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自行车及其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通常指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是一种以脚踩踏板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由于自行车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性,越来越多的人用自行车来代步、出行,或者当作健身器材。
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而正是由于自行车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自行车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追求。
目前,公开号为CN2018495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震式自行车架,它包括头管、上管、中管、下管、上叉、下叉、五通管、减震器和减震器座,减震器座设置在由上管、中管和下管形成的三脚架内,减震器座一端与上叉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中管中部固定;减震器一端连接在减震器座上另一端与固定件与上管固定。
这种减震式自行车架虽然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由于其只在上叉与上管之间设置了减震器,震感依然可以通过下叉和中管传递给用户,因此减震效果有限,用户舒适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架,其具有减震效果好,使用舒适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中管、上叉、下叉、上管和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和下管一体设置并且固定在头管上,所述上叉为弯杆,并且分别与下叉和中管铰接,中管和下管之间设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与中管一体设置的第一减震器、分别与上叉和下管铰接的第二减震器。
如此设置,行驶时自行车的颠簸主要集中在后轮上,因此上叉所传递的震感最多,上叉为弯管并且与中管铰接,在受到震动时上叉可以绕着铰接点稍作旋转,并且在第二减震器的作用下将震感消除,减震效果更佳,而对于下叉传递至中管和下管的震动,中管上一体设置的第一减震器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将震感消除,第二减震器铰接在下管与上叉之间可以满足对上叉的减震需要,同时固定更加稳固,对于下叉的减震效果更好,从而提升整个自行车架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叉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中间与中管铰接,第二支臂末端与第二减震器铰接。
如此设置,震动由车轮传递至第一支臂上,第一支臂产生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支臂绕着铰接点旋转,实现第一次消除震动,再通过第二支臂末端的第二减震器对第二支臂的运动进行减缓,从而进行第二次消除震动,如此可以将下叉所传递的震动降低至较低的情况,大大增强自行车架的减震效果和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管和下管均由弹性金属制成,并且上管和下管的连接处呈月牙形设置。
如此设置,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下叉的震动较大,因此与下叉连接的下管震动传递较大,由弹性金属制成的上管和下管的连接处呈月牙形设置,在震动时连接处、上管和下管均能够进行微小形变,从而将震感降低,进一步提升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中管、下管和下叉均固定在四通管上,上管向下弯曲呈弧线设置。
如此设置,四通管可以用来固定自行车的脚蹬,将中管、下管和下叉均固定在四通管上可以增加自行车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中管的作用是连接车头和中管,向下弯曲设置可以减少一部分的震动,并且增强其支撑作用,加强自行车架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长度相同。
如此设置,第一支臂在骑行时震动,带动第二支臂震动,由于第二支臂中间与中管铰接,因此相对于第一支臂来说,第二支臂的有效行程较短,对如此对于第二减震器的挤压量较少,能够增加第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叉和下叉之间设有用于辅助制成的支撑网,支撑网由弹性材料制成。
如此设置,支撑网可以增强上叉与下叉之间的联系,防止骑乘时动量过大而导致上叉和下叉分离,同时支撑网可以作为装饰以及自行车链条的保护,防止链条甩动幅度过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自行车,其具有减震效果好,使用舒适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减震自行车,包括车把、车轮、鞍座和脚蹬,还带有上述的自行车架。
进一步设置:所述车把套设在头管内,车把上设有前叉合件,前叉合件上固定有车轮,前叉合件上设有第三减震器。
如此设置,骑乘时前轮对于用户也具有震动,在前叉合件上设置第三年减震器可以减少前轮对车把以及用户的震动,进一步减少自行车的震感,答案的提升减震自行车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鞍座固定在中管上,鞍座与中管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弹簧。
如此设置,鞍座用于承受用户的重量,因此用户坐下时中管会对鞍座有反作用力从而对用户造成影响,减震弹簧的设置缓解了由于用户的重力而造成的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减震自行车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叉在受到震动时上叉可以绕着铰接点稍作旋转,并且在第二减震器的作用下将震感消除,减震效果更佳,中管上一体设置的第一减震器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将震感进一步消除,从而提升整个自行车架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管;2、中管;3、上叉;31、第一支臂;32、第二支臂;4、下叉;5、上管;6、下管;7、减震机构;71、第一减震器;72、第二减震器;73、第三减震器;8、四通管;9、支撑网;11、车把;12、车轮;13、鞍座;14、脚蹬;15、前叉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自行车架,如图1所示,自行车架的左上方是头管1,头管1向右倾斜,在用户骑乘时,向右倾斜的头管1可以方便用户对车头的掌控提升自行车行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头管1的右侧固定有上官和下管6,上管5与下管6一体设置,并且向左凸出呈月牙形状,上管5的长度比下管6短,上管5的最右侧与中管2固定连接,中管2与头管1平行,均向右倾斜。
如图1所示,自行车架的中间底部位置设有四通管8,中管2和下管6的底部都固定在四通管8上,中管2靠近四通管8的地方设有第一减震器71,第一减震器71可以减缓用户骑乘时的上下震动。
参见图1,中管2上靠近上管5的位置铰接有上叉3,上叉3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第一支臂31,右边是第二支臂32,第一支臂31与第二支臂32构成120°的夹角,第一支臂31的中间与中管2铰接,左端铰接有第二减震器72,第二减震器72的左端设置在下管6的中间。
参见图1,第二支臂32分叉,可以将车轮12容纳进入上叉3内,自行车架的底部是水平的下叉4,下叉4左侧与四通管8固定连接,右侧与上叉3固定连接,上叉3和下叉4之间设有支撑网9,支撑网9可以辅助连接上叉3与下叉4,同时可以防止链条的晃动和脱落。
实施例2:一种减震自行车,如图2所示,带有实施例1,自行车架的头管1内插设有车把11,车把11的底部是前叉合件15,前叉合件15用来连接自行车架和前方的车轮12,前叉合件15的底部设有第三减震器73,第三减震器73与第二减震器72完全相同,并且平行设置。
如图2所示,自行车架的中管2顶部设有鞍座13,鞍座13下方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与鞍座13的配合可以进一步降低自行车的震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