上面截取所需舱门胶条的长度不会产生浪费,便于操作,转运方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